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婷 于瑞鋒
摘 要:“雙減”政策主要指減輕學生作業(yè)負擔和壓減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在教育改革不斷發(fā)展的今天,初中教師組織開展教學的時候,要從實際出發(fā),通過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開發(fā)校本課程等方式深度落實“雙減”政策,提高教學有效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實現(xiàn)快樂成長、高效學習,從而滿足素質教育的需要.
關鍵詞:初中;“雙減”政策;快樂成長;實現(xiàn)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2)23-0101-03
收稿日期:2022-05-15
作者簡介:李文婷(1985.4-),女,甘肅省涇川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物理教學研究.
于瑞鋒(1981.5-),男,甘肅省平涼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物理教學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平涼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1年“雙減”專項課題《踐行““雙減””政策助力學生快樂成長的實踐研究》系列研究成果之一,課題批準號:[2021]PLSJZ002.
雖然新課改已經推行了很長時間,但應試教育影響仍舊很明顯,學生從小到大都面臨著巨大的課業(yè)負擔,父母為了提高學生成績,更是給學生報了多個培訓班,本應享受快樂童年的學生卻只能在無數(shù)學習任務中度過,不但會影響學生興趣和積極性,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這種時代背景下,“雙減”政策的出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同時具有重要價值.在“雙減”政策下,初中教師要全面分析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且緊緊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對教學的全過程進行優(yōu)化,確保在“雙減”政策有效落實的前提下,提高教學有效性,充分發(fā)揮出教學創(chuàng)新的價值,保障學生快樂成長.
1 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興趣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是主要推動力,如果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那么在課堂上也會更加積極,學習效果會更加顯著;如果學生興趣不足,不僅會導致沉悶的學習氛圍,所學就非常有限.但從實際來看,很多學生都沒有意識到學習的重要作用,參與學習的興趣不濃,積極性也不高.教學方法的好壞,不僅在于是否能讓學生學到知識,更在于能讓教師和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下完成教學和學習任務,才是真正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教師需要做出深度思考,找到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在初中教學課堂上,教學方式與教學質量密不可分,日常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應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同時還可以促進教學效益的最大化;與之相反的是,如果教學方式不夠科學,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被激發(fā)出來,教學效率也不能得到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國家出臺“雙減”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優(yōu)化社會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的實現(xiàn).對此,在教學創(chuàng)新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認真分析“雙減”政策,并對教學方式進行調整,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和作用,加強學生課堂體驗,推動課堂教學的質量發(fā)展.
舉例來說,教師要積極運用“互聯(lián)網+教育”教學模式完成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互聯(lián)網+教育”教學模式就是利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課程相結合的方式,充分發(fā)揮信息化技術的優(yōu)勢,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知識,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便利,老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利用“互聯(lián)網+教育”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識,將每一個學科優(yōu)勢都可以在教學過程當中進行的展現(xiàn),并導入豐富的教學資源,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興趣.教師要重點發(fā)揮出“互聯(lián)網+教育”相結合的教學優(yōu)勢,寓教于樂,讓學生找到學習的快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圖片、動畫等多種形式的表現(xiàn)方式來進行知識點的體現(xiàn),讓學生能夠逐漸掌握更加新穎的學習方法.并且,教師也可以利用豐富、廣泛的網絡渠道,以此來拓寬學生的學習資源,讓學生能夠了解到全面的知識體系,使學生能夠對學習過程產生更加新穎的認知.
2 優(yōu)化課后作業(yè)設計“雙減”政策的實施要求教師加強課后學習體系的構建,尤其是作業(yè)的優(yōu)化設計,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以往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知識水平和成績,會搞題海戰(zhàn)術,學生面對堆積如山的作業(yè)苦不堪言,不完成又不行.長此以往,很多學生就會喪失學習興趣,學習效率也會下降.這種方法雖然有一定的作用,但無疑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壓力,很多學生會做作業(yè)到很晚,睡眠時間得不到保障,對正處于身體快速發(fā)育成長的中小學生來說危害巨大.在“雙減”政策下,教師要一改傳統(tǒng)的復習鞏固方式,對課后作業(yè)進行優(yōu)化,爭取在不減復習效果的前提下減輕學生學習壓力,緩解學生身心壓力.學生需要面對的作業(yè)少了,會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學習興趣會得到培養(yǎng),學習效率也能提升,能夠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2.1 分層教學設計
教師可以運用分層作業(yè)的設計模式,分層作業(yè)設計是指老師在掌握了學生的實際水平、思維模式、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及其學習能力之后,把學生按科學合理的分為不同形式教學,并對不同學生實施分級式的輔導,以建立適合于學生實際狀況的教學方法.這種科學合理的分級教學方法,對于提高學生成績與學習積極性具有積極意義.作業(yè)設計的關鍵在于學生的參與度和投入感,并與常規(guī)課堂形成良好的呼應,通過與課堂、與教材的呼應來彌補課堂學習的不足.在分層作業(yè)設計理念下,學生能夠積極地投入學習中并在學習過程中提升各項能力,讓學習較差的學生也能很好地適應課堂的教學活動.學生的情緒是主導行動的重要因素,在分層作業(yè)設計中能夠體現(xiàn)出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完成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的落實.教學工作的完成度在于優(yōu)等生和后進生的全部提升,學生的評價是評估教學成績的根本,這也是每一位初中教師需要去努力的方向.
