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達(福建師范大學 協(xié)和學院,福建 福州 350117 )
1926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著名心理學家伍德沃斯(R.S.Woodworth)在美國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的一次會議上首次運用了“跨學科”(Interdisciplinary)一詞。[1]57我國著名跨學科研究專家劉仲林教授給“跨學科”的定義是:“凡是超越一個已知學科的邊界而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科的實踐活動,均可稱為‘跨學科’?!盵1]69跨學科又稱交叉學科。綜合國內外學者對跨學科研究的多種定義,筆者認為:在科學研究中理,論跨、學概科念研、究思指想的、觀是念將、兩技門術或、兩數門據以、上方學法科進的行整知識合,、從而解決單一學科研究中無法解決的問題。
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重大發(fā)明, 大多是跨學科研究的成果。 據有關資料統(tǒng)計,從1901 年至2008年,這108年間, 在總共授予356 項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獎項中,跨學科研究成果有185項,占52%。[2]我國跨學科研究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1985年4月,在北京舉辦了我國首屆交叉科學學術討論會,[3]錢三強院士在會上提出:“在某種意義上,本世紀末到下一個世紀初將是一個交叉科學時代?!盵4]2015年10月,國務院下發(fā)了《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5]該文件在建設任務中明確提出要“培育跨學科、跨領域的創(chuàng)新團隊”,將此作為人才隊伍培養(yǎng)的一項重要內容。2020年,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于7月29日在北京召開。[6]由會議信息得知,我國在國家學位制度的學科門類中將增設“交叉學科”,成為第14個學科門類;2020年8月27日,教育部公布了《學位授予單位(不含軍隊單位)自主設置二級學科和交叉學科名單》;[7]這體現(xiàn)了國家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下對跨學科研究和跨學科教育的重視。
教育部2018年4月下發(fā)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yǎng)學科目錄》[8]將學科門類分成13個,下設111個一級學科,按研究領域分為自然科學、農業(yè)科學、醫(yī)學科學、工程與技術科學、人文社會科學。藝術學門類屬于人文社會科學,音樂與舞蹈學是藝術學門類下的一級學科,音樂學是音樂與舞蹈學下的二級學科,音樂教育學是音樂學下位的子學科??鐚W科理論將跨學科研究分為兩種類型,即同域交叉與異域交叉。兩個及兩個以上學科同屬于一個研究領域的交叉研究,稱為同域交叉。如音樂學與哲學兩個學科同屬于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就是同域交叉,它們的交叉研究形成音樂哲學。如果兩個及兩個以上學科屬于兩個及兩個以上不同的研究領域,就是異域交叉。如音樂教育學屬于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生態(tài)學屬于自然科學領域,它們的交叉研究形成音樂教育生態(tài)學??鐚W科涉及兩個學科的交叉,稱為二元交叉,涉及兩個學科以上的交叉,稱為多元交叉(包括三元交叉、四元交叉等)。[9]73-74譬如,音樂學屬于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教育學也屬于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將教育學的學科理論、概念、方法等移植于音樂學,形成音樂教育學,我們稱其為同域二元交叉學科。又如,音樂治療學是由音樂學、心理學、醫(yī)學結合而成的交叉學科,音樂學屬于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心理學是一級學科教育學下的二級學科,它可以授予教育學學位,也可以授予理學學位,即可以屬于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也可以屬于自然科學領域;醫(yī)學屬于醫(yī)學科學領域;音樂治療學橫跨三個研究領域,因而是異域三元交叉學科。近年音樂治療學案例研究中應用了大量的音樂教育學學科內容,例如,運用奧爾夫音樂教育方法治療自閉癥兒童等。[10]
21世紀以來,我國音樂教育學跨學科研究有了一定發(fā)展,產生了一些新的交叉學科。譬如:音樂教育哲學(音樂教育學+哲學)、音樂教育心理學(音樂教育學+心理學)等。隨著研究的深入,今后有可能出現(xiàn)音樂教育人類學(音樂教育學+人類學,同域二元交叉學科)、音樂教育生態(tài)學(音樂教育學+生態(tài)學,異域二元交叉學科)、音樂教育地理學(音樂教育學+地理學,異域二元交叉學科)等。
