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濟法
“齏”“齏粉”見于《周禮》《齊民要術》《莊子》等古籍,當代除了偶爾用到“齏粉”詞語外,“齏”字已較為少見。但在寧波,該字則為常用字,當?shù)貍鹘y(tǒng)特稱雪里蕻咸菜為“咸齏”,亦稱“雪菜”,有多種老話均說到“咸齏”。
寧波兩家食品公司的咸齏包裝
“家有咸齏,勿吃淡飯”“蔬菜三分糧,咸齏長年羮”“三日勿吃咸齏湯,腳骨有眼酸汪汪”,這三句寧波老話,在當?shù)貗D孺皆知,其中第三句“眼”字意為“一點點”。咸齏可以單一為菜,亦為多種名菜、家常菜之配料,葷素皆宜,足見咸齏在寧波日常生活中舉足輕重之地位。今寧波市政府駐地鄞州區(qū),2004年被命名為 “中國雪菜之鄉(xiāng)”,2010年取得國家農(nóng)產(chǎn)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證書。該市同行最大的寧波引發(fā)綠色食品有限公司,還在鄞州區(qū)東吳鎮(zhèn)建有寧波鄞州雪菜博物館。
寧波鄞州雪菜博物館外景
“齏”又作“虀”,音“jī”,指切碎之腌菜或醬菜;亦指細碎、粉碎、碎末狀,如“齏粉”?!褒W”字為上下結(jié)構(gòu),上“齊”下“韭”,“齊”之繁體字“齊”通“齏”,作咸菜、醬菜解,說明其與韭菜相關。
《康熙字典》釋“齊”:“齊,jī,音虀,與齏同?!吨芏Y·天官·醢人》:五齊。注:齊當為齏。五齊,昌本,脾析,蜃,豚拍,深蒲也?!蓖撫尅褒W”,又引《周禮·醢人》注曰:“凡醯醬所和,細切為齏。一曰搗辛物為之。辛物,姜、蒜之類。又碎也,和也,亂也,制也?!本虏藶樗忸愔环N。據(jù)此,東漢鄭玄所作《周禮》注,應是較早或最早出現(xiàn)“齏”字的文獻記載。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3年版 《康熙字典》 第1534頁“齊”“齏”詞條部分注釋。其中左上連接“齊”字詞條。
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蒜一,姜二,橘三,白梅四,熟粟黃五,粳米飯六,鹽七,酢八?!焖邳S。諺曰:金齏玉膾。橘皮多,則不美;故加粟黃,取其金色,又益味甜?!?/p>
其大意為八和齏的材料,一是蒜,二是姜,三是橘皮,四是白梅,五是熟粟黃,六是粳米飯,七是鹽,八是醋。說明當時制作齏的原料有八類之多。
該書還記載:“八月,收韭菁,作搗齏。”這是最接近“齏”字本義的記載。
團結(jié)出版社1996年版《齊民要術》封面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留有“劃粥斷齏”成語佳話。其年輕時,寄宿在寺院苦讀,每天煮粟米粥充饑,煮好冷卻后,劃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齏(指腌菜或醬菜)數(shù)十莖,再加少許鹽與酢汁(醋),將就一日二餐。
由“齏”字引申之詞“齏粉”,意為細碎、碎屑、粉碎等,無咸齏之義。較早出現(xiàn)的文獻如《莊子·雜篇·列御寇》,該書記載:當時有人去宋國朝見宋王,被賞賜了十乘車,那人便沾沾自喜地到莊子面前炫耀,期待莊子贊揚他,出乎意料的是,莊子直言告訴他:
子能得車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為齏粉夫!
這幾句話的大意是:你危險大了,能從宋王那里獲得十乘車馬,那一定是遇上宋王昏昏睡著了。如果他一旦蘇醒,你必將粉身碎骨矣!
