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江西省新干縣采茶劇團,江西 吉安 343000)
采茶戲曲歷史悠久,如今已有幾百年的傳統(tǒng)文化積淀和發(fā)展,形成了顯著的戲種特色,它不僅多元化的曲牌,行腔也十分優(yōu)美動聽,既有高亢激越的曲調,又有悲情見長的腔調,更展現(xiàn)了歡愉地小調。所以,采茶戲要想被演繹好,就需要表演者以運用科學的演唱技法,還要在唱功上加以嚴格訓練。高安采茶戲作為是華東地區(qū)江西的一個地方獨具特色的重要戲種,它是我國傳統(tǒng)戲曲綜合藝術中有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就高安采茶戲的演唱方法和技巧進行探討,以探討高安采茶戲的唱法與技巧,從而為江西高安采茶戲的傳承與發(fā)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贛、皖、閩、粵、湘、鄂等省區(qū)中,采茶戲是廣為流傳的,根據(jù)各地的地名,又有許多地方戲種名稱。江西采茶戲因其地域分布廣、劇種多而聞名,相傳是從江西一帶向四方流動,最具特色的是高安的采茶戲。接下來我們以高安采茶戲為例,詳盡論述采茶戲藝術中的戲曲唱腔特點、方法和技巧。
高安的采茶戲音樂中有其獨特的方言腔調,盡管是方言音樂,但卻絲毫不影響整體音樂的美感,甚至在很多時候使采茶戲音樂呈現(xiàn)獨具一格的地方特性。對本地人來說,在采茶戲中使用這種方言的表現(xiàn)形式更貼近當?shù)厝说纳詈退枷胄袨榱晳T,并成為人們推崇的主要唱法。對外界來說,高安采茶戲音樂的方言演奏方式,會使整個樂曲別樣的宛轉悠揚,更容易突出高安采茶戲音樂的獨特風格。說起高安人,很多時候和合唱都有一樣的特點,聲音細膩而婉轉,所形成的采茶戲更是包含了這一特點。所以受到人們的廣泛的喜愛。
1.唱腔的旋律、音調、調性和各調式的旋法特點
高安采茶戲唱腔的旋律特征,是指其在音階、調式及調性等方面表現(xiàn)出的普遍共性。在高安采茶戲中,基于演唱者和劇團在長期的協(xié)作實踐中,按照共同的習慣的音域來確定調性。在明確調性過程中,也隨之發(fā)生改變。根據(jù)演員和樂隊的長期實踐,根據(jù)一般習慣的音域確定調性。而在決定調性的過程中,也會有一定的變化,比如,演員改變之后,音調、調性也會改變。因此,在確定調性的過程中,要調整和掌握好發(fā)生的變生。把握變化的發(fā)生。
高安采茶戲的唱腔也遵循著我國傳統(tǒng)的五音,即宮、商、角、徵和羽。高安采茶戲常用的兩種調式是宮調和徵調,其次是商、羽調,用得最少的是角調。
2.唱腔表演中的方言聲調
高安方言有著聲調細膩委婉的地方特征,甚至當?shù)厝耸褂梅窖詼贤〞r,猶如婉轉的歌唱般。故而,高安人在此基礎上,只需稍加改動,就能創(chuàng)編一首歌曲。所以,大部分高安采茶戲可以說是從方言上應運而生的。我們從方言的角度分析,高安采茶戲就是在此基礎上產生的靈感,并與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lián)。
高安地區(qū)的方言在平時的演說過程中顯得更加細膩委婉,尤其是臨近的高安山區(qū)和丘陵地帶的村鎮(zhèn),它的日常語言交流就如歌唱一般婉轉悠揚,如高安華林山區(qū)的一種日常語言交流就像一首歌一般婉轉悠揚,但細細分析其音調即含有特有的韻味旋律,用音符大致可表示為:“12553”,而蘭坊、灰埠等地區(qū)則有不少陽平字讀作普通話的上聲,如:“棉花”“南瓜”“蕎麥”等,尤其有鄉(xiāng)土氣息。但八景、新街等地的方言聲調則更是嫵媚動人。有些高安地區(qū)的童謠,如果按方言的音調念一念,自然也可以化作兒歌。
