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湄悠 呂鈺
摘 要:物理是自然科學的典型學科,科學素養(yǎng)在當今社會也日益重要。浙江省是新高考改革的示范省份,目前面臨著嚴峻的物理選考“遇冷”危機。本項目旨在通過對浙江省的高中學生有關物理選考現狀的相關調查,如物理選考科目的遇冷危機、物理選考學生的生存現狀、物理選考政策的認識情況等,來了解當下高中學生在物理選考乃至整個新高考改革中的狀況,以對當下的教育形勢形成正確的認識,并為新高考改革的繼續(xù)完善提供借鑒。
關鍵詞:新高考;物理學科;選考政策;“遇冷”危機;生存現狀。
一、引言
2014年9月,浙江省印發(fā)《浙江省深化高??荚囌猩贫染C合改革試點方案》,啟動新高考改革試點,規(guī)定高考不再分文理科,實行統(tǒng)一高考與高中學考、必考科目與選考科目相結合的方式,即除語文、數學、外語三門是統(tǒng)一必考科目外,采取“七選三”模式,在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七門科目中,由考生選擇三門作為高考選考科目。新高考模式優(yōu)化了考試機制,但也帶來了不良反應,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物理學科的“遇冷”。
物理是自然科學的典型學科,科學素養(yǎng)在當今社會也日益重要,而且國家的轉型升級也需要更多的理工科人才,而物理就是理工科的基礎。此外,物理相對其他學科而言,應用會更廣泛,對學生的專業(yè)與就業(yè)選擇都有非常大的優(yōu)勢。因此,在高考實行文理分科的時候,選擇理科的人數會遠遠大于文科,相應地,學習物理的人也會很多。然而,在新高考改革下,雖然物理學科的重要地位從未改變,但是選考物理的人數卻驟減,“棄物理”現象十分突出。
浙江省走在新高考改革的前沿,是新高考改革的示范省份,同時,目前浙江省也面臨著嚴峻的物理選考“遇冷”危機,以浙江省為例來研究新高考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項目旨在通過對浙江省的高中學生有關物理選考現狀的相關調查,如有關物理選考科目的遇冷危機、有關物理選考學生的生存現狀、有關物理選考政策的認識情況等,來了解當下高中學生在物理選考乃至整個新高考改革中的狀況,以致對當下的教育形勢形成正確的認識,并為新高考改革的繼續(xù)完善提供借鑒。
二、調查概況
(一)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以浙江省內的杭州市、紹興市、嘉興市、衢州市、臺州市這五個市為調查范圍,對這五個市內的十所學校近一千余名學生展開調查,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在調查方法上選取問卷調查與個別訪談兩種方式。在實際調查過程中,發(fā)放問卷總計1304份,其中線下1130份,線上174份,回收問卷共1168份,回收率達89.57%,其中有效問卷為1084份,有效回收率達83.13%,因此,此次問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問卷的設計上,本次調查分別從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影響選考物理的因素、選考物理的壓力和成績情況、選考的政策了解程度等四個維度進行問卷的設計。在資料的整理分析上,本次調查對收集的數據運用SPSS22.0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統(tǒng)計結果主要以描述統(tǒng)計為主。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有關物理選考科目的“遇冷”危機
自2017年浙江省實施新高考政策以來,物理選考人數就逐年下降,2019年物理選考人數竟一度低于6.5萬,直接誘發(fā)物理保底機制,此后物理選考人數雖得以小幅度提升,但與過去文理分科的時代相比,物理選考情況仍不容樂觀。2020-2021年,本項目通過對浙江省內1084名高中生的調研,得出所調研學生七門科目的選考科目現狀,如表2所示。
整體來看,理科(物化生技)選考人數要遠遠小于文科(政史地)選考人數,同時,物理又是理科中選考人數最少的一門科目,僅有30.63%的學生選擇,所以,就目前形勢來看,物理仍是七門選考科目中人數最少的一門科目,物理選考的“遇冷”危機尚未解除。
