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波 桑意然
關鍵詞:CG 藝術;硬表面設計;風格
CG 藝術(Computer Graphic 計算機圖形圖像)是指計算機圖形藝術,具體是指藝術家通過計算機數字技術創(chuàng)作的作品[1]。而硬表面設計是CG 藝術中的一個設計門類,主要指的是在影視和游戲中人工制品的設計,如載具、武器等。硬表面CG 藝術的主要作用是烘托游戲電影作品的氛圍調性,營造出作品獨特的世界觀。如我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概念項目組,在設計該劇中的行星發(fā)動機時,就設計了大量不同風格的設計手稿,但最終選用了集約型的工業(yè)風設計,來配合故事中人類面臨巨大災難時因技術、時間等因素受限的劇情。所以在為電影游戲進行硬表面設計時,對其風格、元素、題材的選擇都是至關重要的。文章通過多個角度分析總結各類硬表面設計風格的特點、規(guī)律,以期讓設計師對其有詳實認知。
1 硬表面設計風格起源及內在精神
就目前的市場來看,設計圈內常見的硬表面設計風格有:賽博朋克風格、柴油朋克風格、蒸汽朋克風格、太陽朋克風格、工業(yè)風格、近未來風格等。了解不同風格的起源及內在精神, 能夠從更宏觀的角度展開對不同硬表面風格的認識。本節(jié)羅列已形成完善體系且廣為人知的風格,闡述其起源及內在精神。
1) 蒸汽朋克風格??苹眯≌f家 K · W · Jeter 于20 世紀80 年代至90 年代初提出蒸汽朋克一詞[2]。蒸汽朋克出現(xiàn)時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人類剛經歷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掌握科技帶來的巨大力量,踏出解開自然奧秘的第一步。所以蒸汽朋克風格題材的作品中,思想先進與落后并存、相互抗爭,描繪人們在精神上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徜徉在浪漫主義,追求烏托邦的理想。
2) 柴油朋克風格。出現(xiàn)背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到二戰(zhàn)結束期間,當時的世界連年戰(zhàn)爭,讓普通民眾生活在危險和貧困中,社會規(guī)則遭到遺棄,世界充斥著瘋狂。柴油朋克風格題材的作品中,科技大量投入戰(zhàn)場,而非改善民生的制造業(yè),機器成為武器。所以柴油朋克風格的硬表面設計功能大于形式,力量多于裝飾,在精神上強調控制。
3) 原子朋克風格。原子朋克風格出現(xiàn)在50 至60 年代的科幻雜志和電影, 主要是一種以1950 年代的視角看待未來的美學。
原子朋克主要是以當時科技發(fā)展的趨勢,對未來生活進行美好預期, 設想了一個烏托邦式的未來。其特點是圓頂建筑組成的靚麗城市和適合所有人的懸停汽車,而所有這些都由核能提供動力。
4) 賽博朋克風格。70 年代,反文化運動的一部分影響沉淀為朋克精神,隨著朋克文化熱潮影響了一代創(chuàng)作者。與此同時開始的科技革命中,個人計算機興起,控制論、信息論、生物遺傳工程等一系列科技理論快速發(fā)展,顯露了人類未來的可能性[3]。在上述種種因素的積累與催化下,80 年代興起了科幻小說文學運動,賽博朋克文化成為了當時的主流文化[4]。賽博朋克偏于哥特式風格,是重金屬、工業(yè)化的樣式對人類未來社會悲觀的揣測,是典型的反烏托邦和悲觀主義。
5) 太陽朋克風格。出現(xiàn)在柴油朋克、賽博朋克等悲觀主義后,是對反烏托邦的厭煩和反叛。太陽朋克風格是準烏托邦式的思想,主張平等和樂觀、自然與技術相結合、人類與自然重新融合。太陽朋克風格題材的作品中技術被用于以人為本和以生態(tài)為中心的目的,期待著一個充滿希望、明亮、溫柔、治愈的世界。太陽朋克的精神內涵是駕馭未來的恐怖,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妥協(xié)。
6) 工業(yè)風格。出現(xiàn)背景在20 世紀初,很多工業(yè)風格的硬表面設計,借鑒的都是蘇聯(lián)和中國初期的大工業(yè)時代風貌。工業(yè)風格的硬表面設計忠于材料的本質,精神內核是冷靜理性與粗狂堅韌并存,給人以冰冷堅硬且超脫的印象。
不同硬表設計風格的起源時間雖然不同,但是它們卻同時存在于多元的市場上, 相互之間也并沒有誰高級或落后的區(qū)別, 不同風格的存在都是為了迎合與調劑觀眾的口味。作為硬表面設計師來說,應該要做到能清楚地認知每一種風格的特點,從而能游刃有余地應對自己面臨的設計工作, 而不是拘泥于自己的偏好只做一種風格的設計,畢竟設計是一種服務工作。
2 按科技發(fā)展區(qū)分其風格
按科技發(fā)展區(qū)分風格簡單明了,能幫助我們快速認識硬表面設計風格,下面將以表格的形式總結歸納。
