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萍
摘 ?要:由于學生成長發(fā)展過程中所呈現(xiàn)出的差異性以及不平衡性,所以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其也存在著一些學困生。學困生是教師教學英語的難題,教師必須找出學困生產生的根本原因,并采取針對性的方式將其轉化。本文結合小學英語學困生教學策略展開研究,提出了培養(yǎng)良好師生關系、轉變學生學習態(tài)度、建立家校合作機制等策略,在教學過程中引領學生關注知識學習內容,完成小學英語學困生的轉化。
關鍵詞:小學英語;學困生;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3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8-0163-02
On the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English learning difficulties
YANG Chunping ?(Tuqiao School District,Linxia Coun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Due to the differences and imbalances in the process of studen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there are also some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learning.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s a difficult problem for teachers to teach English. Teachers must find out the root causes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and adopt targeted methods to transform them. Based on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Englis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primary school,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such as cultivating a goo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changing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establishing a home school cooperation mechanism,etc. in the teaching process,we can lead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knowledge learning content and comple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learning difficulties student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English;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Transformation strategy
學困生是指在課堂上處于落后狀態(tài),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無法與其他學生一同做好前進的一類學生。綜合現(xiàn)階段英語教學的學困生問題,在教學英語時教師要了解到學困生在英語課程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各類困難。關注學困生的學習發(fā)展,通過與學生進行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應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在聯(lián)系學生家長過程中打造更為有效的英語課堂。對小學階段的英語知識點講懂、講透,在學困生教學過程中關注學困生的所思所想,做好學困生的學習轉化。
1.小學英語課堂上學困生產生的原因
(1)自身信心不足
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認知心理是其發(fā)展的主要原因,伴隨著英語課程改革內容的不斷深入。需要小學階段學生掌握的英語知識內容難度也在逐漸增大,這導致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跟上教師教學的步伐。
其基礎知識也掌握的不太良好,加之許多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本就不太端正,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也很容易對英語知識喪失興趣,這會在英語課堂上帶來一種惡性循環(huán)。學生喪失了對于英語知識學習的信心,加之各類考試內容的作用。在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之下,大多數(shù)教師也決定對這些學困生進行放棄,這樣的教學狀況自然導致了學困生的大量產生。
(2)學習習慣不良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成功的基礎,但是大多數(shù)學困生的學習習慣卻是不太良好的,他們在課堂上表現(xiàn)的不夠出色。在學習過程中,也很難集中注意力。
其聽課效果不好,在課堂上所學習到的知識也沒有真正做到有效吸收。加之許多學困生根本沒有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良好習慣,在遇到難題時,這些學生不會向教師以及周圍學生請教。他們會將難題置于腦后,伴隨著學生學習的推進,這些難題會越積越多。學生的知識理解以及歸納能力薄弱,他們無法在學習過程中總結自己的問題。因為良好習慣的缺失,它也導致學困生的大量產生。
(3)家長不重視
家長對學生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許多學生的家長由于缺乏一定的文化知識。其英語基礎能力較差,從而無法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有效幫助。
還有一些家長則忙于自身的工作,學生回到家之后,家長很難顧及學生的學習。這導致學生在家庭作業(yè)完成方面的不足,很多家長對于英語學科也是不太重視的。他們認為語文、數(shù)學才是小學學生需要掌握的重點,所以即使學生在英語課程方面表現(xiàn)出了問題,家長仍未能夠對其做出引導。受到這樣的家庭觀念影響,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自然是很難提升的。
(4)教學方法不當
每一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擁有著自我個性,對于學生而言,只有教師找到他們的學習個性,其才能夠在后續(xù)的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的更加優(yōu)秀。
大多數(shù)學困生的學習個性未能夠被教師發(fā)現(xiàn),教師教學方法仍是統(tǒng)籌全班學生進行教學的概括性方法。對于這些內容,教師很難做到分層,一些在課堂上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自然是跟不上教師教學的。此外,一些教師過多強調基礎知識的背誦。他們認為小學英語教學就是記單詞、記句子,這樣的單調教學模式根本難以幫助學生進行學習。教師在教學時沒有找到英語教學的科學方法,學生的學習也處于一種死記硬背狀態(tài)。
2.小學英語學困生轉化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學生會對教師產生一種情感上的傾向,教師可利用好學生對于其的積極情感去做好英語知識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建設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完成與學生的共同成長。這需要教師在教學英語時做到與學生成為朋友,在日常授課過程中把握正確的教學尺度。不能夠對學生進行嚴格要求,也不能夠過于放任學生。
