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明 馬艾琳 劉程程
關鍵詞:翻轉課堂;思想政治理論課;內涵;價值;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G41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1)07 — 0028 — 04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薄?〕可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創(chuàng)新勢在必行。翻轉課堂既將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與高校思政課教學融合運用,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課堂靈活生動,又順應了時代發(fā)展規(guī)律,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在2007年被美國科羅拉州的兩位化學教師喬納森·伯格曼和亞倫·薩姆斯首次運用于高中課堂,授課效果得到學生喜愛和認同,此后才被廣泛使用。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是2011年傳入我國,并開始在實際教學中進行運用的。
翻轉課堂之所以稱之為“翻轉”,就是因為它把傳統教學中本應在課后完成的輔導答疑移到了課上,而把本應在課上學習的理論知識挪到了課后網絡課堂。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翻轉課堂進行了界定。學者楊春梅認為,翻轉課堂就是讓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學習,由教師對學生課前學習中所不理解的知識點在課堂上進行重點講解,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有學者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翻轉課堂應當是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一種教學模式,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應當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一個特點。還有學者將傳統課堂中課下的鞏固也納入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之中,認為翻轉課堂應當是學生先學,教師再教,課下再進一步鞏固。
綜上所述,現階段學術界對翻轉課堂內涵的界定總體來說包含課前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自主學習,也就是提前預習知識點,中間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帶著問題和老師、同學一起交流,課下通過答疑鞏固知識點,這樣三部分簡單構成了翻轉課堂。就翻轉課堂的概念來說,筆者認為,翻轉課堂就是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課前學生自主學習,課上就重點難點問題教師進行講授引導,課后鞏固,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為目的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基于信息技術的,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為目的的現代教學模式,其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師生地位“翻轉”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而學生往往成為了單純的知識接受者。但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變成了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從被動學習者變成了主動參與者,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宰者,掌握學習的主動權,翻轉課堂為學生發(fā)揮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無限可能。
2.教學活動順序“翻轉”
“先教后學”是傳統課堂的普遍教學順序,但在翻轉課堂中卻是“先學后教”,翻轉課堂將“知識傳遞”過程前置,這一過程難度較小,便于學生自主學習。將“知識內化”過程翻轉到課中,這一過程難度較大,通過學生課堂討論和教師的答疑解惑來完成。
3.學習時空“翻轉”
在以講授為主的傳統課堂中,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學習時間大多集中在課堂時間,而翻轉課堂錄制了教學視頻,能夠將課程內容通過視頻展現,學生可以在課前課后不受時空限制反復循環(huán)播放復習,延長了學生的學習時間,也提高了教學效果。
翻轉課堂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拓展思政課的教學場域,也可以有效整合資源,為思政課教學提供豐富生動的案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思政課的實效性和吸引力。
教學場域是指師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空間。相較于教學活動僅限于教室的傳統課堂,翻轉課堂的應用拓展了思政課教師的教學場域。一方面表現為從物理空間拓展到虛擬空間。翻轉課堂的應用改變了傳統思政課教學活動僅限于實體空間的局限,教學場域轉至多形態(tài)的網絡教學平臺,思政課教師可以通過這些網絡教學平臺與學生實時交互,各類網絡教學平臺實則成為了新的教學空間。在傳統的思政課教學中,教學活動只限于課堂時間,但是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能夠24小時全天候虛擬在線,可以利用課外時間根據教學進度傳輸課程學習資源至網絡教學平臺,可以借助網絡教學平臺在討論區(qū)為學生答疑,實現實時教學輔導,使思政課教學時間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另一方面還表現為在物理空間上也有所拓展。思政課教學場域從校園環(huán)境拓展到社會環(huán)境。因為傳統的思政課教學模式很少開展情景教學,即使是在課堂開展情景教學,也都屬于模擬性質,這種大致的模仿,并不能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而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課前讓學生自主學習課程理論知識,然后圍繞課程主題組織社會實踐教學,如組織學生進行專題式調研或訪談、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或參觀黨史博物館等紅色文化場域和革命紀念地,增強學生的切身感受,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有效地實現了思政課教學在物理空間上的拓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薄?〕將翻轉課堂運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思政課活起來。