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 馮驛馭
5612次列車7月23日上午9時40分停在重慶站的月臺旁,在它的前后是延伸至遠方的鐵軌和夏日的陽光。
沿著月臺向前50米左右便是進站口,此時已經(jīng)開始檢票,背著大包小包的旅客陸陸續(xù)續(xù)地進站,順著5612次列車尋找屬于自己的車廂。
列車長陳德超站在月臺上,偶爾給路過的旅客指示一下車廂的位置?!斑@是成渝線上唯一還在跑的慢火車了。”陳德超說。
在速度愈發(fā)受到重視的今天,5612次列車仍然以40km/h的均速行駛在成渝線上,來往于重慶與四川省內(nèi)江市之間。
成渝線上唯一的慢火車
如果一個重慶人想去內(nèi)江,他可以選擇乘客車、自駕或坐高鐵,任何一種都遠比乘坐5612次列車所花費的時間短得多。
上午10時5分,5612次列車汽笛長鳴,開始沿著鐵軌向著內(nèi)江前行。適逢周五,此趟列車比平時的客流量要高上許多,但上座率仍不足20%。下午5時34分,5612次列車將到達內(nèi)江站,用時7小時29分鐘。
列車開始前行,陳德超也開始沿著車廂例行檢查。作為列車長,他需要檢查的地方很多。從車頭出發(fā),車窗外掠過無數(shù)風(fēng)景,對于已經(jīng)在5612次列車上工作了20年的陳德超而言,安全與衛(wèi)生檢查,比窗外的風(fēng)景更值得注意。
2009年9月26日,“和諧號”動車組首次在成渝兩地之間開行,拉開了重慶高鐵時代的序幕。自此,300km/h與40km/h,兩個相差懸殊的數(shù)字,構(gòu)成了成渝線上的兩種風(fēng)景。
出行的選擇如此之多,在速度越來越受重視的今天,5612次列車這樣的慢火車則逐漸被大多數(shù)人遺忘,但這并不意味著它會退出鐵路的“舞臺”。
1952年,成渝鐵路建成通車,5612次列車那時起便開始“服役”,初始階段開往四川成都,20年前改為開往云南昭通,再后來,為了滿足長江沿線村鎮(zhèn)居民的出行和發(fā)展需要,這趟列車的線路最終調(diào)整為重慶至內(nèi)江。這趟列車也被稱為“公益性扶貧慢火車”,現(xiàn)如今成渝線上唯一的慢火車。
5612次列車穿行在重慶與內(nèi)江之間,全程285公里,途經(jīng)28個站點,全程票價21.5元。這趟慢悠悠的綠皮車以它從容不迫的“步伐”穿過群山,跨過江河,為沿線的居民帶去出行的便利,也帶去了脫貧致富的機會。
上午11時1分,5612次列車到達銅罐驛站。陳德超看著乘客下車與上車,時不時出言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一路向前的時代
“八縱八橫”高鐵網(wǎng)加密成型,我國建成了世界上最發(fā)達的高鐵網(wǎng)。密集的高鐵網(wǎng),將我國的交通運輸能力和速度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但在一些偏遠地區(qū),部分村鎮(zhèn)還陷于交通不暢的尷尬境地之中。幸運的是,我國仍有81對慢火車穿行于大山之間,站站必停、票價低廉。
汽笛悠悠,在這個一路向前的時代,慢火車奏響了“不讓一個人掉隊”的時代強音。
家住江津區(qū)油溪鎮(zhèn)金剛村的陳德銀老人是5612次列車的???,老人的家就在金剛沱站對面,“站在我家院壩,都能看到火車站”。自5612次列車調(diào)整路線后,陳德銀老兩口便開始坐這趟火車去重慶黃桷坪賣菜,老人的蔬菜新鮮,賣得很好。
靠著賣菜,老兩口將一兒一女拉扯大,又通過5612次列車送他們前往重慶上學(xué),最后看著他們定居重慶?!皬慕饎傘街貞c南,一趟7塊錢,這么多年,一直都沒漲過價?!标惖裸y老人說。
數(shù)十年間,5612次列車的全程票價一直定格在21.5元,哪怕是處于虧損狀態(tài),票價仍然沒有變動。
5612次列車單面運行一次,不算人力成本,僅燃油消耗就要花費7000元左右,僅靠全程21.5元的票價和日均不足45%的上座率無法扭轉(zhuǎn)虧損的運營狀態(tài)。“但即使是虧損,只要沿途的老百姓需要,這趟車還是會跑下去?!标惖鲁f。
雖說票價未變,但5612次列車內(nèi)的陳設(shè)卻一直在變。車廂內(nèi)的座椅更換了一茬又一茬,從木板座椅變成了現(xiàn)在的軟皮座椅;供水設(shè)施也發(fā)生了變化,現(xiàn)在全程提供熱水;雖然沒有安裝空調(diào),但風(fēng)扇的數(shù)量卻一直在增加,為乘客們在夏日送去涼爽。
變化的還有乘客。背著蔬菜、雞蛋、家禽出門售賣的人少了,提著各種從重慶買回的禮品回家的人多了;背著大包小包出門務(wù)工的人少了,背著相機到處打卡的人多了。
