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園欺凌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無數(shù)專家和學者都在針對欺凌行為展開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夠找出徹底消除校園欺凌問題的辦法。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校園欺凌現(xiàn)象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低齡化的趨勢。但是,由于幼兒年齡較小,很多教師和家長仍未注意到幼兒園欺凌問題的嚴重性,他們只把這當作是孩子之間的玩耍打鬧,渾然不知這樣的問題會對幼兒的身心造成怎樣的影響。
【關鍵詞】幼兒教育;欺凌行為;案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9-0118-03
Case analysis of children's bullying behavior and 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s
(Heli Tow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Gaotai County,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MA Danmei
【Abstract】Schoolyard bullying has always been a hot spot of social concern. Numerous experts and scholars are conducting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bullying behavior, hoping to find a way to completely eliminate the problem of schoolyard bullying.Researchers have found that school bullying appears to be at a younger age.However, due to the young age of the children, many teachers and parents still do not notice the seriousness of the problem of kindergarten bullying, they only regard it as a play between children, they have no idea how this problem can affec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children.
【Keywords】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Bullying behavior;Case analysis
一、幼兒欺凌行為造成的影響
目前,校園欺凌行為已經(jīng)逐漸出現(xiàn)了低齡化的趨勢,幼兒園也無法擺脫校園欺凌問題的困擾,一些幼兒已經(jīng)受到了欺凌行為帶來的傷害,表現(xiàn)出抗拒上學、性格突變等特征。并且,有研究人員對幼兒欺凌事件中的學生進行了長時間的追蹤觀察,根據(jù)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幼兒欺凌行為中的欺凌者,在未來有較大的可能出現(xiàn)狂躁癥、反社會人格障礙等精神疾病;而幼兒欺凌行為中的被欺凌者就很可能會出現(xiàn)抑郁、恐懼癥、焦慮和自殺傾向等問題。其中,受欺凌問題影響嚴重的幼兒還容易在成年后做出藥物濫用甚至是違法犯罪等反社會行為。所以,教師和家長需要時刻觀察注意學生的身心狀態(tài),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幼兒面臨的問題,避免幼兒時期的經(jīng)歷對學生未來的人生道路發(fā)展造成不好的影響。
二、欺凌個案的相關信息和行為表現(xiàn)
(一)A幼兒
A幼兒在班級中是一個“小霸王”的角色,經(jīng)常仗著身強力壯搶奪他想要的東西,動輒就會對別的幼兒推搡、打罵,很少有幼兒敢和他一起玩耍。在課堂上,A幼兒很少能安靜下來聽講,經(jīng)常對其他幼兒惡作劇,干擾其他幼兒的正常學習。教師在發(fā)現(xiàn)這一問題后,對A幼兒提出了幾次批評,但每一次都收效甚微,A幼兒依然我行我素。后來,為了不讓其他幼兒受到干擾,教師將A幼兒的座位調(diào)到了最后一排的單獨座位。A幼兒不僅沒有因此收斂,反而變本加厲,有時還會故意制造噪音干擾課堂秩序。
(二)B幼兒
B幼兒在班級中有自己的一個小朋友圈,圈內(nèi)的所有小伙伴都會聽從她的意見,和她一起玩耍。在遇到有人不聽從她命令的時候,B幼兒就會發(fā)動她的朋友圈一起孤立這名同學,甚至還可能給這名同學起外號,在背后對這名同學大肆嘲諷。教師在發(fā)現(xiàn)B幼兒的問題之后,嚴厲批評了B幼兒,并將這件事告訴了B幼兒的家長。但是B幼兒的家長拒絕批評他們的孩子,認為這些事情只不過是孩子間的小矛盾,過一段時間自然就會和好。對于B幼兒家長的態(tài)度,教師很是無奈,只能加大校內(nèi)監(jiān)管力度。
三、關于個案欺凌行為的分析
(一)A幼兒欺凌行為形成原因
1.性格急躁、任性
每一個幼兒天生都擁有自己的性格特點,這些性格特點可能來自父母的遺傳,也可能來自后天的教育方式。A幼兒在平時班級生活中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急躁和任性的性格特點,比如在排隊領水果的時候,A就會推開其他同學排在前面;在拼圖教學活動中,A幼兒會很快失去耐心,把拼圖扔到一邊獨自玩耍。據(jù)調(diào)查,A幼兒的父親性格就比較暴躁,在和A幼兒相處的過程中也很少會有耐心。所以,A幼兒的性格很可能遺傳自他的父親,也可能是由后天的家庭教育所導致。
2.家庭教育缺失
A幼兒自幼在單親家庭長大,從小缺少母愛的關懷。A的父親很少與A交流和溝通,只會在A犯錯以后對其進行懲罰,而不是進行細心引導和教育。所以缺乏正確家庭教育引導的A幼兒,無可避免地會產(chǎn)生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
3.希望獲得關注
A幼兒在經(jīng)過教師教育以后,獲得了從家庭中很少獲得的關注感。而后期教師對他的不管不顧,讓A幼兒的心中出現(xiàn)了落差。因此,A幼兒變本加厲地做出了一些能吸引教師注意力的事情,以期成為教師和其他同學關注的焦點。
4.面對問題缺乏解決策略
