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吉艷
【內容摘要】做好高中政治學科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引導其加深對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知識的理解,把握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增強知識的延伸和內化,提高思想政治的學科能力和學科成績已經(jīng)成為思政教師的一項重大任務。本文主要通過作者自己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農(nóng)村高中政治學科出現(xiàn)學困生的表現(xiàn)、原因以及解決學困生困惑的對策進行分析,找到適合學困生健康成長的有效方法,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對學習政治學科的信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關鍵詞】農(nóng)村地區(qū) ?高中政治 ?學困生 ?轉化策略
一、農(nóng)村高中政治學科學困生的主要表現(xiàn)
政治作為高考文科一門重要學科,高中政治綜合性、時政性強,對偏遠山區(qū)的學生來說知識的學習難度比較大。
政治學科學困生的主要表現(xiàn)如下:第一、學習習慣差,課上學習的主動性不強,目的不明確,課前沒有進行課前預習或預習不認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第二、注意力不集中,聽課效率低下,上課時愛做小動作、開小差、精力分散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即使教師提醒后,他們仍會犯同樣的錯誤。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走神是這些學生聽課效率低下的最大特點;第三、有懶惰行為,課后作業(yè)拖拉,存在依賴心理;學習方法單一,認為高中政治和初中政治一樣,簡單背誦即可拿高分,很多學生存在死記硬背,過幾天又忘了。學生關注時政要聞的意識非常淡薄,沒有把所學的知識去解讀時政新聞,實踐性較差。很多學生對高中政治作用缺乏正確的認識,普遍把政治學科當成副科來對待,只要能考試及格就可以滿足了。
二、農(nóng)村高中政治學科學困生產(chǎn)生的原因
1.家庭的原因
家庭因素是導致農(nóng)村高中政治學困生形成的重要外因。據(jù)了解,農(nóng)村家庭主要收入靠父母親外出打工,大多數(shù)學生的父母早早外出務工,沒有時間、能力和精力指導督促孩子的學習,甚至常年在外不回家,出現(xiàn)托管現(xiàn)象,導致部分學生在無人監(jiān)管學習的情況下被動學習。部分學生家長他們自身的文化素質較低,對政治學科不了解,進而潛移默化影響學生。
2.學生的原因
(1)缺乏政治學習的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缺乏直接興趣,會使學習成為學生枯燥無味的負擔;沒有間接興趣,又會使學生喪失學習的毅力和恒心。缺乏學習興趣的原因是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2)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很多學困生課前沒有認真去預習,課堂上被動聽政治課,并不主動參與政治教學活動,沒有集中精力聽課,課后也不注重復習和訓練,導致不能熟練掌握理解所學基礎知識。對教材內容死記硬背,沒有知識前后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歸納,知識掌握比較零散。這些不恰當?shù)膶W習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高中政治學習困難。
(3)缺乏學習奮斗目標和學習計劃。通過與學困生的交流,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對未來是比較茫然的,無學習目標,不知道自己對什么感興趣,也不愿意去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太懶散了,所以導致學習的動力不足。
(4)心理因素。學困生之所以成為學困生,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缺乏自信心。很多農(nóng)村高中學困生對學習缺乏自信心,沒有毅力,甚至有自卑心理。
3.教師的原因
(1)初中階段的思想政治,只是作為考查學科且在中考時部分地區(qū)還是開卷考試,得不到重視。而且在偏遠農(nóng)村初中,由于教學水平低、教學資源有限,很多學生得不到專業(yè)教師的指導,而是非政治專業(yè)的教師在授課,有時候政治課還被語文、數(shù)學等學科代替,從小學到初中,政治都是一門“副科”,學校、教師在這門學科花極少的時間。政治知識的教授與補充存在很大的漏洞,學生學習政治的水平參差不齊。
(2)很多老師把更多注意力給了優(yōu)等生,缺乏對學困生的理解和包容,使學困生對政治產(chǎn)生厭學情緒,從而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
(3)教師的知識面較窄,看問題和分析事物不夠透徹,從而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思維模式,久而久之學生從政治學科中得不到滿足和自信。
(4)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等比較陳舊單調,以及教師在教學中極少涉及情感教育和正確價值觀的引導。
(5)教師存在簡單“教教材”,而不是在“用教材”。這就會出現(xiàn)教材與學生的生活是脫離的,理論化、抽象化的知識會讓學生失去興趣和學習的信心。
三、農(nóng)村高中政治學科學困生轉化的策略
1.注重高中政治課地位和作用的積極引導
當前,部分學困生學生受社會上的“政治課無用論”的影響,缺乏目標和信心。高中思想政治課有著非常重要價值導向、人格塑造、德育教育的作用,能夠讓學生的素質水平穩(wěn)步地提升,同時也是其樹立正確三觀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需要重視并積極引導學生,在課中盡可能用學生熟悉影響力較大的新聞事件和身邊的案例解讀政治的作用,促使學困生感受到高中政治特有的作用,主動自覺學習政治,關心國家大事并參與其中。
2.找學困生談心