車窗外的風(fēng)景,也變得不一樣。土路、泥路變成了寬闊的水泥路、柏油路,土房、瓦房變成了磚房和小洋樓,以前的村莊變成了城鎮(zhèn),以前的城鎮(zhèn)則變得更加巨大。
中午12時20分,5612次列車到達金剛沱站。陳德銀老人背著背簍,在乘務(wù)員的攙扶下下了車。出發(fā)時,老人的背簍里裝著給兒女送去的新鮮黃瓜和冬瓜;回來時,背簍里則裝滿了兒女給老兩口購買的各種生活用品。
火車上的人生
中午12時33分,5612次列車駛?cè)氚咨痴?,短暫地??窟^后,再次踏上旅途。
“親愛的旅客朋友們,歡迎乘坐由重慶開往內(nèi)江方向的5612次列車,上車后請往車廂里面走,不要停留在車門口……”列車的廣播室里,5612次列車廣播員李曉靜正在為剛上車的乘客進行語音播報。
每到達一個站點,李曉靜都要在狹窄的廣播室中進行語音播報,而這一趟,李曉靜格外認真。
這是她人生中最后一次在5612次列車上進行語音播報,列車到達內(nèi)江再返回重慶,李曉靜就將正式退休,她在火車上的人生也將告一段落。
“想站好最后一班崗,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圓滿?!崩顣造o說。
1987年,16歲的李曉靜從父親手中接過“接力棒”,在重慶至成都的客運段擔任乘務(wù)員,那時的她還未能想象到,從踏上火車開始,自己將在成渝線上度過漫長的34年。
1988年成為李曉靜人生的分割點。當年,她被調(diào)至5612次列車任職,一直擔任乘務(wù)員,李曉靜也想做出改變,便開始自學(xué)播音,希望能擔任廣播員一職。
“后來也是如愿以償,一直在5612次列車上擔任廣播員?!彪m已年滿50,但李曉靜的聲音依然清澈動聽。
一個初中生模樣的年輕人從廣播室門前經(jīng)過,突然回過頭對李曉靜問道:“姐姐,盒飯還是老地方去買嗎?”
李曉靜給他指了指方向說道:“小火車迷,還是老地方?!?/p>
小火車迷是一位14歲的初中生,酷愛綠皮車,從兩年前開始,每年的寒暑假都會來乘坐5612次列車。
“只要還有綠皮車在運行,我就會去坐?!毙』疖嚸哉f,“從第一眼看到這種火車開始,我就深深地喜歡上了它,我很享受這種在火車上的生活,如果可以,以后我也想在火車上工作?!?/p>
下午3時16分,5612次列車到達峰高鋪站,迎面,“和諧號”動車組呼嘯而來,來自不同世紀的列車在這里相遇。
綠皮車的記憶之旅
5612次列車,6車廂。
靠坐在窗邊的位置,陳渲予將列車的車窗推了上去,任由列車行駛帶起的風(fēng)灌入車廂。
5612次列車沿著長江向前行駛,陳渲予拿出手機,記錄沿途的風(fēng)景,偶爾也在列車靠站的間隙,打開相機拍攝幾張照片。
于陳渲予而言,5612次列車曾載著他外出求學(xué),載著他飽覽沿線風(fēng)景。如今,作為一名“鐵路發(fā)燒友”,陳渲予乘坐這趟列車不僅是為了游玩,更是為了尋找自己記憶中的那趟旅程。
著名攝影家王福春在《火車上的中國人》一書中談到,火車和我們中國人的關(guān)系實在是太密切了,火車是臨時的大家庭,是流動的小社會,它濃縮了人生百態(tài)。
而在高鐵網(wǎng)日漸完善的今天,人們到各種地方都僅需幾個小時,高速行駛的列車上,再沒有了小貓小狗堂而皇之占領(lǐng)臥鋪一席之地的場景,也沒有了“碰”、“杠”之類的打麻將聲。
王福春書中所描寫的場景,只能在這些慢悠悠地行駛著的慢火車上才能尋見。
快節(jié)奏成了現(xiàn)代人的追求,5612次列車則推出了“成鐵·記憶之旅”品牌,吸引有念舊情結(jié)的游客,重走成渝線。
從重慶站上車,陳渲予將乘坐5612次列車直達內(nèi)江,這是他每年都會做的事情。對于鐵路,陳渲予愛得深沉,各種列車型號都如數(shù)家珍,但他最愛的,還是綠皮車。
“什么是綠皮車?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可能就是車身被漆成綠色的火車,但于我而言,只有這種慢悠悠行駛著,能夠?qū)④嚧巴破饋?,感受列車行駛所帶來的風(fēng)的慢火車,才是綠皮車?!标愪钟枵f。
點開微信,添加陳渲予時,我發(fā)現(xiàn)他的微信名叫“1435的距離”。
“1435公里,有什么特殊含義嗎?”我問道。
“不是,是1435毫米,我國鐵軌的軌距?!标愪钟枵f。
我愣了愣神,他已經(jīng)轉(zhuǎn)過頭繼續(xù)拍攝去了。
5612次列車繼續(xù)向前行駛,當日17時34分將抵達內(nèi)江站。陳渲予將在內(nèi)江和朋友一起享受內(nèi)江美食,晚上再乘坐高鐵回到重慶。
內(nèi)江至重慶,高鐵路線花費時間,52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