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思怡,張得保
根據《2014年國民體質監(jiān)測報告》,我國大學生身體素質繼續(xù)呈現下降趨勢,肥胖檢出率持續(xù)上升[1],如何有效提升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我國社會的日常運作被打亂,人們的出行受到限制,在最嚴重的時期 “ 禁足 ” 已成為常態(tài)。在此期間,各種室外鍛煉活動無法進行,有調查顯示高校大學生焦慮抑郁水平高于中國成年人常模[2];個體活動空間受到壓縮為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埋下了隱患。已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對改善人的身心健康發(fā)揮著關鍵作用。體育鍛煉有助于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能有效調節(jié)不良情緒的作用已成共識[3]。基于此,高校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干預的同時,也應當給予生理健康上的關注,使大學生能夠通過良好的鍛煉行為習慣保持身心健康。
大學生的鍛煉行為與其動機之間具有較強的關聯性[4],鍛煉動機是指人們參與體育鍛煉的心理趨向,是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內在動力。只有了解大學生鍛煉動機,才能在體育教學中進行更具針對性地需要傳導,使大學生養(yǎng)成堅持鍛煉的習慣,以形成調節(jié)自身身心狀態(tài)的能力。在突發(fā)的公共危機事件下,旨在對比疫情前后大學生每周的鍛煉頻率、鍛煉時間以及鍛煉強度,分析疫情期間大學生的鍛煉行為改變,并給出相應的建議,從而保障居家時期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后疫情時期高校應對的相關措施。
研究對象為廣東省深圳市某高校在校非體育專業(yè)學生,樣本總數為236人,其中男生105人,占總人數的44.5%,女生131人,占總人數的55.5%。
1.2.1 文獻資料法
本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法,以 “ 大學生 ” “ 疫情 ” “ 鍛煉行為 ” “ 鍛煉動機 ” 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數據庫上搜索相關文獻進行閱讀歸納,選擇本文的測量量表,以及對相關概念進行界定,為本文的撰寫提供理論支撐。
1.2.2 問卷調查法
通過微信群運用 “ 問卷星 ” 的方式收集數據,共回收247份問卷,其中剔除無效問卷11份,共計236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6%。通過問卷調查法將研究內容進行量化,鍛煉行為部分運用體育人口的三項測量指標,每周鍛煉次數與每次鍛煉的時間和強度進行測量[5]。鍛煉動機問卷部分采用《鍛煉動機量表》簡化版進行測量[6],該量表具有較高信效度的同時,在Federick和Ryan修訂的《身體活動動機測量》(MPAM-R)量表[7]的基礎上用更少的題目全面測量鍛煉動機,反映全面的測試內容與理論結構,是一個更高效簡潔的鍛煉動機測量工具,能夠在鍛煉動機相關研究中推廣使用[8]。
1.2.3 數理統計法
使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對鍛煉行為的測量指標進行描述性統計以及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男女大學生在鍛煉行為與動機上的差異。
本研究將每周鍛煉次數以0次、1-2次、3-4次、5-6次、6次以上作為測量內容,每次鍛煉時間以15min以內、15-30min、30-45min、45-60min、60min以上作為測量內容,分別賦值1分、2分、3分、4分、5分;每次鍛煉強度以輕微運動、小強度的較輕松的運動、中等強度的較緊張,持久的運動以及大強度的較持久的運動作為測量內容,分別賦值1分、2分、3分、4分。以性別為變量,對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疫情前后男女生鍛煉行為差異如表1所示。
