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應銅 于慶生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安徽省合肥市 230031
肝豆狀核變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本病會導致機體銅代謝障礙,其中肝臟銅的沉積會出現(xiàn)肝硬化、腹水、脾大、脾功能亢進等癥狀[1]。內(nèi)科應用的排銅藥物如青霉胺、二巰基丙磺酸鈉會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有貧血、大出血等并發(fā)癥。故而本病患者常要行脾切除術解除脾亢才能維持排銅治療。而手術會產(chǎn)生創(chuàng)傷,加之術后在血小板計數(shù)顯著上升、血流動力學明顯改變等因素作用下會出現(xiàn)門靜脈系統(tǒng)血栓(Portal vein system thrombosis,PVST)等表現(xiàn)[2]。西醫(yī)抗凝治療可能會導致大出血等并發(fā)癥,影響患者恢復。故本文探討了益氣健脾活血方治療HLD合并脾亢患者術后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普外一科行脾切除術的HLD合并脾亢的患者73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齡18~50歲,平均年齡(34.11±15.24)歲;輕度脾亢19例、中度脾亢10例、重度脾亢7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級:A級23例、B級13例。觀察組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齡17~51歲,平均年齡(34.33±13.96)歲;輕度脾亢21例、中度脾亢12例、重度脾亢4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級:A級27例、B級10例。兩組性別、年齡、脾亢分級、Child-pugh分級等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已經(jīng)得到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肝豆狀核變性的診斷與治療指南》中肝豆狀核變性診斷標準[1];符合《門脈高壓癥脾功能亢進分級診斷及治療的臨床研究》中的脾亢分級標準[3];符合《肝功能Child-Pugh分級標準》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級標準[4];(2)肝功能Child-pugh分級為A級或者B級。排除標準:(1)基礎情況差,伴有肝、腎、心、肺等器官功能障礙,不能耐受手術者;(2)術前因血液系統(tǒng)等其他疾病出現(xiàn)PVST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在術前行保肝、排銅、改善凝血功能等治療,麻醉方式為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均由同一組手術醫(yī)生行脾切除術,手術后予以抗炎、保肝、營養(yǎng)支持等常規(guī)治療,同時為預防血栓形成予以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河北常山生化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國藥準字H20063909)4 000IU,皮下注射,q12h;若出現(xiàn)PVST加用注射液尿激酶(武漢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批號:H42021792)20萬單位,靜脈滴注,bid。治療療程為彩超發(fā)現(xiàn)PVST消失同時血小板計數(shù)恢復正常后,口服阿司匹林抗凝3~6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益氣健脾活血方治療。藥方組成:黨參20g、黃芪30g、茯苓20g、白術30g、當歸20g、熟地20g、川芎10g、白芍20g、桃仁10g、紅花10g。以上藥物均由我院配置,水煎溫服或者胃管注入,120ml/次,早晚各1次。療程與對照組相同。
1.4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術前和術后1、3、7、14d血象的變化情況,在上述天數(shù)清晨6:00左右空腹抽取周圍靜脈血2~3ml送檢,應用全自動血球儀(XN-9000型,Sysmex公司)進行檢測。(2)觀察兩組術前和術后1、3、7、14d肝功能(ALT、AST、DBIL、IBIL白蛋白)變化情況,在上述天數(shù)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3~4ml送檢,應用生化分析儀(H7600-120E型,日立公司)進行檢測。(3)觀察兩組術前和術后1、3、7、14d D-二聚體變化情況,上述天數(shù)清晨空腹抽取周圍靜脈血2ml送檢,應用血凝分析儀檢測 (CS5100,Sysmex 公司)免疫比濁法檢測。(4)比較兩組術后7、14d PVST發(fā)生情況,由超聲科醫(yī)生觀察并記錄。