3.掌握板式節(jié)奏
板式是表演聲腔的整體結構,具有節(jié)奏、情感及調性的特征。高安茶戲板式包括慢板、快板、原板、散板、搖板、導板等腔體音樂。表演者要想唱得有板有眼,且抑揚頓挫,就要嫻熟運用板式節(jié)奏,才能做到搶板也,且不拖沓。比如,以《啞女告狀》為例,陳光祖登場之前先唱了導板?!皟刃慕辜钡氐却旌凇薄=又?,演員隨著鑼鼓的節(jié)奏和音樂板塊登場,出現(xiàn)在舞臺中央。音樂開始后,當起板后,他唱道:“蒙小組相約話別,赴考場?!备璩邚膶О?、亮相、臺步、姿勢、出場、歌曲的延續(xù),都是恰好中踩到板式節(jié)奏上的。故而,板式的節(jié)奏影響著劇中情境及人物的性格的體現(xiàn)。正如行話所說:“跑調一半,沓板全無?!边@就是板式的意義。
4.形成歌曲韻味的特色
韻味是歌曲藝術的最高審美,即使是同樣的曲譜重復唱法,不同的演唱者和演唱類型,其演唱手法迥然不同,其韻味也大相徑庭。戲曲節(jié)令樂譜上寫的所有音符,歌曲都需要伴有上滑、下滑、上顫、下顫、上甩、下甩等技巧。戲曲曲調的每個音符,都是諸多快速的裝飾音,可以處理為“棱角音”“虛音”“圓滑音聲”“甜質音”等。但是,在實際的歌唱過程中,演唱者要處理好多個音符不是容易事情。為此,學習者可以從以下點入手加強練習。首先,對各歌詞和音符進行行腔處理時,輕唱字頭,再重唱字腹,慢慢唱字尾,從而唱出棱角,使聽眾即看不到字幕,也能清晰可知詞義。其次,在前面的歌詞和下面的歌詞,以及音符的鏈接過渡期間,要呼氣輕唱,不留下聲音的痕跡,就要使用“虛氣音”。再次,演唱時,做到吐字清晰、用嗓、吐字、行腔,做到字正腔圓,并且演唱者注意在音符上滑動、下落等技巧,構成“圓滑音”。最后,關于“甜質音”,既有先天的聲質條件,也有后天的勤奮努力。并且,在掌握前面三種歌唱技巧的基礎上,歌唱者根據(jù)劇本、聲調、感情的需要,充分發(fā)掘先天的聲質優(yōu)勢,演繹出甜美的質音,這樣地能達到更加理想的音效。只有演唱者深入劇中人物心理和特征,進行深入領悟,并對演唱技法認真揣摩和加以練習,才能唱出的茶花戲獨具韻味。
1.音域轉換歌唱技巧
采茶戲多為男女混唱(二人唱),或群唱(三五至十人以上),同一戲班是演繹不同故事內容的戲曲,每個戲曲中演唱的風格都各不相同。因此采茶戲對演唱演員的音域平穩(wěn)性、技巧轉換性要求極高。首先,要求是擴展歌唱者的音域范圍,在不同的戲曲風格演繹和情緒轉換中,要做到高低音切換自如。日常練習中,演唱者要做高音切換、中低音切換、高音轉換技巧性練習,以控制自己音域轉換的流暢度和銜接時自身氣息的平穩(wěn)性。此外,為了有效地演繹歌曲,使音域轉換平穩(wěn),以提高聲音的立體感,采茶戲演唱時,通常采用腹腔發(fā)聲與喉頭發(fā)聲相結合的方式來平衡聲音的穩(wěn)定性。
2.歌唱舞蹈兼有控制氣息的作用
采茶戲演繹時,肢體動作要與唱腔協(xié)調一致,合二為一。有些采茶戲如贛南采茶戲、撫順采茶戲等,也是以唱跳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演員的肺活量、呼吸的控制對演員的體能消耗、肺活量的控制要求較高,所以在采茶戲練習中,學習者應加強呼吸控制練習技巧。呼吸控制訓練是演員演唱的基本技能,它與演員在日常訓練中通過邊跑、跳、邊唱多種形式,適應唱跳兼?zhèn)涞谋硌莘绞?。唱歌對體力的消耗和呼吸的要求比較高,所以采茶戲的學習者除了經(jīng)過日積月累的技巧積累和沉淀之外,更需要強身健體,加強體能,保證在舞臺上有充足的身體素能,從而達到良好的舞臺效果。
3.原始音腔多元模式