表1 的內容是通過閱覽大量影視游戲整理出來的,每個風格的設計個例基本上都有表中的特點。如蒸汽朋克電影《蒸汽男孩》中的蒸汽城堡(如圖1),運用19 世紀的蒸汽機為動力核心,并運用大量古典機械結構驅動運行;柴油朋克游戲《鋼鐵收割》中的鋼鐵戰(zhàn)爭機器(如圖2),以內燃機為動力,機器上部分的結構和功能借鑒了二戰(zhàn)時的德國坦克;工業(yè)風格電影《流浪地球》中的行星發(fā)動機(如圖3),采用暴露粗獷的結構外形設計,很有中國大工業(yè)時代的特點;原子朋克風格電影《鐵臂阿童木》中機器人阿童木(如圖4),以原子能為自己的核心能源, 具有飛天遁地的強大能量;電影《黑豹》中的太陽朋克城市Wakanda(如圖5),出現(xiàn)了大量的綠色植被,并采用高新環(huán)保能源生產生活,像是異世界中的桃花源;游戲《賽博朋克2077》中的單兵裝備(如圖6),運用了腦機接口并本配以外骨骼,在交互界面上采用了全息圖面板,極具未來感。
在做相對應風格的硬表面設計時, 從電影或游戲的背景出發(fā)展開設計工作, 能讓本來虛構的設計物看起來真實可信。而表中歸納的科技藍本、標志性科技特點、材料及加工技術、常見科技元素、常見題材都是從相應硬表面設計風格背景的科技發(fā)展作出的總結。在從事硬表面設計工作時,要合理地運用表中的內容來尋找設計靈感, 讓設計物的底層思考合理扎實,從而創(chuàng)作出能讓觀眾信服的硬表面設計。從科技發(fā)展的觀點上,可以簡單快速地區(qū)分不同硬表面設計風格, 但單單從這一方面切入對硬表面設計風格的認識是非常局限的,還需要從其他觀點入手來完善對硬表面設計風格的了解。
3 按形態(tài)區(qū)分其風格
硬表面設計歸根結底來說是形態(tài)的藝術,對形態(tài)的把控可以反映設計師的水準,也決定了設計成功與否。本節(jié)以此為研究點,把硬表面設計的形態(tài)分成造型、色彩、材質、肌理四個構成要素,并通過大量作品的整理,對不同風格進行比較總結歸納(見表2)[5]。
表格中的內容可以為設計師帶來一些參照, 但并不是規(guī)范。設計的過程是靈活可變的, 如果太過教條會讓設計丟掉特有的靈性。在進行不同風格的硬表面形態(tài)設計時, 可以抓住上表中的一些特點, 讓設計與其對應的風格在形態(tài)上融洽親近, 但是全盤照搬的話就會使得設計僵硬乏味、千篇一律。硬表面設計的工作其實是一個比拼想法和創(chuàng)意的工作, 有時為了新的想法和概念,去打破一些其風格特有的形式是可以接受的, 而令人眼前一亮的設計往往就是誕生于此。
4 按復古未來主義和未來主義區(qū)分其風格
在文學藝術運動中,未來主義是指以現(xiàn)在為時間節(jié)點描繪未來的創(chuàng)意藝術,未來主義根據人類以往的發(fā)展和科學知識來預言、預測未來社會發(fā)展的前景。而用此界定硬表面設計風格的話,賽博朋克風格、近未來風格、工業(yè)風格等就屬于未來主義。
在文學藝術運動中,復古未來主義是指老式“復古風格”與未來科技的組合[8]。以此界定硬表面設計風格的話,蒸汽朋克風格、柴油朋克風格、原子朋克風格、賽博朋克風格、太陽朋克風格就屬于復古未來主義。紐約大學藝術設計學教授兼評論家Elizabeth Guffey 認為:如果未來主義是一個描述我們對未來預期的術語,那么復古未來主義則描述了我們如何記住這些愿景[9]。在復古未來主義的硬表面設計中,探索了過去與未來之間,以及科技異化與賦權效應之間的張力題材。例如蒸汽朋克風格的硬表面設計中,雖然采用的是舊式的蒸汽純機械結構,但??吹讲淮嬖谟跁r代下的未來機器,像是電影《蒸汽男孩》中的巨大機械城(如圖1)。
用復古未來主義和未來主義來區(qū)分硬表面設計,可以形成二元對立的情況。這樣的劃分其實是引用了科幻文學的劃分方法,對認識硬表面設計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從設計的角度理解, 復古未來主義的主要特點是從歷史的風格中提取設計元素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 設計的著眼點在于用歷史的風格去“描寫”新的事物, 以及用現(xiàn)代美學將未來技術與老式設計相結合。而未來主義重點在于帶給人們前所未見的新奇感, 所以在設計過程中就要盡量避免大量運用年份較遠的風格元素, 盡量從后現(xiàn)代主義中借鑒提取,或是從新的視角出發(fā)去設計, 這樣才能讓觀眾體驗到未來主義帶來的新奇感。
5 結語
設計風格是不斷發(fā)展和變化的,對其的分類方法也各不相同。文章分別從不同角度對各類硬表面設計風格進行研究。首先從起源著手了解其主要特點和成因;再分別從科技發(fā)展和形態(tài)兩方面完善對其的認識;最后通過科幻文學層面的復古未來主義和未來主義拓展認知,從而建立起對各類硬表面設計風格的詳實了解。希望通過文章的研究,可以將各類硬表面設計風格的特點、構成元素和選材,直觀清晰地展現(xiàn)給讀者,讓設計師在工作中能夠快速定位自己的設計目標, 抓住各類硬表面設計風格的特點, 讓硬表面設計的工作更流暢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