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慧
摘要:隨著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的轉變和推進,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課堂主導的現(xiàn)象越來越明顯。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更加強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協(xié)作溝通的能力。問題導向作為以問題引導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展,本文主要探討問題導向的作用以及問題導向對小學語文閱讀課程中的幾點應用。
關鍵詞:問題導向;閱讀教學;小學語文
前言:“問題導向”教學模式是指在課程教授的過程中,由教師采用合理的問題來引起學生的思維活動,與學生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通過增加學生對課堂的參與性,激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教育目標的一種教學方式。所以,在學生課堂參與的過程中,教師根據(jù)本節(jié)課所講的內容,選取合適的提問方法,更便于教師把握課堂,同時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1問題導向的作用
新課改背景下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改變,給教師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挑戰(zhàn)。若想在現(xiàn)代化教學過程中取得一定成績,必須對當前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問題導向作為當下時興的教學模式,在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的同時,提高學生主動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借助師生間的默契配合,烘托出積極進取的課堂氛圍,進而完善當前班級所有的學習環(huán)境。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所展現(xiàn)出的對學習的熱情以及對課堂的積極配合性,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有效提高學生語文文本的閱讀水平[1]。
2問題導向下的小學語文課程閱讀教學
2.1設置問題,激發(fā)興趣
興趣作為人類探索未知事物的動力源泉,對于剛剛踏入校門的小朋友而言,對學校里的各種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活躍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在教學過程中他們更傾向于自己最感興趣的事物,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對趣味性的強調[2]。需要注意的是,此時小學生心理生理都尚未發(fā)育完全,對于問題的設置應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從而引起大多數(shù)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例如《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一課胡蘿卜先生為什么有長胡子?他身上發(fā)生了什么事?如《飛向藍天的恐龍》一課,大家印象里的恐龍是什么樣子?恐龍真的可以飛向藍天嗎?這些問題都較為容易,既能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又能提高學生探索課文的興趣。但處于該階段學生的意志品質發(fā)育還未完全,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該階段,設置問題的數(shù)量不宜較多,否則不僅破壞了文章的結構,而且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原本簡單的文章在閱讀的過程中變得吃力。
此外,教師也可以通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對學生加以引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應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生活,使課堂知識與生活情景相結合,從而有助于小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知識。在情景創(chuàng)設時,教師還應注意設置的問題盡量貼合學生的興趣,善用學生好奇的天性,激起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興趣,例如《夏天里的成長》一課,教師以首段作為關鍵句,設置問題引領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思考:為什么萬物會在夏天迅速生長?哪些事物在夏天生長?它們怎樣生長?
2.2梳理問題,重點研讀
在通讀課文之后,學生已經(jīng)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有了自我的認識,接下來進入重點內容的研讀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作為閱讀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可以看出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知如何。因此,該環(huán)節(jié)著重關注學生是否能夠主動學習,從而深入感悟文本,理解課文各部分的內容。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要結合課文內容的重難點進行設置問題,讓學生能夠通過對這些具有針對性的問題的思考,明晰文章的主旨或脈絡。例如《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教師通過下列問題引領學生閱讀課文:①筆者如何觀光雙龍洞?可以從哪些詞看出來?②外洞有哪些特點?文中的哪些詞句可以體現(xiàn)出來?③內洞的景色又怎樣呢?④通過大家的探討,雙龍洞景觀如何?這些問題概括了整篇文章,學生通過對這幾個問題的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文本通過對景觀游覽的次序,順次寫了路上的所感以及景觀的游覽。通過對大自然的具體描述,啟迪學生對大自然的情感。
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旨在讓學生在深入閱讀課文時,感受文章情景,學會自主探究[3]。在問題導向的教學方式下,讓學生以存疑的態(tài)度去閱讀課文,在消除學生疑慮的同時,達到了教師引導和學生主導相結合目的。
2.3升華問題,鞏固拓展
當前語文課程的教學已不再局限于課本的內容,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對文章內容的感悟能力也同樣重要。因此在閱讀的鞏固拓展階段,應對先前所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整理與總結,鞏固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從而實現(xiàn)學用相長的目的。在培養(yǎng)主動學習方面,例如《少年閏土》一課結束后,為學生選擇魯迅的其余作品進行閱讀,讓學生感受魯迅所處的時代下人們的生活。通過這種拓展閱讀的方式,既可加深學生對文本的體會,也可以拓展閱讀量,積累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在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例如《狼牙山五壯士》一課的鞏固拓展階段,可以選用面對烈士的偉岸形象,你有什么想要表達的?你認為他們有什么可貴的品質?結合這些問題,讓學生認識到自己與五壯士之間存有的差距,從而培養(yǎng)學生愛護群眾、為祖國為人民勇于獻身,達到升華情感的目的。
結束語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導向教學法通過設置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深入到文本的學習之中,從而在剖析、領會文本的過程中,獲得學習的自尊感和自豪感。久而久之,學生便能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和方法,進而增進自己的閱讀興趣,提高自我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徐菊梅.小學語文課堂因“問題導向教學法”而光彩綻放的分析[J].新課程,2020(44):54.
[2]張東旭.以問題為導向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13):39-40
[3]陳志平.以關鍵問題為導向,優(yōu)化閱讀教學效果[J].福建教育,2020(49):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