演唱者本身有一種原始獨特的聲音條件,而這種“原始聲腔”是指演唱者本身的音色與質地。如今,人們對音律美的追求已使聽者對千篇一律的聲音產生了視聽疲勞,而對于具有原汁原味的“大本嗓音”“大煙嗓”產生了天然的興趣,在采茶戲的表演中,可以利用原汁原味的“大本嗓音”“大煙嗓音”的特點,使采茶戲的原汁原味得到充分發(fā)揮,使采茶戲的原汁原味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但在這類表演中,真音“嘶吼”不是直接進行真音“嘶吼”,而是通過聲樂技術的訓練來進行自我修音,在沒有走音、氣息平穩(wěn)、音域轉換到位的狀態(tài)下,展現(xiàn)自己的原始唱腔。在不同演員具有個性化嗓音的舞臺表演中,演唱從千篇一律的聲音變?yōu)槎喾N元素的混合,讓演唱整體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舞臺效果。
當今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對文化有著多樣化的需求趨勢,使得采茶戲的發(fā)展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和考驗。然而,面對著新事物,這些傳統(tǒng)文化高安采茶戲唱法依舊有其保留的價值和意義,應在堅持基本色傳統(tǒng)技能的基礎上,進行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使其不失傳統(tǒng)性,又具時代的音樂特色。
在任何藝術發(fā)展中,只有博采眾長,方能取得長盛不衰的發(fā)展,采茶戲也如此。采茶戲屬于民族文化范疇的藝術,而民族性聲樂中戲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具有很強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因此,采茶戲可以融入這些藝術元素,借鑒民族聲樂的演唱技法,吸取其藝術精華,實現(xiàn)采茶戲與民族聲樂的互鑒,使兩者相輔相成,使演唱更加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通過這種方式,不但擴大了采茶戲的唱法,而且還能呈現(xiàn)出字正腔圓、聲情并茂的民族聲樂特色,在演唱中既體現(xiàn)了地方特色,又體現(xiàn)了民族特色,進而實現(xiàn)采茶戲文化藝術的融合與創(chuàng)新。
總之,要想演繹好采茶戲,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學習者科學掌握采茶戲的技法,并加強唱功的演練,練習咬字、歸韻、潤腔和高安采茶戲唱腔等技巧,更需要在老一輩藝術家的指導下,進行潛心學習,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唱戲一直都是靠口傳的,從老藝術家的口型、表情能感受到演唱的感情、韻味,才能讓學生悟出唱腔。除此之外,學習者還要仔細模仿揣摩、反復演唱練習,并且要做到平仄、先字后音、吐字和腔調,只有如此,才能達到“唱腔優(yōu)美,行腔優(yōu)美”,唱出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情感,才能觸碰聽眾的內心深處,真正做到打動聽眾心弘,使他們領略到采茶戲的獨具一格的藝術魅力。由于高安的采茶戲起源地江西一帶最具特色,為此,本文從高安的采茶戲入手,深入論述采茶戲藝術戲曲演唱方法與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