就是平時經(jīng)常找每名學困生非正式談話、無拘無束地談,地點不固定,可以在走廊、教室、寢室、辦公室等。給學困生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了解他們成績差真正的原因,找準病根,才好對癥下藥。通過談話我們大致把學困生分為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學習方法不夠正確,學習效率低;二是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學習沒目標;三是聽課效率低,思維反應慢。
找準了病癥,就對癥下藥,對待第一種,我們要交給學生學習政治的方法,比如,怎樣熟悉記憶、理解、運用理論知識,如何運用理論分析實際問題,答題技巧與方法的掌握等。對于第二種,通過談心讓學生明白學習為什么;為誰而學;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怎樣才能實現(xiàn)理想,等問題。第三種,對于教師來說,首先要認真?zhèn)湔n,最大的利用能吸引學生的素材,提高學生聽課注意力和效率。其次是為照顧學困生,老師要分層教學,分層布置作業(yè),使學困生上課有所獲,下課有事做。
3.培養(yǎng)學困生的自信心
學困生在努力學習過程中,因成績的提升是一個長期堅持才有可能取得成功。當學困生經(jīng)多次失敗后就很有可能喪失信心,產(chǎn)生自卑感,就會對學習失掉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補差工作中讓學生重拾信心,使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的變化:一是在上課中,有針對性的分層次的多提問,使學困生感覺到教師在關心他們,重視他們。二是在他們回答時,正確的當眾鼓勵和表揚,如不正確的不批評,要引導回答問題,給他們更多的思考機會。三是每次月考后要讓他們寫總結,寫總結的內容為:自己的長處是什么,在政治學習中有哪些最大優(yōu)勢所在,值得發(fā)揚。四是每次月考后,先不公布他們分數(shù)和排名,教師單獨找他們談話給他們看分數(shù)分析試卷,告訴他們下一步需在哪些地方努力即可,給他們鼓勵,樹立信心。
4.給學困生一定壓力
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學習過程中沒有一定的學習壓力,學習效率就會低下,時間一長就會變得懶散,所以學困生也不例外。一是在家長方面,把學生家長請到學校來,讓家長告訴子女對他們的期望是什么,希望他們在學校要做什么;二是在教師方面,教師要明確對學困生進行輔導培養(yǎng)的原則和態(tài)度,在交流中要傳遞一定的信息給學生和家長,給他們分析,在上課中一個怎樣聽課和思考,課后又如何及時有質量的完成作業(yè),對下次月考要達到什么期望,如做不到將給他們一點象征性懲罰;三是在自己方面:讓學生自己寫下保證書,上課要怎么做,課后如何完成作業(yè),下次月考的期望是什么,如果不能完成,自我懲罰是什么;四是在社會生活方面:學困生往往是學習動力不足,缺乏目標和方向。其實老師可以通過各種體驗性活動(例如:市場調查、消費情況、求職推薦等),讓學困生在這些方面親身經(jīng)歷,感知社會發(fā)展帶來的競爭結果,通過一定的挫折和體驗讓其明白生活的不易,激發(fā)學習的激情和斗志。
5.給學困生補基礎
學困生成績差,最大問題就是基礎不過關,最基本概念及基本知識點都不會。現(xiàn)高考中雖然重能力考查,但是60%還是基礎題目,要使學困生和優(yōu)生一樣整齊劃一,可能性較小,所以我們的要求就是狠抓基礎:
一是“背”,雖然高中政治是以理解為主,但在什么基礎都沒有的情況下,背就顯得很重要了,每天早讀前20分鐘給這些學生明確要背的知識點,并分小組的形式相互檢查,不會背或說不清楚的教師當場指導。
二是“抄”,高考政治100分,材料題占52分,學困生有很大一部分是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寫出答案,沒有教材理論依據(jù)做支撐,甚至答非所問,低分率極高。分析其原因是記不住知識點、也不愿意開口背。為此,那就只好讓他們抄,根據(jù)政治必修的四本教材歸納下來有16個答題模板,只能監(jiān)督學生分時間分任務把其認真抄寫完整。
三是“練”,對這些學生單獨出題來練習,除月考外,每周一練,針對高考常考主要的知識點循環(huán)練習。
四是“查”,科任教師按時檢查,在背、抄、練過程中及時督查,確保有效性。
結束語
隨著素質教育與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我們更加注重面向全體學生,越來越關注學生的成長需求,特別是在發(fā)揮優(yōu)生特長、彌補學困生短板方面關注度日益提高。對高中政治學困生的成功轉化,縮小差距,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是素質教育得以全面實施的重要保證,也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高中思想政治學困生的有效轉化,有利于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有利于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對促進學困生健康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甘麗瓊. 學困生[M].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7.
[2] 陳亞萍. 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途徑——以高中政治教學為例[J]. 名師在線,2017(18).
[3] 孫悅、馬占福. 教師如何對學困生培優(yōu)補差[J]. 明日風尚,2017(15).
[4] 蘇鴻飛. 思想政治課在中學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淺析[J]. 學周刊,2019(20).
[5] 苑蕊.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滲透[J]. 華夏教師,2019(25).
[6] 趙存勇. 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整合探索[J]. 學周刊,2019(31).
(作者單位:貴州省劍河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