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以琳
【摘要】在小學英語課堂中融入繪本閱讀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師們在課堂中積極實踐,大膽開展繪本閱讀教學的嘗試,但在小學一年級卻較難進行。本文以英語繪本Dear Zoo為例,利用課堂的實施情況,多方位展示繪本故事與英語教學的實踐融合,從而分析和探討小學一年級英語教學活動中英語繪本的使用。
【關鍵詞】一年級;英語繪本;教學實踐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基本英語素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彪S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顯得更為重要。近年來,英語繪本作為一種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并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的補充材料,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已成為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繪本閱讀教學對于提升小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塑造良好的文化品格,促進學習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小學一年級繪本閱讀教學存在的難點
近年來,新課程改革對小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新要求,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已成為現(xiàn)階段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在小學英語課堂中融入繪本閱讀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因此,教師在課堂中積極實踐,大膽開展繪本閱讀教學的嘗試,但在小學一年級卻較難進行,存在一些難點,包括:第一,學生詞匯量較少,較難自主閱讀,如何讓學生理解故事,從故事中提取到信息。第二,如何在課堂上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積極主動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小學一年級繪本閱讀教學實踐
(一)學生特點
本次的繪本教學對象為一年級特色班的學生。首先,一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受母語干擾少,語言學習能力較強。其次,學生正在學習自然拼讀和高頻詞,基本掌握字母的發(fā)音及常見的字母組合發(fā)音,能夠獨立拼讀簡單的單詞。再次,一年級學生的詞匯量很少,但他們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能夠根據(jù)圖片、動作、聲音等猜測故事情節(jié)和大意。
(二)繪本教學材料的選取
繪本的選擇需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語言能力水平,同時,繪本也要與校內(nèi)教材融合對接。因此,筆者選擇了Rod Campbell的經(jīng)典繪本Dear Zoo,它入選了紐約圖書館推薦的“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的100本圖畫書”。它講述了一個小男孩想要一只寵物,于是寫信給動物園。動物園給他送來了不少動物,有的太大了,有的太高了,有的太兇猛了,等等,最后他終于收到了他滿意的寵物——一只可愛的小狗。該繪本有如下特點:
1.話題:以動物為主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在教材內(nèi)已經(jīng)學習了不少動物詞匯,與該繪本的詞匯重合度較高。生詞相對簡單,學生能運用所學的自然拼讀和高頻詞進行自主閱讀。繪本故事能與教材融合對接,作為拓展讀物。
2.設計:該繪本為翻翻書,圖片易理解,趣味性強,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3.句型:文本句型固定且重復,整體容易掌握,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利于學生對故事的復述和編創(chuàng)。
(三)本課的教學目標
本次的繪本教學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理解繪本故事,學習各種動物的特點,學生能理解句型并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故事進行復述。
(四)繪本閱讀教學實踐
基于對新課標和繪本閱讀教學的認識,并分析當前小學一年級英語繪本閱讀教學存在的難點,下面筆者結合繪本課例Dear Zoo的教學實踐,闡述如何在一年級的繪本閱讀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理解繪本故事,鼓勵學生復述和創(chuàng)編故事。
1.讀前導入,激發(fā)興趣。有趣的課前導入能夠快速地營造英語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快速地進入狀態(tài),為接下來的繪本閱讀做好準備。
教學片段一:
課初,教師通過日常口語交際問答,調(diào)動起學生的表達欲。接下來,教師播放歌曲視頻What do you see,帶領學生一起邊唱邊跳,通過歌曲帶領學生復習學過的動物單詞。通過歌曲,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課堂氛圍,并自然地引入到本節(jié)課的話題——動物。
2.讀中理解,享受故事。在繪本閱讀的教學過程中,讓一年級的學生能夠理解故事內(nèi)容尤為重要,這需要教師通過圖片、聲音、肢體動作、提問等引導學生去思考,理解繪本故事內(nèi)容,掌握語言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同時滲透繪本閱讀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 ? ? ? ? ? ?(下轉(zhuǎn)第19版)
(上接第18版)
(1)閱讀封面,預測故事。預測故事有利于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在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觀察封面,鼓勵學生說一說自己看到的事物,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去大膽想象故事內(nèi)容,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去閱讀繪本。
教學片段二:
