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
【關鍵詞】小學語文;兒童立場;朗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09-0069-0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學生的朗讀非常重視,提出“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強調“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統(tǒng)編語文教材的編排也非常重視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筆者認為,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就應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由被動朗讀轉向主動朗讀,使低年級朗讀教學“聲”動起來。
1.以充滿童趣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
一是范讀趣引,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第一附屬小學的劉笑銘老師曾說:“朗讀,是一種技能的訓練活動,一種品味感受的閱讀活動,一種充滿詩意的文學活動,也是一種豐富細膩的情感活動。”所有的朗讀都是以情先行,只有調動了學生的情緒,學生才有朗讀的欲望。比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一下《動物王國開大會》一課時,筆者以富有童趣的方式范讀課文,一人飾演五個角色——老虎、狗熊、狐貍、大灰狼、梅花鹿。在朗讀中,筆者不停地變換聲音,用符合角色特點的語氣、語調來朗讀,讀出了老虎的威嚴、狗熊的呆板、狐貍的機靈……學生對此非常感興趣,在傾聽的過程中躍躍欲試。隨后,學生開展了熱烈的“朗讀點贊”活動,課堂氣氛非?;钴S。
模仿是兒童的天性。范讀的實質是引導學生學會正確閱讀。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思緒會隨著教師的語音、語調及語氣的變化,自然而然地融入情境,與文本產生共鳴。因此,通過教師富有童趣的范讀來刺激學生的聽覺,觸動其思維的運轉,讓他們在聽的過程中感受朗讀的魅力,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二是巧設游戲,使學生保持朗讀熱情。游戲具有交互性、挑戰(zhàn)性、合作性和反饋性的特點,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與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能夠激發(fā)并維持他們的學習熱情。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入一些小游戲,為傳統(tǒng)的朗讀教學注入新鮮血液,增添活力。筆者在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一下《動物兒歌》一課時,設計了兩個小游戲。一個是“你問我答”變變變,筆者引導學生通過變換問題的對答式朗讀,加上拍手打節(jié)拍的動作,讀出兒歌韻味;一個是“自我介紹”大挑戰(zhàn),筆者引導學生扮演動物,進行自我介紹,體會動物的心情,讀出自己對文體的個性化理解。
這兩個小游戲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使朗讀活動變得趣味盎然。有創(chuàng)意、有新意的朗讀小游戲,無疑是朗讀教學的催化劑,能夠促使學生在游戲活動中親近文本,體會朗讀的樂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來設置游戲。從視覺、聽覺出發(fā),利用圖片、影像、視頻等方式使學生產生視覺沖擊及聽覺想象,有助于學生保持朗讀熱情,走進文本意境。
2.站在兒童立場為學生搭建朗讀的支架。
在點燃和維持學生朗讀熱情的基礎上,教師還應站在兒童的立場為學生搭建符合其年齡特征的朗讀支架,促進他們朗讀能力的提高。
一是搭建程序支架,設置朗讀梯度。程序支架為學生引領學習道路,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南。筆者設計的朗讀程序支架由低到高分別是:范讀引領、初讀感知、互讀提升和品讀感悟??紤]到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發(fā)展水平特點,筆者還將較為抽象的程序支架轉化為具象化的、明確的任務指令:聽清字音,聽清停連;解讀拼音讀準音,詞語連讀不拖音,連詞成句讀通順;夸一夸讀得好的,幫一幫讀錯了的;用喜歡的方式,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需要強調的是,朗讀的程序支架與任務指令是一一對應的,并且有一定的梯度。這有助于兒童理清朗讀思路,體驗循序漸進的朗讀過程,體會愈發(fā)自然的朗讀樂趣。朗讀教學要讓學生在對語言文字的意義感受中接近作者的旨趣,教師就要把握學情,結合教學要點,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朗讀時間。不要讓朗讀變成通往文本解析的“看似熱鬧,實則雞肋”的過渡環(huán)節(jié)。
二是搭建形式支架,增添朗讀生趣。朗讀是最美的、最能打動人心的聲音。在朗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智慧為學生提供多種朗讀方法,朗讀的形式要避免單一、枯燥,應針對文本采取自讀、跟讀、齊讀、分角色讀、配樂誦讀等多種形式。具體而言,篇幅較長、句子難讀的文章適合跟讀,氣勢恢宏、充滿喜悅的文本適合齊讀,哀怨悲傷、情緒低落的文本適合個別讀,角色眾多、對話豐富的文本可以分角色朗讀,章節(jié)工整、頗有韻味的文本可以小組賽讀,故事性強、劇情生動的文本適合演讀。豐富多樣的形式支架,有助于讓學生明白: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朗讀方式,原來朗讀也可以依據文本特點,實現“七十二變”。
三是搭建技巧支架,降低朗讀難度。低年級學生朗讀問題的癥結在于不連貫、語氣平淡、缺少情感。追根溯源,當學生遇到長句子時,不懂得怎樣去分解,對文本的解讀不夠全面、深刻。因此,教師幫助學生搭建技巧支架尤為重要。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一下的《我多想去看看》一文,句子較長,不易讀好。由于低年級學生喜歡趣味教學法,筆者請來了“魔法小人”(即食指)來幫忙,讓學生把魔法小人當成朗讀時的指揮官,一邊讀,一邊伸出食指打節(jié)拍。筆者適時引導學生:其實朗讀和唱歌一樣,也有節(jié)奏。當遇到難讀的句子時,可以請魔法小人來幫忙。首先要讀好“的”字短語,“的”要讀得輕而短,讓魔法小人連著走。其次,要讀好“非常壯觀”,讓魔法小人停一停,做到聲斷氣不斷。仔細看,用心聽——廣場上的升旗儀式非常壯觀(邊讀邊演示)。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便讀出了文章的情感。隨著教師以細致的講解帶領學生深潛文字、關注標點、體悟情感、主動朗讀,語文朗讀教學也變得“聲”動起來。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