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云婷
摘要:閱讀是對知識積累的過程,而良好的閱讀習慣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小學教育作為基礎教育,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技巧,進而幫助學生對語文閱讀產(chǎn)生興趣,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優(yōu)化策略
引言
相比較其他科目,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開啟學生的認知能力等至關重要?,F(xiàn)如今整個社會文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使語文這種基礎性課程的重要性更為突出,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在理論和現(xiàn)實中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巧妙設置閱讀問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提升
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在發(fā)育階段,但這又是閱讀學習需要具備的能力,是學生深入學習的關鍵能力。為此,教師有必要加強學生思維能力與認知能力的訓練。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閱讀問題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認知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的目標、內容等為學生設計一系列巧妙的問題,將教學內容融入到問題中,并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思考學生的思維就會產(chǎn)生碰撞,在對問題思考與探索的過程中,其思維能力就會得到提升,通過解決問題,學生的認知能力能夠得到提高。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注意問題的開放性與啟發(fā)性,讓學生能夠通過問題敢于積極發(fā)表個人見解。這樣可以更好地突出學生的個性化特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一課時,當學生閱讀完文章后,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大家了解什么是納米技術了嗎?”“納米技術的作用是什么?”通過這兩個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意識,激發(fā)學生對文章進行細讀的興趣,學生可以在細讀的過程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在學生閱讀完文章后,教師可以繼續(xù)提出:“作者眼中的納米技術是怎么樣的?”“文章中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了納米技術?”隨著問題的提出,學生有了一步步深入的思考,通過思考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不斷思考與探索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在閱讀教學中,巧妙地設置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的了解文章的內涵與思想情感,全面掌握文章的主旨,提高學生閱讀學習的效率,也能深入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不斷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與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二、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以往的小學閱讀教學課堂中,教師所采用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僅壓制了小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也會導致最終的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為此,教師則需要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思維,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小學生對閱讀學習的興趣。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通過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的方式,來激起小學生主動閱讀的好奇心及求知欲。這要求教師在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的同時,還要適當選取課外材料加以補充。
以《金色的草地》一課為例,這一篇文章描寫的是鄉(xiāng)下窗前的草地給兄弟倆所帶來的生活樂趣,表達了兄弟倆對草地的喜愛之情,同時也體現(xiàn)了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系。整篇文章的情節(jié)描寫都極為真實和生動,字里行間也透露出真誠的情感。將這篇文章作為小學生閱讀與學習的材料,不僅能夠引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也能夠引導小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感。在結合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教師也可以適當?shù)匾胍恍┱n外材料,讓小學生在閱讀與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閱讀所帶來的樂趣及充實感。比如,在開展《寓言二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從《伊索寓言》中選取幾段素材,讓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感悟生活道理,并將這本書引薦給小學生,鼓勵其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閱讀。
三、了解學生特點,制訂教學計劃
小學語文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學生的特點,每個學段的小學生的學習情況都不一樣,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語文教師應教給學生學會循序漸進地學習,做到“一課一得”。
比如,在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時,教師首先應讓學生清楚,誰在“吃水”,誰是“挖井人”?為什么會吃水不忘挖井人?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引導,讓學生在課文中學會“感謝”和“感恩”。而進入高年級后,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迅猛的發(fā)展,這一階段,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就可以要求學生“一課多得”。比如,在學習《窮人》一文中,不僅要讓學生理解課文中運用的多種描寫手法,還要讓學生知道作者通過這篇文章,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應成為學生的朋友,走進學生和學生一起玩耍,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問問學生最近閱讀的書籍,他們喜歡看的電視節(jié)目,課本教材中的選文學生是否感興趣,通過閱讀這些課文他們能學到什么東西。比如,很多學生在學習《朱德的扁擔》一文時,可能連朱德爺爺是誰都不知道,他們心目中崇拜的人物和喜歡的東西可能與教材文章有出入,那么教師在閱讀課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選擇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與時代接軌的內容去展開。
另一方面,教師應注重觀察班集體中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在選取閱讀教學內容時,做到因材施教,根據(jù)每個學生的特點、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制訂教學計劃,可以將班級中的學生進行相應的分層,然后再開始教學,對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可以為他們開展最基礎的閱讀知識和方法;基礎知識過關的學生為其開展專門的閱讀課教學,教給他們相應的閱讀技巧,以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不僅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還有利于教師教學方式的轉化升級。
參考文獻:
[1]甘麗萍,劉麗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思考與嘗試[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12):142.
[2]祁發(fā)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優(yōu)化策略探析[J].青春歲月,2019(07):177.
[3]丁麗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優(yōu)化策略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8(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