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地方”的營造:以侗寨鼓樓為中心

      2021-01-19 08:22:24劉夢穎
      社會科學家 2020年11期
      關(guān)鍵詞:鼓樓侗族

      劉夢穎

      (1.中山大學 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研究中心,廣東 廣州 510275;2.中山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系,廣東 廣州 510275 3.廣西民族大學 教務(wù)處,廣西 南寧 530006)

      一、研究的緣起:界定“地方”與再看侗族人地關(guān)系

      隨著全球化、現(xiàn)代化浪潮席卷,“時空壓縮”給人們帶來無助、迷失和不安,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空間亦成為供人消費的“景觀”與“奇觀”,“地方”日益成為人文地理學、空間政治學、社會學、民俗學等學科關(guān)注的話題,成為當下“鄉(xiāng)村振興”“社區(qū)營造”“留住鄉(xiāng)愁”等行動和議題的焦點。

      關(guān)于“地方”內(nèi)涵與外延的討論,大致形成了人文主義(或譯作“人本主義”)和建構(gòu)主義兩種理論取向。人文主義視角強調(diào)人的主體經(jīng)驗,可追溯至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現(xiàn)象學。段義孚提出的“戀地情結(jié)”(Topophilia)和約翰·阿格紐(John Agnew)提出的“地方感”(sense of place)都強調(diào)人對地方的情感依附。[1]段義孚認為,相較于“空間”,“地方”是感知價值的中心,是意義中心和關(guān)懷之所。[2]建構(gòu)主義視角關(guān)注“地方”與集體記憶、權(quán)力和認同的關(guān)系。在全球資本、話語、權(quán)力關(guān)系角逐和競爭下,在地方主義、民族主義、浪漫主義等意識形態(tài)作用下,“地方”成為建構(gòu)認同的工具和文化資本的符號。戴維·哈維(David Harvey)指出,政治經(jīng)濟權(quán)力參與“地方”建構(gòu),既帶來希望,也暗藏危機。[3]20世紀70年代時,段義孚等人將“地方”視為一個靜態(tài)概念,90年代后,建構(gòu)主義理論對其修正。多琳·馬西(Doreen Massey)提出“全球地方感”概念,認為“地方”是一個發(fā)展的、絕非靜止的過程;不一定非有邊界;沒有一個單一的、獨一無二的身份認同,充滿了內(nèi)部沖突;特異性持續(xù)再生,應(yīng)以動態(tài)、多元化、開放的視角來看待。[4]

      盡管國內(nèi)學界對“地方”“地方感”的概念剖析和應(yīng)用研究比較豐富,但大多數(shù)研究屬于旅游人類學、旅游地理學等學科范疇,僅有少數(shù)學者從日常生活角度討論了“地方感”或“地方”的歷時性建構(gòu)過程。[5]侗族村寨的田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以鼓樓為中心的“地方”營造,是侗族歷史、文化、族群認同、地方主體話語和儀式慶典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融混了權(quán)力話語與情感意義的雙重動機。據(jù)石開忠統(tǒng)計,2009年全國侗族地區(qū)有772座鼓樓,其中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有130座。[6]2019年,三江縣全縣已有230座鼓樓。①柳州市第二屆文化旅游產(chǎn)業(yè)發(fā)展大會暨第十六屆中國(柳州·三江)侗族多耶節(jié)開幕式領(lǐng)導干部發(fā)言,時間:2019年11月6日,地點:三江縣侗鄉(xiāng)會客廳。作為神圣中心和意義之所的鼓樓,如何成為侗族人地關(guān)系的符號?侗族人為什么要建鼓樓?侗族人的“地方感”何為?本文通過共時與歷時相結(jié)合的分析視角,以“地方”營造為切入點,指出當下鄉(xiāng)村振興應(yīng)將“地方感”搭建的認同紐帶及其塑造的建構(gòu)意義融入日常生活中,修復人地關(guān)系。