長久以來,思政課傳統教學將理論知識傳輸作為首要教學目標,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思政課教師無疑成為了課堂的中心,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阻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溝通,思政課的“教”與“學”相分離,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難以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知識傳遞”過程“翻轉”到課前,把課堂時間留給了師生一起探究學習,促進“知識內化”,因此,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推動學生對思政課學習由被動性接受向探究性學習轉變,這種探究性學習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提升學生對思政課學習的意愿。
高校思政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是影響思政課教學效果的兩個重要變量。吸引力缺乏、說服力欠缺、實效性不強是傳統思政課教學的痼疾,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正是改變傳統思政課教學這一缺陷的有效“新配方”。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思政課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調研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存在的思想困惑,充分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所需。將教材上的靜態(tài)理論與學生關注的動態(tài)熱點話題有效結合,充分利用了網絡的即時性,將學生關切的社會問題以及與學生自身發(fā)展密切相關的信息通過恰當的教學時機轉化為學生觸手可及的學習素材,及時傳遞給學生,解決了思政課供需之間的矛盾,滿足了青年學生“拔節(jié)孕穗期”的成長需要,提升了學生的獲得感,增強了思政課的實效性。此外,翻轉課堂運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另一大優(yōu)勢是借助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和暢通的師生溝通渠道,使思政課更加有親和力,課堂更加有吸引力。翻轉課堂的線上教學平臺能夠為學生學習提供各種不同的感知材料,可以通過圖片、短視頻、音頻等方式呈現教學內容,思政課教學由靜變動、由平面走向立體可視化,調動學生各種感官,滿足學生不同的感知特點,使思政課的學習變得豐富多樣,思政課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增強了思政課的吸引力。
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翻轉課堂的實施需要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著手進行。課前加強線上課程資源建設,做好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課中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方法改革,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后加強交流互動,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
由于翻轉課堂已將課上的學習放到了課后,因此課前的線上課程建設就顯得非常重要。學生在上課前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上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利用微課開展自主學習。因此,線上導學和高質量的微課建設就成為課前學習的重點。
1.線上導學的建設
線上課程建設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學會利用線上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學生在課前進行了深入而真實有效的自主學習,找到自己的疑惑和學習難點,才能在課中與同學、教師深入探討,做到真正的“知識內化”,可見,深入的課前自主學習是思政課實現“翻轉”的首要前提。為了提高大學生的線上自主學習能力,思政課教師在進行線上課程建設的時候,一定要建設“課前任務”欄目,“要求學生按照‘課前任務中的要求完成線上學習任務,并布置‘思考題,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為線下教學活動的開展做好準備”?!?〕“課前任務”布置的時候要注意兩點:第一點要能夠讓學生明確線上學習都學什么,怎么學,怎樣取得相應的分數。教師在課前設計學生學習任務單時,要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出學習主題,引導學生在課前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第二點要能夠引導學生根據學習內容進行思考,啟迪學生思想的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線上微課視頻的學習,這樣才能使線上微課的建設物盡其用,發(fā)揮其最大價值。
2.高質量微課的制作
“提供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是實現翻轉課堂的第一步,而教學資源建設的核心內容是微課程視頻的設計與制作。”〔4〕目前,絕大多數高校還很難拿出專項資金為思政課購買網上的慕課資源,因此大多數學校思政課線上學習資源都是通過教師自己錄制的微課進行的。這就對微課的制作提出了高質量的要求。在高質量微課制作過程中,要注意以下三點:第一,微課的時長應控制在2-15分鐘之內。觀看微課本是學生的自學行為,時間過長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將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而時間過短知識點則很難講清楚,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吸收。15分鐘之內是學生記憶持久的最佳時間。第二,微課的內容應是各章節(jié)的重點、難點問題。就思想政治理論課來說,學生在初高中已經進行過相關基礎知識的學習,對一些基本概念已經有了常識性的掌握。為了減輕學生學習的疲勞感,微課的內容不應面面俱到,應以具有一定理論深度,學生不易理解掌握的重點、難點問題為主,其它內容可以在線下實體課堂講授中通過提問、知識回顧的方式加以解決。第三,微課中要穿插小測試以檢驗學生學習的成效。微課視頻中穿插測試一方面可以檢驗學生對知識點的接受度,為教師線下授課內容、方法的選取提供依據,另外一方面也是對那些缺乏自控力,企圖通過播而不學的方式蒙混過關的學生進行警示的最好辦法。
翻轉課堂注重的是以學生為中心,在學習過程中更加關注學生自己的學習能力。因此,線下開展課堂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注重課堂教學方法改革,多采用啟發(fā)式、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注重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通過教師的主導,讓學生將教師所要傳達的教學信息由學生自己表達出來,最終實現知識的理解吸收。為此,線下課堂教學應以分組討論式教學法和課堂展示教學法為主來進行。
