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浯課程標準》指出: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任務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想方設法以新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說、練、學、唱的輕松氣氛中習得語言,并獲得快樂。而英語chant以其豐富生動的內(nèi)容、抑揚頓挫的語音語調(diào)、明快的節(jié)奏、雋永的韻味而深受學生的喜愛。它活躍課堂氣氛,深化了教學內(nèi)容,推動了英語課精彩紛呈。
【關鍵詞】小學英語;chant作用;設計原則
【作者簡介】何花,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呂良鎮(zhèn)中心小學。
歌謠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是一種全新的英語課堂形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歌謠以它詞句簡單、內(nèi)容生動、形式活潑、韻律優(yōu)美等特點,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適當運用chant進行教學,不但能夠幫助理解一些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語言知識點,還能助力小學英語課精彩紛呈。
一、chant 在小學英語教學內(nèi)容中的作用
1.巧編chant,鞏固單詞。詞匯是語言的基本材料,離開詞匯就無法表達,詞匯不豐富,也必然影響思想交流。學生掌握的詞匯越多,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就越強。但詞匯相對句子教學,容易脫離語境而變得枯燥乏味。chant押韻,朗朗上口,深受學生喜愛,如果把學生要記憶的單詞編成chant,學生記憶單詞就容易多了。
如,在牛津小學英語5B Unit1“A new term”學習星期及一周活動時,也嘗試了這種方法。學生掌握了單詞后,通過歌謠來練習:Monday, Monday 星期一,新的一周開始哩;Tuesday ,Tuesday 星期二,學習上大顯身手兒;Wednesday , Wednesday星期三,最喜歡的課在這一天;Thursday ,Thursday星期四,P.E. class上比高低;Friday ,F(xiàn)riday 星期五,我把一周的弱科來補;Saturday ,Saturday 星期六,我們來把周末休;do homework是第一;watch TV打開電視機;Sunday, Sunday 星期天,read books一本本,play computer games我喜歡。
通過學習兒歌,學生既能提起興趣,又激發(fā)了樂意學的愿望,寓教于樂。運用chant鞏固單詞有以下幾種方式:
(1)詞句一體化。把單詞放入句中,能夠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單詞的含義,也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
如,在學了牛津版5B Unit6“A PE lesson”后,為了增加趣味性,筆者編了一首英文小詩,學生邊吟邊做動作Up to the sky, down to the floor, right to the window, left to the door.又如,在學習譯林版三年級上冊Unit 4“My family”一課,筆者編了如下chant:Grandpa ,grandpa ,my grandpa .This is my grandpa.
Grandma ,grandma ,my grandma .This is my grandma.
father,father,my? father .This is my father? .
Mother,mother,my mother. This is my mother? .
Sister ,sister ,my sister. This is my sister.
Brother ,brother ,my brother .This is my brother.
詞句一體化,學生記憶的單位則是句子,有整體感,有助于他們體會英語的語流。長期訓練可以培養(yǎng)學生造句的能力,提高言語表達能力。
(2)說唱表演化。歌謠短小精悍,音韻和諧,為孩子所喜愛。學生學唱一首小詩或?qū)W說一段歌謠,遠比他們學說幾句英語來得容易。因此,筆者在教學中,常用此法,屢試不厭。同時,還根據(jù)內(nèi)容設計相應的動作,結合游戲,讓學生邊唱邊演。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感,又能幫助其準確理解意義,強化記憶。這類活動,學生在校園內(nèi)外都可以邊玩邊說,能將學習由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在無意識中反復操練語言,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如,在牛津版3AUnit1“Hello”一課教學動物名稱單詞時用了一個chant讓學生邊說單詞邊模仿其動作,:小鳥bird,喳喳喳;小狗dog,汪汪汪;小貓cat,喵喵喵;Monkey, monkey小猴子;Tiger, tiger大老虎;Zebra, zebra是斑馬;Panda, panda是熊貓;大象的名字有點兒長,Elephant, elephant是大象。當隔了一段時間跟學生復習這些單詞時,他們竟然能夠準確無誤地說出來。再如,在牛津版6A筆者用了這樣的chant:
你拍一,我拍一,January年年是第一;
你拍二,我拍二,F(xiàn)ebruary來了新年到;
你拍三,我拍三,March 春風撲面來;
你拍四,我拍四,April來了小草綠;
你拍五,我拍五, May的蝴蝶翩翩起舞;
你拍六,我拍六, 全世界的兒童都愛June;
你拍七,我拍七,July的氣溫真不低;
你拍八,我拍八,August來到軍旗飄;
你拍九,我拍九,September來了秋風到;
你拍十,我拍十,October飄果香,November里雪花飄,December里圣誕到。
這樣一來,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起來,邊拍手邊說唱,興致非常高。這說明,chant能夠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它可以讓學生在吟唱之中不需要做出多大的意志努力,在不知不覺中輕松愉快地記住了單詞。
(3)操練韻律化。運用繞口令邊說邊引導學生有節(jié)奏地拍手,同一句話說幾遍,隨著學生認讀的程度不斷增加,朗讀的速度也隨之逐漸加快。如,在譯林版三年級下冊Unit 3“Is this your pencil?”中通過一首押韻詩Hello, Mr Fuller. Is this your ruler? Its? on the floor ,just beside the door.比一比誰說得又快又準。這樣的訓練可以改變學生一字一頓說英語的習慣。通過朗讀,讓他們體會弱讀、失去爆破等朗讀技巧,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
2.妙用chant,操練句型,句式。在教授句型的時候,我們大多采用師生對話、場景表演、反復操練、造句等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句型。但是,這些機械的方法使學生只學到了“死”的句型,而不能靈活運用。通過chant幫助掌握句型有如下幾點好處:第一,改變學生表演覆蓋面較小的弊端,讓每個學生都能有開口練習的機會;第二,幫助一些膽小、害羞的學生建立自信,使其大膽地開口;第三,chant的練習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靈活轉換,實際運用。在譯林版三年級上冊Unit 6“Colours”教學句型What colour? is …,It's….這個句型時,當孩子們在初步認識了green ,orange ,yellow 等顏色詞后,編寫了如下的chant:
Colour ,colour ,what colour?