A幼兒從小和父親一起生活,A幼兒的父親沒有教給他正確地與人相處的方式,反而經(jīng)常用暴力處罰A幼兒犯過的錯誤。這樣一來,A幼兒也就習慣了用暴力的態(tài)度和行動解決問題,所以無法用正常的方式與其他幼兒交流溝通。例如在一次音樂課上,A幼兒忘記準備教師讓帶的樂器,所以他強行搶走了同桌幼兒的葫蘆絲,并且把同桌推倒在地。同桌幼兒的哭泣引來教師之后,A幼兒不僅沒有道歉,反而還在教師要求歸還的時候砸壞了同桌幼兒的葫蘆絲。
(二)B幼兒欺凌行為形成原因
1.以自我為中心
B幼兒從小在家庭生活中習慣了有求必應的感覺,在她的世界里,所有人都應該圍著她轉,她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隨著年齡的增長,B幼兒的這種認知并沒有得到改變,反而將其延續(xù)到了班級生活中,她會要求自己朋友圈子里的所有人聽從她的意見,大家的喜好要跟隨她自己的喜好。所以在B幼兒遇到有小朋友不愿意聽從她的命令時,會要求自己朋友圈里的所有人都討厭這名同學。
2.家人過分溺愛
在B幼兒的成長過程中,B的家人對其太過溺愛,即使B幼兒犯錯也舍不得責怪,甚至于在一些原則性問題上也會做出讓步。這樣一來,B幼兒就無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她長大之后,很可能會出現(xiàn)無法適應社會的問題。
3.掌控欲強
B幼兒在家庭生活中有求必應,在班級生活中也有一個以她為中心的小團體,所以B幼兒習慣了大家都聽從她的指揮的感覺,甚至畸形地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這樣一來,B幼兒的掌控欲就得到了一再地滿足,而且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繼續(xù)膨脹。
四、針對個案問題的教育對策
在個案A和B欺凌行為形成原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對幼兒欺凌行為的影響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想要解決幼兒欺凌行為的問題,幼兒教師和幼兒家庭必須形成合力,互相配合。
(一)幼兒教師重視問題并開展教學引導
1.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制止
幼兒園的教師與學生的相處時間較長,所以能夠更好地觀察到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在與幼兒的相處過程中,教師需要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及時發(fā)現(xiàn)班級中可能存在的欺凌行為并加以制止。對于欺凌行為的雙方,教師要做出正確處理,避免欺凌行為再次發(fā)生。
2.培養(yǎng)幼兒移情能力
很多欺凌者在做出欺凌行為時都不會考慮被欺凌者的想法,更不會設身處地地理解被欺凌者的感受。“人之初,性本善”,幼兒的天性是善良的,想要解決幼兒欺凌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移情能力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為了解決B幼兒的欺凌行為,教師在一次教學活動當中提出了一個“我是隱形人”的游戲,并向大家說明需要選出唯一一位幼兒作為游戲的主角。一向積極參與活動的B幼兒第一個舉手報名。接下來,教師向大家說明了游戲的規(guī)則:教師宣布游戲開始之后,B幼兒就進入了“隱形”狀態(tài),此時所有人都不能對B幼兒的行為作出反應,游戲一共有三輪,每輪游戲的持續(xù)時間會逐漸遞增。第一輪游戲很快開始,B幼兒看著大家都裝成看不見她的樣子感到十分新奇,興奮地跑來跑去。在第二輪游戲中,B幼兒故意惡作劇,把其他幼兒的東西藏起來,讓他們演出一副著急的樣子。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她對惡作劇逐漸失去了興趣。第三輪游戲的時間較長,而且允許其他幼兒自由活動。B幼兒在其他同學做游戲的時候開始感覺到無聊,她想和其他幼兒一起玩兒,但是沒有人回應她。B幼兒的情緒越發(fā)低落,甚至開始大吵大鬧,但依然沒有人回應。最終,在游戲還有十分鐘的時候,B幼兒終于堅持不住,哭泣了起來。在這次游戲之后,教師對B幼兒進行了單獨教育,讓她明白她所感受到的正是之前被她孤立的同學的感覺。后來,B幼兒果然改變了做法,不會再鼓動小伙伴孤立同學。
3.關注幼兒心理狀態(tài)
為了防止幼兒欺凌行為的反復,在解決了幼兒欺凌問題之后,教師仍然要對幼兒進行持續(xù)的觀察,掌握幼兒的心理動態(tài),避免問題再次出現(xiàn)。
(二)幼兒家庭加強教育,轉變教育觀念
1.避免溺愛,重視幼兒感受
在幼兒成長過程中,他們需要父母的關愛來幫助他們建立自信,但是也需要父母的教育幫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溺愛和嚴苛之間的尺度很難把握,但是家長必須要避免溺愛,重視幼兒的感受,這樣才能避免幼兒出現(xiàn)心理問題。
2.教給幼兒與他人正常交往的方法
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接受教育的起點,好的家庭教育會讓人受益終身,錯誤的家庭教育卻可能讓孩子走上歧途。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不僅要樹立幼兒的三觀,引導幼兒形成積極正向的思想,還要教給幼兒與他人相處的方式,讓幼兒掌握正常社交的能力。
五、結語
幼兒園是培養(yǎng)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溫床,幼兒時期的經(jīng)歷會影響到學生的未來工作和生活,所以家長和教師必須重視這一階段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避免幼兒受到校園欺凌問題的影響,給幼兒一個安全無憂的健康成長環(huán)境。
注:本文為2020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農(nóng)村學校校園欺凌產(chǎn)生現(xiàn)象研究”(課題立項號:GSZ[2020]GHB4248)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曾春燕,康釗.幼兒園校園欺凌現(xiàn)象的成因及對策探討[J].教育科學論壇,2019(11).
[2]曾春燕,康釗.幼兒校園欺凌問題成因及規(guī)避策略——基于師德失范視角[J].教師教育論壇,2018(12).
[3]陶靜.防止校園欺凌須從幼兒時期的全面教育抓起[J].考試周刊,2017(09).
作者簡介:馬丹美(1990-),女,漢族,甘肅高臺人,本科,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