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奎,王克學
(浙江中煙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浙江杭州 310009)
20 世紀90 年代中期以來,全國推廣烤煙三段式烘烤工藝及配套技術,實施烤房標準化改造,技術創(chuàng)新和技術進步取得明顯成效[1]。實踐證明,通過改進烘烤技術來提高煙葉質(zhì)量和效益的潛力很大。從整體上講,煙葉質(zhì)量的形成分3 個階段:1)全部農(nóng)藝過程(生態(tài)環(huán)境、品種、育苗、施肥和大田管理、成熟采收)形成煙葉最終質(zhì)量和可用性的物質(zhì)基礎;2)烘烤調(diào)制過程將煙葉農(nóng)藝過程形成的優(yōu)良品質(zhì)顯露和發(fā)揮出來;3)發(fā)酵和陳化過程使煙葉的品質(zhì)(香吃味)凈化提高。煙葉烘烤對煙葉質(zhì)量和效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使煙葉最終達到烤黃、烤干、烤香,成為卷煙工業(yè)必需的優(yōu)質(zhì)原料,從而體現(xiàn)煙葉生產(chǎn)的產(chǎn)量和種植效益。同時,要彌補煙葉農(nóng)藝過程的不足,增質(zhì)增效,必須轉變傳統(tǒng)烘烤技術的諸多不規(guī)范性和單純的經(jīng)驗性,實施科學先進的三段式烘烤工藝[2]。
供試烤煙品種為云煙87,由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縣基地提供。供試肥料:煙草專用復合肥,基肥。
當煙株采收到上部葉僅剩6 片葉時,進行不同采收方式的試驗。1)對照:上部煙葉按靈寶習慣的成熟度和采收方式采收(當頂部第1 片葉達到M1 成熟特征時,一次性采收上部6 片煙葉);2)上部6 片煙葉一次性成熟采收,頂部第1 片葉的成熟采收特征參照M3。兩種采收方式所采收的頂部6 片煙葉均按烘烤技術進行烘烤。
試驗田和對照田的中部煙葉采收完后,均留下6 片上部煙葉供試驗操作。當對照田80%的頂部第1 片葉呈現(xiàn)M1 成熟特征時,一次性采收頂部6 片葉,對照田上部葉的采收日期為7 月16 日;當試驗田80%的頂部第l片葉呈現(xiàn)M3 成熟特征時,一次性采收頂部6 片葉,試驗田上部葉的采收日期為9 月25 日。除了看天采收、看烤房采收外,看煙采收的原則是:下部葉適時早收,中部葉成熟穩(wěn)收,上部葉充分成熟采收,頂部葉4~6 片集中一次采收。要確保采收煙葉的成熟整齊度。
示范采收方式的上部葉由于采收成熟度較高,葉綠素含量均要低于靈寶習慣采收方式。從葉位來看,隨著葉位的降低,2 種采收方式的葉綠素含量均逐漸降低,說明葉位較低的煙葉成熟度相對較高。
示范采收方式上部葉各葉位鮮煙葉的淀粉含量均要明顯高于靈寶習慣采收方式,經(jīng)方差分析表明,2 種采收方式間存在顯著差異。說明上部葉在成熟過程中,隨著發(fā)育不斷充分,淀粉等碳水化合物逐漸積累。此外,頂部葉片光合作用較強,淀粉積累相對較多,因此上部葉各葉位淀粉含量自下而上呈上升趨勢。
2.3.1 烤后葉葉長、寬及開片度
由表1 可知,試驗樣品頂4~6 葉的葉長均要大于頂1~3 葉,且兩者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示范采收方式上部葉的成熟度較高,其各葉位葉長均小于當?shù)亓晳T采收方式,但差異不顯著。示范采收方式上部葉樣品的葉寬及開片度均要大于當?shù)亓晳T采收方式,且2 種方式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采收成熟度提高后,葉片發(fā)育狀況得到改善,開片效果良好。從葉位上看,頂4~6葉的葉寬均要大于頂1~3 葉,但示范采收方式葉位間的差異較大,可能與頂4~6 葉成熟度提高后葉寬增幅較大有一定聯(lián)系;而葉位間,開片度的差異不甚明顯。
表1 不同采收方式上部葉物理特性比較
2.3.2 單葉質(zhì)量
從表1 分析,示范采收方式上部葉的單葉質(zhì)量均要低于當?shù)亓晳T采收方式,說明成熟度的提高會使上部葉部分內(nèi)含物被消耗,從而導致單葉質(zhì)量的下降。從不同葉位比較,頂4~6 葉的單葉質(zhì)量均要大于頂1~3 葉。相比按當?shù)亓晳T方式采收的上部葉,示范采收方式的單葉質(zhì)量在葉位間的差異相對較小。
2.3.3 含梗率