“當以一門學科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去解決另一門學科領域中的問題,供體學科與受體學科的關系將會得到嚴格界定?!盵11]在跨學科研究中,一個學科提供該學科理論、方法的學科稱為“供體學科”,另一個學科借鑒、運用供體學科理論、方法的學科稱為“受體學科”。例如,音樂教育心理學是運用心理學的理論、思想、方法等去研究音樂教育學問題,這里心理學是供體學科,音樂教育學是受體學科。
由于各個學科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在跨學科研究中,學科之間存在著“親緣”關系和“遠緣”關系。[9]79例如,哲學是研究世界觀和方法論普遍規(guī)律的學科,所以在跨學科研究中經常被作為供體學科(如音樂教育哲學、藝術哲學、自然哲學、科學技術哲學等)。心理學是研究人類心理現(xiàn)象及其影響下的行為活動的學科,如人類在所有的教育過程中,都會產生教師的教學心理活動和學生的學習心理活動,因而心理學在跨學科研究中經常成為供體學科(如音樂教育心理學、體育心理學、管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緣此,哲學和心理學與一些學科形成“親緣”關系。如果兩個學科很難找到交叉融合的共同關系,學科互相滲透交叉程度弱,我們稱之學科之間存在“遠緣”關系(如音樂教育學與地質學、藝術學與獸醫(yī)學等),“遠緣”關系的兩個學科,無法建立“供體學科”和“受體學科”的關系。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某些現(xiàn)在看起來是“遠緣”關系的學科,有可能向“親緣”關系學科轉化。在音樂教育學跨學科研究中,要關注可能產生“親緣”關系的學科,挖掘供體學科中與本學科有關系的理論、技術、方法等,從而提升受體學科的研究質量。
跨學科研究分為兩種類型,即學科導向型跨學科研究與問題導向型跨學科研究。學科導向型跨學科研究是為了創(chuàng)立一個新的交叉學科而進行的研究,這類研究具有較大的創(chuàng)新性,同時也存在著較大的難度。如“音樂教育神經科學”是近年出現(xiàn)的由音樂教育學、神經科學、心理學交叉的新興學科,弗朗西斯·H.勞舍爾(Frances H.Rauscher)等著的《音樂教育神經科學》[12]試圖通過音樂教育學、神經科學、心理學跨學科的研究,為新創(chuàng)立的交叉學科《音樂教育神經科學》的學科知識體系做基礎理論的構建。
問題導向型跨學科研究指的是通過跨學科研究來解決社會現(xiàn)實中的某一問題,而不是為了創(chuàng)立一個新的交叉學科知識體系。當今的音樂教育學跨學科研究大多屬于這一類型。如于曉晶的博士論文《后哲學文化為基礎的學校音樂教育》,[13]就是運用哲學、教育學、社會學、人類學、文化學、心理學等多學科理論來對相關課題進行跨學科研究。
“機制指的是一個工作系統(tǒng)的組織或者部分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和方式。”[14]
作為受體學科,音樂教育學在跨學科研究中如何與供體學科產生聯(lián)系,如何適切使用供體學科的理論、概念、方法,如何認知其學科交叉機制是我們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
“移植是科學發(fā)展的一種主要方法。大多數的發(fā)現(xiàn)都可應用于所在領域以外的領域。而應用于新領域時,往往有助于促成進一步的發(fā)現(xiàn)。重大的科學成果有時來自移植?!盵15]學科的思想、概念(術語)、方法是學科的基本要素,也是學科文化的重要內容。音樂教育學跨學科研究中主要有學科思想的移植、概念(術語)的移植、方法的移植等三種學科交叉機制。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科思想、概念(術語)、方法在學科之間的移植也是不同學科之間學科文化的交流。[9]68
每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的學科思想和基本理論,由此形成本學科的知識體系。在音樂教育學跨學科研究中,學科思想的移植即是將供體學科的基本思想引入到本學科的研究之中的一種學科交叉機制。通過學科思想的轉移、整合,延伸出新的跨學科研究域。例如,在我國音樂教育哲學的研究中,研究者將移植當代哲學思想作為音樂教育哲學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管建華的跨學科研究成果《后現(xiàn)代音樂教育學》[16](2006)就是移植借鑒了許多當代哲學學科新思想,對如何改革建構中國音樂教育新的思想理論體系、課程體系及教育體制等有關音樂教育哲學問題進行了研究;書中被引哲學思想的當代哲學家有:理查德·羅蒂(Richard Rorty)、雅克·德里達(J.Jacques Derrida)、埃德蒙德·胡塞爾(Edmund Husserl)、漢斯·伽達默爾(Hans-Georg Gadamer)。董云的博士論文《生態(tài)觀視野下的音樂教育》[17]運用生態(tài)學思想和理論來研究我國學校音樂教育發(fā)展中的一些問題。