2.1 兩組圍手術期血象變化情況比較 兩組術后1、3、7、14d WBC、PLT均高于術前,但術后7d、14d觀察組PLT低于對照組;術后14d兩組RBC均高于術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前后各個時間血象變化情況比較
2.2 兩組圍手術期肝功能變化情況比較 術后7d、14d兩組ALT、AST水平均低于術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術后7d觀察組IBIL水平低于術前;術后7d、14d觀察組ALB水平高于術前和對照組;術后14d,兩組DBIL、IBIL水平均低于術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前后各個時間肝功能變化情況
2.3 兩組圍手術期D-二聚體變化情況比較 兩組術后各個時間段D-二聚體水平均高于術前,但術后7d、14d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手術前后D-二聚體變化情況比較
2.4 兩組術后7d、14d PVST發(fā)生情況比較 術后7d、14d觀察組PVST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術后7d、14d PVST發(fā)生情況比較[n(%)]
肝豆狀核變性是由于ATP7B基因突變導致人體器官銅代謝異常的一種少數(shù)臨床可以治療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遺傳疾病[1]。在該病的眾多臨床表現(xiàn)中,脾功能亢進較為常見,加之內(nèi)科的排銅治療會造成血細胞數(shù)目減少,出現(xiàn)大出血等健康隱患,而脾切除術是治療本病的有效手段。從中醫(yī)角度來說,外科金刃傷加上術前麻醉會導致胃腸功能減弱,氣血生化乏源,術中耗氣失血,術后常有全身無力、懶言少氣,面色淡白為代表的氣血虧虛表現(xiàn);術中金刃傷及脈絡,血行受阻,加之氣血匱乏,氣虛則無力行血出現(xiàn)瘀血。術后腹部切口固定疼痛、肌膚甲錯,舌質(zhì)暗,脈澀等血瘀證表現(xiàn)??蓪⑸鲜霭Y候病機歸結為“脾氣虛、血虛、血瘀”。治法為“健脾益氣、補血活血”。本方以補中益氣湯和桃紅四物湯為基礎化裁而來,方中重用黨參、白術、黃芪健脾補氣,養(yǎng)血生津;當歸、熟地、白芍滋陰養(yǎng)血補血、輔有潤腸止痛之效;紅花、桃仁、茯苓、川芎活血化瘀止痛,兼有行氣潤腸作用。全方健脾補益氣血同時注重活血化瘀止痛,補益同時兼有行氣功效,防止膩滯。全方配伍嚴謹,共湊“益氣健脾,補血活血”之功用。
本文中,術后14d觀察組RBC水平高于對照組。有研究表明當歸中的當歸多糖成分,可降低炎性細胞因子表達以及增加HIF-2α蛋白水平從而發(fā)揮抗貧血功效[5-6]。本文中,術后7d、14d兩組ALT、AST水平低于術前,且觀察組ALT、AST水平低于對照組;術后7d、14d觀察組ALB水平高于術前及對照組;術后14d,觀察組DBIL、IBIL水平低于術前及對照組。有學者[7]指出黃芪的醇提取物以及水提取物均可降低肝損傷小鼠體內(nèi)ALT、AST水平,可明顯改善肝功能。PVST是肝豆狀核變性患者行脾切除術后臨床十分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輕者會出現(xiàn)黃疸、腹水、低蛋白血癥等癥,嚴重者出現(xiàn)腸系膜血管血栓造成腸壞死,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因此及早防治對于改善患者預后有著積極意義。本文中,術后7d、14d兩組PLT水平高于術前,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D-二聚體水平及PVST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F(xiàn)代藥理學也證實:桃仁可以擴張外周血管,使得血管的阻力降低,改善微循環(huán),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具有抗凝血、抗血栓的功效[8]。紅花中的紅花黃色素可以明顯增長凝血酶原、凝血酶作用時間,具有抗凝血、抗血栓的功用,同時可改善微循環(huán)[9]。
綜上所述,在HLD合并脾功能亢患者進行脾切除術后應用益氣健脾活血方,可有效改善周圍血象、肝功能,降低PVST的發(fā)生率,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