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過于簡單、單調,使得學生對初中數學教學內容缺乏興趣,不能主動融入教學過程.另外,教師忽視學生的主體性,自我傳授知識,沒有結合學生實際的思維發(fā)展和心理特征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缺乏針對性,造成教學效果不理想.隨著新課程的發(fā)展,教師應重視“綜合教學”.文章從教學
安排不當,缺乏評價制度,教師的學科素養(yǎng)不足,缺乏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案等方面,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探討,并從教學內容的合理設計、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評價方法的完善三個方面探討了在新課程背景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新課程;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1)26-0048-02
收稿日期:2021-06-15
作者簡介:劉剛(1977.6-),山東省鄒平人,本科,從事初中數學教學研究.[FQ)]
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未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入初中以后,數學的學習難度增加了.因此,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受挫,逐漸喪失學習興趣,甚至與數學學習產生矛盾,導致學習效果不佳.再者在新課程改革中,部分學校沒有合理安排教學時間,致使教學質量下降.為此,教師應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水平.
一、幾個因素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
1.教學安排不當
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部分學校數學課程設置不科學,造成課程銜接不良;二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對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導致教師無法有效安排教學內容;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仍然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缺乏與學生的互動,學生學習興趣難以提高.
2.缺乏評價制度
不完善的評價體系是影響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認識.首先,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學生的學習成績可以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但很難反映學生的努力程度.看到自己的數學成績后,一些學生對數學學習信心下降.二是部分教師對不同學分者持不同態(tài)度,影響了部分數學成績較差但對數學有一定興趣的學生.
3.教師的學科素養(yǎng)不足
目前,我校青年教師占大多數,雖然學科知識比較豐富,但應用能力較差,對教材內容不夠熟悉,難以將所學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課堂上,而是僅限于課本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學生不敢大膽提問,學生的思維火苗很快就會被老師熄滅.長期以來,學生的思想懶惰導致了教師教學的獨角戲,使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甚至失效.
4.缺乏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案
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缺乏對學習情境的分析,沒有充分考慮學生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差異.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內容、要求和練習不一致的現象,造成部分學生跟不上進度.每節(jié)課都有一些內容不能學到,甚至不能理解.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很多學不到的內容都會在一個學年里積累起來,老師的內容大多是不可理解的,當然也會出現睡眠、打盹等現象,嚴重影響學習效果.
二、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1.教學內容的合理構思
在教學中,由于學習興趣與教學效果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應首先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加強與學生生活的聯系,以提高教學效果.其次,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對教材的編排有個大概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課程之間的銜接,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知識體系,提高數學綜合能力,提高教學效果.2.優(yōu)化教學方法
在二次函數的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究問題,引導學生畫出函數圖像,然后讓學生思考交點的數目.在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回答相關問題,以提高學習興趣.第二,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使自己能夠根據教學重點,設計教學工作;如在中心角和圓周角的教學中,由于教學的重點是中心角和圓弧,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獨立地畫圓,引導學生在畫圓的過程中尋找圓心角,由于部分學生的綜合能力不高,教師需要加強引導.
通過數學史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通過中國古代算經《九章算術》介紹記數法,通過世界上最精確的時鐘——原子鐘介紹有理數運算,通過原子鐘誤差介紹正負數.通過創(chuàng)設數學知識的產生、發(fā)展過程,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學習數學家探索和發(fā)現數學知識的思想方法,實現再發(fā)現數學知識的過程.通過實驗觀察的方法,可以發(fā)現一些定理,如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利用數學概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懸念的設定是利用一些與學生現有觀念相悖的例子,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
教法應突出重點,注重把握關鍵內容.突出重點是上好一堂課的基本條件,如果講得太多,就會造成時間上的耽擱,思想上的干擾.如講分式去分母一課時,可用典型、豐富的范例來使學生掌握去分母的方法,不必把每一個方程都從頭到尾地去分母,再把去分母的方程式合為整式方程式.因為學生在去分母、去括號的時候,難免會出錯,這節(jié)課可主要通過填空、選題、解題等方法,讓學生熟練準確地把分式方程化為整式方程式.在講課時,有的老師會全神貫注地去分母,而也有的老師則會完整地解出每一個方程式.課后的第二節(jié)課,他會進行小測驗.
分散難點,注重循序漸進,教師將難題分散,對學生最容易受阻的部分進行講解或練習,然后讓學生自己做題.在學生嘗試性地解題后,教師會告訴他們正確的分析和解答過程,并進行對比.教師的鋪墊使問題的難度有所降低,學生可以通過獨立思考來解決問題.這種方法對于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尤其適用,而尖子生則更愿意讓自己先思考,教師鋪墊在后面.
重視聯系生活實際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由于數學具有理論抽象、邏輯嚴謹、應用廣泛的特點,使很多學生覺得數學枯燥無味.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也很辛苦,但效果并不理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生覺得基礎數學的內容離他們的實際生活很遠.為改變學生對數學的認識,要求教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盡量聯系實際,體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有些教師認為:“如果我們每節(jié)課都去探究,就不能完成教學進度,直接教是最快速的”,教師應該具備“探究式教學意識”,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因此,要深入分析教學內容,挖掘值得探究的主題,正確處理教學過程與活動探究的關系.教師可以從教材中選擇適合探究的內容(其中定理和定義不適合探究),如直線和圓的位置,圓和圓的位置等,這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探究,但數學內容卻是密切相關的,如對直線和圓位置關系的探究,為探索圓和圓的位置關系鋪平了道路,節(jié)省了時間,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動性,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基礎.
常見的數學課件制作軟件有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借助幾何畫板等軟件強大的數學可視化功能,學生可以通過參數賦值、拖動等操作來實現對象的轉換,并在各種表現形式之間找到內在聯系.舉例來說,它們能使圖形在幾何畫板上移動,能在動態(tài)變化中發(fā)現點,還能通過測量找到相應的數量關系,如圓心到直線的距離與圓的半徑之間的關系,圓心到圓心之間的距離與兩圓半徑的關系等等.
優(yōu)化教學方法,加強反思,多向優(yōu)秀教師學習,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構建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
3.改進評價方法
為了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改進新課程背景下的評價方法,具體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首先,傳統(tǒng)的評價方法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一定的影響.教師應定期進行自我評價,總結教學現狀,找出影響教學質量的原因,并加以改進,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制定新的教學方法時,教師可以對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教學效果等進行記錄,避免反復出現問題.
參考文獻:
[1]戴蘭娟.新課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高考,2019(15):135-136.
[2]陳廣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9(05):31.
[3]樊猛.新課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20(4):14.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