教師展示繪本封面,引導學生觀察封面并提問“What do you see?”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引導學生讀標題和作者,讓學生嘗試用自然拼讀法來拼讀。在讀完標題和作者后,教師追問:“Why the lion is in the cage?”學生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興趣大增,對這個繪本故事充滿了好奇心,馬上想看看封面后的文章內(nèi)容。
(2)圖文結合,演繹繪本。一年級學生的詞匯量較少,教師要更關注學生對繪本故事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圖文的一體性和故事的整體性,用提問去多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
教學片段三:
在閱讀到“They sent me an … He was too big! I sent him back.”時,教師利用板書設置出一個動物園及一個小男孩的家,并用一輛小貨車裝著箱子運送到男孩家門口。此時,教師用夸張的肢體動作讓學生理解big的含義后,從文本出發(fā),引導學生去猜測動物園送來了什么動物,并提問“What animal is very big?”學生可能會回答“Bear/lion/elephant.”此時學生的閱讀興趣高漲,積極猜測,教師播放音頻,全班聽到大象的聲音,高呼“Elephant!”這時揭曉了答案,箱子中裝的正是一頭大象。教師帶領學生用夸張的肢體動作演繹句子“He was too big! I sent him back.”的同時,教師在板書上用貨車大象送回了動物園。
在這一部分的閱讀中,教師運用圖片、動畫和肢體動作等去演繹故事,并把繪本中不斷重復的句型大意用板書等讓學生理解了,并讓學生感受到圖片與文本之間的關聯(lián)性。與此同時,學生用夸張的肢體語言去演出繪本故事的內(nèi)容,既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興趣特點,又能進一步理解繪本,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
(3)巧設問題,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和思考。在上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帶領學生共讀,示范了繪本閱讀的方法,那么接下來應該讓學生嘗試自主閱讀繪本,自主理解和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繪本,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和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但考慮到學生理解和回答問題的能力,教師需要設計好問題的提出方式及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
教學片段四:
教師提出問題“1.What did the zoo send?2.What animal did Rod keep?Why? ”讓學生嘗試帶著問題,運用已學的自然拼讀法和高頻詞進行閱讀,并用本節(jié)課所學句型“They sent me an/a…”回答問題。明確任務后,學生認真地閱讀繪本,觀察圖片,閱讀文本,拼讀生詞,尋找答案并回答問題。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嘗試放手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行閱讀繪本。但由于學生的詞匯量較少,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用肢體語言去解釋問題,且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可以從PPT上的眾多動物圖片中進行選擇和打勾(如圖1所示),增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4)及時檢驗,確保理解。當繪本中出現(xiàn)較難理解的單詞或幾個較容易混淆的單詞時,為了讓學生更準確地理解,教師除了正確地講解外也需要及時地檢驗學生理解是否正確。
教學片段五:
在讀完“He was too scary! I sent him back.”后,教師在PPT給出三種動物的圖片并提問“Which animal is scary?”,讓學生選擇。
教學片段六:
在讀到“He was perfect!”時,教師指著“puppy”詢問學生“Is it big?” “Is it fierce?”...學生回答“No, it isn't.”通過這樣的詢問,學生一一排除后,能夠理解到小狗不大,不高,也不兇猛嚇人等,教師再進一步利用肢體語言解釋“perfect”,學生更能準確地理解其意思。
3.讀后思考,鼓勵輸出。繪本閱讀即是輸入,而各式讀后活動即是輸出,這樣的讀后輸出活動既可以了解學生對繪本本身的理解,又可以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而學生們也是沉浸和享受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
教學片段七:
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從快遞箱中抽取動物進行故事復述和演繹。學生根據(jù)自己所抽到的動物進行描述,會用到繪本中重復的句型“They sent me a … He was too… I sent him back.”緊接著,教師添加一些教材內(nèi)學過的動物進入箱子,學生從快遞箱中抽取動物,觀察、思考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去描述動物,教師引導學生創(chuàng)編故事,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片段八:
在完成故事復述和創(chuàng)編后,教師引導學生回歸主題“寵物”,提問學生:“什么動物能作為寵物?你想要什么寵物?”回歸主題詞“寵物”,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各抒己見。
三、結語
通過這一教學實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雖然一年級學生的詞匯量很少,但在繪本教學中也能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圖片、音頻、肢體動作的幫助下中,學生能夠理解繪本故事。在教師巧設提問下,學生能夠經(jīng)過自主閱讀和總結,流暢地回答問題。在回歸主題的開放性設問中,學生能自主思考,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課堂上師生互動有愛,課堂氛圍活躍,學生的參與度高。因此,教師在進行繪本教學時,要給學生發(fā)揮的空間,設計不同的活動,給學生提供多種機會去思考和表達,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增強口語輸出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 羅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