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秀薇
【摘要】隨著我國生產(chǎn)力水平的不斷提高,經(jīng)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領域都在做出相適應的調整與發(fā)展。在小學教育階段,教學目標不僅僅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涵養(yǎng)和科學水平,也在于立德樹人,幫助學生成長為一個擁有健康、端正且進步的道德思想觀念的人才,進而促進我國社會的全面發(fā)展,提高我國人才的綜合素質水平,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立德樹人;小學美術;德育
在小學教育階段,美術是一門能夠陶冶學生藝術情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科目,近年來已經(jīng)引起越來越多的小學以及老師的重視。同時,基于美術這一學科的特點,美術老師可以在教課過程中科學而融洽地將德育貫穿在美術知識中,進而讓學生在學習美術時不知不覺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涵養(yǎng),從而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
一、在小學美術課堂融入德育的意義
小學美術老師在進行教學時,如果能適當?shù)卦诿佬g知識中融入德育理念,向學生傳遞端正且進步的政治、思想、道德與品質等觀念,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及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將有顯著的促進作用。美術作為一種藝術,是人類的精神世界的映照,與人們的內心有著密切而微妙的聯(lián)系。在小學美術教材中,經(jīng)典的畫作、手工品等美術作品應接不暇,其之所以成為經(jīng)典,正是由于內嵌于其中的情感、思想和精神與人們內心的真善美相呼應,能引發(fā)起人們的深度共鳴。因此,美術老師在給學生講述美術知識的同時,如果能稍加引導,寓以德育理念,將能把蘊含于美術中的人文精神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深深感受到這些精神與情感的美妙,并在不知不覺中被感染、被鼓舞,進而塑造出進步的、美好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此外,美育與德育是相互貫通、相互促進的。通過融入德育,學生的情感更加豐富,內心更加細膩,這將反過來促進學生的藝術精神和審美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美術水平,實現(xiàn)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二、在小學美術課堂融入德育的策略
第一,基于手工課滲透德育。在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中,手工課這一學習活動深受學生的喜愛,很多學生都對手工制作展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在進行手工制作時,學生要利用美術老師所提供的手工材料,按標準完成每一個步驟的操作,最終制作出成品。在這一過程中,涉及到了很多能夠滲透德育的方面。首先,手工制作是勞動過程,其中滲透著極其珍貴的勞動精神,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腳踏實地、勤懇勞作和持之以恒的品格特性,并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學生從小就養(yǎng)成勞動精神。其次,在制作手工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美術老師如果能夠對其進行適當?shù)囊龑В涂梢耘囵B(yǎng)學生自立自強的品格,磨煉學生的意志,鍛煉出學生的不畏困難、迎難而上的精神。再次,手工品的制作是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通過開展手工課,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蘊含在手工藝中的文化底蘊,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并且有利于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最后,通過制作手工品,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勞作的辛苦,有利于培育學生的感恩精神。例如,美術老師在教學生用橡皮泥制作手工品時,可以“幸福的一家人”為主題,教學生用橡皮泥捏出人形,并讓學生自己發(fā)揮想象空間和動手能力,用橡皮泥制作出一家人的幸福場景來。在學生制作完畢后,美術老師可以述說一些關于父母辛苦工作的話,并讓學生將手工品當作送給家人的禮物,以此來表達對家人含辛茹苦培育自己的感謝,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精神,讓學生更加體貼父母,理解父母,促進學生家庭的和諧,進而使得學生能夠更加專注地投入到學習當中,以期能回饋父母和家人的養(yǎng)育之恩。由此可見,在手工課的教學過程中,美術老師可以從多個方面來滲透德育,從而達到小學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第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切入點。在小學美術的教材中,有對美術工具的介紹,有手工品的制作步驟,有中國名家和外國名家的經(jīng)典畫作,有鑒賞畫作的原理和技巧,有色彩的運用教學,有構圖的原理和應用解析,有對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等。美術教材中所涉及的內容琳瑯滿目,精彩紛呈,為學生提升美術水平提供了優(yōu)渥的學習材料。不僅如此,在美術教材中,還蘊含著眾多能夠滲透德育的切入點,而不只是表面上所展現(xiàn)出來的畫作、手工和美學理論等。為了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道德觀、情感觀和人生觀等,美術老師一定要深度挖掘美術教材,在閱讀和解析美術教材時做到細致入微,勤于思考,力求將德育內容與美術教材完美契合,為學生帶來美育與德育相融洽的美術課堂。例如,在講到中國的山水畫時,美術老師可以培育學生愛護環(huán)境、保護大自然的意識觀念。通過對山水畫的講解,讓學生從美學的角度上深入領略山川之瑰麗、河海之磅礴,促使學生對山水之美產(chǎn)生眷戀之情和愛惜之意,并逐漸擴散到大自然的每一隅。美術老師在教學生鑒賞山水畫時有意識地滲透愛護大自然的德育理念,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呵護大自然、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觀念,還可以滋養(yǎng)學生的善良之心,讓學生以一個善良的心態(tài)去面對世界、迎接生活,發(fā)現(xiàn)人間的美好,培育學生的真善美。此外,還可以促使學生向大自然學習,像巍巍群山一樣屹立不倒,自強不息,敢于迎接困難和挑戰(zhàn)挫折;像潺潺流水一樣處變不驚,漸漸養(yǎng)成上善若水的人生態(tài)度,以及海納百川的寬宏器量,在善良的同時不失原則,不失勇敢,不失堅毅。由此可見,在小學美術教材中,存在著大量可以滲透德育的切入點,美術老師要善加利用,勤于探索,為學生營造一個美育與德育相融的美術課堂,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的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極為顯著的促進作用,有利于學生形成科學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情感觀,對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美術老師要深度挖掘美術教材中的德育切入點,將德育理念自然地與美術課程相銜接,并充分利用手工課來對學生進行德育,以期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費丹露.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美術德育教育研究[J].課內外(教育管理),2020(8).
[2]楊春子.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小學美育與德育的融合實踐[J].美術教育研究,2018(18).
[3]丁巖.關于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4).
[4]麥麗燕.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美術德育教育研究[J].科學咨詢,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