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對于美術教學提出了更深層的要求,不以教授美術技巧為主導,而注重學生真實的美術情感體驗,強調將教學重點聚焦于核心素養(yǎng)方面,注重學生審美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美術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升。基于此,需要突破傳統(tǒng)固化的教學模式,樹立起新型的符合新課改教育趨向的教學理念,打造出高效的小學美術教學課堂。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小學美術;高效課堂
素質教育和新課改極力倡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多元化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以新課改目標為導向,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全面盡顯學科本身的教育價值。美術屬于一門藝術類學科,具有明顯的學科優(yōu)勢,它對學生動手實踐、鑒賞能力、藝術素養(yǎng)等方面的培養(yǎng)具有較為關鍵的助推作用。然而據(jù)當前情況看,大多數(shù)美術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依然受限于滯后的教學理念,沿用傳統(tǒng)固化的教學模式,這樣使得美術的學科價值難于展現(xiàn),教育功效呈下降趨勢。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提高教學質量、打造高效美術課堂,是美術教師一直研究和嘗試的永恒課題。小學美術教師要打造高效的美術教學課堂,就要轉變滯后的教學觀念,不斷追求教學模式和策略的改革創(chuàng)新,給課堂注入全新的生命力,以期為培養(yǎng)更多綜合型人才夯實基礎。
一、打造小學美術高效教學課堂的重要思考
(一)內容新穎、靈活、實效——打造高效美術課堂的前提條件
小學生的天性就是好玩、好動,基于他們的年齡、認知能力和身心成長特征,教師就需要納入新穎、靈活的教學內容以充分激發(fā)起小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吸引他們全身心投入課堂活動中。此外,新課改要求教學內容要符合教改的要求,緊跟教育發(fā)展的步伐,不能與時代脫軌,要具有應用性強、實效性強等重要特征。
(二)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打造高效美術課堂的重要保障
教學模式直接關系到美術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美術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應確保教學設計的不斷優(yōu)化和教學模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刪減掉煩瑣、無效、費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以教學目標為核心,直接切中教學重點,以確保美術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此外,教學活動的設計要保障其趣味性和實效性,以美術教學目標為導向,結合美術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活動的巧妙設計,融入新鮮的元素和信息化內容,遵循美術學科的教學規(guī)律,堅持由淺入深、由簡入繁、由易入難的原則,確保整個課堂教學呈多樣化發(fā)展的態(tài)勢,以充分發(fā)揮出美術學科的優(yōu)勢和價值。
二、新課改背景下打造小學美術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
(一)轉變滯后的教學理念,促使學科價值盡現(xiàn)
美術是空間藝術與視覺藝術的充分結合,對于學生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的轉化起到關鍵作用?;谛W生認知能力弱和身心成長不成熟的特征,他們的思維只是處于感性認知的初級階段,只有通過教師引領,才能使學生的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不斷升級遞進,處在思維轉換遞進過程中的學生的想象力也才能變得更加豐富。由此,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打造高效的小學美術教學課堂須轉變滯后的教學理念,在學生獲得豐富體驗的基礎上,促使美術學科價值得到展現(xiàn)。
例如,在教學“我和昆蟲”一節(jié)內容時,為了增強學生的真實體驗,教師在授課之前便布置了一項任務,要求學生自己尋找一個玻璃罐子,捕捉到不同種類的昆蟲放在里面,將它們帶進課堂,這樣將課外講堂遷移到室內,建構起開放的體驗課堂,學生在課堂上便可隨時觀察昆蟲的活動情況,獲得最真實、最直接的切身體驗;對于不能直接觀察的那些昆蟲,可以借助多媒體放大展示,方便大家更清楚直觀地看到昆蟲的動態(tài)變化,這樣學生在獲得切身體驗后,才能將直觀感受在畫紙上展現(xiàn)出來,不僅加深了藝術體驗,而且美術學科的價值也得到展現(xiàn)。
(二)營造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只有從激發(fā)學生興趣出發(fā),才能充分挖掘學生美術學習的潛能,提升整堂課程的高效性。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關鍵要素,也是打造美術高效課堂的重要保障,這種課堂的建構方法有很多,其中游戲法便是一種收效不錯的建構方法。例如,在教學“版面設計”一課內容時,教師首先將幾幅設計好的版面圖片展示給學生看,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圖片內容,看誰最先搶答兩個問題:“什么是版面設計?版面設計都包括什么?每部分又有什么組成?”學生都能爭先恐后地投入搶答游戲中;接下來,組織學生玩一個小游戲,看哪個小組能將三角形圖案排列組合成最漂亮的圖案,每個小組都投入圖案的排列和擺放活動中,最終公開評比出最優(yōu)秀的一幅圖案……游戲的組織開展,營造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學生的注意力深深地被吸引,增強了自主參與的積極性,切實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合作探究活動的展開,整個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學生的探究思維在輕松氛圍中得到了激發(fā),為高效課堂的打造提供了先決條件。
(三)借助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
