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享敏
摘要:基于實際情況來看,初中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如果此時沒有做好道德與法治的培育,那么對于初中生的一生都會無形中產生影響,與此同時,隨著新課標的落地,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也成為了教學目標之一?;诖?,本文就以核心素養(yǎng)下的道德與法治授課活動作為出發(fā)點,首先探究其中的基本內容,其次分析此項教育的關鍵意義,最后著重探討相應的教學實踐,以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道德與法治;初中;授課活動
引言
在核心素養(yǎng)下若要發(fā)揮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良好成效,需要教師對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理念有一個正確的理解認識,在充分意識到核心素養(yǎng)重要性的基礎上,結合課本內容,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法律意識、道德意識、公共意識的培養(yǎng),采用有的放矢的授課方式,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水平,下文將對這部分內容做出簡要論述。
一、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基本內容
若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有效滲入核心素養(yǎng)相關內容,要求教師必須要學會轉變以往只以課本內容為中心的傳統(tǒng)授課模式,以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人格品格、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為目標,將素養(yǎng)培育教學變得更加具體細化。教師要對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內容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以學科本身為核心,制訂合理的教育目標與設計方案,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水平。
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若要發(fā)揮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良好成效,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在法律層面上,培養(yǎng)初中生擁有一個良好的法律素質,在知法、懂法、懂得遵守社會規(guī)則的基礎上扮演好社會好公民的角色;在道德素養(yǎng)層面上,要及時扭正學生的認知偏差,幫助初中生建立高尚的道德素養(yǎng)水平;在公共志愿活動層面上,要引導初中生正確認識自己所擔負的責任與應履行的義務,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诖耍處熞浞终{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以學生為主角,在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熏陶下,使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水平得以不斷的進步與發(fā)展。
二、核心素養(yǎng)下道德與法治授課活動的關鍵意義
一直以來,教育的目的除了是要教授學生知識以外,還要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品質,與此同時,還應該成為一個知法、懂法的青年,隨著科技的進步,網絡也愈來愈發(fā)達,這也使得初中生接收社會新聞的渠道變得更多,但是由于初中時期學生的年紀特性,他們很容易在各類信息在迷失自我,并且由于沒有辦法對各類信息的真?zhèn)斡枰哉鐒e,極其容易形成錯誤的觀念,為此,就需要借助于道德與法治,來讓初中生始終處于正確的軌跡之中。
與此同時,在核心素養(yǎng)的觀念之下,對于初中生的道德法治授課活動也形成了更多的要求,因此,教師務必要從自身做起,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實踐方式,來讓初中生真正的明晰什么是道德法治,繼而才可以進一步培育學生的素養(yǎng),在這些層面之上,都展現出了此項教育的關鍵意義。
三、核心素養(yǎng)下道德與法治授課的有效性實踐探究
(一)借助社會新聞,培育初中生的素養(yǎng)
初中生的年紀還不是很大,因此在理解外部的一些事情時容易出現偏差,與此同時,由于生活經驗也不是十分的充足,難免會有法律觀念不足的問題,而在道德與法治的授課活動中,教師為了更好地培育初中生的素養(yǎng),可以借助一些社會新聞,來進行實踐授課,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道德與法治在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例如,在教授“法律在我們身邊”相關內容時,教師在講解完課本中的內容之后,便可以引入一些社會中的新聞,來讓學生作為案例實行分析,可以將“高鐵占座”為例,在包頭至大連的高鐵之上,某乘客在沒有坐票的情況下拒不讓座,最終被行政拘留,教師便可以引領學生探究此案例的本質,繼而滲入道德與法治,最終讓初中生明晰法律就在身邊,通過這種真實的新聞,能夠更為高效的培育初中生的相關素養(yǎng)。
(二)利用課本內容,提升初中生的素養(yǎng)
立德樹人是初中道德與法治科目的內核,因此在課本內容之中,有很多深層次的理念,教師務必要對課本做好利用,挖掘出其中的深層涵義,這樣才能夠保證初中生接受到更為有效的教育,堅決規(guī)避“走馬觀花”式的授課方式,唯有如此,才能夠真正地培育初中生的素養(yǎng)。例如,在教授“我和我們”相關內容時,教師就應當將課本作為導向,尋找其中更深的意義,從而讓學生明晰“我”與“我們”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明白借助于集體的生活,能夠涵養(yǎng)自身品德、培育自己的能力,這樣一來,學生在日常與同學接觸的過程中,便懂得要取長補短,在這種形勢之下,保證道德法治授課的成效、提升初中生的素養(yǎng)自然也就會水到渠成。
(三)通過課外活動,增強初中生的素養(yǎng)
知識的最終目標就是被有效的運用在生活之中,這一點對于道德與法治科目來說也不例外,因此教師應當在授課活動中,注重課外活動的組織,通過課外的活動,讓初中生更好地理解課本中的內容,以此來增強自身的道德法治素養(yǎng),同時還能夠點燃學生的興致。例如,在完成授課內容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然后讓各個小組利用周末的時間進入到社會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這種方式不單可以進一步培育初中生的品德,并且還可以鍛煉初中生的協(xié)作能力,讓學生將知識與生活融合在一起,真正的展現出核心素養(yǎng)。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授課活動來說,其關鍵性已經有目共睹,現階段不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十分注重對于初中生的此項教育,然而從現實情況來看,由于受到各種不盡相同因素的干擾,致使在實行道德與法治授課實踐期間,難以有效的培育初中生的素養(yǎng)。因此,就需要教師主動地革新固有的觀念,借助于社會新聞、利用課本內容以及通過課外活動,來提升道德法治授課效率的同時,進一步培育學生的總體素養(yǎng),所以上文對這幾點內容實行了詳實探究,期望帶來參考。
參考文獻
[1]朱文英,漫柏園.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9(10):169-170.
[2]李前程. 談談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C]. .教育理論研究(第十輯).: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215.
[3]孫全軍.讓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植根于學生的生活土壤之中——以“做個有教養(yǎng)的現代人”一課教學為例[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9(03):156-158.
(貴州省赫章縣興發(fā)鄉(xiāng)初級中學?貴州?畢節(jié)?55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