2.2 注重合作作業(yè)的設計模式
教師有必要意識到合作作業(yè)設計的重要作用,讓學生能夠通過合作學習的過程,不斷總結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在這其中,學生能夠逐漸成為課堂中的主體,能夠有效實現(xiàn)新課程標準的重要要求.讓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過程而擁有良好的學習體驗.同時,這種方式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強化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程度,讓學生能夠在一種相對更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下,進行學習問題的分析和思考.這樣便能夠讓學生從思想上對作業(yè)的完成過程改觀,使其逐漸樹立起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觀念.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其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還沒有發(fā)展完全.對于很多知識內容,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會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因此,教師有必要為學生提供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機會,讓學生能夠通過合作完成作業(yè)的過程而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主動的進行學習和探究,讓學生能夠從中不斷的掌握學習技能和學習方法.同時,這種方式也能夠構建出具有活力的課后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擁有良好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在這其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為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都安排合理的學習任務,強化學生的參與程度,讓學生能夠通過合作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水平和學習思維,還有利于學生形成團隊合作的意識.
3 強化校本課程開發(fā)培養(yǎng)學生學科素養(yǎng)
相關教育部門明確提出:“現(xiàn)代教育應在課堂教學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更多思考學習的方向,解放學生的頭腦和思維模式”.這也是初中校本課程資源開發(fā)的方向,為學生提供更多有效的學習路徑,而不是簡單地講解教材上的知識或者概念.同時融入更多新穎的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的思維拓展,幫助學生獲得學習和創(chuàng)作的靈感,給學生提供更多學習知識的方法,從而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并獲得綜合能力的成長.教師需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有效的教學創(chuàng)新設計.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點展開教學,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升校本課程的教學價值.初中教學需要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為學生設計新穎的校本資源課程,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也能保證有針對性地學習課程知識,進而逐步提升學習興致,并掌握有效的學習方式,也能培養(yǎng)一定的課余愛好,引導學生能夠在課下主動進行學習,形成學習與熱愛的結合.
以平涼鐵中為例,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fā),結合七年級學生的身心特征編排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例如《鼓號隊》、《圍棋》、《繪畫》、《音樂欣賞》、《太極拳》、《籃球及身體素質訓練》、《跳繩基礎訓練、速跳和花樣跳繩》和《生活中的趣味物理》等.初中校本課程資源開發(fā)要給學生親身參與的機會,要跟社會生活進行互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分析解決問題,實踐活動的內容要與教學內容進行融合,遵循“教材從問題開始,問題來源于生活”的實踐性原則.同時場館資源的合理利用也是校本資源開發(fā)的重要方向,場館資源能夠帶來大量的拓展教學內容,教師有必要利用場館資源來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使學生能夠通過這種更加豐富、新穎的學習方式,而逐漸感受到學習過程中的樂趣,讓學生能夠通過這種更加生動、直觀的表現(xiàn)方式,擁有更加優(yōu)良的學習體驗.各個學校的資源情況、學生實際情況都各有不同,教師在校本課程資源開發(fā)中要根據學生的需求、根據不同年級的特點來開展.要考慮學校以及社會教育資源的實際,確立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內容,不跟風、不盲從,量力而行.初中教師在校本資源課程開發(fā)的過程中,要將應用內容的創(chuàng)設融入到教育當中,讓學生具備豐富的實踐技巧,同時也帶給學生對學習的正確認知,糾正錯誤的應試化學習理念,進一步增加學生的獲得感,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實現(xiàn)校本課程資源開發(fā)的價值,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
4 研究“雙減”政策下學生快樂成長的實現(xiàn)策略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對學生的要求和標準也在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學習需求也在不斷地變化,而教師并沒有重視這一點,在課堂中還是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fā)展,導致學生變成了學習機器,學習思維受到禁錮,無法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更加無法滿足國家、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所以在“雙減”政策下教師務必要保障學生的快樂成長,重視學生學習興趣與能力的培養(yǎng),希望以此促使學生快速取得進步并為其未來生活打下基礎.
當前教育改革持續(xù)推進,“雙減”政策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一時代背景下,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增強對“雙減”政策的重視,認真分析“雙減”政策要求,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式,注重激發(fā)學生興趣,真正做到為學生減負,讓學生快樂的成長,更好的滿足素質教育的需要,最終推動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切實落實“雙減”政策.
參考文獻:
[1]
熊沖,俄的子呷,沙宇楓.讓學生在“快樂”學習中成長——淺析初中教學實踐中的“快樂教學”[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37):44-44.
[2] 余飛紅.踐行生本課堂,綻放“雙減”之花——“雙減”模式下,初中數(shù)學生本課堂教學有效路徑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21(44):105-106.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