基于美術知識的抽象性和繁雜性,倘若教師直接進行知識的硬性灌輸是收效甚微的,這樣不僅無法調動起學生參與美術教學活動的熱情,而且直接影響到美術高效課堂教學的實現(xiàn)。而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結合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的要求,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身心成長特征和學習需求等,巧妙應用視頻、動畫、影像等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形象、直觀的教學情境,以充分激發(fā)起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這是打造美術高效課堂的重要保障之一。例如,在教學“快樂卡通”一節(jié)內容時,這節(jié)內容很受小學生的關注和喜愛而且有深刻的印象,倘若只是枯燥地講授抽象的美術知識,無法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的學習效果。教師須巧妙應用多媒體技術,將本節(jié)的教學內容制作成內容豐富的課件,在課中播放給學生觀看欣賞,這些資源都是學生喜歡的動畫片的一些片段,有《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豬豬俠》和《蠟筆小新》等,學生的注意力全部被這些動畫片段所吸引;接下來,教師可設置問題式情境對學生進行提問,以答疑解惑的路徑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確保整堂課的高效、高能。
(四)創(chuàng)設舞臺劇的情境,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
新課改強調對學生合作能力、團隊意識的培養(yǎng),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不僅能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而且也能提升學生合作能力、團隊意識等核心素養(yǎng)。教師本著“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合作原則,將學生合理分為若干小組,選出小組長作為小老師,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分工和任務,在分工合作中促進了學生合作能力、團隊意識的提升。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中,可以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舞臺劇的創(chuàng)設,這樣能充分調動起每個組員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他們根據(jù)自己所扮演角色合理分工合作,共同搜集和制作劇情所需道具,以舞臺劇的形式進行表演和自我展示。在教學“快樂一家人”一課知識時,教師化身為手偶表演師為學生表演,五個手指分別是大拇指爺爺、食指奶奶、中指爸爸、無名指媽媽和小拇指娃娃,他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一家人緊緊團結在一起,誰也離不開誰。接下來,教師播放了一首歌曲《相親相愛》,學生在美妙的歌曲中逐漸了解和掌握了本節(jié)內容的主旨。教師要求每個小組分別扮演日常生活的一個情景劇,表演結束后,教師問學生:“你們覺得你們的父母辛苦嗎?你們愛他們嗎?你們認為幸福是什么?”大家異口同聲回答:“幸福就是一家人快樂地生活在一起?!薄澳敲次覀儗⑽业募胰俗鞒芍概?,讓他們在一起幸??鞓返厣詈脝幔俊苯酉聛?,教師要求學生進行組內討論,商量指偶的做法,首先制作出指套,將家人頭像繪制出來并剪出輪廓,粘在指套上,每個小組都制作出形象迥異的一家人,學生在劇情表演、小組合作的氛圍中加深了對本課內容的記憶,教學自然是高效的。
(五)與生活接軌,促進學生多元化發(fā)展
新課改要求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積極進取、陽光健康的品格,全面推進學生的多元化發(fā)展。要迎合這一目標的要求,就需要激發(fā)學生投入大自然懷抱中,親眼、親耳、親手感受大自然的事物,將自己最真實的情感和體驗用畫筆在畫紙上展現(xiàn)出來。同時,教師應將生活化元素融入教學內容中,與生活接軌,這樣學生接受起來也是很容易很輕松的。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剪紙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將自己剪好的漂亮圖案制作成各種各樣的賀卡,送給父母、老師或親人們,還組織學生將這些剪好的圖案用作教室的裝飾,營造出美好的文化氛圍。又如,在教學“變垃圾為寶”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整合了多方面的資源,使學生能獲得更深刻的創(chuàng)作體驗,可安排學生搜集家中廢棄的一些材料并帶到課堂上進行創(chuàng)作,也可帶領大家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搜集一些材料,學生制作起來較為主動和認真,創(chuàng)作的作品也較為新穎、豐富多彩,在生活化學習情境中激發(fā)了更多的創(chuàng)作靈感,思路更加廣泛、空間更加開放,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不僅強化了學生對美術知識的應用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新能力。
總之,新課改背景下打造小學美術高效教學課堂,是備受關注和研究的永恒課題,尤其對于被視為副科的美術學科而言,這更是一個嚴峻而艱巨的任務。打造小學美術高效教學課堂,不僅僅要強調知識和技能并重,更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根本,營造出寬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只有以新課改要求為導向,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小學美術教學質量才能逐漸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珊.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12):106.
[2]劉翠.新課標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有效性探析[J].藝術教學與研究,2018(7):172-175.
[3]楊秀香.基于高效課堂構建的小學美術教學策略探討[J].中國教師,2020(6):46.
[4]趙巖.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方式的轉變[J].黑河教育,2019(8):81-82.
作者簡介:洪茹萍(1991—),女,漢族,福建泉州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