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仁義 付云龍 楊長山 高宇 于天璽
摘要:目的:分析股骨粗隆間骨折外側壁臨床意義,并對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術)聯(lián)合鎖定重建鋼板內固定術在其中的臨床價值進行分析。方法:研究時間為2021年4月至2021年12月,選入120例符合股骨粗隆間骨折手術治療標準患者。按照手術方式不同,將其分為兩組。所有患者均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術。參照組:60例,手術不固定外側壁。試驗組:60例,重建鋼板術固定外側壁。對兩組術前、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活動情況評分、臨床效果、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進行記錄、研究。結果:(1)術前,兩組髖關節(jié)功能、活動情況評分差異性較弱,P>0.05。術后,試驗組各指標均比參照組高,P<0.05。(2)檢驗臨床效果指標,參照組、試驗組相比較,后者總有效率更高,P<0.05。(3)檢驗臨床效果指標,參照組、試驗組相比較,后者內固定松動、髖內翻、延遲愈合等發(fā)生率更低,P<0.05。結論:予以股骨粗隆間骨折外側壁PFNA聯(lián)合鎖定重建鋼板治療,臨床效果理想,可有效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
關鍵詞:PFNA;鎖定重建鋼板;股骨粗隆間骨折;外側壁;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R27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01
股骨粗隆間骨折屬于臨床高發(fā)骨折類型疾病,多采用手術方式進行干預。有研究顯示,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定是否穩(wěn)定,與小粗隆、股骨距等后內側骨塊存在一定相關性[1]。其中外側壁在維持骨折穩(wěn)定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為此,本研究選入120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對PFNA聯(lián)合鎖定重建鋼板固定術在其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入120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2021年4月至2021年12月為選入時間。按照手術方式不同將患者分至不同組別。每組均為60例。參照組,男性與女性比例為33:27。年齡于43至68歲之間波動。平均(53.85±2.69)歲。試驗組,男性與女性比例為32:28。年齡于42至67歲之間波動。平均(53.76±2.70)歲。兩組基線資料無差異,P>0.05,研究意義存在。
納入根據:(1)入選病例與不穩(wěn)定股骨粗隆間骨折診斷標準一致。(2)符合內固定手術指征患者。排除根據:(1)合并糖尿病患者。(2)重要器官功能嚴重受損患者。(3)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4)合并其他內分泌疾病患者。
1.2方法
兩組均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術,具體操作如下:予以患者全身麻醉。囑患者仰臥于牽引床上。借助于C臂機,完成牽引、內旋等閉合復位工作。定位股骨大轉子2厘米位置,作切口1個,長度約為5厘米左右。確定髓內釘模型,并將引導套置入其中。再將導針插入股骨髓腔內。予以患者擴髓處理。
參照組使用C臂機確定髓內釘是否存在于脛骨近端髓腔內,最后進行沖洗、縫合。
試驗組將髓內釘旋入其中。旋入后,調整其深度、角度,最后將遠、近端螺釘植入,并做鎖定處理,予以外側壁骨折端使用鋼絲捆扎固定。當股骨近端外側成形后,予以患者小型重建鋼板進行固定,再旋入2至3枚鎖定螺釘。借助C臂機視野,觀察鋼板、螺釘情況。最后進行沖洗、縫合。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術前、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活動情況評分、臨床效果、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進行記錄、研究。療效判定:術后隨訪,患者原骨折部位疼痛、縱向叩擊痛、X線片骨折線消失,內固定物無松動、脫出,即為顯效。患者原骨折部位疼痛、縱向叩擊痛、X線片骨折線仍然存在,或加重,內固定物或松動、或脫出,即為無效。其余指標為有效。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統(tǒng)計,采用SPSS20.0軟件。計量、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X2檢驗。表現形式:(均數±標準差)、(%)。結果P<0.05,統(tǒng)計意義存在。
2.結果
2.1評價兩組術前、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活動情況評分
術前,兩組髖關節(jié)功能、活動情況評分差異性較弱,P>0.05。術后,試驗組各指標均比參照組高,P<0.05。(如表1所示)
2.2評價兩組臨床效果
檢驗臨床效果指標,參照組、試驗組相比較,后者總有效率更高,P<0.05。(如表2所示)
2.3評價兩組不良事件概率
檢驗臨床效果指標,參照組、試驗組相比較,后者內固定松動、髖內翻、延遲愈合等發(fā)生率更低,P<0.05。(如表3所示)
3討論
股骨粗隆間骨折好發(fā)于老年人群,且多與骨質疏松癥相關。該病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質量。臨床治療多采用手術內徑固定術。近些年,隨著研究不斷深入,有學者指出,手術固定效果與股骨粗隆間骨折外側壁存在相關性[2]。針對不穩(wěn)定股骨粗隆間骨折,對外側壁進行固定處理,可使其生物力學功能得到最大化發(fā)揮,進而提升固定穩(wěn)定性。借助于股骨近端外側支撐作用,可確保骨折部位得到有效固定。多項研究顯示,外側壁完整程度與股骨近端旋轉穩(wěn)定性存在正相關。若外側壁完整程度高,則股骨近端并發(fā)塌陷的可能性將會降低,進而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有利于促進手術效果提升[3]。此外,相較于保守治療而言,該種手術方式能夠加快骨折復位速度,在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方面作用顯著。由于該病老年患者較多,因此,通過固定股骨粗隆間骨折外側壁,提升其完整性,并結合早期功能鍛煉,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進而促進其生活質量提升[4]。本實驗結果顯示,干預后,試驗組髖關節(jié)功能、活動情況評分較干預前升高,且數值大于參照組,臨床效果優(yōu)于參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低于參照組,P<0.05。
總而言之,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以PFNA聯(lián)合鎖定重建鋼板內固定術為方案,應用價值確切。一方面,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速度提升。另一方面,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減少,生活質量提高。
參考文獻:
[1]胡劍峰,黎書清,謝曉親.應用PFNA治療伴內側壁和外側壁缺損型中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J].名醫(yī),2020(19):43-44.
[2]吳新鋮,牛海明,毛青.不同手術時機行PFNA內固定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髖關節(jié)活動功能與生活質量的影響[J].黑龍江醫(yī)學,2020,44(10):1379-1381.
[3]陳慶槐.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治療外側壁骨折的股骨粗隆間骨折過程中重建與未重建外側壁的療效比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20,15(27):79-81.
[4]繆世昌,黃曉東,戚文元.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復雜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系統(tǒng)醫(yī)學,2020,5(18):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