在本次調研中,有752名學生不選考物理,并存在著諸多不選考物理的顧慮,如圖1所示。有611名學生(占81.25%)表示物理的學習難度大;有483名學生(占64.23%)表示物理選考的賦分難度大,不容易拿高分;有366名學生(占48.67%)表示對物理不感興趣;有235名學生(占31.25%)表示受到外界輿論導向,如學校老師家長的建議、受網絡信息等;有220名學生(占29.26%)表示物理并非學校的優(yōu)勢學科,在師資力量方面存在不足的狀況;此外,還有20名學生(占2.66%)表示存在其他方面不選考物理的原因,如未來的專業(yè)不需要、其他科目優(yōu)勢更大等。其中,學習難度大和賦分難度大是阻礙考生選考物理的兩個關鍵。
在眾多選考科目中,社會輿論對物理學科的爭議最大,一方面在于物理學科有利于今后的專業(yè)選擇和就業(yè),對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也有幫助,另一方面則在于物理學習和賦分難度大,物理貌似成為了“學霸”的專屬,普通學生多多少少有點望塵莫及。據調查結果顯示,僅有456名學生(約占42.07%)表示在進行“七選三”選擇時沒有受到社會輿論的勸導,而有628名學生(約占57.93%)表示有受到過來自學校老師、家長親戚、同學朋友和學長學姐的勸導,對物理學科多少有點恐懼心理,從而放棄選擇物理。
(二)有關物理選考學生的生存現狀
在物理選考“遇冷”的危機下,物理選考學生同樣面臨著困難與挑戰(zhàn),通過對本次調研中的332名物理選考學生生存現狀的調查,可以大致了解目前廣大物理選考學生的特征、困難與需求,以便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據調查,在這332名物理選考學生中,有211名學生(約占63.55%)表示是將物理作為第一志愿來進行選擇與對待的,有88名學生(約占26.51%)表示是將物理作為第二志愿來進行選擇與對待的,僅有33名學生(約占9.94%)表示是將物理作為第三志愿來進行選擇與對待的。此外,有210名學生(約占63.25%)表示從未有過放棄學習物理的念頭,有122名學生(約占36.75%)表示曾經有過放棄學習物理的念頭。由此可知,大部分物理選考學生對物理科目的選擇都是非常堅定的,這部分學生是物理選考人數得以保證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和學校都應給予關注。
在調查考生選考物理的多方面原因中,如圖2所示,最多有272名學生(占81.93%)表示物理使大學可報考的專業(yè)覆蓋面廣,這是考生選考物理的第一考慮;其次有189名學生(約占56.93%)表示對物理很感興趣,有170名學生(約占51.20%)表示方便就業(yè),有158名學生(約占47.59%)表示十九個大類專業(yè)要求必選物理;此外,還有114名學生(約占34.34%)表示物理可以鍛煉思維,有93名學生(約占28.01%)表示受物理保底政策的保護,有58名學生(約占17.47%)表示對某位物理老師很喜歡;最后,還有20名學生(約占6.02%)表示受家庭等其他方面的影響而選考物理。由上可知,考生選考物理更多是考慮到未來的專業(yè)選擇和就業(yè)方向,其次是個人的興趣與發(fā)展。
與此同時,本次調查也關注到物理選考學生所面臨的困難與壓力,有282名學生(約占84.94%)表示對目前物理選考成績感到不滿意,僅有50名學生(約占15.06%)表示對目前物理選考成績感到滿意。此外,在追求高分的過程中,考生不免會產生諸多壓力,有來自作業(yè)和考試的壓力,有來自與同學相互競爭的壓力,也有來自家長和老師對成績期待的壓力。在圖3的考生壓力分布與比重圖中,雖然有來自各個方面不同的壓力,但是考生最多的選擇是中等的壓力,其次是較重的壓力,這兩者之間相差不多,僅有10%左右的學生表示基本沒有壓力,所以從總體上看,物理選考生普通存在壓力且偏大,需要政府、學校和家庭的關注與調節(jié)。
(三)有關物理選考政策的認識情況
在新高考改革中,浙江省率先走在了隊伍的前列。2017年,浙江省推出“七選三”的選考政策,打破了長達四十年的文理分科的高考形式,這一改變曾引起教育界和家長圈的震動,也曾出現諸多抵制新高考的聲音,但就目前來說,這一新高考政策已逐漸被廣大家長學生接納。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在傳統(tǒng)的文理分科與“七選三”中,有955名學生(約占88.10%)選擇“七選三”模式,僅有129名學生(約占11.90%)選擇文理分科,由此可見,“七選三”模式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此外,其他省份也相繼推出了“3+1+2”的新高考模式,這也充分說明了浙江新高考改革的成功。
