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繪本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近年來,英語繪本教學實踐和研究受到廣泛關注。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問題鏈設計能夠引領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和發(fā)散性思維,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本文聚焦問題鏈的定義和特點,剖析問題鏈在繪本教學中的意義和設計理念,以繪本The Gingerbread Man為例,從思維品質培養(yǎng)視角解析問題鏈的設計,為繪本教學中問題鏈的設計提供新思路和借鑒。
關鍵詞:思維品質;問題鏈;小學高年級繪本教學設計
隨著科技進步和時代的發(fā)展,英語繪本已經成為學生們常接觸的英語材料。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除了常規(guī)的新授課、復習課課型外,繪本教學已經悄然成為一種新課型。近幾年小學英語繪本教學實踐和研究備受關注,但如何通過繪本教學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提升核心素養(yǎng)一直處在探索和研究階段。筆者例談問題鏈設計助力小學英語高年級繪本教學,為提升學生思維品質方面的探索提供新思路。
一、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思維品質
(一)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教育部2014年3月印發(fā)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歸納為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的學習和使用依賴于思維,同時也促進思維的發(fā)展。因此,英語教學必定要關注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二)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的個性特征,是人的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所表現的水平和特點。通過英語課程的學習,學生能辨析語言和文化中的各種現象;分類、概括信息,構建新概念;分析、推斷信息的邏輯關系;正確評判各種思想觀點,理性表達自己的觀點,具備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的能力。
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而英語學科教學的目標之一在于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而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二、問題鏈概述
(一)問題鏈的內涵
學術界對問題鏈的定義沒有統一的意見。目前,裴松關于問題鏈的界定是被廣泛接受的,即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將教材知識轉化為系統性、層次性和相互聯系的問題。
(二)問題鏈的特點
問題鏈具有整體性、邏輯性和啟發(fā)性的特點。問題鏈的整體性體現在,設計的一連串問題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每個子問題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問題鏈的邏輯性體現在問題與問題之間具有邏輯關系,前一個問題為后一個問題作鋪墊,后一個問題又是前一個問題的深化和拓展。問題鏈的啟發(fā)性體現在一串具有邏輯性的問題能夠引發(fā)學生思考與探究,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三、問題鏈與小學英語高年級繪本教學
(一)小學英語高年級繪本教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年版)》要求小學生“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讀懂簡單的小故事”,且“能聽懂、讀懂并講述簡單的小故事”等。除了教材,英語繪本作為課內教學的有效補充,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促進新課程標準目標的達成。
相比科普類英語讀物,繪本故事更具趣味性。圖文并茂的繪本故事,最容易引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此外,小學高年級學生積累了一定量的詞匯,且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這也為英語繪本走進課堂奠定了基礎。
(二)問題鏈應用于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的意義
把英語繪本引入課堂后,如果按照常規(guī)的課堂模式進行教學,過分關注詞、句、語法等知識的學習,會大大降低繪本的趣味性和影響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也無法突顯出繪本閱讀教學的優(yōu)勢。然而,把問題鏈引入繪本課堂教學,用一連串問題引領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高效且適合的課堂教學模式。
問題鏈教學模式注重連續(xù)性,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連串的問題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繪本閱讀的有效性。問題鏈能夠讓教師掌控繪本內容的主線,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思考、探索、回答、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既能充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高效地完成繪本內容的教學,達成教學目標。
四、指向思維品質的小學繪本教學問題鏈設計
(一)問題鏈設計理念
繪本故事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段與段、文與圖都有緊密的聯系,體現了作者的思路和插畫者的想象和心思。教師可以利用這種關系設計問題,讓問題與問題之間、問題鏈與問題鏈之間緊密相連。問題鏈設計可以從信息層次、語言輸出、 和思維潛力三個方面開展,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形成和提升。
1.把握信息層次。問題鏈要在結合語境和緊扣繪本主題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問題鏈設計要結合語境。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文章標題、封面圖片等已知信息,將學生的思維引入語境,讓學生對繪本內容有總體的把握。此外,問題鏈要緊扣繪本主題進行精準設計,學生才能在有效的問題鏈引導下發(fā)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
2.引導語言輸出。語言、思維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語言的輸出是學生思維能力的具體體現。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輸出,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在設計問題鏈時,要根據確定的語言教學目標尋找設問點,引發(fā)學生與文本、圖片互動,激發(fā)和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
3.激活思維潛力。每個學生都具有思維潛力,要想在英語繪本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潛力,提升其思維品質,就要遵循由淺入深、由內到外的理念來設計問題鏈。問題鏈設計由表層的信息查找、信息判斷,再到理清故事脈絡、分析人物性格、發(fā)揮想象等,使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步提高。由內而外的問題鏈設計,前要有鋪墊,中要有鞏固,后要有延伸。問題要開始于文本,逐漸延伸,讓學生走向深度思考和學習。
基于以上問題鏈設計理念,下面結合小學高年級英語繪本The Gingerbread Man教學實例,闡述如何通過問題鏈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
(二)問題鏈設計實例
綜合考慮繪本故事的長度、詞匯和語法難度、故事情節(jié)的復雜度以及與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的契合度,筆者選取海尼曼英語原版繪本The Gingerbread Man開展小學五年級英語繪本教學實踐。
1.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問題鏈設計。繪本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提高閱讀質量的重要因素。在唱完《祝你圣誕快樂》歌曲后,呈現歌曲中出現的姜餅人餅干,引入主人公姜餅人。要求學生觀察繪本封面,并逐一回答下列問題:
Q1: What does the Gingerbread Man look like?