      二、鼓樓意義的產(chǎn)生與變遷

      1.鼓樓:漢侗文化交流與交融的產(chǎn)物

      侗族居住在我國湘、桂、黔三省交界地帶,史籍記載為“仡伶”“峒人”,自稱“干”“更”“金”,是百越族中駱越人的支系,古有“溪峒之民”之稱。古籍記載,侗族地區(qū)于明代已建鼓樓。明《赤雅》記載,“羅漢樓,以大木一株埋地,作獨腳樓,高百尺,燒五色瓦覆之,望之若錦鱗也”。[7]明《黔記》記載,“黑樓苗,在古州清江八寨等屬,臨近諸寨共于高坦處造一樓,高數(shù)層,名聚堂。用一木桿,長數(shù)丈,空其中,以懸于頂,長鼓。凡有不平之事,即登樓擊之,各寨相聞,俱帶長鏢利刃,齊至樓下,聽寨長判之。有事之家,備牛待之。如無事而擊鼓及有事?lián)艄牟坏秸撸P牛一只,以充公用”。[8]聚堂就是鼓樓。鼓樓最初稱為“共”,意為鳥巢,隨后稱為“百”,堆壘之意,再稱為“堂瓦”,即公房,是眾人議事之所,到款制社會時增加了迎賓、款組織擊鼓聚眾和斷案等功能。[9]近代社會又增加了娛樂功能。曾有學者總結(jié)出鼓樓的十二項功能,聚眾議事、擊鼓報信、排解糾紛、擺古休息、拾物招領(lǐng)、吹笙踩堂、存放蘆笙等等。[10]《三江縣志》記載:“樓必懸鼓列座,即該村之會議場也。凡事關(guān)規(guī)約,及奉行政令,或有所興舉,皆鳴鼓集眾會議于此。”[11]民國以前,侗族地區(qū)實行團款制度,“款眾”在鼓樓共同議訂“款約”,違約的判定由“款首”在鼓樓集眾驗戒執(zhí)行。[12]聚眾議事和斷案等功能強化了鼓樓地位的神圣性。

      侗族鼓樓的來源,除了與原始巢居方式有關(guān)外,還與漢族影響密不可分。與其他南方少數(shù)民族相似,侗族在歷史上受中央王朝統(tǒng)治,與漢族的聯(lián)系從未中斷。明朝初年起,因衛(wèi)所屯軍和移民政策,大規(guī)模的漢族移民進入侗族地區(qū),侗族古歌中有“原籍江西,住在吉安府”的說法,民間廣泛流傳“江西來源說”。以鼓樓、風雨橋為代表的侗族木構(gòu)建筑營造技藝深受中國古代傳統(tǒng)木建筑營造技藝的影響。吳浩認為,不僅侗族工匠吸收借鑒漢族文化,而且“鼓”與“鼓樓”之稱也從漢族而來。[9]石開忠認為侗族建鼓樓是中原漢族地區(qū)關(guān)于鼓的管理的遺存。[6]建筑學家羅德啟將侗族木建筑技藝遠遠超過鄰近的其他少數(shù)民族,歸因于侗族人較早采用了漢族常用的木工工具。[13]已有研究表明,侗寨鼓樓是漢侗文化交流和交融的產(chǎn)物。侗族先民在適應(yīng)居住地氣候、自然條件的前提下,不斷接納外來移民,吸收漢族等其他族群文化,最終形成了侗族族群,以及由鼓樓形塑的聚落空間和由鼓樓表征的民族文化。

      2.鼓樓象征意義的變化與擴布

      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侗族地區(qū)與外界的交流交往日益頻繁,鼓樓的公共性和娛樂性日益突出。自20世紀80年代起,地方政府、學者團體、媒體機構(gòu)、旅游企業(yè)等各方人士聯(lián)合打造、推廣鼓樓形象,將其塑造為民族符號。②Kaneshige Tsutomu(兼重努).Village Community and Public Architecture:wagx Concept and Drum Tower among Dong(Kam)People of Sanjiang in Guangxi Province,China.Dynamics of Ethnic Cultures Across National Boundaries in Southwestern China and Mainland Southeast Asia:Relations,Societies,and Languages(中國西南地區(qū)與中國東南亞跨境民族文化動態(tài)).eds by Hayashi Yukio and Yang Guangyuan.Chiangmai,Tailand,2000.82-101.1980年,貴州省文化局在全國率先組織開展文物普查活動,將侗寨鼓樓作為重要文物給予保護并撥??罹S修,隨后以政府為主導的各界力量通過舉辦專題展覽、建立民族園、發(fā)行侗族建筑專題郵票等形式將以鼓樓、風雨橋為代表的侗族建筑向外推介。20世紀90年代時,黃才貴提出侗族建筑的“文化位移”是“以民族性和時代性風貌,步入文化現(xiàn)代化、文化與經(jīng)濟一體化和文化國際化運作軌道”的表現(xiàn)。[14]進入21世紀后,湯蕓指出,鼓樓是被精心挑選出來的、作為民族象征的“被發(fā)明的傳統(tǒng)”,脫離了南侗地區(qū)的地方性關(guān)聯(lián),成為整個侗族文化的“景觀”。[15]自20世紀80年代至今,鼓樓設(shè)計、建造、使用和外界評價的變化,可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設(shè)計樣式定型化。鼓樓形制可分為亭式、廳式和塔式。[16]鼓樓從公房演化而來,最早為亭式或和普通房屋無異,樓層不高。20世紀80年代后,塔式鼓樓成為主導類型。[17]全國現(xiàn)存最早鼓樓是貴州省從江縣的增沖鼓樓,也是一座塔式鼓樓,顯然起到了示范效果。塔式鼓樓在設(shè)計上追求高聳挺拔之感,在視覺上給人以震撼效果,在技術(shù)上能不斷突破新的高度,兼具審美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2002年,三江縣城落成的三江鼓樓為27重檐、高42.6米,當時號稱“侗鄉(xiāng)第一樓”,可沒過幾年就被從江縣城29重檐、高46.8米的從江鼓樓超越。

