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
一、課外閱讀的必要性
語文教學最重要的內(nèi)容就是閱讀,對學生來說閱讀不僅是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對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構建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學生正處于對世界充滿未知和懵懂的階段,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還不夠豐富。小學階段要學習的科目相對比較簡單,只有打好閱讀的基礎才能更好地學習和理解其他科目的知識。在這一學習階段,語文科目需要學習基本漢字和課文,閱讀是重中之重。閱讀能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讓他們豐富自己的情感,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對世界有更深刻的認識,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往往相對較弱,影響了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勢在必行。相對于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網(wǎng)絡學習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滿足學生隨時學習的需求,比如可以在網(wǎng)上學習;另一方面可以讓小學生隨地學習,比如在家里、在公交車上都可以學習。這樣一來學生便可以最大化地利用時間,以提高自己綜合能力。例如,篩選學習資源,以及安排學習周期,都可以由小學生獨自完成,可以增強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再如,不斷的閱讀會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和寫作技能,能潛移默化地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
二、課外閱讀對小學寫作教學的益處
1.能創(chuàng)建趣味課堂,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傳統(tǒng)的教學一般都以教師為中心,課堂上以教師講課為主。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讓教師感覺很累,學生在聽課過程中也容易走神,被其他東西吸引,真正能專注地聽完一節(jié)課的人少之又少。因此,新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創(chuàng)建互動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關于閱讀教學,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課內(nèi)的豐富識字量的教學,另一部分是拓展視野和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教學。有一句話說得好:“由課內(nèi)得其法,于課外受其益。”在授課過程中,教師不應自己滔滔不絕地講,而應該適當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積極參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作為求知欲最強的群體,對知識的渴望非常強烈,教師可以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把一些枯燥的文章講解得十分有趣,讓更多學生愛上閱讀,愿意主動閱讀各種有益的書籍。閱讀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大有助益,教師要篩選和有效整合課堂內(nèi)外的優(yōu)秀閱讀材料,多跟學生分享與課內(nèi)文章有關聯(lián)的課外閱讀材料,幫助學生在理解課內(nèi)知識的同時,豐富課外閱讀量。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課外閱讀,讓他們主動學習和記憶,因為學生自己探究得到的記憶效果總是更好的,對知識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最重要的是學生在閱讀水平提升的同時,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意識和寫作能力都會有所提高。
2.能整合寫作資源,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
課內(nèi)外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需要師生的相互配合,教師需要制訂科學的教學方案。例如,師生共同閱讀一篇文章,這樣不僅能增進師生感情,還能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旨。教師還需要深耕教材,在帶領學生充分學習課內(nèi)文章后再進行課外拓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十分重要,學生主動閱讀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閱讀速度和效率。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習慣的重要時期,良好的習慣能讓學生受益終身,一定的閱讀技巧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在教學期間,教師可以推薦一些好書,選取有意思的章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由此大大提高閱讀質(zhì)量。如此,學生便能有更高的語文素養(yǎng),也會更愿意主動去閱讀。語文教學的另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教師的提問和學生的討論,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足夠有趣,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也會很濃厚。眾所周知,對于未知事物的渴望是探究的最強大動力,在教育教學中同樣如此,教師能提出好的問題引導學生,那么學生的探究會更加深入,就能分析出問題的本質(zhì),理解所學知識點。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學習提問的技巧,不斷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久而久之,學生自然會愛上主動學習語文和自主閱讀,寫作思維自然也會變得開闊,寫作能力自然會相應得到提高。
3.有利于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
小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有限,有趣的故事更能吸引他們的閱讀興趣,并讓他們從中學習某些道理。例如《守株待兔》,用寓言故事的形式讓學生明白了不能妄想不勞而獲或死守狹隘的經(jīng)驗的道理,要做靈活的、知變通的人。教師應該利用學生愛玩的天性,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愉快地完成文章閱讀,由此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如此,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積累寫作素材,為日后的寫作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此才可能寫出優(yōu)質(zhì)文章。
4.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小學生愛玩愛鬧,很難長時間安靜地讀書或聽課,所以課外閱讀光靠學生自覺是不夠的,教師要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教師應改變只給學生發(fā)放課外閱讀材料而不進行閱讀指導的教學方式,首先,學??梢蚤_設圖書館,每天安排合理的閱讀時間供學生課外閱讀。圖書館的選書可以是與學生必考科目有關的課外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內(nèi)知識,還能讓他們放松心情。其次,教師可以在班級里設立圖書角,在學生間成立閱讀小組,合理分配班級成員,安排好小組閱讀時間;還可以在班級組織閱讀分享大會,讓每位喜歡閱讀的學生都有機會分享自己近來的愛讀書目和讀書感悟,給他們提供暢所欲言的機會。再次,對于每天按時完成閱讀任務的小組,教師可以給予口頭表揚或者物質(zhì)獎勵,讓學生獲得閱讀的成就感,激勵他們保持這一良好習慣。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一定會有所提高。
寫作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好成績來自平時嚴格的訓練和日復一日的積累。只要平時堅持閱讀,在時間的見證下,學生的閱讀水平必將獲得質(zhì)的飛躍。教師承擔著培養(yǎng)未來中國脊梁的重任,應秉承高度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積極學習新知識,為學生做好示范和榜樣作用。如此,教師和學生定能在和諧愉悅的氛圍里共同成長和進步。
331950190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