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素桃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基礎教育改革要求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的功能,要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所以教師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本文就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學評價的實施策略展開探討,以期音樂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評價
引言:
新課改以來,對小學音樂教學模式和執(zhí)教水平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小學音樂教師應用“教學評一致性”策略,來開展教學,會讓教學目標更加合理和明確,使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并不斷提高音樂水平。同時,還會讓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不斷增強,進而使學生喜歡上音樂課。
一、基于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設定
在新課程標準對于小學音樂教學中需要達成的教學目標要求中,主要強調了基礎音樂素養(yǎng)知識的掌握,例如速度、節(jié)奏、力度、旋律、演唱、音樂、和聲等內容。其中,對于樂譜的識讀也成為了音樂教學目標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教學中應當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作品的精神內涵有更好的理解,通過親自參與實踐活動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在模仿與創(chuàng)作中積累更多的感性經驗。此外,小學音樂的教學還旨在幫助學生培養(yǎng)積極向上、熱愛國家、尊重大自然的樂觀態(tài)度,對真、善、美有更深的理解,并可以通過適當?shù)胤绞絹磉M行情感的抒發(fā)。
二、應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音樂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通常會對新鮮有趣的事物感興趣,音樂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對音樂的感受,這樣才會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使教學評一致性的應用效果達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小學音樂教材中,一些音樂作品可以讓學生的音樂興趣直接被激發(fā),但仍有一些音樂作品,需要教師結合輔助工具,來共同開展教學,才會讓學生的學習興致得到最大限度的調動。同時,教師注重激發(fā)學生的音樂興趣,也會幫助更快融入到音樂作品的意境中,使學生體會到音樂中的情感。
如《幸福拍手歌》這首歌,含義美好,旋律歡快,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教師直接讓學生聆聽,就較難令學生充分感知到其中的美妙的情感,學生學習的熱情也會直接受到影響。同時,也無法讓學生深層體會到幸福感。對此,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結合歌曲內容制作生動的動畫課件,來輔助教學。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與學生互動:“同學們,生活中最幸福的事是什么事呢?”。學生在教師的帶動下,就會紛紛與教師互動。接下來,教師再深入引導學生:“有一群同學也感覺生活很幸福,并且還創(chuàng)作了一首歌曲,同學們想不想看一下,他們是如何來表達自己的幸福感的呢?”。這樣就會使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接下來,教師再播放課件,讓學生邊欣賞邊感知這首歌的旋律、情感,使學生受到感染。此后,教師再融入具體的教學,就會讓學生更加輕松的接受。
三、營造良好的評價氛圍,讓學生得到愉快的體驗
對于學生來說,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習環(huán)境對學習進步是很有幫助的。同樣的,營造良好的教學評價氛圍有利于教學評價的順利開展。在進行音樂考核時,很多小學生會出現(xiàn)緊張、焦慮不安的情況,這種情緒的發(fā)生很有可能導致學生的最終成績不甚理想。所以音樂教師應當創(chuàng)設一個積極、輕松的評價氛圍,使小學生在這種氛圍中舒緩情緒,表現(xiàn)自己的真正實力,甚至超常發(fā)揮。
舉例說明,比如在考核小學生一些音樂知識的時候,如小節(jié)、小節(jié)線、終止線、十六分音符等等,可以開展密室大逃脫的游戲,將這些音樂知識布置在密室里的各個角落,讓學生通過闖關的方式,破解一道道“謎題”,從而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通過游戲的方式,營造了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學生沉浸在其中,感覺不到是多么嚴肅的考試,可有效地幫助學生緩解對待考試的緊張情緒。教師也可采取游戲的方式,利用“傳聲筒”“擊鼓傳花”等游戲,在游戲中讓學生得到良好的評價體驗。
四、采用多元評價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對學生音樂學習效果的評價,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對音樂知識的領悟程度,以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梢娨魳方處煹脑u價,對于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對于評價,不僅僅是指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可以是學生之間相互評價。不僅可以讓學生相互之間都可以得到提升,還可以啟發(fā)學生對音樂的思考,使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發(fā)展。當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后,教師再進行整體的指導和綜合品評,會讓學生的音樂水準得到更明顯的提升。
如,教師在對《幸福拍手歌》教學完成之后,就可以布置這樣的音樂作業(yè):“創(chuàng)造有個性的歌詞,并在講臺上表演?!?。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分為四人一組,然后指導學生先在組內討論,怎樣去創(chuàng)新歌詞,及表演的詳細細節(jié)。當學生討論后,教師再讓每個小組分別表明學習小組的探討結果。接下來,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小組內,去練習。一些學生會將拍手、改成摸鼻子內容;一些學生會將跺腳的歌詞,改成揪耳朵的內容。并且,在學習小組內積極練習。當學生練習后,教師再為學生創(chuàng)建表演的舞臺。教師可以將每個討論小組編上編號。之后,再讓學生按編號順序,到講臺上去表演。當有一組學生去實際演唱和表演時,其他小組的同學與教師就充當觀眾,在講臺下觀看。并且,在學生表演后,再讓學生之前去評價。這種方式,學生會更樂于接受,對于有效提高學生的表演水準、音樂感悟能力、及音樂知識的學習效果,都有重要的意義。當學生全部表演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做好評比,哪一組表演的最好,創(chuàng)新歌詞最有吸引力,就可以獲得獎勵。同時,也會讓教學評一致性策略達理想的教學效果。
結論:
總體而言,“教學評一致性”的教育理念在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中也應當被關注和實踐。當教學活動能夠達到一定的一致性時,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陶冶學生情操的目標將更容易實現(xiàn)。學生可以在高效的課堂環(huán)境中得到知識和精神上的滿足,使學生更有興趣學習音樂,并在音樂中汲取更多的知識與能量。
參考文獻:
[1]曹理、崔學榮著.《音樂教學設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孫曉聰.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教學目標設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3]韓文君.小學音樂教學中實現(xiàn)三維目標的統(tǒng)一[J].才智,2016(13):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