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章基
摘 要:生活化教學的應用,能夠持續(xù)性地增強道德與法治知識對于中學生的吸引力,也能夠有效地幫助中學生構建優(yōu)良的知識體系。因此,政治教師需要重視對于生活教學資源收集、整合水平的強化與提升,更需要根據(jù)中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基礎,借助多元化、多層次、多趣味的教學手段,與中學生進行親密互動,從而全方面、多角度地活躍課堂氛圍,讓中學生能夠正確有效地規(guī)范自身的學習行為,達到綜合能力增強的實際目的。
關鍵詞:情境創(chuàng)設;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素材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3-0101-02
【Abstract】Hongdun Middle School,Shaowu City,F(xiàn)ujian Province The application of life- can continuously enhance the attraction of moral and rule of law knowledge to middle school students,and can also effectively help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build a good knowledge system。 Therefore,political teachers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llection of life teaching resources,the level of integration and promotion,but also according to the learning ability and learning basi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with the help of diversified,multi-level,multi-interest teaching means,intimate interaction with middle school students,so as to activate the classroom atmosphere in all aspects and angles,so tha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an correctly and effectively regulate their own learning behavior and achieve the practical purpose of comprehensive ability enhancement。
【Keywords】Situation creation;Junior high school;Morality and rule of law;Life;Teaching material
道德與法治學科致力于培養(yǎng)高素質、高品德的中學生,同時能夠使得中學生具有一定程度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養(yǎng)。政治教師必須要重視該學科的教學地位,并且意識到該學科對中學生的重要意義。與此同時,政治教師必須不斷地深挖教材,從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知識財富,并且拉近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關系,通過各種途徑搜集生活化素材,將其科學、合理地融入教學之中,由此促進中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和獨立性思考,加深對道德生活和法治生活的認識和理解,同時極大地豐富中學生的法治素養(yǎng)和道德意識。
1.生活化教學應用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現(xiàn)實意義
所謂生活化,是教師能夠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和理解相關知識內容,這是教師進行生活化教學的重要基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對于生活和教育之間的關系,有其自身的獨特見解,同時他也是生活教育的提出者、主要踐行者以及維護者,并且十分認同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充分結合了多種類似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整合、分析和更新,使此教育理念更加適合于我國的教育發(fā)展。與此同時,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中學生進行道德認知和法治學習的重要科目,其對于中學生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教育作用。而深究其教學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關聯(lián)十分緊密,如果二者可以進行充分有效地結合,那么將能夠實現(xiàn)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2.挖掘生活教學資源,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徑
(1)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
根據(jù)對該學科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道德與法治是一門非常注重理論性和概念性的學科,而且其中有很多概念性的知識非常的繁冗復雜,是由很多專有名詞構成的解釋話語。但是中學生的理解能力畢竟有限,這些知識對于他們具有一定的難度,同時,如果教學方式使用不當,教學過程也會變得極為乏味。為了促使中學生更好更快地認識和理解這些知識,政治教師需要從原有的教學模式中跳出來,以生活情境為教學切入點,給中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生活化情景,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能夠促使中學生更為快速地學習相關知識,以此增強其學習效率。
與此同時,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政治教師需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觀念,將中學生作為教學的基礎,改變原有的教學策略,徹底摒棄滿堂灌等教學方式,不斷地深挖生活化教學的實效性,以吸引中學生的目光為主要目的,促使中學生講話,以此來增強政治教師和中學生之間的溝通和聯(lián)系。從中學生的角度來講,中學生需要學會主動溝通,積極主動地與政治教師或是同學進行討論和交流,生活化的情境符合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更能激發(fā)出中學生的溝通欲望。通過使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也能夠更好地促進政治教師和中學生之間的良性溝通,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讓友誼之樹常青”的教學過程中,政治教師可以引入一段歌曲《朋友》,促使中學生能夠在輕松的氛圍中開始學習。然后,進行相應視頻的播放,視頻中是中學生開學以來的各種學習生活和日常生活,促使中學生能夠初識友誼之喜悅。接著順勢向中學生進行相應的提問,如“哪些同學是你的好朋友?”、“剛接觸了一個新環(huán)境,你是如何認識新朋友的?”以及“如果你對待朋友非常的熱情,但是你的朋友并沒有理睬你,你會怎么辦?”等。這些日常生活的情境是很好的教學素材,可以最大限度地促使中學生與課堂之間進行親密結合,同時也能夠引發(fā)中學生的回憶,促使其進行相應思考,逐漸地激發(fā)中學生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接著,教師可以繼續(xù)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一些班級的圖片,并進行相應的總結,促使中學生能夠更加團結集體,相互友愛,結交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