表1 男女大學生獨立樣本T檢驗
從橫向面來看,疫情前鍛煉行為在性別上具有出顯著性差異(p<0.05)。男生每周鍛煉的次數、每次鍛煉的時間與強度平均水平上明顯高于女生;在疫情期間鍛煉行為在性別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在平均鍛煉時間與強度上,男生高于女生,在鍛煉次數上男女生平均水平相同,但女生間的差異性更明顯。
從縱向面來看,男生在疫情期間每周鍛煉的次數、每次鍛煉的時間以及每次鍛煉的強度平均得分上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下降;女生在疫情期間每次鍛煉的時間以及每次鍛煉的強度平均得分上也出現了下降,在鍛煉次數平均分上得到了提升。
2.2.1 大學生鍛煉動機得分情況
動機是激發(fā)并維持一個人進行活動的心理動因或內部動力[9],鍛煉動機是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必要條件。鍛煉動機量表中共5個維度,分別是健康、能力、樂趣、外貌、社交。每個維度均包括3個測量題項,共計15道題。采用Likert五級量法,從 “ 沒有這種愿望 ” 到 “ 這種愿望非常強烈 ” 五個等級中分別賦值1、2、3、4、5分。由圖1可知,鍛煉動機的五個維度水平不均衡,平均值由低到高排名分別為:能力、社交、樂趣、外貌、健康??梢娫诒狙芯恐薪】凳谴偈勾髮W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最強動機,說明大學生的健康理念普遍較高,希望通過體育鍛煉的方式,保持一個健康的身心狀態(tài),這恰好也表現出了體育最基本的功能與價值所在;其次是外貌動機,說明大學生希望通過體育鍛煉的方式保持良好的外在形象;而樂趣、社交以及能力動機在大學生進行鍛煉的刺激水平較低,可見大學生更加注重鍛煉帶來的身體獲得效益,而非鍛煉帶給自身娛樂上、技能上、社會交際上的改變。
圖1 鍛煉動機各維度測量指標平均得分圖
2.2.2 男女大學生鍛煉動機比較
表2中顯示,男生中由強到弱的動機排序為健康、樂趣、外貌、社交、能力,女生中則是外貌、健康、樂趣、社交、能力。可知在本研究中,大學生中男生更加傾向于通過運動鍛煉帶來強健的體魄與健康的生活狀態(tài);女生則更傾向于通過運動控制體重,保持良好的體型,讓自己的外貌更具吸引力。這與已有的研究中分析出女性在外貌動機上主要表現為瘦身健美,擁有良好的身材,渴望在運動中展示或獲得優(yōu)美線條,塑造完美的體型,而男性則更在意通過體育運動可以增加自己的肌肉力量,強壯自己的體魄的結果相似[10]。鍛煉動機中五個維度在性別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女生在外貌動機上強于男生之外,在健康、樂趣、社交、能力動機上均弱于男生。
表2 男女大學生鍛煉動機T檢驗
由結果部分可知,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大學生的鍛煉行為的測量指標出現下降趨勢。已有研究表示居住環(huán)境對家庭成員鍛煉行為有非常顯著性影響[11],由此可見,由于大學生日常鍛煉環(huán)境受限,疫情期間室內的鍛煉空間縮小、選擇鍛煉內容的靈活性下降以及鍛煉的形式受到限制,相比疫情前的鍛煉個體選擇主動性下降,疫情期間大部分學生未能進行長時間且大強度的訓練。因此,在疫情期間,高校應當加強對學生的健康教育,在體育課程的線上教學方面,應當提升課程趣味性與多元性,并且加強監(jiān)督學生完成課程作業(yè)的質量,使學生達到基本的運動量與運動強度。此外,大學生作為學習主體,除了學習學校體育課程上的內容之外,也可以最大化的運用網絡資源,篩選正確且適合自己的鍛煉課程,以期達到自身的鍛煉目的與效果。
在本研究中,大學生鍛煉動機各維度的強弱排序分別為健康動機、外貌動機、樂趣動機、
