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華陽 胡慶 劉文晶
摘要:在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實施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已經成為當下各大高校競相追逐的新趨勢。ASIIN認證具有注重培養(yǎng)工程應用能力的特點,課程改革也必須要圍繞著這個特點進行。《電信傳輸原理》是一門重理論、強實踐的通信類專業(yè)必修課程,本文通過分析ASIIN認證的標準,結合《電信傳輸原理》課程特點,建立基于“理實一體”的課程改革機制。實踐結果表明,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有了較大的提升。
關鍵詞:ASIIN認證;電信傳輸原理;教學改革
中圖文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177(2021)08-0080-02
0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教育人才市場也逐步趨向國際化,一個世界性的人才流動市場正在形成,進一步推動了教育全球化的加速。為了加快與國際工程教育認證的接軌,我國各大知名高校都積極的參與到國際工程教育認證的工作中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參加并通過國際認證,意味著該校的工程教育專業(yè)具有國際等效資格,可與各成員國之間專業(yè)質量互認、工程學位互認,加速了國際人才的對接,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高校就業(yè)率[1]。積極的參與到國際認證中去,有利于全方位推進我國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同時也是融入國際工程教育主流的一次契機。
ASIIN的中文名稱是德國工程科學、信息學、自然科學和數(shù)學學科認證機構。經過ASIIN認證的大學工程專業(yè)學位在歐盟、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等國家均獲得承認,其畢業(yè)生具備在上述國家作為工程師工作的資格。
重慶移通學院通信工程專業(yè)以“電信全程全網(wǎng)和移動通信技術應用+企業(yè)管理”為特色,旨在培養(yǎng)具備通信與信息技術基礎、專業(yè)技術應用能力及全程全網(wǎng)全業(yè)務的工程素養(yǎng),同時具有工商企業(yè)管理基礎知識及管理能力,能在通信、電子信息等領域中從事設計、運維、優(yōu)化、管理、營銷、開發(fā)、制造和技術支持等工作的復合型人才。本校對通信工程專業(yè)學生培養(yǎng)的愿景是:在畢業(yè)后5年左右預期能夠成為通信與信息領域中懂專業(yè)、會管理的企業(yè)未來領導型人才?!峨娦艂鬏斣怼氛n程正是該專業(yè)的主干課程。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在于使學生掌握有線及無線傳輸基本原理的同時,熟悉實際傳輸工程案例,具備獨立分析傳輸網(wǎng)相關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與ASIIN工程專業(yè)認證的理念非常符合。
本文將圍繞德國ASIIN工程專業(yè)認證標準,探索和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電信傳輸原理》課程教學模式。
1 ASIIN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及目標
ASIIN認證標準涉及的內容較多,包括:為什么要開設此課程?課程預期的學習效果是什么?教學的目標、重點、難點是什么?上課形式是什么樣的?考核方式是什么?課程評價體系如何等等[2,3]。這些大大小小的標準都會根據(jù)國際高等工程教育當下發(fā)展現(xiàn)狀以及工程界對工程師們提出的新要求、新標準做出相應調整并及時更新。
根據(jù)ASIIN認證要求,課程體系必須注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在原有理論課基礎上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建立基于“理實一體”的培養(yǎng)機制[4]。因此,教學過程中需結合理論部分內容引入關聯(lián)性較強工程應用案例,并加設相應的實操環(huán)節(jié),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激發(fā)學生學習本課程的積極性,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2圍繞ASIIN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建立課程模塊
重慶移通學院通信工程專業(yè)符合ASIIN標準下的培養(yǎng)方案中規(guī)定,該課程為6學分,共96學時。其中理論教學32學時,自學時間64學時,自學學時包括答疑、聽講座(學校每周定期舉辦行業(yè)相關技術講座)、自行實訓(實訓室配有專門的指導教師)。
根據(jù)ASIIN工程教育評估要求,結合《電信傳輸原理》課程的特點,可采用“理實一體”模塊化教學模式,將課程分為前導模塊、有線傳輸原理及工程應用、無線傳輸原理及工程應用3個模塊,即前導模塊+2個“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塊。