學科概念一般通過學科專用術語來表達,包括學科原理、定律等,由此組成本學科內的語言體系。學科概念(術語)的移植即是在音樂教育學跨學科研究中將供體學科的概念(術語)移植借用到本學科的一種學科交叉機制。
譬如,“腦的可塑性”這一概念最初源自醫(yī)學,是指腦對外界刺激或病理性損傷所具有的修復和改編的能力;這一概念后被引入神經科學,研究者認識到傳統(tǒng)醫(yī)學中對腦可塑性定義的局限性,并對其最初的含義進行了補充和拓展,認為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說,學習活動可以使神經元之間形成新的聯(lián)結,練習和頻繁使用可以鞏固與強化這些聯(lián)結,停止使用則會使其萎縮,這一特性構成了腦功能可塑性的神經基礎。 “腦的可塑性”這一概念被引入近年新興的交叉學科“音樂教育神經科學”后,對此概念又有了新的解釋,認為音樂訓練與腦的可塑性密切相關,它能夠對腦的宏觀與微觀結構和功能產生重要影響。[18]供體學科的概念移植到受體學科后,根據受體學科的學科內涵進行補充修改,進而衍生出新涵義的學科概念,這是跨學科研究中的一個重要交叉機制。
(2)土壤硒含量與地質背景密切相關,在二疊系土壤中最高,在白堊系土壤中最低,母巖與表層土壤中硒元素存在一致性,土壤硒主要來源于母巖,同時在酸性條件下,土壤硒更容易得到累積。
人文社會學科與自然科學學科及其他科學學科由于學科性質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學科方法。學科方法的移植即是在音樂教育學跨學科研究中將供體學科的學科方法移植滲透到本學科的一種學科交叉機制。
自然科學崇尚理性,認識事物追求客觀性和精確性,講究實證精神是自然科學學科方法所遵循的精神價值。緣此,量化研究成為自然科學常用的一種學科研究方法。音樂教育學屬于人文社會科學,質性研究是音樂教育學常用的學科研究方法,如調查法、訪談法、觀察法等,這些方法對于了解、研究音樂教育事象及規(guī)律具有重要的認識作用,但不免存在一些主觀因素,影響了認識客觀事物的真理性;在這個研究過程中,如果能夠科學運用量性研究方法,如統(tǒng)計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計量分析法等自然科學常用的研究方法,將會克服質性研究中的主觀思辨和經驗描述所帶來的認識障礙?!耙磺凶苑Q為科學的東西,都必須接受實踐的嚴格檢驗和理性的無情審查?!盵19]可以說,量性研究是學科研究中堅持科學理性精神的一個重要方法。音樂教育學研究中許多問題所呈現(xiàn)的客觀性、可測性等特點,正適用于量性研究方法;如問卷法中數據的采集,學生音樂學習成績的前測、后測的數據比較等。根據音樂教育學學科特點,我們提倡量性研究與質性研究相結合,合理移植使用供體學科的學科方法,這對提高音樂教育學跨學科研究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根據跨學科理論,常用的跨學科研究方法有以下幾種,[1]359-382這些方法對音樂教育學跨學科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1.輻射法
“輻射”原是物理學的一個概念,即“光線、無線電波等電磁波的傳播?!盵20]
跨學科研究中的輻射方法是研究者借助于物理學“輻射”這一概念的內涵,從不同角度對研究對象進行發(fā)散性的擴散思考,使單一思維變?yōu)槎嗑S思維,從不同側面、不同邏輯起點來認識世界的一種研究方法。輻射法對于培養(yǎng)人的發(fā)散思維、聯(lián)想思維、靈感思維、創(chuàng)造思維有著積極的作用,許多新的交叉學科的產生過程中輻射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輻集法
研究者聚合多門學科在不同領域、不同層次所獲得的某些發(fā)現(xiàn)和認識“集”向某個“結點”,將這個“結點”統(tǒng)一為對某一客觀事物的整體認識,并使這個“結點”成為交叉學科產生的生長點,這就是跨學科研究中的輻集法。
3.比較法
比較法是確定事物異同關系的一種研究方法。它是研究者根據一定的標準將兩種以上的事物進行對照,找出事物的異同點,從而多角度、多層次認識事物的屬性和本質。近百年以來運用比較法跨學科研究產生了一批新的交叉學科,如比較教育學、比較哲學、比較經濟學等。
4.類比法
通過兩個不同事象的比較,找出其類似的屬性及共同點,再根據兩個對象的比較結果,將其中某一對象的有關知識、理論、結論推移到另一對象中去,從而使研究者獲得對后一對象的新認知,這種研究方法稱為類比法。
當代科學具有高度分化、高度綜合的特點,類比法從事物相互關聯(lián)的邏輯規(guī)律去認識客觀事物的特性正適應了當代科學發(fā)展的研究趨勢,所以成為跨學科研究的一個重要研究方法。
5.臻美法
將美學的審美原理運用于科學研究中,遵循美的規(guī)律,利用不同領域的知識對研究過程中尚不完美的對象進行修改、完善,從而探索科學新知識、新發(fā)現(xiàn)的一種跨學科研究方法。
臻美法最早出現(xiàn)于自然科學領域。劉仲林教授認為,臻美法強調科學家對美的追求,提倡科學家以藝術家的眼光去探索“科學美”,以“美”的手段達到“真”的目的,所以臻美法體現(xiàn)了藝術方法與科學方法的交叉結合。這里說的“科學美”與“藝術美”有些不同,它有自己特定的含義,許多學者對“科學美”進行了大量研究,比較一致地公認它有和諧、簡單、新奇等標準。[1]376-381
