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夢雨
摘? 要: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形成人格和性格的關鍵時期,這就突顯出學前教師的重要職能作用?;诖耍疚膹膶W前教育中幼兒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入手,從理念更新、家園合作、有效激勵、心理教育以及營造情景等幾個方面給出建議,希望對促進幼兒行為習慣的有效培養(yǎng)提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學前教育;行為習慣;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7 -0059-02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Behavior and Habit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WU Mengyu? (Qixia Kindergarten,Qixia District,Nanjing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stag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children to form personality and character,which highlights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preschool teachers. Based on this,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behavior habits in preschool education,and gives suggestions in terms of concept renewal,home-kindergarten cooperation,effective incentives,psychological education,and scene creation,hoping to provide effective training for the promotion of childrens behavior habits. reference.
【Keywords】Children;Preschool education;Behavior and habits;Training strategies
我國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tài)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yǎng)成功?!被诖?,在幼兒3~6歲階段是培養(yǎng)其良好行為習慣關鍵時期。幼兒學前教育與常規(guī)教育顯著不同,幼兒稚嫩的身心條件,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培養(yǎng)中應給予他們充分的關注和關懷。對此,幼兒學前教師首先要認清自身的責任使命和職能定位。在此基礎上,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幫助幼兒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為今后的人生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 更新理念
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對于人才培養(yǎng)質量以及核心素養(yǎng)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僅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更需要充分把握住幼兒學前教育這一關鍵時機,將良好的行為習慣深深根植于幼兒的頭腦當中,為其今后的成長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對此,必須從幼兒學前教師更新教學理念開展,逐步推進教學方向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改革,方可突出學前教育在培養(yǎng)幼兒行為習慣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幼兒教師要加強對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重視程度,將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融入到整個教育教學過程當中。比如,時常告訴幼兒什么是對,什么是錯,應該怎樣做等等,實現(xiàn)各種行為標準的全面滲透。
其次,教師要時常與幼兒進行對話交流,建立起溫馨和諧的師生關系。在這個過程當中實現(xiàn)行為習慣的點滴滲透,而不是將其強行灌輸給幼兒,避免幼兒產(chǎn)生逆反心理。
最后,教師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成長需求以及興趣喜好,探索極具生動性、趣味性和娛樂性的教學方法,讓幼兒在一種非常輕松和諧的氛圍當中快樂地學習與成長,從而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 家園結合
除了幼兒園以外,家庭教育同樣在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中發(fā)揮出重要作用。對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建立起“家園結合”教學模式,與幼兒家長形成合力,為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促進幼兒行為習慣的早日形成。
首先,從幼兒教師的角度的出發(fā),要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成長需求以每周或者每月為單位制定出一份科學合理的、極具可行性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計劃》,再將其發(fā)送給家長。使家長能夠延續(xù)教師的教學思路,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確保行為習慣教育的連貫性與整體性,力爭實現(xiàn)教育成果的最大化。例如,幼兒教師針對大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養(yǎng)成計劃,其中包括: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按時作息,生活有規(guī)律;學會料理個人生活,自己的衣服用品收拾整齊;學會收拾房間、洗衣服、洗刷餐具等家務勞動。教師通過微信群發(fā)送給家長,并要求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有意識地進行滲透引導,讓幼兒在養(yǎng)成環(huán)境中逐漸塑造健康的行為習慣。
其次,從家長的角度出發(fā)。家長要意識到自身在幼兒行為習慣養(yǎng)成中的重要作用,從而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開展“家園結合”教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細心觀察幼兒的行為舉止,針對某些不符合規(guī)范之處進行監(jiān)督管理和早期干預,從根本上減少錯誤習慣的形成機率。此外,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經(jīng)常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這時候家長應該主動與幼兒教師進行溝通,主動尋求幫助,共同探討幼兒教育問題。這樣一方面家長能夠獲得科學而專業(yè)的指導,不斷提升育兒經(jīng)驗;另一方面也能夠同教師交流信息,共同掌握幼兒的實際情況,在其行為習慣培養(yǎng)中達到協(xié)同共育的效果。家園結合的方式培養(yǎng)幼兒正確行為習慣,主要在衛(wèi)生習慣的培養(yǎng)上,幼兒擁有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不僅可以降低患病率,同時也能夠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常見的良好衛(wèi)生習慣需要從家庭中開始,比如說,幼兒的日常起居、衛(wèi)生、飲食衛(wèi)生、排便衛(wèi)生等,要求所有的家長在教育幼兒時都需要讓幼兒明確早睡早起,按時吃飯、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飲暴食的重要性,飯前便后以及玩完玩具之后需要勤洗手,晨起和晚睡之前都需要刷牙,飯后需要漱口。要求所有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通過不同的卡通宣傳片以及兒歌對幼兒進行衛(wèi)生教育。對所有的幼兒開展衛(wèi)生教育時,一定要做到賞罰分明,如果幼兒表現(xiàn)的好,教師和家長則需要鼓勵幼兒和表揚幼兒,以便激勵幼兒幫助幼兒形成一個只要自己做得好、做得正確就會收到表揚的認知,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和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在幼兒入園之前,要求制定一個生活規(guī)則,比如說進餐要小心,不能夠將食物撒到碗外,在進餐時不可以看書、看電視、玩玩具、不可以說話、打鬧等,飯前便后要洗手,再選擇在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吃完飯后需要將碗中的食物全部吃完,不能夠隨便在園區(qū)亂丟垃圾、紙屑等,這些小的衛(wèi)生習慣都可以在家中與幼兒園中共同進行,進而督促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