較早以“咸齏”入詩的,是著名的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1125—1210),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其作有《咸齏十韻》云:
九月十月屋瓦霜,家人共畏畦蔬黃。
小罌大甕盛滌濯,青菘綠韭謹蓄藏。
天氣初寒手訣妙,吳鹽正白山泉香。
挾書旁觀稚子喜,洗刀竭作廚人忙。
園丁無事臥曝日,棄葉狼藉堆空廊。
泥為緘封糠作火,守護不敢非時嘗。
人生各自有貴賤,百花開時促高宴。
劉伶病酲相如渴,長魚大肉何由薦。
凍齏此際價千金,不數(shù)狐泉槐葉面。
摩挲便腹一欣然,作歌聊續(xù)冰壺傳。
該詩是當時秋末冬初時節(jié), 越州城鄉(xiāng)收獲、腌制咸齏, 居民喜愛葷素皆宜之咸齏的真實寫照。
該詩雖以“咸齏”命題,但詩中并未寫到“咸齏”之名,亦未見雪里蕻或雪菜菜名,而是出現(xiàn)了青菘、綠韭兩種菜名,其中“青菘”指長梗青菜,筆者理解第二句“蔬黃”則代指雪里蕻,因為青菜、韭菜等只需攤晾去除水分即可腌制,只有雪里蕻需要攤晾、壓黃后腌制。
筆者聯(lián)系紹興文友,證實陸游所詠“咸齏”為多種咸菜,其中雪里蕻腌制的稱“黃菜”,這與“蔬黃”相吻合,除作為咸菜食用外,也是制作著名特產(chǎn)紹興梅干菜的主要原料; 當?shù)貙㈤L梗青菜、長梗白菜等腌制的統(tǒng)稱咸菜。
與紹興相鄰的寧波,稱為寧紹平原,風俗習慣大同小異,陸游詩中的“咸齏”,兩地多是相通的。
已知寧波文獻中最早出現(xiàn)特稱雪里蕻為“咸齏”的,始于明代鄞縣籍、官至辰州知府的著名學者屠本畯,其《山林經(jīng)濟籍》卷十六《野菜中箋》有《雪里蕻》詩,其文云:
四明有菜名雪里,甕頭旨蓄珍莫比。
雪深諸菜凍欲死,此菜青青蕻尤美。
吾欲肉食兮無卿相之腹, 血食兮無圣賢之德。
不如且啖雪里蕻,還共酒民對案時求益。
該詩大意為,四明(寧波之別稱)特產(chǎn)雪里蕻,雪天仍能生長菜蕻尤美,腌制貯藏于甕壇瓦罐中堪稱珍貴。 我沒有帝王將相之賢德和口腹,無法享受肉食佳肴,不妨多吃雪里蕻,時與酒友共席求教益。
白雪點綴雪里蕻
成熟待收雪里蕻
腌制成熟的雪里蕻
明末清初慈溪慈城(今寧波市江北區(qū))籍抗清烈士馮京第,作有《臨食四贊·菜齏贊》,與陸游《咸齏十韻》一樣,同為吟詠咸齏之作,其序中寫道:“……范文正劃粥斷齏,遂為佳事。所謂士大夫不可不知此味也?!痹娋渲袑懙溃骸扒噌勛鬏宵S作齏,生計年年菜吐葉?!贝司潼S齏即雪里蕻咸齏,其中“菹”即古語酸菜、腌菜之稱,說明民間將初鹽菜色尚青綠的稱為“菹”,腌制黃熟的才稱“齏”。
清代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qū))文士李鄴嗣所作《鄞貿(mào)東竹枝詞》,描寫雪里蕻咸齏更為形象:
翠綠新齏滴醋紅,嗅來香氣嚼來松。
縱然金菜瑯蔬好,不及吾鄉(xiāng)雪里蕻。
作者末句自注:“菜名,唯東鄉(xiāng)宜種之,為齏
最佳。”
寧波民間宗譜也難得記有雪里蕻咸齏這一重要習俗,如民國《鄞西高橋章氏宗譜》卷四《歲時風俗志·鹽菜》 記載:“冬日比戶腌菘菜 (指白菜)或雪里蕻于缸中,加鹽,越數(shù)日即可食,味清而爽口。或雜以魚肉等物煮食,味更美。諺云:‘家腌咸齏,不吃淡飯?!K滬之人譏寧波人嗜咸菜云:‘三天不喝鹽菜湯, 腳骨有點酸汪汪?!逼渲卸淅显捙c本文開頭寫到大同小異,但將后句歸為“蘇滬之人譏寧波人”之語不實,“三日勿吃咸齏湯, 腳骨有眼酸汪汪”, 實為地道之寧波老話。