      第二,裝飾裝修精致化。近年來興建的鼓樓,地面鋪水泥或石板,內(nèi)外都安裝電燈,形成別致的鼓樓夜景,也方便人們在夜間娛樂。鼓樓內(nèi)裝飾主要是落成慶典時附近村寨贈送的裝飾畫、鏡屏、本寨的獲獎獎狀、錦旗或牛角。很多鼓樓已添置彩電,供人們觀看消遣。為了保持鼓樓干凈、美觀,木料刷不易變色的清漆,不設(shè)火塘。例如,龍勝江口新鼓樓無火塘,但老鼓樓所在地(老鼓樓被火燒毀后,原地臨時搭建了一間單層磚房)和戲臺仍保留火塘,三江產(chǎn)口鼓樓使用可移動的火盆。

      第三,建造地域擴大化。自20世紀80、90年代,各地興建民族風情園,鼓樓脫離村寨而進入旅游景區(qū)。近年來,鼓樓又進入了城鎮(zhèn)中心空間,組成市民活動場所,成為城市廣場“景觀”。鼓樓的“位移”源自鼓樓營造主體的變化和鼓樓象征意義的“擴布”,地方政府和旅游企業(yè)視鼓樓為民族文化的標志性景觀符號,鋼架鼓樓也受他們青睞,盡管在選材上背離了侗族人對杉木的崇尚。

      第四,營建方式產(chǎn)業(yè)化。過去侗寨建鼓樓,全靠村民利用農(nóng)閑時間捐工捐料共同完成。工匠團隊幫自己村寨或房族修鼓樓,一般都只拿很少工錢,其余寨內(nèi)或族內(nèi)青壯年男性輪流幫工,分文不取。由于鄉(xiāng)村青壯年人口外出增多,木料砍伐和運輸成本持續(xù)上漲等原因,近年來侗寨出現(xiàn)包工包料的鼓樓營建方式,若政府出資則多為外包,若村寨自籌,則視村寨集體商議結(jié)果而定,結(jié)算方式也多為包工。這樣減輕了村民負擔,但也較過去淡化了他們與鼓樓的緊密聯(lián)系。

      三、鼓樓營造過程的話語建構(gòu)與意義生產(chǎn)

      2019年,位于三江縣八江鄉(xiāng)的S村新建了一座四角九重檐、高18米的鼓樓。S村占地面積9.68平方公里,轄5個自然村,共有515戶,1877人,主要人口為侗族,主要產(chǎn)業(yè)為農(nóng)業(yè)、畜牧業(yè)和茶葉種植業(yè),人均年純收入7638元。據(jù)村里老人回憶,老鼓樓建于清朝末年,1964年毀于火災(zāi),此后村中發(fā)生了大大小小7次火災(zāi),人們無力再造鼓樓。沒有鼓樓的55年間,S村人到戲臺議事,鼓樓的部分功能已被替代。S村未開發(fā)旅游,由于土地面積受限,新鼓樓的層高并不高,也并無吸引旅游者的目的。即便如此,S村人仍合力集資37萬多元,營造了一座嶄新鼓樓,這背后折射出話語的建構(gòu)與意義的生產(chǎn)。

