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明潔
【摘要】我國的教育方針一貫主張“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但在新世紀經(jīng)濟發(fā)展以及世界多元文化思潮的影響下,勞動教育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的現(xiàn)象較廣泛地存在,折射出勞動教育成為當前學校教育的短板。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新時代勞動教育,對于提升中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動手能力、增強其實踐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以項目學習的方式,可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勞動教育,特別是有效提升勞動意識,并由此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項目學習;高中語文教學;勞動教育
項目學習,是一種以項目為核心的學習方法,通過達成項目目標,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共同學習、研究、完成一系列的任務的方法。對于勞動教育,在傳統(tǒng)的學科教學中很難體現(xiàn),而通過項目學習的方式,對高中生的勞動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做出全面提升,做出了有益嘗試。
一、項目學習方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意義和優(yōu)勢
1、項目學習強調(diào)與課程標準的結合,強調(diào)項目學習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和傳統(tǒng)的直接課堂傳授能夠有很好的互補。2017年版普通高中語文課標中,明確了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方面: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這四方面相輔相承,是綜合性、實踐性的素養(yǎng)能力,而項目學習正好強調(diào)了實踐性,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
2、項目學習方式能潛移默化地更好地滲透勞動教育。通過項目學習,學生們能夠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完成任務,在合作過程中,要求學生能夠關注自身的工作績效以及自己所在小組的貢獻,這本身就是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新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也指出:要堅持立德樹人,增強文化自信,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就是充分發(fā)揮其立德樹人的課程理念,但這種育人的功效不能通過耳提面命的方式灌輸給學生,而通過項目學習的方式,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勞動意識和能力。
3、項目學習方式能更好地完成“情境化、任務化”教學的課改要求。部編版的高中語文新教材,已全面要求“情境化、任務化”的教學,而項目學習方式符合這新時代的要求,以課程標準為核心的項目學習中,我們能過驅動問題或真實性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課程內(nèi)容的需要。項目學習中的驅動問題和課程標準、部編版教材聯(lián)系緊密,任務設計清晰,并有明確的評價方案,這樣,語文學科素養(yǎng)和勞動素養(yǎng)能得切實、有效的提升。
二、以項目學習方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應用實踐
用項目學習的方式,以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二單元為基本教學內(nèi)容,設計了如下項目教學設計:
【最終項目任務】尋找身邊最美勞動者
通過學習本單元的人物通訊、新聞評論、古代詩歌,深入體會新時代的勞動思想,并學習相關的人物通訊的鑒賞、寫作技巧,完成本單元最終的項目任務:創(chuàng)作完成“尋找身邊的最美勞動者”的人物通訊報道。
【具體任務構成】
任務一:閱讀通訊,走進勞動者的世界
1、學習第4課三篇通訊,了解人物通訊的基本寫作特點,掌握閱讀人物通訊的一般方法,理清本文的層次脈絡,挖掘通訊中的典型事件,深入理解所表現(xiàn)出的人物精神。
2、補充查找三位人物的主要事跡,選擇一個你最喜歡的人物,概括人物功績和精神,仿照“感動中國”欄目的形式,為他寫一段頒獎詞,并在全班分享展示。
任務二:深入領悟,理解勞動的內(nèi)涵
1、精讀第5課,了解新聞評論的文體特點,理清文章脈絡結構,體會文章是怎樣辯證地討論有關“工匠精神”的話題的,并深入體會新聞評論觀點鮮明、針對性強、注重行文邏輯性的特點。
2、關注時事熱點,選擇報紙或網(wǎng)站,瀏覽一周的新聞內(nèi)容,從中挑選三四篇你認為比較優(yōu)秀的新聞作品,小組合作,從新聞價值、報道角度、結構層次、語言表達等方面草擬一份優(yōu)秀新聞評選標準。最終,每個小組按照標準評選出一篇優(yōu)秀新聞作品,合作撰寫一份推薦書,闡述推薦理由,在全班展示、交流。
任務三:品味經(jīng)典,感悟勞動的美好
1、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第6課兩首古詩,感覺古代勞作中,人民的艱辛與歡樂,體會古詩的質(zhì)樸韻味。
2、學習了本單元的文章,感受到了杰出勞動者的精神品格,體會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與歡樂,也深入思考了社會發(fā)展時代時步下的勞動內(nèi)涵。請寫一篇發(fā)言稿,談談你對勞動的認識,在全班交流展示。
④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
任務四:學會發(fā)現(xiàn),展現(xiàn)最美勞運者
1、完成“尋找最美勞動者”的通訊創(chuàng)作活動,在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勞動者值得我們關注,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不少事也可能觸動我們的心靈。請你關注一位身邊的平凡的勞動者,觀察他們的勞動生活,提前準備好采訪提綱,完成采訪寫作,并為他們拍一或兩張工作時的照片,最后圖文并茂,完成通訊報道,要求主題突出,材料真實,事例典型,入情入理,細節(jié)感人。
2、全班合作編輯完成“尋找最美勞動者”的通訊作品集,每組推選一篇優(yōu)秀通訊稿件,在全班進行展示活動,并且打分評選出優(yōu)秀作品在校刊上發(fā)表。
三、項目學習方式下的評價及影響
1、在項目學習中,不再通過傳統(tǒng)的試卷方式進行評價,而使用更為真實的評價方法,以這個勞動教育的主題中,通過最終寫一篇人物通訊稿來完成評價,但仍需要最終的量化考核,在學習本單元內(nèi)容的基礎上,由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完成量化表,從選材、主題、結構、語文、字數(shù)、照片六個方面,劃分了五個不同的檔次。通過這樣的量化表格,學生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方向,并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可以針對性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2、項目學習的評價方式能更全面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除了最終任務之外,在做項目的過程中,學生還會完成一系列的任務,這些任務是綜合性的,全面提升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的各項能力,所以評價是從始貫終,是動態(tài)的、體驗性、真實情境化的,這個評價不僅僅關注學習結果,還把握整個學習過程。
3、項目學習的方式對于勞動意識的提升其影響深遠和巨大的。通過學習優(yōu)秀的勞動者的通訊報道,走入他們的內(nèi)心,引發(fā)了學生對勞動價值的思考,這種思考是縱向深入的;同時讓他們走近身邊平凡的勞動者,親自體驗他們的勞動,記錄他們的生活,這種感受是橫向寬廣的。項目學習以體驗式、情境化的方式,能更好地體現(xiàn)高中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
太原市第二實驗中學校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中學學科課程中對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滲透研究》部分研究成果,課題編號:LD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