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樂
摘? 要:推進幼兒自主游戲指的是教師考慮幼兒游戲的發(fā)展需求并及時跟進、幫助幼兒自主構建游戲模式和情境,推動游戲向著高層次發(fā)展的積極過程。在自主游戲探究過程中,教師無法正確對兒童的學習能力進行評估,缺乏童心,不能以兒童的角度看待游戲的發(fā)展。一方面缺少規(guī)劃性,另一面未能為推動幼兒游戲提供合適的支撐。故而,幼兒教師自身明確定位、采用輔助指導為主、及時有效反饋的戰(zhàn)略是極為重要和不可忽視的,從各方面推動幼兒自主性的全面發(fā)展,讓幼兒的自主性得以在游戲中提升。
關鍵詞:自主游戲;幼兒教師;行為
眾所周知,幼兒園的基礎活動便是游戲,游戲之所以能在幼兒園中占據(jù)不可替代的中心位置,源于游戲對于幼兒身心發(fā)展的不可估量作用,游戲已然是發(fā)展幼兒社會化的關鍵途徑之一。幼兒通過自主游戲活動,能從游戲中獲取游戲性體驗,究其實質,此種體驗為主體性體驗。
一、教師在幼兒自主游戲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雖然幼兒學習成長過程中游戲占據(jù)不可替代的地位且發(fā)揮著不容小覷的正向價值,幼兒園在開展游戲過程卻受到多重阻礙,以致于游戲無法發(fā)揮其應有的功能,現(xiàn)階段的幼兒教師指導失策便是極為重要的影響因素。
(一)視自主游戲為放任活動
幼兒受心理、生理的限制各方面能力有待發(fā)育,因此幼兒教師面對幼兒時需要花費更多的經理和時間。面對日益繁雜、高強度的幼兒教育工作,越來越多的教師在無形中將幼兒自主游戲時間作為自己短暫停歇、稍微放松的機會,忽視了幼兒游戲的過程,更有甚者,教師只是旁觀者。當下幼兒園做出教育改革后,打著“幼兒為主”的旗號,卻無法切實真正做到要求。部分教師在觀念層面無法重視,其認為所謂的自主游戲就是以保證幼兒安全為基礎,隨心所欲進行游戲即可,教師無須干涉。教師只為游戲提供所需材料、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局限于準備活動,但對于幼兒游戲的進展、問題卻放任不管、置之不顧。教師缺乏細致入微的觀察,此種權利放棄,不但無法發(fā)揮自身作為教師的職責,更無法讓游戲活動中的價值發(fā)揮到最大化。
(二)過度注重自主游戲的教育價值
部分教師急于追求教育效果,忽略了自主游戲的重要性,一味的將焦點放在幼兒游戲中找尋教育機會,試圖尋求一切能提升幼兒學習的機會,見縫插針,強迫幼兒在游戲中接受理論知識。強行參與到幼兒的游戲活動,以游戲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其中,但若是一旦出現(xiàn)幼兒行為違背預先規(guī)劃安排好的教學任務,教師便會想方設法對幼兒加以主觀引導,試圖匡正幼兒的“錯誤”,除此之外,教師按照自己自身想法,游戲中穿插知識教育、品德教育等。教師擔任“導演”角色,孩子們知識配合出演的“演員”,換言之,幼兒的行為依照導演的劇本進行活動,喪失了自由開放性,縮減了自由發(fā)揮的空間。部分幼兒由于學習能力較低,在集體教學時出現(xiàn)學習任務完成不及時的情況,在自主游戲活動時,教師有意的引導未完成學習任務的幼兒在相應的活動區(qū)域進行補習。上述教師強行參與、限制過多,無疑是阻礙了幼兒自主游戲的過程,剝奪了其應有的游戲時間,打擊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幼兒自由好奇的天性一旦被遏制,必將導致幼兒的自主性的不到發(fā)揮。
綜上所述,幼兒自主游戲活動中教師層面存在較多問題,究其原因,絕大多數(shù)源于幼兒教師無法正確總結自身的職責,甚至不清楚自己在幼兒活動中的定位,另一方面,教師對自主游戲的干預方法仍有欠缺之處。自主游戲首先應將尊重幼兒的主體性列入首要考慮因素,為此,教師應進行自省自查、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緊跟時代步伐,仔細觀察、積極引導,為幼兒發(fā)揮主動性提供空間。
二、教師指導幼兒自主游戲策略
自主游戲活動時,教師作為幼兒成長中必不可缺的支持者、促進者,故而,教師的教育模式正確與否對幼兒有著很大的影響,教師應主動探究幼兒的心理,貼近幼兒實際,為其發(fā)揮主動性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和空間,注重幼兒潛在潛能的開發(fā),培養(yǎng)其形成獨立自主的健全人格。
(一)游戲開始前,要厘清自身角色
自主游戲對于幼兒而言,是幼兒自我成長發(fā)育、自我探究的實踐過程。教師應首先應從觀念上對幼兒的主體地位產生高度認同感,才能在實際實踐中解放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所以,教師在幼兒自主游戲中應對自己角色定位進行價值澄清,對自己進行全新的、深刻的認識,此環(huán)節(jié)是絕對重要且必要的的。自主游戲的前提基礎是幼兒好奇能否得到滿足,在游戲的全過程中,教師應適時給予幫助,讓幼兒盡可能多的感受多種多樣的游戲體驗,這就要求教師扮演的角色應是多變的,而非一成不變。為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發(fā)展所需,教師應扮演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劃分各類區(qū)域,給予幼兒公平的參與機會,讓機會普及每個幼兒;幼兒能逐漸自發(fā)進行游戲活動,教師是游戲的觀賞者;游戲過程中,教師是幼兒興趣滿足的鼓勵者;游戲完成后,教師則應該是游戲結果的評判者、獎勵者、贊賞者。教師若能積極進行角色轉變,一方面能夠減少片面化指導,盡量避免指導失誤,提升游戲活動質量和良好體驗;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師自身教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兒童觀,專業(yè)化得到進一步提升,更好的貼近幼兒。
(二)準備游戲,考慮活動生成的可能性
要想順利開展游戲活動,則必須準備應有的物質基礎,游戲材料是關鍵,同樣是引導幼兒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探究世界的必備條件。因此,教師在準備材料、提供材料時,應檢查材料的合理性,確保材料能夠成為支撐幼兒游戲探究活動的工具。幼兒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環(huán)境時,其設計理念應時設計游戲活動是否對兒童的終身發(fā)展有功能性作用,并貫徹落實于游戲的方方面面。教師若一味追求計劃與設想的完整性和達成性,幼兒教育活動勢必陷入模式化的尷尬境地,幼兒在游戲中仍然無快樂可言,喪失了樂趣的游戲自然稱不上游戲。
綜上,游戲對幼兒的發(fā)展起著正向的積極作用,一方面促進幼兒對世界、對生活的的認知力,另一方面,在潛移默化中加強體能訓練,陶冶高尚情操。教師若能深刻感知到游戲對幼兒的全面促進作用,貼近幼兒心理創(chuàng)設教育活動情境,預留充足的游戲時間,則游戲完全可成為培養(yǎng)幼兒素質教育實施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萬中,劉敏.幼兒游戲中教師的干預與干涉[J].學前教育研究,2013(8).
[2]趙紅霞.幼兒游戲開展中存在的誤區(qū)及對策[J].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4,31(1).
[3]鞠路寧.幼兒游戲中同伴沖突解決策略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390950190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