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 朱月芳
內(nèi)容摘要:文化負載詞常見于文學作品作品中,《傾城之戀》是當代女性作家張愛玲最具代表性的小說之一,里面蘊大量的文化負載詞。本文從目的論出發(fā),分析譯者金凱筠對英譯本《傾城之戀》中文化負載詞所采取的翻譯策略,希望能為該小說進一步研究提供另一個視角。
關(guān)鍵詞:目的論 文化負載詞 《傾城之戀》 翻譯策略
張愛玲是中國現(xiàn)代作家,《傾城之戀》是她的著名短篇小說之一,也是作者最肯定的作品,出版于1943年。該小說以“舊式大家庭”為場景,探討了愛情、婚姻和人性。故事主要講述了兩個主人公之間的愛情故事,女主人公白流蘇和男主人公范柳原。這本小說一經(jīng)出版,引起了社會巨大反響,尤其是以女性為代表。由于這部短篇小說所反映的人性,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后來,這部短篇小說被改編成電視劇、舞臺劇以及話劇等。2007年,美國著名漢學家金凱筠將《傾城之戀》譯成英譯本,由《紐約書評》發(fā)行,在海外贏得了專家和學者的關(guān)注,由此,《傾城之戀》成為了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代表作品之一。
文化負載詞指的是表達某種文化的詞匯或短語,它既能反映這類詞匯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又能反映這一時期人類社會的生活特點。漢語文化負載詞則反映的是中國特色,所以對漢語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研究能有效使中國特色文化向外傳播和發(fā)揚。因此,本文以目的論為理論框架,筆者將著重分析《傾城之戀》中的文化負載詞,探究譯者在英譯《傾城之戀》所采取的翻譯策略。
1.理論框架:目的論
“目的論”屬于功能派翻譯理論,在翻譯理論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一經(jīng)提出就得到廣泛應用。漢斯·弗米爾把翻譯定義成是一種具有目的性的跨文化交際活動,翻譯目的對于翻譯的方法起著決定性作用。目的論的發(fā)展過程可分為三個時期,即:形成時期、演變時期以及成熟時期。
目的論包括三個重要法則,即:1)目的法則2)連貫法則3)忠實法則。目的法則是目的論的首要法則,指在譯文語境和文化中,翻譯結(jié)果能夠滿足譯文接收者預期的交際功能。連貫法則是指目標文本應該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和可讀性,要求譯文必須符合語內(nèi)連貫標準,即目的語讀者能夠解譯文,并且譯文在目的語的文化和交際環(huán)境中存在意義。忠實法則是指忠實于原文,即原文和譯文之間的語際連貫,但不是要求原文和譯文需字對字對等。這三個法則的關(guān)系是:忠實法則服從于連貫法則,而這兩者都服從于目的法則。目的論告訴我們:“譯者能夠根據(jù)不同的翻譯目的對譯文選擇相應的翻譯策略和方法,但譯者不可隨意發(fā)揮,要始終遵循目的論的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和忠誠原則。”
2.目的論下文化負載詞的英譯
2.1直譯
直譯的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在詞匯意義及修辭(如翻譯方法。比喻)的處理上,不采用轉(zhuǎn)義的手法,然后在語言形式的處理上,可以有適當?shù)淖兓蜣D(zhuǎn)換。
ST1:你就剃了頭發(fā)當姑子去,化個緣罷,也還是塵緣-離不了人。
TT1: Shave your head, become a nun, and when you beg for alms youll still have to deal with people-you cant just leave the human race.
中國人信奉佛教,“姑子”在這里指的是“尼姑”,是佛教用語,代表的是女性,有尊貴的意思。譯者在充分理解原語的文化內(nèi)涵基礎(chǔ)上,將“姑子”直譯成“nun”,可見金凱筠理解了這個詞的文化內(nèi)涵。直譯出來可以使讀者減少誤解,并對中國宗教信仰產(chǎn)生興趣,遵循了目的論下的忠實法則。
2.2意譯
意譯法指的是根據(jù)原文大意進行翻譯,不作逐字逐句翻譯。
ST2:三爺?shù)溃骸八约阂彩鞘??!?/p>
TT2:But he too is the child of a secondary wife.”
在中國封建時期,非正妻所生的孩子叫庶出。對于西方讀者而言,不了解中國古代歷史,就很難正確解讀這個詞的含義。譯者采用了意譯,把“庶出”巧妙地譯成“the child of a secondary wife”, 意思是:第二個妻子所生之子,讓讀者很快明白這個詞的意思,也使讀者對中國古代歷史產(chǎn)生興趣。譯者的這一翻譯方法符合英語讀者的表達習慣,遵循了目的論中的連貫法則。
ST3:爺奶奶們興奮過度,反而吃吃艾艾,一時發(fā)不出話來,大家先議定了:“家丑不可外揚?!?/p>
TT3: They stammered with overexcitement, unable ?for a mo-ment to get a word out. Their first move, since they agreed that“ dirty laundary shouldnt be aired in public.”
