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婷
【摘? ? 要】當前的教育教學實踐更加強調教師要追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積極采用富有新意的教學辦法,以圍繞學生主體展開教學工作。中職教育作為我國職業(yè)教育中的主要構成,也是我國整個教育事業(yè)不可或缺的部分,必然需要緊隨教改潮流。在中職歷史教學過程中,實施多媒體教學是深化教改的體現(xiàn),利于改善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的情況,有效提升學生歷史學習效率,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 中職院校? 歷史教學? 有效應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1.049
歷史這門學科有著極強的人文性,其涉及到的理論知識也非常繁復,學生通過系統(tǒng)的學習,不僅可以對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有較為清晰的認知,更可以在學習過程中促進自身思維能力和內在涵養(yǎng)的發(fā)展,對中職學生而言,學習歷史尤為重要。中職院校的學生作為未來建設經濟社會的主力軍,必然需要具備極高的素質,除了扎實的專業(yè)技能以外,更需要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夠樹立新時代下的勞動者意識,培養(yǎng)自身勞動精神,滿懷對祖國的熱愛,才能以一往無前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建設工作中,而歷史學科就具備這樣的育人價值。中職院校的歷史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和社會需求有足夠的把握,依托于多媒體教學的支持將歷史學科的育人價值充分挖掘,真正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符合社會標準、滿足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一、激趣導入,活躍課堂
就中職院校學生特點的分析來看,他們中的大部分學習基礎差,不具備良好的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學習能力也較為低下,因而缺乏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過去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貫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單方面地向學生灌輸理論,只注重學生死記硬背而不對學生傳達科學的學習方法,教學方式單一,課堂氛圍乏味,教學內容單調,難以激發(fā)學生的熱情。中職歷史教師要深刻認識到這一問題及其原因,并在多媒體教學工具的幫助下,增強學生的探究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只有重視課前激趣導入,營造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才能為接下來教學工作的順利展開做好鋪墊。例如,在講“民國初年的社會變革”時,授課前,教師就可以應用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一些不同時代的、能夠反映當時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典型事物,如服裝、刊物、影視劇、人物,等等,讓學生一邊觀察一邊猜一猜這些事物都屬于哪個時代,繼而導出課題。在學生給出自己的回答后,教師還可以跟學生展開談話互動,要求學生相互之間說一說自己關于民國的印象,使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和知識儲備充分被調動起來,活躍學生的思維,預熱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使學生主動跟隨教師深入到課堂學習中。
二、創(chuàng)設情境,加深理解
在正式的授課階段,為了繼續(xù)保持學生的學習專注力,教師就要再度依托于多媒體教學工具的支持,針對復雜抽象的歷史知識,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立體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并在學生遭遇困難和阻礙時,應用微課來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使其深化理解,有效掌握知識。教師需要明白學習始終是學生個人的事情,教師的作用側重于引導和幫助,而不是以教師的主觀意志去干擾學生,那么教師就要致力于為學生打造相對自由的自主探究的空間,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機會,給予學生一定信任,使學生可以在寬松自由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中發(fā)揮自身個性與潛能,促進自身思維能力的不斷發(fā)展。例如,在講“抗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和國共聯(lián)合抗日”時,歷史教師可以在課前精心制作課件,課前就分發(fā)給學生,要求學生根據(jù)課件指引展開有效的自主預習,解決歷史教師所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并能夠提出一些新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歷史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自學情況靈活實施教學工作,結合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組織學生交流探討、分享并展示其自學成果,通過學生不同思維的碰撞來解決各自的問題,教師全程關注并巡視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可以適當參與其中給予學生一些點撥。然后教師就要整合學生所存在的集中的學習難點,借助微課來為學生進行細節(jié)補充,糾正學生的認知偏差,以此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在這樣一個開放式的情境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始終不變,教師的主導作用也落到了實處。
三、拓展資源,豐富認知
對任何人而言,學習都是一件伴隨終生的事情,中職學校的學生要想在未來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謀求一席之地,實現(xiàn)個人的生存與發(fā)展,必然需要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歷史學科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生需要在這一過程中主動積累和不斷拓展,了解更多教材以外的歷史知識,從而對我國的歷史文化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利于學生在扎實理論的基礎上形成辯證的歷史觀念和思維。中職歷史教師要將課內外教學有效銜接,既要幫助學生牢牢掌握課本中的知識要點,也要有意識地為學生補充其他的內容,使學生的學習視野更加開闊,人文素養(yǎng)不斷提高。例如,講“鴉片戰(zhàn)爭”時,歷史教師可以從互聯(lián)網中收集、整合各種優(yōu)質的、真實的文獻資料和視像資料,比如一些紀錄片、照片、報刊等,并在課堂上為學生呈現(xiàn),由此來拉近學生與真實歷史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可以對這一段歷史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并能夠產生自己的思考,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才會避免陷入誤區(qū)和片面的情況,與此同時,課外資料的豐富也讓學生增強了探究熱情。歷史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自行利用課余時間來查詢相關的歷史史實,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主動拓展的習慣,讓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逐步端正起來。
四、實時互動,提高成效
信息時代下,信息技術為實現(xiàn)人們的實時互動搭建了橋梁,人們的溝通與交流已經突破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時間和地域限制,交往互動變得十分便捷,信息交互的頻率也急劇上升。中職歷史教師就要秉持著發(fā)展的理念,跟隨時代的步伐,對于當前的社會及教育發(fā)展形勢有確切的把握,才能為構建更高效的歷史課堂提供一些思路。為了實現(xiàn)師生互動的有效性,鞏固學生課堂學習成效,教師還需要將多媒體工具的交流功能充分展現(xiàn),通過各種各樣的信息交流平臺來和學生展開互動,了解學生的真實訴求和學習問題,落實教師的正確建議和指導,對課堂教學設計進行優(yōu)化,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課堂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中職歷史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極大地改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為構建更高效、靈活、開放的中職歷史課堂注入活力,助推中職學生綜合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同時,也可以推動中職歷史教師的自我成長,可以更好更快地達成育人目標,而歷史教師也可以成為新時代下的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彰顯新的教育特色與風格,進而推動中職院校整體教育事業(yè)的穩(wěn)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