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珍
【摘要】本文論述以活動為載體創(chuàng)建有效的作文課堂的策略:開展觀察活動,喚醒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開展演繹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訴說欲望;開展主題活動,沉淀學生的寫作真情。
【關鍵詞】作文教學 活動課堂 自主寫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05-0122-02
作文是學生聽、說、讀、寫、思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是學生抒發(fā)真情實感的載體?;顒咏虒W以在教學中建構具有教育性、實踐性、創(chuàng)造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征,以實現(xiàn)學生多方面能力綜合發(fā)展為核心,以促進學生的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教師以活動為載體開展作文教學,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喚起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引導學生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一、開展觀察活動,喚醒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
寫作需要靈感,產(chǎn)生靈感的先決條件是認真地觀察、理解和感受。寫作源自生活,課堂活動的設計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開展觀察活動,可以幫助學生產(chǎn)生寫作靈感,將喜怒哀樂融入文中,實現(xiàn)作文教學過程化。筆者采用的步驟如下:①課前活動:布置學生有目的地觀察、感受;②課上適當引導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③閱讀回顧,方法引領;④遷移生活,進行寫作練習;⑤作品展示,點評修改。筆者引導學生在觀察活動中用心體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例如,筆者設計了以“借你一雙慧眼——生活即寫作的源泉”為主題的作文啟蒙課,課前,筆者引導學生自行觀察校園里的人、事、景、物,發(fā)現(xiàn)蘊涵于其中的美。課上,首先,筆者迅速進行課堂導入;其次,筆者引導學生回顧魯迅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描寫百草園景致的片段(第2自然段),明曉寫景順序和方法;再次,筆者引導學生思考其中出現(xiàn)的形容詞、動詞的使用效果;最后,筆者讓學生以“校園一瞥”為題,寫一寫美麗的校園。剛開始,學生左顧右盼,張望窗外筆挺的大樹、青翠的嫩草,頭腦空空,除了三五人勉強寫了三兩句,其余人只寫了寥寥幾字。面對熟悉的校園,學生筆觸間竟是毫無亮點。此時,筆者抓住學生的迷茫點,展示選好角度精心拍攝的一枝怒放的花和掛滿桔子的小樹圖片,學生眼前一亮,知道這恰是辦公樓前的普通植物,他們每天路過卻沒發(fā)現(xiàn)它們居然可以這么美。有了之前方法的引導,學生自是文思泉涌,紛紛奮筆疾書。學生將文章寫好后,筆者在課堂上展示三名學生的作文,指出其中“枯黃的葉子”“凋零的殘花”與文段內(nèi)容不和諧,讓人感受不到美。學生修改文章再次提交,涌現(xiàn)不少精彩片段,列舉一二:
文一
春天如期而至,而且似乎比往常要早了一些,未曾仔細欣賞過校園景色的我也隨著還未暖透的春風輕輕地走到校園里的一處綠化帶。柔和的春風悄然拂過這里,竹子的枝葉也與春風應和著,沙沙作響,草叢間的嫩芽仿佛也聽到了春風與竹葉的對話,也迫不及待地鉆出土壤。又一陣風拂過,從遠處帶來了一陣清香,放眼望去,哦,那是一叢山茶花??!徑直走去,粉紅的花瓣嬌嫩欲滴,如含羞少女隨風悄悄地散發(fā)著香氣。
——《校園一瞥》
文二
天氣逐漸熱了,我站在二樓走廊窗口,無所事事地吹著輕柔的風,卻望見樓下石子路旁艷麗的花瓣散落了滿地,風又輕婉地拂過花的臉頰,花瓣柔柔弱弱地四處飄,骨子里透出一股美人的嬌怯樣。陽光也慵懶極了,懶懶散散地經(jīng)過葉尖的裁剪,零零散散地落在樹叢間、樹葉縫隙中和石子路上……遠遠望去,那艷麗的紅色與令人舒服的綠色各不相讓。我很是愜意!校園的人少了,不知道誰和我一樣享受著這樣一番別致的風景,不知道誰和我一樣聽著花的呢喃細語,聽著花瓣掙脫葉的懷抱的聲音……
——《校園一瞥》
有了第一環(huán)節(jié)寫作靈感的激發(fā),談到要善于發(fā)現(xiàn)人的美時,筆者語音還未落下,一名學生沖口而出“掃地阿姨也很美”,霎時,教室里響起一陣歡笑。學生思緒暢通,熟悉的師生員工形象都落入他們的筆下。學生學會用發(fā)現(xiàn)的眼光感受生活,在寫作時自然不會缺乏素材。
二、開展演繹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訴說欲望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認為:“活動既是認知的源泉,又是思維發(fā)展的基礎。”在深刻地體驗之后,才有品悟與提升。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一切可用資源,敏銳而細膩地捕捉學生的興趣點,抓住教育教學的良好契機,開展富有趣味的課堂活動。演繹活動即讓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演繹,排演課本劇。開展演繹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語言運用的情境,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可以學會如何正確地使用語言。
