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蘭 甘 泉 甘才斌
河南省新鄉(xiāng)市中心醫(yī)院皮膚科 453000
尋常型銀屑病是臨床常見炎癥性皮膚疾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銀屑病患病率為0.123%,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具有病程長、易復發(fā)的特點,其慢性特征對患者產(chǎn)生負面心理影響,且會合并內(nèi)臟、關節(jié)等其他系統(tǒng)損害[1]。皮損面積和嚴重程度指數(shù)(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評分是評估尋常型銀屑病病情的權威手段,但評估項目繁多、過程復雜,臨床應積極尋找特異性指標協(xié)助監(jiān)測銀屑病嚴重程度及皮損面積[2]。其中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受體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會參與淋巴管生成,維持淋巴管內(nèi)皮細胞特性,其水平能反映尋常型銀屑病的病程進展程度[3];而幾丁質酶-3樣蛋白1(Chtinase-3-Like-1 protein,CHI3L1)是由中性粒細胞、軟骨細胞、巨噬細胞分泌,在銀屑病發(fā)病機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4]。基于此,本文選取我院尋常型銀屑病患者107例,旨在探討血清VEGFR-3、CHI3L1水平與PASI評分的關聯(lián)性及其臨床意義,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尋常型銀屑病患者107例及同期健康體檢者90例。尋常型銀屑病患者中男55例,女52例;年齡26~67歲,平均年齡(51.26±7.74)歲;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24±2.04)年;銀屑病類型:點滴狀14例,斑塊狀93例。健康體檢者中男47例,女43例;年齡28~69歲,平均年齡(52.41±7.88)歲。兩者基線資料(性別、年齡)均衡可比(P>0.05)。
1.2 選擇標準 (1)納入標準:尋常型銀屑病患者均符合《中國銀屑病診療指南(2018完整版)》中相關診斷標準[5];均伴有邊界清晰、形狀大小不一的紅斑;周圍伴有炎性紅暈;有部分浸潤增厚,表面覆蓋多層銀白色鱗屑;且經(jīng)組織病理、皮膚鏡、皮膚共聚焦顯微鏡(RCM)、皮膚B超等輔助檢查確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入組前接受過任何治療手段;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或皮質類固醇激素類藥物;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哺乳或妊娠期女性;精神或意識障礙無法配合檢測治療。
1.3 方法 (1)血清VEGFR-3、CHI3L1水平檢測,尋常型銀屑病于入院1d內(nèi)、健康體檢者于體檢時采集5ml空腹肘靜脈血,以3 000r/min的速度離心10min,離心半徑為10cm,分離得到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步驟進行操作,試劑盒購自上海西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PASI評分評估,其中分類包括浸潤(D)、紅斑(E)、鱗屑(I),部位包括上肢(u)、下肢(t)、軀干(l)、頭頸部(h);其中皮損部位為0~4分,皮損面積為0~6分。PASI評分=皮損面積×[(Eh+Ih+Dh)×0.1+(El+Il+Dl)×0.3+(Et+It+Dt)×0.4+(Eu+Iu+Du)×0.2],總分0~72分,分數(shù)越高病情越嚴重。其中PASI評分<6分為輕度,6~12分為中度,>12分為重度。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尋常型銀屑病患者、健康體檢者血清因子水平。(2)比較尋常型銀屑病患者不同PASI評分血清因子水平。(3)分析血清因子水平與PASI評分的關聯(lián)性。(4)比較不同分期尋常型銀屑病血清因子水平。(5)分析聯(lián)合檢測對活動期尋常型銀屑病的診斷價值。