上述常用的五種研究方法都是通過思維活動進行的,在跨學科研究中它們經常交叉使用,相互滲透。我們應根據音樂教育學學科特點選用這些研究方法。
在音樂教育學跨學科研究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要關注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等科學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等研究新動向,思考、研究這些新理論、新方法是否有可能與音樂教育學學科研究相融合,適時引入它學科有助于開辟音樂教育學新研究域的新理論、新方法。
(二)音樂教育學跨學科研究中移植、引用它學科理論、方法時要注意學科交叉的適切性,要研究供體學科理論、方法是否適合本學科的研究域,忌生搬硬套,否則,所移植的理論、方法可能不適用于音樂教育學學科研究。理想的跨學科研究應該是將它學科理論、方法有機地整合到音樂教育學學科研究中,拓展本學科的研究深度與廣度,解決單學科研究中無法解決的問題。
(三)不同專業(yè)人員或校際的合作是跨學科研究健康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國大學傳統(tǒng)學科的專業(yè)劃分過細,所培養(yǎng)的人才一般只懂本專業(yè)的知識,當今大科學時代,特別是跨學科研究領域需要多學科人才的合作,才有可能出創(chuàng)新成果。例如,宋蓓教授、侯建成教授研究的跨學科課題《教育神經科學視野中的音樂教育創(chuàng)新》,[18]合作成員有北京師范大學著名心理學家董奇教授,英國倫敦大學著名音樂神經科學專家韋爾奇教授(Graham Welch),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胡誼教授,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神經科學研究中心周加仙教授,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心理學專家博錢恩(Theodore Beauchaine)教授。①此資料由宋蓓教授提供。采訪人:馬達;被采訪人:宋蓓;時間:2020年8月23日;形式:微信采訪。
(四)綜合性大學的音樂教育學研究生教育中,可利用學校多學科的優(yōu)勢,指導研究生選修其他學科的有關課程,使研究生在學期間接受跨學科教育,培養(yǎng)跨學科研究的意識。此外,鼓勵碩士生跨學科攻讀博士學位或做博士后是一個培養(yǎng)跨學科人才的重要方法;我的一位音樂教育學方向的碩士生畢業(yè)后考上了歷史學博士,博士畢業(yè)后在音樂教育學與歷史學的交叉領域里出了一批成果。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開設與音樂相關的跨學科專業(yè),例如,中央音樂學院于2019年開始招收音樂人工智能方向博士生,導師由音樂教授與科技領域院士專家組成。[21]音樂人工智能是與音樂教育密切相關的研究領域,今后有可能發(fā)展成為一個新的跨學科專業(yè)“音樂教育人工智能”。
(五)音樂教育學跨學科研究中,應加強實證研究的意識,在可以使用量化研究方法的研究域內盡量使用量化研究,或量化研究與質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以增強研究內容的科學性、精確性含量,避免質性研究中主觀因素帶來的誤判。在音樂教育學研究生教育中應開設這一類課程,培養(yǎng)研究生實證研究的意識和運用實證研究的方法,如哈爾濱音樂學院開設的研究生課程《音樂心理與教育的實證研究方法》。
隨著科學的發(fā)展,跨學科研究正成為各門類學科的重要研究模式,由此可能產生出許多新興交叉學科和交叉研究域以及一批新的研究成果。首先,音樂教育學作為應用型學科,除了應關注它學科和本學科的新理論、新方法外,還應關注本學科的實踐活動,研究者應善于在音樂教育實踐活動的田野工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推斷出是否能夠運用跨學科理論、方法來解決。因此,跨學科研究意識的培養(yǎng)和多學科知識的學習應是個體研究者和研究團隊平時學術積累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其次,有條件的高??梢岳帽拘;蛐kH的學科資源,組建跨學科研究團隊。例如,華南師范大學設立了校內跨學院、跨學科的音樂學與心理學研究平臺,聯(lián)合攻關交叉課題和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碩士研究生。再次,高校的科研運行機制應給跨學科研究創(chuàng)造便利條件,鼓勵不同學院不同專業(yè)的研究者組建跨學科研究團隊。
我國音樂教育學是近三十年來創(chuàng)立的一門新學科,在學科理論和方法方面還需不斷完善。我們探討音樂教育學跨學科研究,就是在這一方面所做的探索,希望有更多的同行關心這個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