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吉瑩 黃鋒 林葆菁
【摘 要】本文分析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心血管內科學本科生見習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認為微課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心內科見習教學中,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學生對理論、實踐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對同伴教育的認可度與參與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抽象理解能力。
【關鍵詞】翻轉課堂 心血管內科 見習教學 微課
醫(yī)學教育的終極目的在于提高醫(yī)療衛(wèi)生人員的綜合素質、促進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發(fā)展,進而為廣大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傳統醫(yī)學教學模式下,醫(yī)科學生普遍存在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相對不足的問題。因此,需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以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使其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更好地結合,完成醫(yī)學知識的內化,達到醫(yī)學教育的終極目的。
心血管內科學是內科學的重點、難點,微課作為由理論知識到臨床實踐的過渡課堂,對學生的臨床思維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實際運用中,一般以翻轉課堂作為其發(fā)展載體?,F在國內高校越來越關注翻轉課堂和微課的應用和研究,并開始廣泛應用微課和翻轉課堂于各門學科中,心血管內科學也不例外。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心血管內科學本科生見習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選取廣西醫(yī)科大學2016級5年制臨床醫(yī)學專業(yè)6個班的學生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并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個班。其中對照組154人,觀察組158人。
(二)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心血管內科見習教學,即學生課前預習教材內容,教師在課堂上教授重點理論知識,帶領學生到病房進行臨床實踐,最后歸納總結。
觀察組則實施微課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學,具體操作過程如下。
1.微課的制作和上線
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深入分析和選取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最終選取4個疾病的10個知識點。根據知識點的特點選取合適的文字、圖片、幻燈片、動畫等素材,設計制作具體微課視頻。視頻制作完成后上傳班級微信群平臺,并配有配套試題。
2.翻轉課堂
課前環(huán)節(jié):課前指導觀察組學生借助微課視頻自學理論課程內容,并根據相應的臨床病例討論疾病的特點和疑難點,整個過程可以通過社交媒體軟件(如微信)進行交流討論。
課堂環(huán)節(jié):首先,選取1名學生作為代表發(fā)言,討論課前學習的知識、重點掌握的內容及難點,根據測驗結果分析學生學習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并在課堂上深入討論。其次,第一階段討論結束后,學生臨床查看具體患者,由學生詢問病史、查體、查看檢查結果。再次,以臨床病例為引導對知識的重難點進行逐個討論,由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引導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最后,通過隨堂測驗現場測試學生自學的情況。
課后環(huán)節(jié):課后引導學生對本堂課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進行反饋,學生可通過微信群與教師隨時交流討論。
3.應用效果評價指標和方法
考核理論與操作技能:包括期末理論知識考試和平時操作技能考試。兩組學生的考試考核時間、考核方式以及考核內容均無差別。
針對觀察組學生開展問卷調查:調查的內容涵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主學習能力、理論知識掌握度、操作技能熟練度、人際交流能力以及課堂學習氣氛。期末對觀察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匿名填寫,隨機發(fā)放問卷80份,收回問卷80份,有效回收率100%。
4.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22.0軟件錄入及統計學分析。理論及技能考核采用方差分析方法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視為有統計學差異。問卷調查采用構成比進行分析,P<0.05視為有統計學差異。
二、結論
(一)兩組期末考試成績比較
從兩組學生考試最高分、平均分和各分數段人數分布看,觀察組學生成績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二)兩組操作技能考核成績比較
觀察組學生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三)觀察組學生對該教學模式的評價
對觀察組學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1%以上的學生認為,在學習積極性、自主學習能力、理論知識掌握度、操作技能熟練度、人際交流能力以及課堂學習氣氛等方面,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自己的學習“非常有幫助”,具體構成比例詳見表3。
三、討論
傳統課堂是以教師傳授知識和臨床指導為主,學生缺乏一定的自主性,缺乏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見習課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從旁輔助。因此,為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臨床思維能力,需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在課堂上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更好地結合,完成醫(yī)學知識的內化,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研究對觀察組學生探索性地采用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從對比結果可以看出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要優(yōu)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特別是針對自主性更強的見習教學課程,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新模式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不論是理論學習還是實際操作技能,相比較傳統教學模式,學生通過該教學模式,能夠反復觀看教學視頻和練習實際操作,因此,增強了學生對重點、難點知識的掌握程度,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新模式能顯著提高學生對理論、實踐知識的掌握程度
