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康
【摘要】閱讀能力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以及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語文課程標準》把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閱讀能力當作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老師們通過多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結(jié)果經(jīng)常是效果不佳,這是為什么呢?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一朝一夕、單一取向就可以完成的,它包括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環(huán)境、收獲的價值觀和閱讀的感受與體驗等。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怎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呢?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關鍵詞】閱讀興趣;閱讀效果;閱讀氛圍;個性閱讀
一、引領愛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提升學生閱讀品質(zhì)的前提是激發(fā)閱讀興趣?!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主動好讀;要“培養(yǎng)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多讀書……讀整本的書”。閱讀教學的目的是什么?不僅是完成考卷的題目,還要培養(yǎng)終身的閱讀習慣。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做到主動閱讀,讓學生對學習如饑似渴,看到書歡呼雀躍。在學習閱讀中,我們不妨這樣吸引學生的興趣:課堂上,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培養(yǎng)閱讀習慣。在語文課堂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假”閱讀的現(xiàn)象:部分同學上課之前沒有認真閱讀文本,當老師對某一問題進行探討或是就某一段落進行品讀賞析時,他們還處在朦朧之中,連文章的大概內(nèi)容都沒能理解,無法參與討論,即使有參與,也是難以理清文章思路。假如這些學生經(jīng)常處于這種 “假閱讀”的狀態(tài),時間一久,他們便喪失了主動閱讀的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重視知識的實踐,通過創(chuàng)設不同的符合課文的情境,吸引學生興趣。例如《黃道婆》這篇課文,學生比較熟悉文章的體裁,文章內(nèi)容也比較簡單,教學的重難點主要在于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典型事例來表現(xiàn)人物精神上??墒侨绻麑W生課前沒有預習文章內(nèi)容,那么就可能在老師幫扶分析時跟不上節(jié)奏。上課時,教師首先圍繞“巾幗英雄”進行暢談,讓學生說說什么樣的人才能稱為巾幗英雄,進而引出黃道婆就是其中的一位來展開課堂教學:她的哪些典型事例值得我們稱道呢?我們常用哪些詞贊揚那些我們景仰的巾幗英雄呢?請同學們帶著問題速讀文本,看看她為何會被稱為巾幗英雄?這樣就能針對部分學困生,適時地扶他們一把,讓他們跟上老師和大部分同學的節(jié)奏。當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有一定的理解后,老師順勢而為,創(chuàng)設品讀情境,對文本中的語段進行多種方式的品讀,如范讀、齊讀和分角色朗讀等。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品位語言美,感悟人物豐富的內(nèi)心情感。
二、注重方法,鞏固學生的閱讀效果
教學現(xiàn)實中經(jīng)常碰到這樣的困惑:講完了一篇文章,學習方法也教給學生了,學生當時似乎也懂了,可是不久再接觸到類同的文本時,很多學生依然一臉茫然,無所適從。其實,反思自己,也能找到一些原因。在語文教學時,很多老師對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認識不深,往往更注重教學成績的提升,這背離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因此,教師需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采取合理的教學策略,注重方法,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鞏固學生的閱讀
效果。
例如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的編排,將同一主題或風格的文章編入同一板塊或者專題,這樣編排的目的,就可以避免學生孤立地學習某篇文章,且可以幫助學生比較系統(tǒng)地學習多篇文章。學生對同一專題、板塊內(nèi)的文章進行學習容易形成縱向聯(lián)系,對比學習,從而在閱讀文本時形成知識和能力的遷移與提升,達到閱讀效果的提高。例如四年級語文上冊 “家國情懷”這一單元,共編排有《古詩三首》《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梅蘭芳蓄須》《回延安》四篇課文,這些課文均表現(xiàn)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懷。教師在講授《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就可以聯(lián)系《梅蘭芳蓄須》,進行類比閱讀:少年周恩來見到一位婦女被欺負卻無處說理,立志讀書;梅蘭芳堅決不為日本人演戲, 留起胡須,甚至不惜自傷身體。兩篇課文寫作手法相似,表現(xiàn)情感相同,將這兩篇文章安排在一起進行對照學習,不僅避免了講授同一風格文章帶給學生的疲勞感,而且可以引發(fā)學生將剛掌握的學習方法運用到另一篇風格相近文章的閱讀中,較好地提高了學生對類同文本的閱讀效果。
