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兵
摘要:體育教師對初中體育課程的有效利用,不僅能夠?qū)W生身體素質(zhì)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而且還能夠?qū)λ麄兊男睦斫】灯鸬揭欢ǖ姆e極作用。畢竟自古以來,體育和心理道德等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內(nèi)容,就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那么,如何在日常體育教學中,將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其進行融合,就成為初中體育教師亟需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本文從組織理論體育課堂,深化體育精神;開展體育運動活動,培養(yǎng)良好習慣;立足學生個體成長,保障學生健康三方面,對將初中體育教學與心理教學結(jié)合,進行簡要探究,以期為廣大初中體育教師的日常教學實踐,提供一定借鑒。
關(guān)鍵詞:初中體育;心理;理論
初中體育教師在日常體育教學中,將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滲透其中,就意味著體育教師在日常體育教學中,不僅僅要對學生的身體進行教育,還要對學生的精神進行教育。從目前初中體育教學現(xiàn)狀考慮,體育教師并未在教學中,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對學生開展教育,因此體育課程并未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助力。針對此情況,體育教師應該意識到心理健康對學生的重要性,由此才能夠在后續(xù)的體育教學中,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對學生進行體育教育,從而讓他們能夠以更加積極的狀態(tài)完成體育教師為他們布置的體育運動任務(wù),幫助體育教師成功深化體育課程的教育效果。
一、組織理論體育課堂,深化體育精神
初中體育教師要想在日常教學中,成功地滲透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就需要在平時的體育課程中,開展理論方面的體育教學。雖然適量的體育運動能夠培養(yǎng)出學生一定的精神品質(zhì),但是理論方面的體育教學,也能夠從意識形態(tài)的角度,培養(yǎng)出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正確認知,繼而便能夠提高他們的體育精神,讓他們能夠在體育精神的引導下,逐步提高自己心理素質(zhì)。一旦學生能夠接來自理論方面的體育教學后,他們也就能夠從中建立起正向的意識觀念,繼而讓自己的精神和身體,得到和諧地發(fā)展。當然,初中體育教師在開展理論方面的體育教學時,也也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求,由此才能夠深化體育課程的教育價值,將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滲透其中。
具體來說,按照體育科目的核心素養(yǎng)理念,初中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時,可以從體育精神方面去進行教學,現(xiàn)代社會中有很多專業(yè)的心理輔導工作者,會專門強調(diào)體育精神的具備對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zhì)的重要性。鑒于此,體育教師可以有目的地強化此方面的體育教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借助一些優(yōu)秀的體育運動類的電影,去激發(fā)學生的情緒,讓他們能夠意識到其中存在的體育精神,繼而讓他們能夠?qū)Ⅲw育精神內(nèi)化于自己的內(nèi)心之中,從而讓自己的心理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二、開展體育運動活動,培養(yǎng)良好習慣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人生之中的青春期,他們對于世界的看法和認知,還沒有固定化,因此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習慣,也仍然能夠得到重新的塑造。鑒于此,初中體育教師就要應該利用體育課程,去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習慣,當學生能夠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后,他們此種良好的行動,也就會對他們的意識層面,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繼而讓他們的心理得到強化,當他們的心理得到強化后,他們的精神品質(zhì)等方面,也就能夠得到進一步地提升,進而能夠?qū)ι钪械南麡O事物,產(chǎn)生一定的免疫力,讓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一直處于一種健康積極的環(huán)境中。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滲透心理方面的教學,也就能夠獲得顯著的成功。
具體來說,初中階段的學生缺少豐富的生活閱歷,因此他們并不具備優(yōu)良的性格品質(zhì)。為了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體育教師可以借助一些體育運動,來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像是1000和800米的長跑,或者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團結(jié)協(xié)作的意識的籃球課程等等。在這些運動中,學生不僅能夠體會到運動的樂趣而且他們也能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質(zhì),繼而讓自己能夠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
三、立足學生個體成長,保障學生健康
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都在一個班級中,但是每個人由于彼此生活經(jīng)歷的迥異,由此導致他們出現(xiàn)了顯著的個體差異。當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時,就不得不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只有體育教師的體育教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學生之間的心理差異后,才能夠讓體育課程的開展,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為了減少差異性對體育教學的消極影響,初中體育教師應該在教學中,立足學生的個體,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或者是分層教學模式等等。在這些模式的幫助下,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便能夠得到有效彌補。
具體來說,班級中每一個學生都有著不同的身體素質(zhì),因此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時,應該充分考慮不同學生之間的身體素質(zhì)的差異性,由此才能夠讓學生在健康的體育氛圍中,在逐步提高自身身體素質(zhì)的同時,也逐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zhì)。學生擁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后,才能夠更健康地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zhì),當學生擁有了健康的體魄后,也才能夠孕育出更加積極向上的心理,因此,體育教師要既要對學生開展運動教育,又要對他們開展心理教育。
綜上所述,初中體育教師在日常體育教學中,成功地將體育教學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jié)合后,不僅能能夠驅(qū)動當今初中體育教學機制的革新,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的學習體驗,讓學生能夠在后續(xù)的體育學習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zhì)和精神素質(zhì)。以便更健康地渡過初中三年的學習生活時光。基于此,初中體育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中,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拓展教學,讓學生在提高自身身體素質(zhì)的同時,也能夠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周華.初中體育教學加強學生心理素質(zhì)的鍛煉[J].華夏教師,2019(36):31.
[2]陳志蘭,廖志強.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心理素質(zhì)培養(yǎng)初探——以寧德市蕉城區(qū)蕉城中學為例[J].亞太教育,2019(1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