Green ,green ,it's green.
Colour ,colour ,what colour?
Orange ,orange ,it's orange.
把同性質(zhì)的事物歸類放在一個chant里面,把比較零散的知識點歸納成一體,這樣的總結有益整體學習。
再如在譯林版三年級下冊Unit 6“What time is it ?”學習句型What time is it ?/It's…o'clock./It's time for….結束時,筆者利用這樣chant:
Time,time,what time?
Seven.seven,it's seven o'clock.
Time for breakfast.OK.OK.OK.
消除了學生一節(jié)課下來的疲勞,又喚起了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的記憶,再次鞏固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學生很快總結出本課重要句型:What's the time?
It's? ? ? ?o'clock .Time for? ? ? ?.既生動又直觀。
3.趣創(chuàng)chant,加強語法理解。當學生漸漸步入高年級的英語課堂后,越來越多的語法知識將占據(jù)他們學習英語的空間,部分學生一遇到語法知識,便產(chǎn)生了害怕的心理。何不利用chant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語法知識呢?如,在剛學習牛津5B一般現(xiàn)在時,為了使學生掌握一般現(xiàn)在時,筆者利用了如下的chant:
一般現(xiàn)在時很簡單,主語總是加動原。
除非主語是三單,三單動詞有變化。
變否定,找動詞。動原前面加“don't”
動詞三單加“doesn't”,后面動詞改原形。
變疑問,找動詞。動原句首加上“Do”。
如果動詞是三單,助動詞“Does” 句首請。
主語緊隨在其后,動詞改原形莫遲疑。
通過學生的不斷吟誦,教師的適當講解,他們對一般現(xiàn)在時及其句型的轉換就顯得游刃有余了。
二、設計chant 教學時的原則
“chant”因其簡易性、趣味性等特點,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去。在教學中如何設計“chant”呢?通過實踐,筆者認為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指引性。Chant的設計體現(xiàn)著教學目標,突出教材重點、難點,道出教學方法等,以此提高學生的能力。如,在譯林版三上Unit 8“Would you like a pie?”一課中我們可以這樣chant!
Would you like…?
Yes, please . Yes ,please .
Would you like …?
No, thank you . No, thank you.
通過這個“chant”的設計,課文重點可以迎刃而解,通過這種形式的學習,學生不容易忘記。學生能自然地將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綜合運用,達到學用結合,提高能力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任意替換“……”中的單詞,發(fā)揮了他們的自主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2.啟示性。敏捷的思維能力是交流應變能力的根本條件。因此設計chant時必須注意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如,在教授牛津5A Unit 3“At a Music lesson”一課中學習“Can you play the piano? Yes, I can. /No, I can't. ”這一句型時,筆者配上音樂,讓學生邊跟著節(jié)奏進行交流,同時把自己所知道的動詞全部搬出來了。這種形式不僅能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能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
3.趣味性。興趣的力量是不可估計的。那如何使的“chant”設計多樣、新穎、有趣,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呢?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記得只要給“chant”一配上有節(jié)奏的音樂,學生的臉上就神采飛揚。另外,還采用了問答法、競賽法結合的方式,使其形式更加豐富多彩,從而更加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歸納性。在復習鞏固階段,可以利用chant進行復習鞏固,這種形式既瑯瑯上口,又不容易忘記。在教學譯林版三下Unit4 Where's the bird?當學完Story time時,學生對小鳥在對話中落腳的幾處位置比較模糊,于是筆者運用了這樣一個chant:
Bird , bird , where's the bird?
On the desk?
No. No. No. Under the desk.
Behind the door?
Yes. Yes. Yes. Behind the door
Under the chair?
No. No. No. On the chair.
In the desk?
Yes. Yes. Yes. In the desk
Look .Look. Look.
It's in the tree now.
這樣反復練習,學生就能輕松熟練地掌握對話內(nèi)容。
實踐證明,用歌謠來進行英語教學,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他們在樂中學,學中樂,此是一種成功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但在具體運用時,我們應充分考慮教學對象、教學內(nèi)容、教學目標和教學實際等因素,靈活巧妙地運用和創(chuàng)編各種chant,一定能使英語課堂精彩紛呈,讓英語課魅力四射,使學生樂于學英語!
參考文獻:
[1]洪小寶.歌謠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C].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學研究室研討論文,2009,5.
[2]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胡云芳.創(chuàng)編英語游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J].小學英語教師版,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