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曉榕
摘要:中職生的特點決定了中職班級管理的艱難,也凸顯出班級管理的重要性。激勵理論為中職班主任的管理實踐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理論依據(jù)和管理方法。文章主要探討激勵理論在中職班級管理中的運用和實踐要點,尋求更有效地運用激勵理論提高中職生的內(nèi)在積極性的方法。
關鍵詞:激勵;中職生;班級管理;班主任
引言
班級管理是中職學生管理的重要手段,直接影響了中職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激勵理論作為管理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在班級管理實踐中得到廣泛的運用。積極探索激勵理論在中職學校班級管理中的實踐運用能夠有效地促進中職學生的素質(zhì)發(fā)展和技能培養(yǎng),踐行“立德樹人”。
1.中職生心理發(fā)展特點和中職學校班級管理的重要性
1.1中職生心理發(fā)展特點
中職學校學生是一個相對復雜的群體,他們大多智力水平正常,人際關系良好,多才多藝,品質(zhì)勇敢堅強。但同時,大部分中職生在初中階段學習成績不佳,行為上比較自由散漫。心理發(fā)展上有自尊心強、自我意識強烈,自控能力較差;思想不夠成熟,容易搖擺不定;存在逆反心理等特點。
基于以上特點,對中職學校對中職生的管理和引導提出了更高要求。班級是學生在校期間最基本的生活、學習載體。班級管理的效果將直接決定學生管理的效果,也將直接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zhì)量。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如果能夠根據(jù)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啟發(fā)、引導和激勵學生,將有效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提高班級管理水平。
2.目前中職學校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
2.1重技能輕育人
中職學校的辦學目標決定了中職班級管理上容易出現(xiàn)重技能、輕育人的情形,這種結(jié)果導向的管理和育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本末倒置了?;谥新毶男睦戆l(fā)展特點,如果班主任能夠在學生日常活動、學習開始前、學習過程中進行有效的激勵和引導,那么,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行為規(guī)范都能得到較大的提升。
2.2重扶差輕培優(yōu)
班主任容易為了小部分“問題學生”做大量的工作,在這種模式下,原本完全不用操心的“好生”們也隔三岔五地出點問題了。中職生思想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影響,重扶差輕培優(yōu)的管理模式使得原本輕而易舉就能管理好的“好生”們也搖擺不定,時不時出問題了。
2.3重約束輕個性
為了管理好班級,規(guī)范好學生的行為舉止,每個中職學校都有一系列的規(guī)章制度,甚至每個班級都有獨特的班級管理制度。這些規(guī)則都是重要且必要的。但是,不同學生的需要、智能優(yōu)勢和個性特點有所不同,班主任應進行個性化教育,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有針對性地進行激勵和引導,使學生各展所長。
3.激勵理論在中職班級管理中的運用
3.1激勵在中職班級管理實踐中的意義
前蘇聯(lián)學者斯拉斯捷認為,激勵就是激發(fā)學生思想、情感和動力。有效的激勵能夠充分地激發(fā)個體的潛能,使學生個體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身地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升內(nèi)驅(qū)力和自控力,也能夠使班級積極進取,有向上的目標,并為實現(xiàn)目標而更加努力。
班主任如果能恰當、適時地運用激勵實踐,對班級管理能夠產(chǎn)生舉重若輕,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2激勵理論在班級管理中的實踐運用
3.2.1需求層次理論
需要是人的積極性的基礎和根源,是人的行為的原動力,因而需要激勵在激勵實踐中是第一個要素。根據(jù)需求層次理論,聯(lián)系實際情況,中職生主要有以下的幾個需求。
首先是歸屬和愛的需求。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歸屬于某個群體。歸屬需求促使學生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使自己更加優(yōu)秀,從而能夠進入到某個群體。愛的需要在班級中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希望獲得老師們的喜愛和認可,一方面是希望獲得同學們的接納和友誼。這兩方面的需要的激勵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的積極性。
其次是尊重需要。強烈的尊重需要是這個年齡學生的顯著特點。他們有強烈的自尊心,班主任必須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從而利用學生的自尊需要激勵他們變成更好的自己。
最后是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每個學生都希望能夠在班級中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班主任應該抓住這一點,發(fā)現(xiàn)、挖掘?qū)W生的潛能,使每位學生都能發(fā)現(xiàn)、發(fā)揮、發(fā)展自己的長處,進而發(fā)展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3.2.2目標設置理論
目標具有引導、激勵的作用,合理地設置目標可以誘發(fā)學生學習和進步地動機,煥發(fā)學生的積極性。班主任應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設置自己的目標。有效的目標設置必須具體、可操作,學生可以做出具體的行為與之相呼應,切忌過于不切實際或者空泛籠統(tǒng)。有切實的行動指導意義,也能夠在短期內(nèi)就得到反饋。通過一個個目標的設置與完成,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2.3強化理論
強化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和行為科學家斯金納提出的,他認為人或動物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會采取一定的行為作用于環(huán)境。當這種行為的后果對他有利時,這種行為就會在以后重復出現(xiàn);不利時,這種行為就減弱或消失。
班級管理實踐中,對學生好的行為及時進行評價或獎勵,對學生的行為活動有極大的激勵作用。對不好的行為及時進行批評,也會有效地抑制這些行為的再次發(fā)生。
4.激勵理論在中職班級管理中實施要點
首先,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不同學生有不同的心理特點和需求,激勵的實施只有符合個體的心理特點和內(nèi)在需求,才能起到調(diào)動個體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作用,因此,班主任應該因人而異實施激勵。
其次,應抓住教育時機進行激勵。不同的學生觸動的點不同,當學生表現(xiàn)出或者班主任捕捉到他對某個事件的有強烈的情緒波動時,是比較合適的教育時機。抓住教育時機對學生進行激勵,往往能夠得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再次,跟進學生情況。激勵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長期的認可、鼓勵和幫助。班主任需不斷跟進和了解學生,抓住時機激勵學生,這樣才能在他們搖擺不定地時候堅定地拉住他們,督促他們穩(wěn)步向前進。
最后,在班級管理中實施激勵,應秉持公平原則。如果在激勵實踐中沒有秉持公平原則,最后極有可能會事與愿違,對班級的發(fā)展有害無利。
小結(jié)
中職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有鮮明的心理發(fā)展特點。班主任作為“育人者”,在中職生這三年關鍵的成長期里,如果能夠運用激勵理論,針對學生個性特點,抓住時機對他們進行教育,對他們未來的發(fā)展將產(chǎn)生深遠而正面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林崇德.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朱琳.建立激勵機制優(yōu)化班級管理[J].中學時代,2013,22:124.
(汕頭市鮀濱職業(yè)技術(shù)學校 5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