面對物理選考的“遇冷”危機,政府層面也在積極地推出相應政策來給予補充和完善。就物理選考政策而言,主要有物理保底政策和一分一賦政策這兩大政策,這兩大政策的出臺,對所有考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僅鼓勵了廣大考生放心選考物理,還保障了物理選考學生的利益,極大地改善了物理的選考現狀。因此,考生對現行政策的了解程度多少和認識透徹有無,都將深深地影響著考生的選擇。
有關考生對物理保底政策和一分一賦政策的了解,調查結果顯示(如圖4),有505名學生(約占46.59%)表示對這項政策都有所了解,有211名學生(約占19.46%)表示僅對物理保底政策有所了解,有199名學生(約占18.36%)表示僅對一分一賦政策有所了解,僅有169名學生(約占15.59%)表示對這兩項政策都不了解。其中,有關對物理保底政策的了解,物理選考學生明顯要多于非物理選考學生。
此外,有關考生獲取相關物理選考政策的途徑,調查結果顯示(如圖5),最多有809名學生(約占74.08%)表示來源于學校老師,其次有382名學生(約占35.24%)表示來源于網絡資訊,再次有329名學生(約占30.35%)表示來源于同學朋友,最后有234名學生(約占21.59%)表示來源于父母親戚,還有4名學生表示來源于輔導班老師等途徑。由此可見,學校老師承擔著相關考試政策上承下達的重要角色,在向學生科普教育政策方面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
在對待相關物理選考政策的看法上,有689名學生(約占63.56%)認為會帶來正面影響:有提高選考學生的分數、緩和高分低賦的現象、增加物理的選考人數,以及優(yōu)化選考機制、促進教育公平等積極的意義;有206名學生(約占19.00%)認為會帶來負面影響:可能會導致相同位次的考生人數會變多,考生之間的差距難以拉開,縮小學霸優(yōu)勢,不利于選拔高素質人才等;有120名學生(約占11.07%)認為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印象,政策并非十全十美,利弊并存;此外,還有69名學生(約占6.37%)認為沒有影響??傮w而言,在對待相關選考政策的出臺與實施上,學生多抱以積極和樂觀的態(tài)度,對此,政府和學校方面要抱以同等的信心和勇氣來面對教育考試制度的改革。
四、結論
綜上所述,目前浙江省的物理選考形勢雖依然不容樂觀,但大體情況有所好轉。對于學生而言,物理學科存在相互矛盾的屬性,即物理學科雖然有利于今后的專業(yè)選擇和就業(yè),對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也有幫助,但是物理學科又存在學習和賦分難度大的問題,經常讓學生望塵莫及,所以這兩種屬性分別又成為了學生選考和棄考物理最關鍵的影響因素。此外,政府相關政策的出臺在一定程度上也緩和了物理選考“遇冷”危機,為學生選考物理提供了多重保障。因此,對待新高考改革與物理選考“遇冷”危機,社會各界都應給予支持與關注,并以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迎接未知的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余俊文.“六選三”高考模式下高中物理的滯銷與思辨——基于浙江2017年高考選考物理考生銳減現象的思考[J].科學教育,2018(04):25-28.
[2]潘昆峰,劉佳辰,何章立.新高考改革下高中生選考的“理科萎縮”現象探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7(08):31-36.
[3]胡志鵬,張偉芬,李興達.浙江新高考背景下物理選學現狀及分析[J].考試與評價研究,2018(01):96-99.
作者簡介:
1.章湄悠(2000-)女,漢族,浙江,本科學歷杭州師范大學,311121,歷史研究
2.呂鈺(1999-),女,漢族,浙江,本科學歷,杭州師范大學,311121,漢語言文學研究
★ 本文系2020年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計劃(新苗人才計劃)項目“浙江省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考生選考物理的影響因素分析”(項目編號:2020R427015)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