夫妻倆當然也有不同的地方,張允和是“詩化的人”,富于傳統(tǒng)文化韻味,周有光則是“科學的人”,條理明晰,滔滔善辯。性格不同,并不相互抵觸,而是相互補充,以音樂為例,他跟著她去聽昆曲,她則跟著她一起聽西洋音樂。
由表1 可見,上部葉含梗率與單葉質(zhì)量之間呈一定的負相關關系。按示范方式采收的上部葉,單葉質(zhì)量相對較低,但含梗率卻較當?shù)亓晳T采收方式有所增加。不同葉位相比,低葉位的含梗率相對較高,且在示范采收方式的上部葉各葉位間表現(xiàn)得較明顯。
2.3.4 平衡含水率
由表1 可知,試驗上部葉樣品平衡含水率位于12.7%~14.3%,處于適當水平。按示范方式采收上部葉,由于采收成熟度得到提高,上部葉平衡含水率有所增加,但與當?shù)亓晳T采收方式之間并未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同時,不同葉位之間,平衡含水率的差異也不明顯。
2.3.5 葉片厚度、葉質(zhì)重和密度
由表1 可知,不同采收方式之間,上部葉葉片厚度、葉質(zhì)重及葉密度差異較顯著。按示范方式采收的上部葉,由于采收成熟度有所提高,葉片變薄且更為疏松,因此其葉片厚度、葉重量及葉密度均明顯小于按習慣方式采收的葉片。不同葉位相比,頂4~6 葉的葉片厚度、葉質(zhì)重及密度均要小于頂1~3 葉。葉位之間,僅有葉片厚度存在顯著性差異,而葉質(zhì)重和密度的差異均不明顯。
2.4.1 鉀
從表2 分析,試驗樣品的K 含量在2.67%~2.96%,處于適宜水平。兩種采收方式中,按當?shù)亓晳T方式采收的上部葉K 含量均要高于按示范方式采收的煙葉,并且采收方式間存在著顯著性差異。
2.4.2 總糖、還原糖及兩糖比
表2 可知,兩種采收方式的上部煙葉總糖含量在20.27%~26.37%,還原糖含量在18.47%~24.00%,均處于適宜范圍。但是在不同葉位之間,上部葉總糖、還原糖含量的差異并不明顯。試驗樣品還原糖與總糖之比(又稱兩糖比)在0.87%~0.94%,也處于適宜范圍[3]。以煙葉在烘烤中變黃時間判斷煙葉成熟與否。下部葉變黃時間60~72 h;中部葉變黃時間48~60 h;上部葉變黃時間36~48 h。這個成熟標準要求各部位煙葉必須營養(yǎng)發(fā)育良好,內(nèi)含物質(zhì)合理。
2.4.3 淀粉
從表2 分析,試驗樣品淀粉含量在1.40%~3.34%,處于適宜范圍內(nèi)。不同采收方式之間、不同葉位之間,上部葉淀粉含量均存在顯著差異。
2.4.4 煙堿
由表2 可知,試驗樣品上部葉的煙堿含量在3.29%~3.75%,總體偏高。按示范方式采收的上部葉,其煙堿含量均要低于按當?shù)亓晳T方式采收的煙葉,且兩種采收方式間煙堿含量差異達顯著水平[4]。
2.4.5 糖堿比
由表2 可見,2 種采收方式上部煙葉的糖堿比均在5.40%~8.02%,較為適中。上部葉糖堿比在采收方式間存在著顯著差異,其中示范采收方式的糖堿比要明顯優(yōu)于當?shù)亓晳T采收方式[5]。
表2 不同采收方式上部葉化學成分比較
由表3 可知,按示范方式采收的上部葉由于受成熟度提高的影響,上部葉單葉質(zhì)量有所降低,因此產(chǎn)量和產(chǎn)值都有所下降,分別比當?shù)亓晳T采收方式減少7.6%和6.1%,而烤后煙葉質(zhì)量有一定改善,均價及上等煙比例分別較當?shù)亓晳T采收方式增加1.7%和2.2%。葉色落黃,煙筋變白,茸毛脫落,葉片下垂,葉尖下勾,莖葉角度增大達到或超過90°,容易采摘,斷面整齊。簡言之,下部葉以綠為主,中部葉青黃各半,上部葉以黃為主[6]。
表3 烤后煙葉經(jīng)濟性狀
試驗結果表明,常規(guī)分2 次采烤煙葉等級質(zhì)量高,級外煙量少,產(chǎn)值與均價較高,上等煙比例增加,提高了種煙經(jīng)濟效益,在生產(chǎn)上宜推廣應用。通過對當?shù)亓晳T采收方式和示范采收方式2 種上部葉采收方式的物理性狀、化學成分等進行綜合分析評價,結果表明示范采收方式對煙葉質(zhì)量有著顯著的影響。這些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示范采收方式煙葉樣品成熟度、開片度、平衡含水率及葉面疏松程變均比當?shù)亓晳T采收方式的煙葉樣品要好,煙堿含量更低,總糖含量、還原糖含量更高,兩糖比、糖堿比也更接近理想值,總體質(zhì)量明顯優(yōu)于當?shù)亓晳T采收方式的煙葉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