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巧珍 曾小珊
【摘要】形成性評價是我國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其在評價認識、評價方法、評價主體、評價內(nèi)容等方面更加科學合理。本文就形成性評價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實施情況進行定量和定性研究,以期找到形成性評價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以評促教;以評促學
【作者簡介】鄧巧珍(1987.10-),女,陜西寶雞人,陜西理工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通訊作者)曾小珊(1966.03-),女,陜西漢中人,陜西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研究方向: 英語教育、翻譯。
一、引言
21世紀以來,教育變革正在催生教育評價領域的巨大變革?;A教育的教學目標從強調“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及核心素養(yǎng)”甚至到“一核四層四翼”等都在推動著評價方式的不斷優(yōu)化。兩個課標(2011版和2017版)也都一脈相承地指出英語課程的評價要盡可能地做到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形式和內(nèi)容多樣化,評價目標多維化,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學習策略等方面的發(fā)展和變化。因此,要適應教育評價范式的這種改變,教師必然要實施好形成性評價。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對撫州市第一中學28名高中英語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問卷題項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本研究借鑒吳娟(2017)關于教學評價的四個維度——評價方法、評價主體、評價內(nèi)容、評價技術和孫寶瑩(2016)中關于高中英語教學評價的六個維度——評價認識、評價內(nèi)容、評價主體、評價方法、評價反饋和評價影響,經(jīng)過仔細分析和取舍,從這些維度中選取最為基本的四個維度,即評價認識、評價主體、評價內(nèi)容、評價方式展開調查,旨在探究形成性評價在中學教學中的運用現(xiàn)狀,了解和分析現(xiàn)狀背后的原因,并得出問題的解決措施。
三、 數(shù)據(jù)分析
1.調查問卷結果分析。(1)評價認識。評價認識是教師對形成性評價的了解和認識程度。本維度通過三個題項來調查,體現(xiàn)教師評價認識的題項分析如下表1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這三項的均值都在3以下,即教師對評價的認識整體偏低。
(2)評價主體?!缎抡n標》中明確強調評價主體要多元化,評價主體要從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體轉變到以教師、學生、家長為主體,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具體分析見表2,從表中可以看出教師能關注評價主體的多樣性。
(3)評價內(nèi)容?!缎抡n標(2017版)》中明確強調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評價,即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評價,語言能力指語音、詞匯、語法、語篇和語用五個方面,而對于其他三個方面,課標只是闡述了具體的內(nèi)涵,并輔以個案說明,具體如何評價到現(xiàn)在仍未做出明確規(guī)定。本維度圍繞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方面展開,設置了10個題項,從數(shù)據(jù)結果可以看出,教師對語言能力的考查相當注重,均值都大于4,其他幾個低于4的題項分別體現(xiàn)在口語、學習能力和文化意識的評價上,也就是說教師的評價還處于傳統(tǒng)的重知識和技能的層面,對于學生其他幾個內(nèi)隱的能力并未特別重視。
(4)評價方式。《新課標》明確提出對于學生英語水平的評價方式要多樣,比如,通過自評、互評、問卷、談話和檔案袋等方式去學生的學習,重視過程性評價。教師對評價方式的應用情況見表4,從表中可以看出教師對于紙筆測試相當重視,均值達到4.46,而對于談話、檔案袋、互評、自評等新型評價方式的應用,均值卻都低于4,說明教師并未將好的評價方式運用于教學。
2.訪談結果分析。通過問卷數(shù)據(jù)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師對于形成性評價的實施并不樂觀,為了進一步弄清現(xiàn)狀的原因,筆者對高二的英語教師進行訪談,提綱如下:(1)請談談您在實施形成性評價的過程中,您覺得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2)為使形成性評價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得以有效實施,您覺得學校應該采取何種措施?
通過訪談了解到形成性評價實施困難的原因有以下幾點:(1)班額大,學生多,實施起來耗費精力。(2)學生不太配合,跟家長溝通不方便。(3)學校沒有統(tǒng)一要求,年級沒有統(tǒng)一制定具體措施,操作起來有難度,憑借教師一己之力,很難堅持。(4)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學??己藢W生是看分數(shù),學??己私處煹臉藴室彩欠謹?shù)。
通過訪談了解到教師希望改進的措施有以下幾點:(1)學校能定期教研,并給教師進行有關形成性評價的概念和操作流程。(2)學校減輕對于教師非教學任務的負擔,給教師時間實施評價。(3)給教師提供培訓的機會,幫教師樹立正確的評價觀。
四、討論
通過分析,筆者總結出形成性評價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了具體的措施。
1.問題。通過以上的數(shù)據(jù)的分析可以看出形成性評價實施中存在的問題表現(xiàn)在:(1)評價認識不足,教師對于形成性評價的認識還處于表層,未達到深刻層面。(2)評價內(nèi)容比較單一,重語言能力的考查,特別是詞匯、語法、聽力、閱讀和寫作技能這些考試必考的內(nèi)容教師特別的重視,對于口語的訓練明顯就很少。同時,忽略對學生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的考查。(3)評價方法單一,大部分教師還是用傳統(tǒng)的紙筆測試對學生進行檢驗,對檔案袋評價卻幾乎沒有運用。(4)在評價主體方面,教師邀請家長和學生參與評價的評率相對較低,未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2.啟示。筆者通過問卷和訪談了解到造成形成性評價實施困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社會對于人才的考量方式、學校的重視程度、教師個人的專業(yè)素質等方面的原因。因此,為了推進形成性評價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特提出以下建議:
(1)從社會層面,在進行教師資格認定方面應該出臺一些措施,比如將形成性評價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步驟納入教師資格的考試,可以為教師提供一些參考書目,讓教師有意識地去學習這一部分知識。另外,把形成性評價的細節(jié)和具體實施步驟納入新教師崗前培訓的范疇。
(2)學校是教師的直接管理者和指導者,一個學校對于評價的重視程度直接會反映在教師的課堂中,可見,學校在教師行為的轉變中起著關鍵的作用。作為學校管理者,應該首先為教師提供開展形成性評價的平臺,為教師提供有關評價的培訓,梳理將評價作為教學的開始,跟教師共同制定適合本校的形成性評價實施的具體步驟,并將這些納入教師的績效考核。
五、結語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法相結合的方法探索我國高中英語教師形成性評價的實施情況。結果表明,絕大部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是處于傳統(tǒng)的紙筆測試的模式下,對形成性評價的認識缺乏,即理論認識較好,但實踐能力差,未能產(chǎn)生應有的價值和效果。鑒于當前形成性評價對于英語教學的重要性,筆者建議通過社會政策支持、學校氛圍的營造和教師個人的努力來改變形成性評價實施不足的現(xiàn)狀。
參考文獻:
[1]羅少茜.英語課堂教學形成性評價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2]李孔文.學會評價:教師學科素養(yǎng)的衡量標尺[J].教師·教材·教法,2015,35(2):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