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網(wǎng)絡和信息體現(xiàn)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社會的各行業(yè)、各領域中也有所涉及?,F(xiàn)階段,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化技術,能彌補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但是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等問題,難以保持長久的學習熱情,因此,需要運用信息技術結合情境教學活動,幫助教師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基于信息化視角,研究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小學英語情境教學活動的相關實施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環(huán)境;小學英語;情境教學活動;策略
信息技術在各類學科和各領域中的使用,使其優(yōu)勢愈發(fā)明顯,它可以和學科教育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但由于傳統(tǒng)教育教學觀念根深蒂固,在此形成的教學模式下,想把以網(wǎng)絡信息化技術為手段的教學模式廣泛地推廣和應用較為困難。這就要求教師采用各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得到提高。情境教學是新課改時期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出現(xiàn)的一種教學方式,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均有著較大的幫助。
一、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通過多媒體技術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由于環(huán)境和條件的限制,小學生對所學的英語知識運用得不靈活。但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出現(xiàn)改變了這一現(xiàn)狀,使得小學生的英語閱讀和寫作更加便捷。依據(jù)小學生認知心理,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構建教學情境,同時便于布置一些練習題來檢測學生學習的情況。構建教學情境要貼近小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得小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能夠應用學習到的英語知識進行英語閱讀和寫作,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1]。例如,在小學英語三年級“Would you like pie”單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緊密結合教材內(nèi)容創(chuàng)設周末郊外野餐的情境,展示一些圖片。教師可以在圖片中設置一些和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具有延伸性的問題,讓學生對問題加以思考。如怎樣詢問對方是否喜歡這個食物?首先,教師留給小學生一定的時間思考,讓學生用自己所掌握的英語詞匯表達出來,接著教師提問,以檢查學生對本堂課英語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學過的英語知識編寫基本的對話和同桌一起練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讓小學生的英語閱讀和寫作都能得到訓練。由于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限,學習中還需要教師的指導。基于信息化的英語教學模式,通過多媒體創(chuàng)設和小學生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教學情境,首先讓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興趣,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同時學生在情境中能深刻認識到英語和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課堂學習的參與度,使得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二、通過信息技術運用情境教學使課堂情境更具多元化
英語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其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這種語言進行溝通交流,然后會綜合運用。對于小學生而言,需要學習和掌握的就是溝通和理解的部分,情境教學的運用可以增進學生溝通的機會,把自己帶入情境角色,啟發(fā)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對課堂的融入度更高[2]。情境教學無疑是英語課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由于課堂的固定性和情境的重復性,缺乏創(chuàng)新和多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興趣度無法長期保持,從而逐漸喪失對課堂的關注度,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此時,信息技術的使用在課堂情境教學中便開始顯露出其重要性。相較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固化與單一,運用了信息技術的課堂具有多樣性和抽象性。首先,多媒體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引入往往使教學富有空間性,學生可以通過視頻和圖像更立體、更全面地了解一個知識點,對知識點的理解更深刻。比如在學習“保護自然資源”時,通過信息技術采集一些例如“global warming”“Endangered Animals”的視頻和影像,使學生了解世界各地因為自然生態(tài)被破壞而造成的不良后果,這種教學方式學生更容易接受。在情境的配合下,老師可以讓學生扮演阻止破壞環(huán)境的小使者,在課堂對話中充分理解課堂主題,同時掌握語言表達和積累單詞。其次,信息技術的應用也可以使不便于課堂展示的學習內(nèi)容的難題得到解決。比如在學習AI(人工智能)時,老師無法在課堂通過語言或道具解釋其具體的定義,這時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使學生通過三維動畫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在學習“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life”這一主題時,教師可以在情境中加入信息技術的部分,使情境的營造更為貼近生活,使學生參與度大大增加。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通過線上平臺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并自己整理和歸納,在課堂中呈現(xiàn),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提高知識吸收率。
三、通過緊密結合信息技術與情境教學來豐富課堂
形式
小學課堂因其施教對象的年齡較小,認知不全面,需要不斷地豐富課堂,使課堂主題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能讓學生積極參與。情境教學法是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方法,其關鍵在于老師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自由表達觀點,在表達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小學階段,英語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養(yǎng)成好的聽力習慣。在傳統(tǒng)課堂上,很多英語教師一般是自己朗讀課文,或者用復讀機播放課文,整個課堂教學特別枯燥乏味,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下,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小學階段的學生,特別是對英語知識有一定了解的學生,他們渴望得到老師認同及肯定,在這個階段,多媒體課件可以用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比如在對《The Kings new clothes》這一單元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特點以及其對童話故事的熱愛程度,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對《皇帝的新裝》這個傳統(tǒng)的童話故事重新進行適當?shù)母膶?,勾起學生對這篇課文的學習興趣。在多媒體課件中教師可以根據(jù)這個童話故事的情節(jié),選擇相對應的背景音樂,穿插到幻燈片當中,使得音樂與課件相互融合,這樣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學生對這篇課文的閱讀興趣,學生的注意力也高度集中,同時學生的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鍛煉。老師多鼓勵學生用英文回答問題或者提出問題,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邏輯思維。
四、通過信息技術來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從而激發(fā)詞匯生
動性
在新時代背景下,英語教師不能只注重于讓學生獲得知識,還應培養(yǎng)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與表達方面的技能。目前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學方式仍相對單一,學生與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單詞的發(fā)音以及漢語釋義等內(nèi)容,導致教學積極性與實效性難以得到有效保證。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基于相關詞匯,要求學生圍繞相關詞匯來進行英語故事的創(chuàng)作,并組織學生開展故事表演活動,以加強學生對詞匯的運用與掌握,并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比如在《Our animal friends》的內(nèi)容教學中,首先,教師以多媒體的形式為學生展示相關單詞:monkey,dog,cat等,在單詞展示完之后,教師可引入《西游記》來讓學生進行故事演繹,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個動物來進行表演模仿,并在表演過程中以“Where is”“May I”等句式來進行對話。在進行表演活動時,教師可為學生規(guī)定主題如“Where is the mom?”,然后讓學生開始表演與對話,讓學生在活動中自由表達自身想法,并加強對詞匯的輸出與掌握。最后,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享最喜歡西游記中哪一個動物角色,在一定時間后,教師可讓幾位學生起來為全班學生分享其喜歡的動物角色,以此為學生提供更多輸出單詞與英語知識的機會,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整個的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入故事,組織學生開展故事演繹,讓學生有了更多鍛煉口語表達能力的機會,學生也能通過故事表演,在對話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英語詞匯積累以及英語表達能力。小學英語詞匯教學在故事教學法的助力下,教學效果得到顯著增強。
綜上所述,隨著網(wǎng)絡信息化技術的發(fā)展,新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要把網(wǎng)絡信息化技術和英語課堂中的情境教學進行有效結合,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zhì)量。英語教師通過運用合理且有效的情境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學習模式,并將其與互聯(lián)網(wǎng)相互結合,提高對課堂知識吸收的高效性,使學生在課堂上集中精力對英語進行學習,為學生之后的英語學習發(fā)展夯實基礎。同時,教師需根據(jù)實際的情況,基于信息化,采取有效的網(wǎng)絡教學模式,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充分調(diào)動小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參與到英語課堂教學中,有效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于立旭.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情境教學中的作用[J].讀與寫(上,下旬), 2018, 15(23):104.
[2]倪曼.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小學英語情境教學活動研究[J].英語廣場, 2020, 117(09):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