“家丑不可外揚”是中國漢語成語,指的是:家庭內(nèi)部發(fā)生的問題需要自己或內(nèi)部解決,給外人說了會遭到算計或恥笑?!弊g者把“家丑”意譯成“dirty laundary”,“dirty laundary”的表面含義是“臟衣服”,而深層含義卻指的是:“不可告人的秘密”。譯者并沒有把家丑這個詞直譯出來,反而采用意譯的翻譯策略,方便了讀者的理解,在目標語文化環(huán)境中具有一定交際意義,遵循了目的論中的連貫法則。
2.3音譯
“音譯”,即把原語文字用相近的發(fā)音翻譯出來。
ST4: 胡琴咿咿啞啞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
TT4: When the huqin wails on a night of ten thousand lamps, the bow slides back and forth, drawing forth a tale too desolate for words. Oh! Why go on it?
“胡琴”,屬于琴類的一種,來源于北方少數(shù)民族,古代漢人稱謂北方少數(shù)民族為“胡”,從北方傳過來的琴,由此而得名。在西方文化中找不到對應的詞匯,因此,譯者采用了音譯,譯成“huqin”讓目標語讀者更加直觀地明白這個詞,遵循了目的法則。
2.4替換法
替換法指的是將原文不被熟知的詞替換成目標語讀者可以理解的詞。
ST5:流蘇和寶絡(luò)住著一間屋子,……,可是她這一次卻非常的鎮(zhèn)靜,擦亮了洋火,眼看著它燒過去,……,在它自己的風中搖擺著。
TT5: Liusu and Baolu shared a room,……, but this time she was perfectly calm. She struck the match and watched it burn, the little three-cornered pennant of flaming red flickering in its own draft.
在這個例子中,原句出現(xiàn)了“洋火”這個詞,洋火是早年中國對火柴的稱呼。由于在近代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很多日常用品都是從國外購買,所以把這些東西加個“洋”字。這這里,譯者考慮到譯入語文化環(huán)境中沒有這個詞,所以就用了“火柴”這個詞來替代,這樣一來,可以避免讀者困惑,也保留了原語文化,遵循了目的法則。
ST7:徐先生從臥室走了出來道:“我打了個電話給老朱,他鬧著要接風,請我們大伙上香港飯店,就是今天?!?/p>
TT7: Mr. Xu came out from the bedroom and said, “Ill call my friend Mr. Zhu , and he insists on throwing a party tonight to welcome us.”
“接風”指的是宴請遠來的人,對他表示歡迎。 此處譯者選用讀者熟悉的表達“throwing a party”替代“接風”,使目的語讀者理解這個詞的深刻意義,譯者使用目標語文化中具有同等功能的詞來替換原語文化詞匯,符合連貫法則。
3.結(jié)論
《傾城之戀》作為張愛玲最具影響力和最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之一,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對于中國文學走向世界有著重大意義。不僅可以促使更多學者關(guān)注作品本身,而且也能讓西方讀者了解中國文化的特殊內(nèi)涵,有利于中國文化的交流和傳播。此時,中國文學作品的翻譯,作為中國文學面向世界的橋梁和紐帶,更是迫切。
本文從目的論角度分析了《傾城之戀》英譯本中的文化負載詞,總結(jié)了翻譯時所采取的翻譯方法。對于文化負載詞的英譯,譯者主要運用了直譯、意譯、音譯以及替換的翻譯策略,遵循了目的論下的三大法則,即目的法則,連貫法則以及忠實法則。一方面,譯者充分保留了原語的語言風格和文化內(nèi)涵;另一方面,譯者兼顧了目標與讀者的閱讀習慣,最大程度地減少了讀者對原語的誤解??傊?,在目的論的指導下,譯者對于《傾城之戀》英譯本中的文化負載詞運用的翻譯策略既傳遞了原語的風格特點又考慮了讀者的閱讀習慣。另外,目的論對于中國文學作品中的文化負載詞翻譯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Karen S. Kingsbury. Love In a Fallen City[M]. London: Penguin Uk, 2007.
[2] Vermeer,Hans J. Skopos and Commission in Translational Action[M]/ / Venuti,Lawrence.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98: 227.
[3]熊兵.翻譯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譯策略”、“翻譯方法”和“翻譯技巧”為例[J].中國翻譯,2014(3):82-88.
[4]張愛玲.《傾城之戀》[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6.
(作者單位:西安工業(yè)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