三、巧創(chuàng)書香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一個不好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一個不喜歡和好書交朋友的人,境界就會低俗。正如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終生的伴侶,最誠摯的朋友?!避髯右苍凇秳駥W》中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笨梢?,學習伴侶對自身學習影響很大。因此,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顯得至關重要。
學校要充分利用校園的每一個空間,如教學樓道走廊、樓梯間、餐廳、操場外墻等一切可利用的空間,設置有關讀書方面的名言書畫等文化標志牌,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等,借古今中外文化巨人之口,教授學生讀書的意義和方法。班級里任何一處的布置都將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各班級可以設立別致的班級讀書吧,根據(jù)不同學年段的學生特點擺上不同的書籍,讓學生一走進教室就會被眼前的書籍吸引,對閱讀觸手可及,在潛移默化中“泡”在書中,時時被書香所包圍、熏陶,徜徉于書海中。開放閱覽室、校園書吧,使之成為學生課間最喜歡去的地方。學??梢远嗯e辦與讀書有關的活動,比如讀書節(jié)、師生共讀、詩文故事比賽、書香班級評比等活動,還可以讓每位學生準備一本精美的讀書筆記,精心設計每周的讀書心得。讀書筆記包括六個方面的內(nèi)容:在閱讀文本中對優(yōu)美的詞、句、段、篇進行摘錄,對優(yōu)美的語句進行仿寫并評析,對每周的生活進行一次感悟等。學生對這樣設計讀書筆記感到新奇,激發(fā)了讀書的熱情。學生有了濃厚的閱讀興趣,又有了閱讀的技巧和方法,便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文章進行自主閱讀。最后,學校要把家長也請進書香大門,讓家庭閱讀成為學生閱讀的“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閱讀環(huán)境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健康成長,能有力促進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使孩子受益終生。教師應利用家長學校、家長會普及推廣讀書的意義,增強家長對課外閱讀的意識,邀請家長與孩子參加讀書活動,并舉行親子讀書節(jié),讓家長逐漸明白讀書的重要性。
四、注重個性閱讀,教授閱讀理解技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不應以集體討論來代替學生個人
閱讀。
1.倡導自主閱讀,傳授閱讀方法。教師要善于營造有利于學生自主閱讀情緒的“場”,在閱讀教學中逐步講透閱讀理解的關鍵技巧,讓學生逐步懂得如何進入文本,如何主動地去品讀、思索、體驗和感悟。
2.包容學生的個性閱讀理解,適時鼓勵“超越”文本的發(fā)揮?!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但也要防止過深分析和遠離文本價值取向的過度發(fā)揮。如,教學完《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課后,在進行延伸拓展教育時,我拋出問題:你最佩服誰時?同學們說出了很多“標新立異”的答案,但幾個學生卻有“我佩服白骨精”這種個性化解讀,說白骨精聰明,漂亮,善于表演……我也給予了贊許的點頭,肯定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待學生都說完后,我組織學生再次探討白骨精值不值得被佩服?通過引導,學生明白了感悟時不能只追求有創(chuàng)意的理解而違背文本,違背正確的價值觀取向,當兩者發(fā)生沖突時,教師要及時發(fā)揮引導、梳理的作用,讓學生弄懂:白骨精所做所為的出發(fā)點是什么?費盡心機想要達到什么目的?稍作點撥,學生就明白了心機太重、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的白骨精一心只想著殘害別人。雖然白骨精聰明、漂亮,但自私自利,唯利是圖,不擇手段,就不值得敬佩。這樣就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體驗,又很好地避免了其價值扭曲,今后教學類似文本時自然水到渠成。
總之,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師多方面的有效引導,需要學生在實踐中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閱讀逐步學會學習與思考,提升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zhì)。
【參考文獻】
[1]劉玲玲.淺談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閱讀理解能力的對策[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01):63-64.
[2]曹愿愿.淺談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策略[J].中華少年,2019(06):46.
[3]彭英.淺談高年級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提升策略[J].讀與寫, 2019(18):74.
[4]呂存科.淺談當代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提升的策略[J].試題與研究,2019(01):175.
[5]趙霜.提高小學低年段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策略淺談[J].語文課內(nèi)外,2019(17):181.
[6]張賢.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學生現(xiàn)代閱讀能力發(fā)展策略淺談[J].教育界(基礎教育), 2018(02):118-119.
[7]黃芳.淺析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策略[J].小學時代,2018(28):12.
[8]孟祥瑞.淺談有效課內(nèi)閱讀指導促進課外閱讀能力提升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9(2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