在心內科見習過程中,臨床實踐是重點,理論知識是基礎,只有將理論知識應用于臨床實踐中,才能更好地實現臨床實踐效果。在課前,利用微課學生可以提前了解理論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熟悉臨床實踐過程;在臨床詢問患者病史和體格檢查后,再利用翻轉課堂,針對性地探討學習,發(fā)現紕漏,教師及時糾正補充,保證了知識點的學習效果,更有效地掌握重點和難點。課后測驗和復習還可通過微課和討論鞏固知識答疑解惑,全面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新模式能顯著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學習能力
微課滿足了學生個性化學習和碎片性學習的要求。見習課本身就是以自主學習為主,在教師的引導下,先詢問患者病史、體格檢查、收集檢查結果,然后分析討論,得出診斷及確定治療措施。相比較傳統的教與學模式,通過翻轉課堂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不僅需要扎實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學生有主動領悟知識的能力。
(四)新模式能顯著提高學生對同伴教育的認可度與參與度
在新模式下,教師同學生之間加強了彼此的交流,教師不再處于高高在上的位置,而是像朋友般與學生互動、探討遇到的問題,學生也能以輕松的態(tài)度請教教師,更好地理解答案,加深對課堂內容的理解記憶。
(五)新模式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動力
新模式很好地銜接了理論課學習和臨床實踐課學習中的縫隙,有助于學生掌握重點內容,理解難點內容。學生對該教學方法的滿意度較傳統的填塞式教學方法明顯增加。
(六)新模式能顯著提高學生的抽象理解能力
醫(yī)學,特別是心血管課程,比較晦澀、難以理解,教師通過制作微課視頻,不僅提高了對教學內容的分析能力,并且使抽象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將微課應用于翻轉課堂,能促進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增強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式的能力,增進教師與學生互動、溝通的能力,從而促進教師自身專業(yè)的成長。
綜上所述,基于微課的教學內容具有引導性和針對性,自然成為翻轉課堂課前預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學習方式。這種新的混合教學模式,既能發(fā)揮教師引導、啟發(fā)、監(jiān)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它是一種更科學的教學模式。將該教學模式應用于心內科的見習課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在掌握重點知識的基礎上,能夠靈活解決臨床實際問題,使心血管見習課程學習更加生動、全面、有效,同時促進心血管見習教學模式的變革,使這門課程成為通俗易懂、直觀有趣、學生樂于學習的課程,也讓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更具有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為其他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有益參考。
【參考文獻】
[1]Sherbino J,Chan T,Schif K.The reverse classroom:lectures on your own and homework with faculty[J].CJEM,2013(3).
[2]葉艷娜.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中職婦產科護理教學中的實施[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7(23).
[3]黃斌.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中職藥劑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8(22).
[4]胡雪瑩.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4).
[5]溫萌,魯興梅,張婭妮,等.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5(13).
[6]焦文娟.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呼吸系統疾病病人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現代化,2019(56).
[7]王婷.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15).
[8]唐艷妮,梁菁,韋海滔,等.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10).
[9]張金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12).
[10]Smith CE.The flipped classroom:Benefits of student-led learning[J].Nursing,2017(4).
[11]Cheng X,Ka Ho Lee K,Chang EY,et a1.The“flippedclassroom”approach:Stimulating positive learning attitudes and improving mastery ofhistory among medical students[J].Anat Sci Educ,2016(4).
[12]Rannanan CJ,Pound LD. Advances in medical education and practive:student perceptions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J].Adv Med EduePract,2017(3).
[13]張敏.翻轉課堂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2015(9).
[14]鄭婷,劉娉,呂秀軍.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傳染病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6(23).
[15]葉鵬,王婷,黃嬋,等. 微課輔助翻轉課堂在組織學與胚胎學中的應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20(17).
注:2019年廣西醫(yī)科大學教師能力發(fā)展項目“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心血管內科見習教學模式中的探討”(2019XJGBC08)
【作者簡介】史吉瑩(1980— ),女,山東章丘人,漢族,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為高血壓的診治;黃 鋒(1979— ),男,廣西靈山人,漢族,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主任醫(yī)師,科研部部長,研究方向為結構心臟病的診治;林葆菁(1977— ),女,廣西南寧人,漢族,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為高血壓的診治。
(責編 蘇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