翟麗珍
摘要:目的:研究PICC較普通留置針對腸系膜血栓的好處。方法:選擇我院在2020年9月到2021年9月期間收治的腸系膜血栓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行普通留置管,觀察組行PICC置管操作,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值小于0.05。結論:在臨床實踐中對于腸系膜血栓患者來說,在對其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實施PICC置管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防范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所以這種方法比常規(guī)的留置管有更為顯著的應用價值,值得對其進行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PICC;普通留置;腸系膜血栓;好處
引言
腸系膜血栓分為動脈栓塞和靜脈血栓,腸系膜血栓在臨床上被極為重癥,起病急,病程進展快,經(jīng)積極治療后,部分患者可治愈,部分患者會因為就診不及時或病情持續(xù)加重導致死亡。針對不同類型的長期抹血栓患者來說,在具體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通常情況下要采取靜脈營養(yǎng)支持,胃腸減壓和廣譜抗生菌藥物治療等,在針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通常情況下要進行留置管的應用,選擇性腸系膜動脈溶栓,腸系膜動脈切開取栓。PICC留置管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得到十分廣泛的應用,并且呈現(xiàn)出良好的應用價值,比普通的留置有更為明顯的療效,因此在臨床中值得推廣PICC置管模式?;诖?,本文重點探究PICC較普通留置針對腸系膜血栓的臨床療效和應用價值。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研究對象是我院在2020年9月到2021年9月期間接收的腸系膜血栓患者,在患者中有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區(qū)間處于56-72歲,平均年齡(64.07±2.31)歲。對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有患者30例,組間基礎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留置模式,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評估和判斷,然后結合相對應的評估結果落實常規(guī)模式。觀察組有效實施PICC置管,具體操作方法如下所示:首先著重做好置管之前的干預和管理。對患者的血栓情況和相對應的風險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評估和判斷,特別是針對某些白細胞低下或者血小板增高,出凝血時間縮短的患者要高度重視,充分做好置管之前的干預。其次,在置管過程中也要進行有效治療干預,充分把握PICC導管頭端的位置調(diào)整,要確保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得到切實提升,對于血管內(nèi)鏡要進行有效控制,在具體操作環(huán)節(jié)充分防范導管可能出現(xiàn)的移位情況。要在B超探查血管引導下進行改良的塞丁格穿刺技術應用在整體的應用過程中,要落實相關技術要點對患者的血管和血凝狀態(tài),都要進行嚴格的檢測,并且結合實際情況針對性置入PICC,如果患者的外周靜脈條件相對來說比較差,通過這種方法可以進一步有效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1.3觀察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情況。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以卡方檢驗。若p<0.05表示組間數(shù)據(jù)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別為100%和0,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82.5%和10%,P值小于0.05。由此可證明卻對于腸系膜血栓患者來說,通過PICC置管模式的有效應用,這樣可以有更為顯著的臨床療效,防范可能出現(xiàn)的各類并發(fā)癥或者不良反應等,所以值得推行。
3討論
PICC置管的全稱為經(jīng)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在針對腸系膜血栓患者進行治療干預的過程中,可以為其進行更有效的靜脈輸液給藥,在針對患者的靜脈通路進行開辟的過程中可以使操作更加安全高效,更加便捷,以此使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療干預。通過該種置管模式,這樣可以體現(xiàn)出更加安全高效的特點,在輸液通道方面也不斷的優(yōu)化和完善,進而在抽血化驗等相關方面也可以更及時有效治療,并為整體的治療過程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使患者的疼痛程度有效減輕,由此可以充分防范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或者不良反應等。需要指出的是,PICC是外源性置入異物,因此患者在血管內(nèi)部或者周圍局部等很可能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靜脈血栓等相關方面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之下,需要充分做好各類并發(fā)癥的有效防范,發(fā)現(xiàn)不同程度的并發(fā)癥或者不良反應,要在第一時間有針對性的做好PICC置管拔除。如果在診斷明確的情況下,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應用,在這樣的情況下要針對血管進行重新的更換,然后再一次精準有效地進行植入,這樣可以有效防范可能出現(xiàn)的高凝狀態(tài)造成的損害,同時也要進行相對應的抗凝治療,例如,在整體的治療過程中需要確保病灶部位能夠得到有效抬高,有針對性的應用低分子肝素等相關藥物,這樣才能使患者的腸靜脈血栓得到有針對性的防范,為其治療總有效率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需要關注的是,在整體的治療過程中都要充分反應整個置管階段的實施情況,要進行相對應的護理干預,防范各類風險因素或者安全隱患。在治療過程中要進行前期的良好處理和精準有效的預防管控,在整體的置管過程中,要著重針對患者的體征變化情況進行嚴格的檢測,結合具體的檢測結果進行,不斷的優(yōu)化和完善,以此體現(xiàn)出更為顯著的直觀效果。如果采取普通流置管模式,患者就有可能出現(xiàn)更大程度的疼痛,同時在并發(fā)癥方面也有更大程度的增加,所以通過PICC置管模式的有效應用,這樣可以呈現(xiàn)出比普通留置管的更加良好的應用效果,因此在臨床實踐中值得對其進行推廣和應用,以此呈現(xiàn)更加良好的臨床療效。
4結論
總之,在臨床治療腸系膜血栓患者的過程中,有效推行PICC置管模式,這樣可以比普通質(zhì)管模式呈現(xiàn)出更加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使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提升,充分防范和減少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的各類并發(fā)癥和不良反應等。因此這種置管模式在臨床實踐中有繼續(xù)推行和應用的必要,這樣可以使患者的疾病康復進程得到有效加快,使其生活質(zhì)量和遠期療效得到充分提升。
參考文獻:
[1]袁芳臻,杜華,張家華. PICC相關性腸系膜血栓形成的風險評估及護理干預[J]. 全科護理,2019,12(01):52-53.
[2]陳燕,肖璐,張細梅,胡堅,付小紅,甘寒玲. 老年病人PICC置管后抗凝治療預防上肢靜脈血栓的療效觀察[J]. 護理研究,2019,28(31):3892-3894.
[3]宋燕伶,何金愛,劉胤佃,李倩玲,鄒曉春. 置管靜脈/導管直徑比例對PICC相關性靜脈血栓的影響[J]. 護理研究,2019,31(12):1470-1473.
[4]黃連云. 集束化管理預防腸系膜血栓病人PICC導管相關性血栓的效果評價[J]. 全科護理,2017,15(17):2138-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