(1)前導模塊:從電信傳輸?shù)幕靖拍铋_始教學,讓學生認識電信傳輸系統(tǒng)模型、建立系統(tǒng)框架;熟悉電磁波常見傳播方式;掌握電信傳輸?shù)闹饕攸c、信道的分類;能夠正確分析不同種類信道的傳輸特性,并正確使用不同傳輸單位及其相互轉換,耗時10學時。其中,課程教學4學時,答疑4學時,技術講座2學時。
(2)有線傳輸原理及工程應用模塊:主要是講解常用有線傳輸線的傳輸特性及應用,包括金屬傳輸線、金屬波導、光纖光纜的結構、特性參數(shù)、傳輸線的工作狀態(tài)及應用場景+案例分析。使學生能正確認識不同種類有線傳輸線的結構、應用場景及傳輸特性;能合理選擇不同場景下應該使用何種類型傳輸線,并能合理的選擇傳輸線參數(shù);能根據(jù)傳輸線方程分析傳輸特性,并正確評價某種類型傳輸線在特定環(huán)境下性能的好壞,耗時42學時。其中,課程教學14課時,答疑8學時,技術講座8學時,實訓12學時?!袄韺嵰惑w”的內容包括有雙絞線的制作、傳輸線工作狀態(tài)分析、光纖熔接、光纖鏈路OTDR測試、4個實訓項目。
(3)無線傳輸原理及工程應用模塊:主要是講解無線傳輸信道的特性及應用,包括移動傳輸信道、微波傳輸信道、衛(wèi)星通信信道的特點、應用場景+案例分析。使學生能正確認識無線電波傳播的特征及損耗;能合理選擇無線信道傳播模型,并能正確分析特定場景下的無線信道傳輸特性;能夠計算并分析微波天線的架設高度;掌握移動通、微波通信、衛(wèi)星通信的區(qū)別及各自的特點,耗時44學時。其中,課程教學14課時,答疑8學時,技術講座8學時,實訓14學時?!袄韺嵰惑w”的內容包括有微波信號視距傳輸建模、移動通信信道建模;學習使用TD-LTE仿真軟件,能夠獨立完成硬件設備安裝及連線3個實訓項目。
教師在學生操作時要進行巡邏指導,便于及時了解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并且可以對學生操作不當?shù)牡胤郊皶r糾正,并幫助其找到錯誤原因,加深其對理論與實踐部分內容的理解。實現(xiàn)理論和實踐不脫節(jié),理論指導實踐,實踐促進理論的“理實一體”的授課方式。
3課程內容教學效果的評價方式
根據(jù)ASIIN的要求,考核方式必須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學習方向,提升其實踐操作能力。為保證上述能力的成功塑造,在成績評定上改變傳統(tǒng)的僅靠期末試卷定成績的方法。學生綜合成績由課堂表現(xiàn)(10%),課堂作業(yè)(5%)、聽講座之后的心得報告(5%)、實驗報告(20%)、期末考試(60%)五部分組成。課堂表現(xiàn)主要考核學生出勤率、課堂回答問題積極性、課堂有無玩手機交頭接耳等情況、遲到早退情況、平時的學習態(tài)度等;課堂作業(yè),主要考核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能力、應用能力和對課程的重視情況;聽講座之后的心得報告,主要考核學生對新技術的學習情況,考核拓展知識面的成效如何;實驗報告,主要考核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和分析能力;期末考試,主要是檢查、督促學生,對所學知識做系統(tǒng)的復習與鞏固,把平時所學東西能夠有效地串聯(lián)起來,形成系統(tǒng)而不是分散的獨立的各個知識點,希望達到學生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的目的。
另外,對已經畢業(yè)的本行業(yè)的畢業(yè)生進行跟蹤調查。及時了解這部分畢業(yè)生在本課程學習過程中所掌握的專業(yè)技能能否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在理論以及實踐能力方面還有哪些不足需要完善,及時形成閉環(huán)反饋,進而調整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以達到ASIIN認證中的以職業(yè)導向為目標的要求。
4結語
本文以ASIIN認證標準和目標為導向,從課程模塊、評價方式等方面對《電信傳輸原理》課程改革進行了初步探索,旨在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實踐表明,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有了較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瑩玥.德國高等工程教育認證制度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17.
[2]李星沛,張雪蓮.基于德國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理念的通信原理課程改革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8(34): 134-135.
[3]鄒軒,方樂.確保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實質等效:上?!獫h堡國際工程學院參加的兩次德國ASIIN專業(yè)認證體會[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4(4):12-14.
[4]胡星,王強.面向ASIIN認證的《汽車檢測與故障診斷》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6(29): 120-123.
(責編: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