社交動機、能力動機。說明大學生在選擇鍛煉時,內在動力主要是想通過鍛煉達到一種身心健康的狀態(tài)并使自身保持一個良好的體型與外在形象,以及獲得輕松愉快的心情;能力獲得與社交動機在刺激大學生進行鍛煉上并不明顯,表明學生在選擇運動時,并非以提高掌握技能、保持技能水平或是擴大社交為主要目的。男女大學生在鍛煉動機總平均分上都較高,說明體育鍛煉的功能與價值得到了大學生的肯定,也基本對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達成共識??傮w來說,在本研究中男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差異不大,皆以健康、外貌和樂趣為主,男生的健康與樂趣動機較強,而女生外貌與健康動機較強。因此,在高校的體育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提供靈活、具有主流趨勢的教學方式;在使學生掌握運動技術的基礎上,使教學內容上更具高效性與使用性,將健身塑性與有趣新穎的內容相結合;開發(fā)學生們感興趣的課程,避免出現學生抵觸的 “ 老套 ” 內容,從而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在思想上,加深學生對體育鍛煉重要性的認識,提高自主積極鍛煉的意識,增強學生進行鍛煉的內在動機。
在疫情防控期間,居住空間成了體育教學、身體鍛煉的主要場域,大學生以 “ 居家 ” 的形式進行體育活動。有學者表示居家體育從屬于家庭體育,但家庭體育不一定都是居家鍛煉[12]。作為家庭體育的分支,學生以家庭為單位處在獨立空間,在此情況下,應以家庭體育為主,學校體育為輔滿足大學生的鍛煉需要。具有良好體育鍛煉習慣的家庭的大學生更愿意進行持續(xù)的體育鍛煉[13]。在疫情期間可以以家庭成員為鍛煉組織,根據自身居住環(huán)境選擇合適的鍛煉內容及形式,培養(yǎng)家庭體育的意識,樹立良好的家庭鍛煉習慣,有助于家庭各成員相互監(jiān)督并持續(xù)地進行體育鍛煉。同時,在教育部發(fā)布的文件中提出要加強學生體育課程考核,不能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要求者不能畢業(yè)的背景下[14],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若在疫情防控期間,體育課線上教學達不到一定量和強度的鍛煉內容,身體質量指數(BMI)偏離正常數值的學生將會增加,健康體質測試的合格率將會受到影響[15]。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兩者在對大學生的鍛煉行為以及鍛煉動機上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疫情期間大學生在鍛煉行為差異上,透露了家庭體育的欠缺,以及家庭與學校體育的銜接合作不足,在后疫情時期應加強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體育網絡。
3.1.1 疫情暴發(fā)前,鍛煉行為在性別上存在顯著性差異。男大學生在每周鍛煉次數、每次鍛煉的時間與強度平均水平上明顯高于女大學生。疫情期間,鍛煉行為在性別上則無明顯差異。
3.1.2 疫情期間,大學生在每周鍛煉的次數、每次鍛煉的時間以及每次鍛煉的強度整體平均水平上均呈現下降。
3.1.3 大學生參加鍛煉的首要動機是以保持健康的身心、生活狀態(tài)為目的的健康動機,其次是以控制體重,塑造好身材,使自身形體更具吸引力為目的的外貌動機,再次是樂趣、社交與能力動機。女生除外貌動機強于男生外,健康、樂趣、社交、能力動機均弱于男生。
后疫情時期,高校在學校體育課上應提高教學質量,加強體育課管理,適當增加體育課課時,循序漸進地增強學生體質。在教運動技能的基礎上,以學生為主體,滿足學生的課程需求,通過豐富多樣的興趣班,讓學生們接觸到各種各樣的運動方式;在課后體育活動上,多開展趣味性體育項目比賽,以游戲的方式促進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培養(yǎng)學生們對運動健身的興趣,提高鍛煉的積極主動性,增強自身的鍛煉動機;在學校體質測試方面,應加強監(jiān)督,因人而異的制定運動方案,要求學生量力而行,避免突然過高的鍛煉強度對學生身心造成傷害;并指導學生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遵循適宜性、持續(xù)性原則,進行科學合理的體育課學習和日常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升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