      1.多主體在場

      重建鼓樓前,S村村民樂捐新建了村口大橋(2016年),舉辦大規(guī)模廟會和“姑巴”回鄉(xiāng)活動(2019年),村民反響好,地方自治力量有充分信心能籌措到鼓樓重建資金。借“姑巴”回娘家聚會聯(lián)歡時,一些村民議論重建鼓樓事宜,當場報名樂捐金額已達十多萬元。其中一位村民是木建筑公司負責人,他大力推動新建鼓樓并帶動其他商人樂捐。已在縣城工作的領(lǐng)導干部和老師也積極參與討論和樂捐。于是第二天S村興建鼓樓籌委會便宣告成立?;I委會共44人,由村委干部、退休干部、老人代表、各村民小組組長、組員和其他熱愛公益事業(yè)的人組成。①被訪談人:楊某某(1979-),男,侗族,S村村委主任。訪談人:劉夢穎。訪談時間:2019年4月30日。訪談地點:S村村委辦公室?!盁釔酃媸聵I(yè)的人”是村委主任原話。其中,6個村民小組共推選出27人加入籌委會,每小組4-6人,負責辦理各小組樂捐事宜。在實際工作中,村委干部、商人等地方精英、老人協(xié)會等組織發(fā)揮主要作用。

      籌委會的主要職能是募集和管理資金、對外聯(lián)絡(luò)、組織慶典等。除捐資外,村民還需捐工、為儀式慶典備餐。②由于S村采取包工包料委托建造形式,故不需村民捐木料。盡管S村募捐通告提出了最低捐款要求,但家庭困難的個人或家庭和單身漢可不捐,籌委會秉持自覺自愿原則。事實上,侗族村寨內(nèi)在的凝聚力是對吝嗇之人的“約束”,而侗族人觀念中的公益心、公德心是“內(nèi)驅(qū)力”。

      捐資大小和是否成為籌委會骨干,是衡量地方主體實力、地位和話語權(quán)的標準。一旦確立話語權(quán),他們便有能力聲明主張。村委主任在鼓樓落成典禮上致辭道:“鼓樓建成將對鄉(xiāng)村振興、建設(shè)美麗S村有著深遠的意義,從此S村人民有了新的文化、娛樂、益智、休閑場所,方便了村民傳承侗族文化”。由村民精英撰寫的《鼓樓簡介》顯示:“鼓樓就是寨膽、寨魂,是凝聚著民族情感,傳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部分村民表示,修鼓樓是件“好事”“喜事”,“55年沒鼓樓了”。不同主體的在場行動與話語建構(gòu)形成了權(quán)力閉環(huán)。

      2.樂捐互助程序

      在侗寨,樂捐互助有一套固定程序。首先,專人登記捐助情況。兩人合作,一人收集、保管捐助資金,一人登記,如為外村人,登記來源地。其次,留契為憑。陽契一式兩聯(lián),捐款人留紅聯(lián),籌委會留白聯(lián)。陽契上題“萬世流芳”,左題“功德無量流芳千古”,右題“樂善好施名垂青史”。正中內(nèi)容為“募集到XX縣XX鄉(xiāng)鎮(zhèn)XX村XX屯XXX善士為興建S村鼓樓樂捐人民幣XXX元,興建S村鼓樓籌委會鞠躬”。最后,張榜公告。用紅紙謄寫捐助人姓名和捐贈明細,張貼在鼓樓坪周圍房屋的墻壁上,此為鳴謝告示。等鼓樓正式落成后,將樂捐情況刻成石碑,樹立“捐款信士榜”,以示表彰和感謝。籌委會賬目也講究公開透明,專人負責財務(wù),定期公布資金籌集情況和支出情況。

      家庭是樂捐的基本單位。南部侗族至今沿用“親從子名制”習俗,樂捐等民間活動的文字公告仍遵循這一習俗,書寫時取侗語同音字即可。S村樂捐公告用“甫”表示父親,“奶”表示母親。祖輩和父輩的樂捐行為,由子輩姓名“承載”,婚姻與家庭關(guān)系亦呈現(xiàn)在樂捐公告榜上。

      落成儀式當天,賓客可獲得一份回禮,包括一團蒸熟的糯米飯、小塊酸鴨、酸肉和酸魚。獲得回禮是確認樂捐身份和獲得回報的證明。侗族人認為,老人和小孩吃這份糯米飯,能身體健康。無論樂捐金額多少,都能獲同等份額的回禮。饋贈的前提不是等價交換,也不分親疏遠近,在于人到、禮到、心意到。S村人講究“圖個熱鬧”,尤其是鼓樓落成儀式這樣重大慶典,特別希望“聚人氣”,因為這樣寓意著有財氣和福氣。