例如,在完成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授課后,筆者結合課后練習評講《皇帝的新裝》的人物形象時,發(fā)現(xiàn)學生談到皇帝、大臣時異常興奮,就立即讓學生從班級里推選出最適合扮演文中各角色的同學,剩余的都做群眾演員。在學生情緒亢奮之際,筆者指定三名班里寫作水平較高的學生當編導,提出改寫課本劇并在課堂表演的要求,歡迎其他同學主動輔助,要求學生全員參與,為此設計了“認識語文 認識寫作——在活動中愛上語文”一課。
在這一活動課堂上,筆者首先指導學生展演編排的課本劇《皇帝的新裝》,讓學生從閱讀抽象的文字轉為直觀地感受,而后讓學生暢談:他們腦海中記憶的語文課是怎樣的?上了這節(jié)課后覺得語文又是怎樣的?學生對語文和寫作有了新的認識,知道語文是可說、可唱、可彈、可演的,語文是聽、說、讀、寫、思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寫作是知識與能力融合的最高階段;其次,筆者結合學生的習作,讓學生品析文章中的見聞感受,思考自身經(jīng)歷的事該如何構思方能寫出更精彩的文章;最后,筆者引導學生談談本節(jié)課帶給他們印象最深刻之處,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感觸自擬題目進行寫作。在這節(jié)作文活動課堂中,學生經(jīng)歷了如下過程:
其中聽與思貫穿了整個活動,學生在最后的寫作中再次沉淀情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提升思維。學生在課后習作中寫道:
通過語文老師的講解,我們漸漸揭開語文神秘的面紗,看到里面是一個蓬勃的富有內(nèi)涵的少女。她告訴我們語文是如此美妙,它不只局限在老師的話語里和書本的介紹中,它更在我們的心中以及我們能看見的所有地方。
語文不是照本宣科,它是多彩的。它是水,可以變幻無窮。我們在生活中從未失去語文,一首歌曲,一場電影,甚至一句廣告語,都能展現(xiàn)語文的魅力。語文,能說則語,能寫則文,兩者缺一不可,兩者也都需認真領悟?!痘实鄣男卵b》這部課本劇只是我們發(fā)現(xiàn)語文真諦的一塊墊腳石,它帶我們第一次打開語文的天地,告訴我們:語文是如此多彩!
——《語文如此多彩》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弊詮睦蠋熃馕鲞@句名言后,我才明白,原來,語文不僅要學習,還要進行思考。以口能言為語,以手能寫為文,這才是語文的真正意義。現(xiàn)在,我不僅不討厭寫作文,而且還喜歡上了寫作文,因為老師教給我們寫好一篇文章的技巧,我都記住了。經(jīng)過了這堂語文課,我明白了語文是鮮活的,不是枯燥乏味的,不僅可以學,還可以將它演繹出來。
——《一堂生動的語文課》
三、開展主題活動,沉淀學生的寫作真情
人與人的情感是相通的,主題式的課堂活動能較好地實現(xiàn)作文教學過程具體化,在分享中感悟日常真人、真事,品悟細微處的真情,鼓勵學生面對更好的、真實的自己。
在主題活動課“成長的故事——在活動中想到寫作”中,筆者布置課前任務,引導學生分組整理自己的煩惱事、自己家人(父母及其他長輩)的煩惱事以及自己的快樂事。課堂上設置了三個活動,一是各小組輪流展示精心篩選整合的煩惱事例,教師適時引領學生,分析哪些煩惱是“庸人自擾”,哪些煩惱值得重視。二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煩惱,鼓勵學生正視成長路上遇到的各種困擾,要以樂觀的心態(tài)積極地面對煩惱。三是結合他人的事例,聯(lián)系自身類似經(jīng)歷,發(fā)掘寫作素材,找準寫作角度。課后寫作題為:“自擬標題抒寫自己的煩惱?!蔽野嘁幻麑W生在課后寫了一篇生動的文章,顯露出自己風趣的性情:
可惜突然有一天,老天給自戀的我來了一個當頭一棒。這天早晨,剛睡醒的我,迷迷糊糊地走進廁所,習慣性地照了照鏡子,模模糊糊地看見鏡子里那熟悉的面孔上,冒出了幾顆泛著紅光的痘痘。我大驚,瞪大了眼睛,打起精神,目不轉睛地盯著這幾顆痘痘,忍不住伸出手去擠它??墒沁@不但沒有多大效果,我臉上的痘痘反而更紅了,還帶著略微的刺痛。那些紅痘痘更加顯眼了,它們在浴光燈下還泛著油亮的光澤,似乎在嘲笑我的無能,而我卻束手無策。
……
——《成長的煩惱》
中考臨考前,在學生普遍浮躁之際,筆者設計了“我自信,我堅強”作文主題活動課,同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課堂上道明當前自己的緊張與焦慮的狀況,認為這節(jié)課讓他一下放松了自己,得到鼓勵,多了自信,心情豁達了,覺得只要自己努力了就沒有遺憾。學生課后在作文中寫道:
我的記憶力一直都不是很好,背古詩、背單詞從來都要很久??墒俏业耐瑢W們卻不同,他們似乎能快速記憶,這讓我一直感覺壓力很大,甚至有些悲觀。但是我想到,我總得面對這些差距,所以我開始給自己打氣,尋找了各種途徑去補救。最終,我的能力提升了,再也不為此擔憂了。
——《自強的含義》
教師要想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就需要積極開展多元化的作文教學活動。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向課堂要效率,在實踐中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用活動讓學生收獲滿滿的體驗感,從而讓學生愿寫、樂寫,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