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媛
新時代賦予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新的使命和任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教師通過多樣化的教育實踐活動,能引導學生在獲取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基礎上,更加積極地關注社會生活,并在發(fā)現(xiàn)社會問題、分析社會問題、實踐社會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將自身的命運和國家命運緊密結(jié)合起來。同時,在學習和人生成長的過程中,學生會形成健康良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增強責任意識、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成為一名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負責的當代中學生。下面,筆者主要圍繞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勇?lián)鐣熑巍边@一教學內(nèi)容,談談中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
一、增強學生主人翁意識,關注社會生活,履行社會責任
在通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意識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內(nèi)容,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增強自身的主人翁意識。無論是在學習活動中,還是在社會活動中,學生都應該積極主動地關心身邊事,投身關心他人、服務人民、奉獻社會中,并在努力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發(fā)揮自身的光和熱,讓身邊的人感受到溫暖,體驗到人間大愛。
如在教學“做負責任的人”時,教師需要有目的地通過知識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引導他們認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在參與社會生活互動體驗的過程中,感受到承擔責任的快樂,進而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做一個負責任的人。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主人翁意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誰是社會的主人,誰在為我們的生活保駕護航”話題。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得真切的體會,懂得人們都在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努力,所以作為一名新時代的中學生,更需要樹立責任意識,成為社會實踐的主人翁,勇于承擔社會責任。
二、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傳播社會主義正能量
為了進一步落實《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貫徹立德樹人的基本理念,在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生活化的教學活動來引導學生參與體驗。生活化的教學活動有利于進一步拉近學生學習和實踐活動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在熟悉的場景和事物中更好地進行探究實踐,在不斷利用知識檢驗實踐,提升綜合能力的過程中,進一步傳播社會主義正能量,并在形成責任意識,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服務社會,為社會做貢獻。
如在教學“關愛他人”時,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讓學生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落實行動,關愛他人,使他人感受到正能量。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四幅圖片:青青小草,大家共同保護之;到敬老院做義工;幫助環(huán)衛(wèi)工人;護送受傷的同學回家。在觀看圖片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到只有將這些生活化的小事落實到實際行動中,才能夠進一步傳播社會正能量。
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在承擔責任中讓青春綻放光彩
學生既是獨立的個體,又是社會生活中的一員。在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意識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學習知識、增長才干,在不斷參與體驗的過程中,有效鍛煉自己的身心,進而努力承擔社會責任,讓身邊的人感受到幸福,讓自己的生命和青春變得更加有意義。
如在教學“服務社會”時,為了落實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引導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意識,主動關心、幫助他人,服務社會,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感悟承擔責任的重要性,認識到青春無悔的真諦。教師還可以提前聯(lián)系社區(qū)工作人員,帶領學生到社區(qū)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幫助老爺爺和老奶奶,體驗到學習的意義,從而在增強自身法治意識的同時上,也讓身邊的人感受到法治的力量。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有溫度的學科,旨在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的責任,增強責任意識,讓身邊的人更加幸??鞓?,讓社會變得越來越美好。因此,作為一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有必要認真研究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核心內(nèi)容,在深入挖掘內(nèi)容、積極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增強責任意識,成為一名有責任感的中學生。
(作者單位:長春市第八十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