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萍萍
摘 要:漢語拼音由抽象的字母符號組成,包括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三部分,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隨著新教材的推行使用,曾經抽象而枯燥乏味的漢語拼音與生動有趣的情境圖相融合,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漢語拼音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學生學習缺少興趣、發(fā)音不準、學習方法錯誤等問題仍頻頻出現(xiàn)現(xiàn),因此本文將從教師、學生兩方面究其原因,探尋漢語拼音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觀察與聯(lián)想;一年級;拼音教學;
漢語拼音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漢語拼音作為抽象的表音符號系統(tǒng),其音與形的辨識與記憶是一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難關?!墩Z文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課標”)在第一學段的“學段目標與內容”中明確指出:學會漢語拼音。要求學生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在此基礎上能準確地拼讀音節(jié),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并且要求學生能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孩子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對抽象的漢語拼音的感知能力有限,語言文字積累也非常有限,因而在漢語拼音學習過程中便存在諸多問題。
一、漢語拼音教學之難
1.精準發(fā)音難
漢語拼音學習首先要求學生能讀準字音,這是學生準確認讀漢字的基礎。然而受到年齡特征的影響,他們對于自身唇舌的精確控制受到限制,因而在認讀和拼讀過程中很難控制口腔、嘴唇、舌頭及唇齒之間的配合,要求他們準確做出提唇、努唇、閉唇、碰唇及卷舌、饒舌等動作更是難上加難,因此學生要精準的讀出漢語拼音存在一定的難度。筆者在教授《ɑi ei ui》一課時就有不少學生在發(fā)ɑi 音時出現(xiàn)問題,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復韻母的學習。讀復韻母時嘴形要要有變化,從ɑ的口型滑到i的口型,然而不少學生的發(fā)音是介于兩者之間。由此可見,漢語拼音的發(fā)音要點聽易用難,準確的控制嘴型變化是很多孩子精準發(fā)音的難點,從而出現(xiàn)音準問題。
2.辨識力有限
根據皮亞杰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一年級的孩子其思維發(fā)展已經出現(xiàn)了可逆性,能解決簡單的守恒問題,也能憑借具體事物或形象進行分類和理解邏輯關系,但是其思維和能力的發(fā)展非常有限。漢語拼音的字形和字音有很大的相似性,例如“b、d、p、q”以及“ei、ie”等相似字母的辨認,它們有相同的筆畫或字母,僅僅是位置發(fā)生了變化,就成了同學們識記的難點, 盡管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能準確認讀,一旦將相似字母為一組進行辨認時極容易發(fā)生錯誤,甚至讀不出來。
3.學習方法欠缺
課堂是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主陣地,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讓每一個學生準確掌握字音字形實在有難度。在一節(jié)語文課上,孩子們要記憶讀音、字形,能準確書寫,甚至還要與相近字母進行區(qū)分,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課堂節(jié)奏很快。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同學只是跟著老師的發(fā)音進行記憶和練讀,而對于發(fā)音要領的聽講似是而非, 在課后練讀中即使出現(xiàn)了錯誤也難以察覺。由于漢語拼音的抽象性特點以及學習方法不得當, 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畏難情緒,相比較于課文的學習,其積極性和主動性都有所降低。
二、聚焦方法:觀察與聯(lián)想
觀察是有目的、有計劃、具有持久性的知覺活動,它在學生漢語拼音學習過程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聯(lián)想是因為一事物想起與之有關的事物,教材中豐富生動的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從而幫助學生認讀和記憶漢語拼音。利用觀察與聯(lián)想,借助多種各種有趣的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孩子們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引導積極參與到做游戲、讀兒歌、念口訣等生動活潑的教學實踐中去。
1.創(chuàng)設情境,聚焦觀察
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認為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在抽象的拼音教學中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調動學生的感官進行觀察。在進入情境后的一切觀察行為都應該應該有明確的任務引導。基于此,在教授《ɑi ei ui》時,設計了“單韻母小火車”“車票”“秋游目的地——農家小院”等環(huán)節(jié),將單韻母復習、帶聲調認讀融入其中,激發(fā)興趣的同時降低學習難度。走進“農家小院”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都有誰?在哪里?做什么?”他們分別對老奶奶、小朋友以及小院進行觀察,在學生說的過程中相機出示三個復韻母進行學習。
2.精準發(fā)聲,聚焦聯(lián)想
讀準漢語拼音是學生開展語文學習活動的基礎,這是拼音學習的難點。事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這種反映在人腦中行成各種聯(lián)想。解決發(fā)音難的問題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聯(lián)想。在教學《zh ch sh r》一課時,引導學生回憶在哪里用過這些音,甚至在教材提供的圖片中尋找?guī)в邢嗤l(fā)音的事物,學生尋找的過程便是聯(lián)想形成的過程。教師加以引導鼓勵,孩子們收獲了知識,也提升了聯(lián)想的能力,長此以往,更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
3.精準辨識:編一編、讀一讀
學習拼音時,精準辨識拼音字母的音形至關重要。此時,創(chuàng)編一些朗朗上口的順口溜或者兒歌就是一條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學生對于編順口溜非常積極,在學習單韻母時他們已經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因此在生母和復韻母的學習中可以給學生更大的施展空間進行頭腦風暴,也更有效的降低拼音學習的難度。例如在辨識“b d p q”時,學生根據以豎為心,通過半圓的位置不同在進行區(qū)分“右下半圓bbb,左下半圓ddd……”;在創(chuàng)編順口溜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經驗發(fā)生遷移,學習積極性得到肯定和鼓勵,學生在愉快的學習中,不僅掌握了學習方法,而且更愛學習拼音了。
總而言之,漢語拼音教學之路任重而道遠,然而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如何將枯燥的字母教學變得生動有趣,怎樣讓學生任為拼音學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都是語文教學要持續(xù)探索的問題。激發(fā)學生自身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也至關重要,學生在老師的示范中跟讀、模仿,這樣就能使學生準確的學習字母發(fā)音。課后的及時鞏固將課堂的短時記憶轉換為長時記憶,從而夯實語文學習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紅艷.小學語文拼音教學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5).
[2]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課程 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編著.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師教學用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