用于腌制咸齏的雪里蕻,系十字花科蕓薹屬芥菜之變種,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150厘米,適應性強,生長茂盛,分蘗多,產(chǎn)量高,有冬菜、春菜之分,秋季播種冬季收割的為冬菜,冬季播種春天收割的為春菜。傳統(tǒng)家庭腌制,一般選購老嫩適中、葉多梗細之新鮮雪里蕻,經(jīng)過二三天風干或微弱陽光晾曬、壓黃,在陶瓷缸、甕中一層雪里蕻一層鹽,以腳踩實,最后壓上石塊,三五天后能翻缸再踩踏一次更好, 腌制十天后即能食用。大戶人家大量腌制的,傳統(tǒng)用最大的陶瓷類七石缸, 如今生產(chǎn)企業(yè)一般會用特制混凝土專用池,腌制50天后再加工包裝上市。
新鮮雪里蕻即有一種特有的香辣味,腌制以后的上品咸齏,初出缸時黃中帶綠,慢慢轉(zhuǎn)黃,清香誘人,鮮脆可口,略帶微酸,滋味鮮美,含有十幾種氨基酸,營養(yǎng)豐富,食之生津開胃,并有強身健體之功效。據(jù)記載,咸齏開胃消食,溫中利氣,解毒消腫,明目利膈,對瘡癰腫痛、耳目失聰、胸膈滿悶、咳嗽痰多、牙齦腫爛、大便秘結(jié)等病癥,具有一定療效。
寧波雪菜博物館收藏存列的傳統(tǒng)腌制雪里蕻咸齏的大號七石缸
咸齏既可以生吃、熟吃,更適宜作為葷、素菜肴配料,被譽為“百搭菜”。寧波最著名的是咸齏大湯黃魚,既為賓館、酒店名菜,亦為百姓家常菜。一般以新鮮黃魚配上上好咸齏,黃魚可以用魚煎至微黃,亦可清水下鍋,放上咸齏和姜絲、蔥白等佐料,倒上適量清水,燒出乳白色魚湯即可起鍋品嘗,魚鮮菜香相得益彰,魚湯鮮美,老少咸宜,百吃不厭。如今半斤以上的野生大黃魚已經(jīng)很稀罕,但野生小黃魚資源尚豐,因此咸齏大湯黃魚仍為寧波百姓家常菜。 其他如咸齏炒肉絲、咸齏冬筍炒肉絲、咸齏肉絲炒毛豆、咸齏烤茭白、烤毛筍、咸齏肉絲筍絲湯等等,既是寧波家常菜,宴會也會偶爾用之。
寧波傳統(tǒng)名菜咸齏大湯黃魚
寧波人鐘愛咸齏,愛到極致,連其鹵汁都被裝瓶作為商品,透明微黃,名為咸齏雪汁,很多超市都能買到,雪汁大烤墨魚、雪汁竹筒蟶(蒸)等均為寧波名菜、特色菜,食之難忘。
齏汁之名,古已有之,如成語“齏汁為美”,源于北宋釋文瑩《玉壺清話》記載:
太宗命蘇易簡評講《文中子》,中有楊素遺子《食經(jīng)》“羹黎含糗”之句,上因問曰:“食品稱珍,何物為最?”易簡對曰:“臣聞物無定味,適口者珍,臣止知齏汁為美?!碧谛柶涔?。曰:“臣憶一夕寒甚,擁爐火,乘興痛飲,大醉就寢,四鼓始醒,以重衾所擁,咽吻燥渴。時中庭月明,殘雪中覆一齏碗,不暇呼僮,披衣掬雪以盥手。滿引數(shù)缶,連沃渴肺,咀齏數(shù)根,燦然金脆。臣此時自謂上界仙廚,鸞脯鳳臘,殆恐不及。屢欲作《冰壺先生傳》紀其事,因循未暇也?!碧谛Χ恢?。
該文記載蘇易簡為宋太宗趙光義講學時的一次對話。太宗問其“食品稱珍,何物為最”?蘇答“物無定味,適口者珍”“臣止知齏汁為美”,太宗問其緣由,蘇氏說了親身感受,有一晚上天氣殊冷,其乘興痛飲數(shù)杯之后,蓋了厚被睡覺。不想酒后被熱,口中渴極,起身到庭院,在月光中看到,殘雪覆蓋著盛有腌菜齏汁的齏碗,顧不得去叫家僮,便以雪搓手,連飲數(shù)杯齏汁。這咸鮮適口之冰涼齏汁,頓時浸透肺腑,通體舒坦,感覺“上界仙廚鸞脯鳳臘,殆恐不及”。太宗聽后,笑著表示此說有理。
僅知蘇易簡所飲齏汁為腌菜之汁,并未明確為雪菜之汁,雪菜之鄉(xiāng)、明代鄞縣詩人張琦《悅茶》詩中寫的齏汁,則可理解為雪菜之汁:
