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鑫
摘要:在初中數學教學改革中,越來越重視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探究思維的培養(yǎng),采用適當的教學方式,進行初中數學課程設計優(yōu)化,以符合初中階段學生心理特征和需求的方式充分激發(fā)學生參與探究活動的興趣與積極性,才能激發(fā)學生數學知識學習與數學能力培養(yǎng)的主動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相較于小學數學,初中數學無論是在知識的深度還是在知識的廣度上都有著較大的提升。如果學生沒有一個良好的數學思維作為支撐,那么他們在學習中往往會遇到很多困難。同時,他們要想實現(xiàn)初中數學的有效學習,不僅要依賴來自教師方面的指導,其自身也應當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而數學思維也在這個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數學思維可以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始終保持一種獨立思考的狀態(tài),他們能去主動獲取數學知識中的規(guī)律性,把握知識體系的連續(xù)性,這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是有著重要的意義。當然,初中生的認知能力還未發(fā)展成熟,學生數學思維的提升也并非一蹴而就,教師還需要為學生做好相關鋪墊,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
一、充分激發(fā)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思維的發(fā)展、興趣的培養(yǎng)是最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這一階段的學生學習欲望旺盛、學習能力強大、思維活躍、好奇心重,對于外界的思維方式與思考內容能夠快速吸收并形成獨立的思維邏輯,這種精神層次的活力使得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更高的效率,但同時也導致了學生的注意力渙散、精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對能力的形成和知識的學習都處于淺嘗輒止的地步。
這里我們以初中數學中反比例函數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為例,在進行反比例函數的教學活動時,教師問題的設計與學習任務的設置首先要符合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接受能力。如現(xiàn)有一個體積為90立方厘米的長方體,已知它的長度為9厘米,設它的寬為X厘米、高為Y厘米,現(xiàn)在要求構建長方體寬與高的函數關系式,那么在這個函數關系式中,X與Y是什么關系?它們的關系有什么特征?這種特征是個例還是具有普遍性?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與總結,并鼓勵學生自己動手設計類似的關系式,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活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二、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自主探究技能
學生需要更加熟練地掌握多種自主探究技能,在自主探究活動中能夠充分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對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應用與實踐,在自主探究活動中得到滿足感與成就感,才能夠保持學生長久的自主探究動力,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探究習慣與興趣,從而達到培養(yǎng)自主探究思維的目的。
例如,在初中數學的勾股定理這一章節(jié)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先使學生了解勾股定理的歷史淵源和產生背景,并進一步介紹勾股定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明白勾股定理從何而來,又被應用在哪些領域,這樣學生在后續(xù)的學習中就能夠更容易理解勾股定理的定義,并提高學生使用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具體的探究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拼圖、折紙等教學工具進行實際操作,并在操作的過程中不斷交流、思考、討論,探究如何應用勾股定理達到折紙或拼圖活動的最優(yōu)解,為勾股定理的建立找到現(xiàn)實生活的佐證,并引導學生探討生活中哪些實際問題可以轉化為抽象的數學模型,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強化學生的探究技能。
三、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全面的反饋
在新的初中數學教學改革活動中,我們嘗試從新的課堂內容呈現(xiàn)設置方面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教師通過一些課堂提問設計和課堂任務充分了解學生的不足與需求,形成完善的課堂反饋機制,對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進行全面的評價,幫助學生完善數學知識與技能體系,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通過具體的課堂任務與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不斷強化學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初中數學反比例函數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先進行課堂問題的設計:已知有一反比例函數,它的圖象經過點(6,-8),根據這個點判斷反比例函數圖象的分布。然后,教師組織學生對這個問題展開討論,可以通過動手畫圖的方法進行探究,由小組成員提出自己的疑問與設想,在小組內形成交流與討論。在確定問題答案后,教師幫助學生重新梳理解題思路,去除一些不必要的步驟,對解題方案進行精簡,將其中的數學思維邏輯內化為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最后,教師對設計的例題進行變化與深化,通過這個例題來驗證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與應用,使學生對初中數學知識的學習融會貫通,進一步深化學生的數學思維。
四、課堂教學活動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數學知識體系的建立來源于生活,數學知識與技能最終是為人們的生活服務的,因此要提高學生探究能力、強化學生探究思維,就要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為抽象的數學知識找到具體的載體。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將初中數學知識與學生所熟悉的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使學生意識到數學并不只是抽象的概念、枯燥的數字,在數學中也能夠找到現(xiàn)實生活的趣味,推動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自主探究思維。
例如,在初中數學函數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活動中,為了使學生對函數關系這一抽象的概念了解得更加充分、更加具體,從而能夠靈活地運用這一章節(jié)的知識與技能,教師可以設置與實際生活相關的能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注意力的問題。如在學校的網球比賽中,選手的擊球點距離球網有8米遠,而球網的高度為0.8米,如果想要避開對方的擊殺,應該將球擊打到離球網4米的距離上,那么擊球的高度應該是多少?這個問題的解答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運動經驗,將比賽運動軌跡化為更簡潔的數學模型,從而進行具體運算,在利用數學知識解答實際生活問題的同時,強化學生的探究思維。
總之,在初中數學中,教師在進行教學任務的安排、課程內容的設計、教學目標的設置過程中要充分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化需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課堂氛圍和教學活動等方面入手,設置有趣的探究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魏東.淺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0).
[2]程曉梅.淺析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0(22).
[3]葉顯威.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數學大世界(下旬刊),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