在合適的尺度內對學生進行引導,努力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況。特別是對于那些學困生而言,教師更要以自身的道德情操去引導學困生。在學習課堂上進行自身思維的轉化,由良好的師生關系構建去給學生帶來指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關注自身學習發(fā)展的變化。例如,在教學《hello》這一課程時,在本節(jié)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學生了解的重點內容就包括打招呼的基本方式。本節(jié)課程涉及到了與學校文具以及問候有關的內容,教師首先可以點出本節(jié)課程的核心句型―Hello!what is your name?之后要求學生與教師進行互動,讓學生應用此句型去與教師做好交流。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被教師給激發(fā)出來了,他們也非常愿意和教師一同做好英語知識探索。即使是在課堂上的那些學困生,這時學困生也了解到了教師教學的重點。教師可以挑選出幾名學困生,對其說出句子―hello,this is my friend lily,what is your name?do you know the rule?讓學困生對這些句子進行操練,掌握本節(jié)課程教學的重點。教師在教學時必須確定自身的引導功能,去對學生做出教學。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注重教學過后的及時反饋,完成小學英語學困生轉化。
(2)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
學困生在英語科目學習過程中大多經受過挫折,由此他們對于英語學習也產生了一種恐懼感。教師需要去做的是重拾學生的學習信心,讓學生克服對于英語學習的畏懼心理。這需要教師勇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特性,應用因材施教教學策略做到學生的有效學習。
例如,在教學《how many》這一課程時,這節(jié)課程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認識一些數(shù)字,并了解由how many所引導的句子。教師首先在教學時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在分組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真正做好分層教學,隨后教師給學生列出了如下的教學任務:一是speak article loudly。二是know the key words。三是use the how many……to make sentence。這幾個學習任務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來講是恰到好處的,即使是學困生,他們也會尋找到自己能夠完成的任務。在基礎單詞以及句型掌握過程中獲取一定的成就感,這時大多數(shù)學生都開始詢問周邊的學生與數(shù)字有關的一些問題,他們也了解了one、two、three等英語單詞的具體意義。教師隨機可以在課堂上提出句子―how many kites can you see。引活學生的學習思維,讓學生知曉該課程的中心。對于該節(jié)課程教學過后,教師還要注重總結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的影響。借助教學總結,完成小學英語學困生轉化。
(3)開展英語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以合作互助作為目標,從事英語知識掌握的一類活動,它能夠提高小組成員對于英語知識的掌握能力。教師在合作學習模式開展過程中應按照學生的能力狀況保證每一小組內都有優(yōu)秀生與學困生,由優(yōu)秀生帶動學困生進行英語學習,由此讓小組成員做好互助。這有別于傳統(tǒng)方式教學,它可以細化各難點知識,讓學生擁有一個自主討論機會。小組成員也可以在英語課堂上結合自身的能力,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努力會得到回報,這對于學生的后期發(fā)展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教學《where is my rule?》這一課程時,本節(jié)課程是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的重點內容,它涵蓋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了解的位置表現(xiàn)方法。教師首先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保證每一小組內都有優(yōu)秀生以及學困生,然后要求學生應用英語去表達各物體的位置。學生會按照教師的教學要求理解本節(jié)課程的重點單詞如eraser、rule、pencil、pen,了解到與位置相關的一些英語句子。很多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不同物體的位置表現(xiàn)方法了解的不太完全,這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在合作學習探討模式下,讓小組成員做好配合。了解in、on、at表示不同位置的應用特性,最終給學生展示幾個例句―the rule is on the book、the pencil is in the desk、the pen at the table is mine。由小組內的合作討論,學生會在組內競爭過程中感覺到學習的榮耀感。它能夠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完成小學英語學困生轉化。
(4)建立家校合作機制
教師在課堂上所能夠強調的英語知識教學內容往往是非常受限的,加之學生自律能力較差,許多學生在放學之后并沒有按照教師的指引去完成英語學習任務。少了教師監(jiān)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隨意性。教師應積極與學生的家長進行溝通,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提出極具意義的改革意見。促使家校完成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徹底解決學困生的學習問題。
例如。在教學《my friend》這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微信、QQ等軟件,建立家校合作平臺。通過班級群聊模式,將本節(jié)課程教學的任務下放到微信群中。此節(jié)課程講述的是與外貌愛好有關的內容,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后完成中心文章的背誦,并掌握句子―he is strong,he has a big eyes。讓學生家長帶領學生一同學習英語知識,做好學生的讀書監(jiān)督。在來到學校之后,教師可以隨機提問與本節(jié)課程有關的內容,讓學生說出friend、best、design、strong等單詞的意思。借助家校合作平臺的建立,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時即使是學困生,也能夠在家長的監(jiān)督模式下改進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它完成了小學英語學困生的轉化。
小學階段的英語課程教學較為艱巨,學困生的轉化問題更是其內的一項系統(tǒng)工作。教師教學任務不僅僅只是讓學生了解英語知識,更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完善品格以及良好學習態(tài)度。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心每一位學生,用愛心去感染學生。結合建立家校合作機制、注重學生學習合作、培養(yǎng)良好師生關系、改善學生學習狀態(tài)等策略,完善學生的學習過程。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學有所獲,真正完成小學英語學困生的轉化。
參考文獻
[1]王芳. 小學英語"學困生"的轉化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15.15(24):60-61
[2]楊燦洪. 小學英語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策略探究[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1(05):143-143
[3]呂霞. 小學英語學困生轉化策略探究[J].中學生英語,2019(12):63-63
[4]劉艷. 小學英語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策略探究[J].新課程(中),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