2.1 尋常型銀屑病患者、健康體檢者血清因子水平 尋常型銀屑病患者血清VEGFR-3、CHI3L1水平高于健康體檢者(P<0.05)。見表1。
表1 尋常型銀屑病患者、健康體檢者血清因子水平比較
2.2 不同PASI評分血清因子水平 107例尋常型銀屑病患者中PASI評分<6分32例,6~12分39例,>12分36例;隨著PASI評分的提升,血清VEGFR-3、CHI3L1水平呈逐漸升高趨勢(P<0.05)。見表2。
表2 不同PASI評分患者血清因子水平比較
2.3 血清因子水平與PASI評分的關聯(lián)性 經(jīng)Pearson相關性分析,尋常型銀屑病患者血清VEGFR-3、CHI3L1水平與PASI評分呈正相關(r1=0.657,P1=0.025;r2=0.559,P2=0.004)。
2.4 不同分期尋常型銀屑病血清因子水平 107例尋常型銀屑病患者中活動期62例,穩(wěn)定期45例;活動期血清VEGFR-3、CHI3L1水平高于穩(wěn)定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分期尋常型銀屑病血清因子水平
2.5 聯(lián)合檢測對活動期尋常型銀屑病的診斷價值 根據(jù)血清VEGFR-3、CHI3L1水平繪制ROC曲線,結果顯示,聯(lián)合檢測AUC值、敏感度、特異度均高于VEGFR-3、CHI3L1單一檢測(P<0.05)。見表4。
表4 聯(lián)合檢測對活動期尋常型銀屑病的診斷價值
尋常型銀屑病是由免疫介導的復發(fā)性、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免疫應答、環(huán)境誘因、遺傳背景等因素會相互作用,共同促進角質異常增殖分化,呈局限或廣泛性分布,且中重度患者會增加代謝性綜合征與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風險[6]。臨床應對銀屑病皮損程度進行判斷,并及時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
PASI評分是評估尋常型銀屑病分布部位、嚴重程度、分布面積的重要工具,能準確評估病情,但操作煩瑣復雜,臨床缺乏相關血清生物標志物監(jiān)測銀屑病病情。姚海云[7]研究表明,血清ANGPT2、VEGFR-3、CHI3L1水平可作為評估尋常型銀屑病嚴重程度及皮損面積的潛在指標之一?;诖?,本文對我院107例尋常型銀屑病患者血清VEGFR-3、CHI3L1水平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尋常型銀屑病患者血清VEGFR-3、CHI3L1水平高于健康體檢者,活動期高于穩(wěn)定期(P<0.05)。VEGFR-3在尋常型銀屑病等慢性炎癥性疾病中發(fā)揮保護作用,VEGFR-3激活能促進淋巴管生成,從而預防炎癥;而通過阻斷VEGFR-3能抑制淋巴管生成及淋巴引流,增加慢性炎癥疾病的嚴重程度[8-9]。而本文中其水平升高可能是由于VEGFR-3在慢性炎癥條件下發(fā)生的保護性作用,隨著病情程度加重,活動程度改變,VEGFR-3會持續(xù)發(fā)揮保護作用,其水平呈逐漸升高趨勢。而CHI3L1是幾丁質酶樣蛋白,但缺乏幾丁質酶活性,主要來源于活化嗜中性粒細胞,在發(fā)生炎癥反應時會強烈表達,其水平會大幅度上升[10];本文中尋常型銀屑病患者比健康者高出7倍左右,活動期比穩(wěn)定期高出約3倍,且隨著PASI評分的提升,皮損面積及嚴重程度加重,炎癥反應更加明顯,其水平會隨之升高。而上述探討結果也證實尋常型銀屑病患者血清VEGFR-3、CHI3L1水平與PASI評分、活動程度均具有密切相關性,可能作為臨床評估病情的新型生物學指標,為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新途徑。為進一步證實血清VEGFR-3、CHI3L1水平的檢測價值,本文通過繪制ROC曲線,聯(lián)合檢測活動期尋常型銀屑病AUC值、敏感度、特異度均高于VEGFR-3、CHI3L1單一檢測(P<0.05),表明聯(lián)合檢測能提高診斷效能,為臨床提供科學合理參考價值,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尋常型銀屑病患者血清VEGFR-3、CHI3L1水平明顯異常升高,與PASI評分具有密切關聯(lián)性,且聯(lián)合檢測可提高對活動期的診斷價值,具有重要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