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燕
【摘要】在初中語文中,教材中的經典名著是為了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從而合理放置在課本,開闊學生眼界,引導他們接觸更多與課本內容不一樣的課外讀物,豐富他們的情感。但是大部分教師在課上主要講解課本中的內容,不太重視名著閱讀,只是單純地向學生們介紹作者的寫作背景以及主要人物的特點。鑒于此,本文就初中語文名著教學的現狀展開論述,提出三個在名著教學中合理運用思維導圖的策略,以期提高學生們的理解水平和加快學生的閱讀速度,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關鍵詞】初中 語文名著 教學 思維導圖 運用
【引言】思維導圖是當代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學習方式,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們快遞記憶,還可以讓學生們有一個清晰的思路,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所以初中語文教師開展名著教學時可以充分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們理清名著中的人物關系。而且初中語文有大量需要學生們記憶的知識,記憶過程中容易出現知識混淆的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文章內容畫出思維導圖,突出思維導圖的價值,幫助他們更好地去閱讀難度大的名著,把名著閱讀轉變成“悅讀”。
一、初中語文名著教學的現狀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的初中學校都不重視學生的名著教學。語文課堂只是教師講解課文,帶著學生去分析文章內容。但是課文中涉及了一些名著閱讀,教師無法忽略這一環(huán)節(jié),開展教學時只是讓學生們自由閱讀,毫無規(guī)劃。因為名著比較長,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所以有些學生不喜歡閱讀,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出現與別的同學閑聊的情況,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從而導致一個無效的名著教學。面對名著教學,學生與教師都呈現了一個敷衍的態(tài)度,名著教學的開展舉步維艱,學生的思維也被平時的課堂束縛住了,不能實現自主思考。所以教師要重視起來名著教學,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出名著教學的優(yōu)勢,讓學生們學到更多課文中沒有的知識,實現走出課文,走進名著,學習名著中的思想品質,以至于在寫作過程中可以摘抄相對應的素材,充實作文,有效減少湊字數的情況。
二、探討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名著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繪制樹狀思維導圖,促進學生思維深度發(fā)展
一本名著中有多個故事情節(jié),演繹出了每個人物的性格,充分介紹人物之間的關系。根據故事情節(jié),我們可以更好地發(fā)現人物產生的變化,讀懂作者的內心世界,價值觀念。但是有的名著理念相鄰的兩段故事情節(jié)跨度比較大,而且初中課本中的名著都是節(jié)選,導致學生們找不到前因后果,不能連貫地分析內容。所以教師開展名著教學時,可以利用樹狀思維導圖繪制故事的章節(jié),把死板的知識變得更加靈活,學生們看到樹狀思維導圖以后就大概清楚這本書大概講的是什么。
比如說進行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名著導讀《紅星照耀中國》:紀實作品的閱讀”的教學時,教師組織學生們去畫樹狀的思維導圖,以“紅星耀中國”為中心,在左邊和右邊分別支出6根線條,分別代表了12篇的內容。接著再從每一篇題目的后面畫出支線,分別寫出具體的內容。如:第一篇內容為“探尋紅色中國”,這篇里面有4個知識點,畫出4條支線,分別寫上“未解惑的問題”、“去西安的漫車”、“漢代青銅”、“通過紅色大門”;第二篇內容為“去紅都的路”,里面涉及了3個主題,分別寫出主題內容。通過繪制樹狀圖,學生們可以按照故事順序填充思維導圖、完善思維導圖。教師引導學生繪制樹狀思維導圖時,可以有效避免學生放棄閱讀的這一現象,實現“淺層閱讀”轉變?yōu)椤吧顚娱喿x”。
(二)繪制思維導圖,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學生們在閱讀時,需要了解故事的發(fā)展走向,從每個章節(jié)中找出有代表性的語句。所以在進行閱讀名著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在樹干或者枝干上寫出每個章節(jié)的重要語句,并且寫上自己的認知,解析這段話的內容實現對知識的記憶。
比如說進行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名著導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摘抄和做筆記”的教學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自主找出每個章節(jié)的重點語句,所以鼓勵學生繪制一個思維導圖,閱讀時從每個章節(jié)中自主找出比較有代表性的句子,摘抄下來放在對應的支線后面,填充枝干部分。學生們也可以把經典語句放在樹干上,在枝干上寫出自己的解析,方便復習環(huán)節(jié)。通過把傳統(tǒng)的摘抄變成思維導圖,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體會到不一樣的教學方式,吸引他們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個性閱讀,激發(fā)他們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他們分析句子的能力,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三)利用思維導圖梳理人物之間的關系
每本名著里面都會有主要人物,作者刻畫的人物形象比較多元,人物之間的關系也比較復雜。所以學生們在閱讀名著時產生了吃力的感覺,不能體會深奧的文章內容。教師可以結合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們先找出一個中心人物,再從他身上畫出樹干部分,寫上親近的人物,繼續(xù)再畫出枝干部分,再寫出相應的親近人物。這樣的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快速找到每個人物所處的位置,并且找出兩個人之間的交集部分,更好地理解名著,梳理人物之間的關系。
比如說進行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名著導讀《傅雷家書》:選擇性閱讀”的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們找出中心人物“傅雷”,在它周圍畫出樹干部分,分別寫上“傅聰”、“傅敏”等不同性格的人物,再畫出枝干部分,分別寫出傅雷寫家書時交代每個人的主要內容。通過這樣的思維導圖,學生們可以一目了然,清晰地感受傅雷對夫人、孩子不同方式的愛,引導兒子感知藝術的魅力,給他足夠的藝術營養(yǎng)。學生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學到了傅雷的一些精神品質,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
【結束語】
綜上所述,名著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必不可缺,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開闊視野,搜集更多的寫作素材。把思維導圖與名著教學相結合,充分發(fā)揮出兩者的優(yōu)勢,既可以讓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總結名著各個章節(jié),也可以鍛煉學生在文章中快速找到重點。教師要正確認知現代學生的學習需求,與時俱進,不斷探索符合學生的教學模式,科學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去閱讀枯燥無味的名著,在閱讀過程中發(fā)散自身思維,啟迪心智。
【參考文獻】
[1]陳瓊. 將閱讀變成“悅讀”——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中應用的實踐研究[J]. 文理導航(上旬),2021(12):4-5.
[2]許相娣. 名著閱讀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課外語文,2021(22):141-142.
[3]管海玲. 論思維導圖在初中名著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 中學語文,2021(2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