1.分組討論式教學方法
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以分組討論式教學方法為主,再輔之以灌輸式、體驗式等多種教學方法開展。在采用分組討論式教學方法開展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注意以下兩點:第一,要適時地深入各討論組與學生進行交流。在以小組展開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的意見難免出現分歧,當小組成員就分歧達不成一致意見時,就會使討論無法進行下去,這時就需要有一個權威出現來幫助小組成員展開分析,使其達成一致意見。因此,分組討論式教學開展時,教師不能當一名旁觀者,而是要及時深入各個討論組傾聽學生的交流,及時化解學生不能解決的意見分歧,使小組討論得以有效進行;二是討論結束后的發(fā)言環(huán)節(jié)需要教師的適時引導。分組討論結束后,應當是各組代表的發(fā)言環(huán)節(jié)。在學生代表將本組討論結果進行展示的時候,教師更不能作為一名旁觀者,而是在發(fā)言結束后,要以提出問題的方式對展示小組進行其所持結論的引導。
2.課堂展示教學法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將課堂展示教學法與翻轉課堂有機結合,可以有效滿足學生的主體性訴求,提升思政課的教學實效性。首先,思政課教師在授課前,按照各章節(jié)的知識點,找出適合學生進行課堂展示的內容,將其分解成小的問題,借助線上課程平臺發(fā)起展示要求。這種課堂展示既可以要求學生個人完成,也可以由小組合作共同完成。展示的內容既可以是以社會調查報告的方式進行,也可以是以閱讀心得的方式開展,還可以是以學生授課的方式進行;其次,借助提問和辯論對展示成果展開探討,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結論。學生展示結束以后,教師則應當引導學生對展示的內容展開討論,最終引導學生得出教師想要的結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學生談感受,就所展示內容的某一方面提出質疑等方式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就展示成果所反映的現象或問題進行思考、辯論,使學生在回答問題中、在辯論中明是非、辨真理,以達到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后,借助答疑討論強化學生認知。對于課堂上教師對學生展示學習成果的評價以及學生們對這一展示成果的討論所得出的結論,顯然不可能讓所有學生得到認同,“這就需要在教學中搞好將‘大水漫灌和‘精準滴灌有效結合?!薄?〕教師還要就個別學生的思想認識問題進行輔導答疑,幫助其意識到思想認識上的錯誤,最大程度地幫助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思政課中應用時,一定要注重加強課后知識的鞏固和交流,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使思政課程成為學生的貼心課。首先,教師要學會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手段與學生溝通交流。大學生是應用新媒體技術的排頭兵,他們對各種新媒體技術了解頗多,運用甚熟。運用翻轉課堂開展思政課教學,要求思政課教師不可避免地要學會熟練運用新媒體技術,并且會運用其與學生進行課后的交流答疑;其次,教師要創(chuàng)新學校網絡課程平臺建設,加強與學生課后的交流答疑。學校的網絡課程平臺不應僅僅是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工具,更應該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答疑的場所。思政課教師要創(chuàng)新學校網絡課程平臺建設,增加答疑討論區(qū)功能,既可以由學生對其思想困惑發(fā)布話題展開討論,也可以由教師根據學生課上學習討論情況發(fā)布話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交流。思政課教師對學生的困惑要及時進行回復。學生在學校網絡課程平臺發(fā)布的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回復,將會影響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后續(xù)網絡課程平臺的答疑討論功能可能就成為擺設而無人問津,因此,思政課教師一定要及時瀏覽學校網絡課程平臺的答疑討論區(qū),對學生的問題做出及時的回復;最后,思政課教師要建立與學生面對面答疑機制,更好地解決學生思想困惑。人說百聞不如一見,借助于現代新媒體技術確實可以實現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互動,但是,現代新媒體技術在人際交流中運用時也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存在交流的滯后性。借助現代新媒體技術的人際交流要依托于網絡的存在,網絡本身就存在延遲性,因此交流過程中一方發(fā)表的話題,另一方卻不能同時看到,要過一會兒才能看到,而此時新的話題可能已經出現,所以會出現交流不暢。因此,就思想政治理論課而言,要想真正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線下的面對面答疑必不可少。思政課教師可以設定一個固定時間,在辦公室或者學校的教學場所,通過約談或者等候的方式為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解惑答疑,更好地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
總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在吸收翻轉課堂優(yōu)勢的同時,又要注意其中的問題,只有將“翻轉課堂”與傳統教學相結合,才能發(fā)揮出更大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更大的教學價值。
〔參 考 文 獻〕
〔1〕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01).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3〕王永明,李旭娟.基于智能手機APP的思政課混合教學模式探析〔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20,(04):96.
〔4〕裴松,劉薇,張婷.翻轉課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運用與反思〔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4.
〔5〕安克杰.逆序創(chuàng)新:基于實踐教學的高校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與實踐〔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20,(19):131.
〔責任編輯:丁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