齏汁雪中無此美,悅茶孤夢繞鐺飛。
直尋陽羨山頭路,春月生時負擔歸。
該詩開句引用“齏汁為美”之典故,以齏汁與茶水比較, 雖然作者認為齏汁不及茶水美味,但從側(cè)面告訴讀者,齏汁為當時家常食用之物。
在鄞州雪菜博物館,展出的咸齏菜肴達數(shù)十種,讓人眼花繚亂。
筆者生于寧波寧海農(nóng)村,年輕時種植、腌制過雪里蕻咸齏,2005年之前在縣城工作時, 備有一小缸,每年冬季均會買上30斤左右鮮菜,一般十斤鮮菜一斤鹽, 自制雪里蕻咸齏。2005年遷居寧波后,受條件限制不再腌制,但菜場、超市里,冬春季節(jié)都供應新鮮雪里蕻,供有條件的居民自己腌制。
鄞州雪菜博物館存列的雪菜菜肴(局部)
寧波傳統(tǒng)雪里蕻產(chǎn)地主要是東鄉(xiāng)邱隘和西鄉(xiāng)章水。寧波引發(fā)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即在邱隘發(fā)家,咸齏、梅干菜等系列產(chǎn)品,不僅行銷全國,還出口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近年年銷售均在4000萬元左右,是同行中的明星企業(yè)。但隨著城市化的推進,目前東鄉(xiāng)已少有田地種菜,因此該公司總部遷到了東吳鎮(zhèn),目前的雪里蕻原料主要是從省內(nèi)外采購。西鄉(xiāng)章水鎮(zhèn)主要是利用貝母地套種雪里蕻,而貝母作為特產(chǎn),較受中藥材市場歡迎,因此近年章水貝母地咸齏聲譽鵲起。
上文寫到, 作為古今著名的雪里蕻咸齏產(chǎn)地,自明代以來,已留下諸多相關詩文。今日寧波繼續(xù)傳承這咸齏文化,2013年, 寧波引發(fā)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在東吳鎮(zhèn)平窯村建成鄞州雪菜博物館。該館占地53畝,公司與博物館一體化,其中博物館面積20畝,以歷史演繹、雪菜栽培、腌制加工、 美食烹調(diào)、 回味無窮等七個部分500多件實物,全面反映了近600年歷史的雪菜腌制技藝,該公司總經(jīng)理樂??迪怠把┎穗缰萍妓嚒闭憬》沁z項目傳承人。每逢節(jié)假日,均有海內(nèi)外愛好者前來參觀、體驗。
寧波引發(fā)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小包裝塑袋雪菜與精致瓶裝咸齏
寧波鄞州雪菜博物館內(nèi)設館名
自2013年冬季以來,該館還舉辦每年一屆的鄞州區(qū)雪菜文化節(jié)“鬧咸齏”比賽,其中“鬧”為踩踏之義,吸引包括在寧波工作、旅游的海外人士前來參與,非常熱鬧,游客們在濃濃的民俗氛圍中,歡度輕松愉快之時光。
咸齏之名能在寧波傳承至今,不僅是寧波飲食之寶,占有重要位置,更有豐富之文化,蘊含濃濃的鄉(xiāng)邦情結(jié),值得探索研究之。筆者賦成《寧波咸齏禮贊二首》:
其一
甬上咸齏鮮復香,溯源文化史悠長。
素葷百搭佳肴美,游子情牽念故鄉(xiāng)。
2014年11月29日,德國外教阿莫娜(左)與學生在鄞州雪菜博物館,參加第二屆雪菜文化節(jié)“鬧咸齏”比賽?!棒[”為踩踏之義。(南華 攝)
其二
腌菜獨冠雪里蕻,素裝綠玉賽青琮。
咸齏雅稱古今傳,滋味猶佳鄉(xiāng)思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