Q2: What's he doing?
Q3: Why is he running away?
【設計說明】Q1是讓學生通過觀察進行描述,聯系了四、五年級學習的描述人物和動物的舊知,為接下來的繪本閱讀做好了鋪墊。Q2要求學生觀察姜餅人的活動,姜餅人是在奔跑,更確切地說是在逃跑,緊緊圍繞“姜餅人逃跑”的主題進行問題設計。Q3是在Q2答案的基礎上提出來的,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引導語言輸出,激活思維潛力。這組問題鏈的設計與閱讀中的問題鏈設計緊密相連,為推進“姜餅人逃跑過程”埋下了伏筆。
2.閱讀中的問題鏈設計。
第一組
Q1: Who runs after the Gingerbread Man?
Q2: Can the they catch the Gingerbread Man?
Q3: Why can't they catch the Gingerbread Man?
Q4: If you were the writer,which animals would you like to choose to run after the Gingerbread Man? Can they catch the Gingerbread Man and why?
【設計說明】導入環(huán)節(jié)問題鏈中Q4的答案是多樣的,有的學生會回答人或動物想要吃掉姜餅人所以才逃跑,而閱讀中的Q1 比導入環(huán)節(jié)的Q4更具體。Q2和Q1都要求學生跳讀繪本來回答,符合預先設定的語言知識的教學目標,屬于淺層問題 。Q3在Q2的答案基礎上進行延伸,學生通過對文本和圖片的閱讀,總結出老爺爺、老奶奶、豬牛等動物的特點,分析他們無法追上姜餅人的原因。Q4又進一步延伸,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和進入深度思考,激發(fā)學生更多的語言輸出,學生在思維碰撞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了思維潛力。四個問題聯系緊密,由淺入深,有效引導學生理解和思考,實現思維品質的提升。
第二組
姜餅人來到河邊。
Q1: Can he go over the river?
Q2(1): Yes.Who or what can help the Gingerbread Man? What may happen after he crosses the river?
Q2(2):No.Who or what stops him? What's the ending of the Gingerbread Man?
【設計說明】隨著故事的發(fā)展,姜餅人來到了河邊,Q1讓學生的思維與文本圖片互動,進行推斷,猜測姜餅人是否能過河。在Q2的設計中,根據Q1的不同回答,追問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討論推測情節(jié),激發(fā)學生思維潛能。問題鏈設計仍然是由淺入深,不斷向外延伸。
第三組
Q1: At the end, can the Gingerbread Man run away?
Q2: Who eats the Gingerbread Man?
Q3: Why can the fox eat the Gingerbread Man?
【設計說明】繪本結尾道出了姜餅人被吃掉的命運。Q1和Q2聯系上一組問題鏈,緊緊圍繞主題,學生能直接在繪本中找到答案,屬于淺層問題。Q3在Q2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狐貍的性格特點、處事風格等,褒貶均可,引導學生充分表達,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
閱讀中的三組問題鏈,統一構成了繪本故事閱讀的整體。問題鏈之間關系密切,每組問題鏈中的子問題緊扣主題、相互聯系,逐漸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3.閱讀后的問題鏈設計。
Q1: From the Gingerbread Man's point of view,what lesson can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Q2: If the Gingerbread Man ran away successfully,what lesson can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設計說明】Q1讓學生從姜餅人角度來總結繪本的主旨,即不要輕易相信狡猾的人。問題由文本內向文本外延伸,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Q2讓學生站在Q1問題的另一端思考問題,通過轉變主人公結局的角度,讓學生思考和表達閱讀繪本后的感受和受到的啟發(fā),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思考更加深入。
導入環(huán)節(jié)、閱讀中和閱讀后的五組問題鏈構成了繪本教學的清晰框架,學生在問題鏈的指引下閱讀和理解繪本,在不斷地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提升了學生思維品質。
五、結語
在小學英語繪本教學中,有效的問題鏈設計為教師達成教學目標和提高繪本教學質量提供了有效途徑。更重要的是,巧妙設計的問題鏈,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思考和探索,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79-83.
[2]裴松.問題鏈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1(6):75-79.
[3]司彩霞.探究性閱讀教學的設問原則[J].文學教育(上),2009(11):52.
[4]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高曉麗,蘇州工業(yè)園區(qū)金雞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