      3.儀式操演

      儀式的神圣性和“狂歡性”保證了集體情感的宣泄和認同的傳達。侗寨建鼓樓從伐木、開工、立柱、上梁到落成,需要舉行多場儀式。其中,上梁儀式在村寨范圍內(nèi)影響最大,由地理先生和掌墨師共同主持,多位“臘汗”協(xié)助,全寨人共享盛宴。①砍梁、抬梁以及安梁的人應(yīng)為父母健在、兒女雙全、身體健康、生活順遂的男性,侗語稱為“臘汗”(或“喇漢”,為漢字記侗音)。落成儀式是第二次儀式高潮,廣邀賓朋,S村鼓樓落成慶典當天有上千人前來。

      圖1 鼓樓營造主要儀式流程及影響范圍示意圖

      每一場儀式都有固定程序和禁忌,以上梁儀式為例,由于梁是鼓樓中的圣物,禁忌尤其多。在三江,僅用生木做梁,上梁當天上午請“臘汗”上山砍伐、抬下山,且應(yīng)選連蔸分叉的樹木作梁,砍伐梁木時不能破壞同一蔸上的另一根細木。這些講究都取“生生不息”“生發(fā)”的寓意。加工梁木產(chǎn)生的廢木料,必須丟進河里,不能焚燒或隨意處置。掌墨師在祭梁、點梁、踩梁等環(huán)節(jié),均需與村民以一唱一和的形式共同完成儀式祝禱。②現(xiàn)在三江縣林溪鎮(zhèn)一帶一般不踩梁。筆者在三江縣林溪鎮(zhèn)調(diào)研時向掌墨師楊恒金(三江縣侗族木構(gòu)建筑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楊林生(柳州市侗族木構(gòu)建筑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等人請教儀式禁忌說法并觀察驗證,特此鳴謝!

      在S村鼓樓上梁儀式中,掌墨師先握著大公雞念:“此雞此雞是非凡雞?。▲P凰公雞叫正是魯班元煞雞呀!斬了年煞,斬了月煞,斬了日煞,斬了時煞。天煞歸天,地煞歸地,兇神惡煞,各歸原位。大吉大利上梁頭啊!”接著,掌墨師用斧頭切開雞冠,一手握住公雞,一手取雞冠血和雞毛分別抹在梁頭、梁中、梁尾并念道:“雞血到梁頭,代代兒孫出諸侯?。‰u血到梁中,金銀財寶就必須有啊!雞血到梁尾,人財兩旺就代代有?。 闭颇珟煱压u放回雞籠,拿起角尺念:“橋梁橋梁,朝在何處,朝在何方。朝在昆侖山上,朝在富貴山中。昆侖山上一斗金,君子采來做條梁?。☆^有三尺不要,尾有萬丈不留,得了中間做金梁,金梁蓋地地生財,早落黃金夜落銀。大吉大利上梁頭??!”③儀式歌由掌墨師楊玉吉(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侗族木構(gòu)建筑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提供并校對,特此鳴謝!掌墨師每念一句話,眾人都要應(yīng)和“好啊”“有啊”,隨著儀式推進,應(yīng)和聲也越來越響亮。

      隨后,掌墨師一聲令下,開始升梁。在所有人注視下,在煙花爆竹聲中,梁木被高高升起,緩慢安裝妥當。最后,“臘汗”將糖和糍粑從鼓樓上拋下,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兒童,都圍在鼓樓下托接,寓意接到好運、幸福。拋梁儀式結(jié)束后,村民們在鼓樓坪舉行百家宴。

      四、以鼓樓為中心的人地關(guān)系之修復與重構(gòu)

      鼓樓處于侗族人“記憶之場”的中心,是神圣之地。[18]在視覺上,鼓樓往往是村寨中最高的建筑物,處于風水最好的位置,人們登上鼓樓可遠眺山麓、俯瞰全寨。在觸覺上,杉木的質(zhì)感使人們聯(lián)想到侗族世代居住地方的特有風土。在聽覺上,鼓樓里充盈著人們對話、對歌或吹奏樂器的聲音。人們在鼓樓里舉行的集體儀式、節(jié)慶演出、娛樂活動,在鼓樓空間中產(chǎn)生的視覺、觸覺等感覺,以及鼓樓里的獎狀、旌旗、鏡屏、蘆笙、條凳、烤火用柴火、三三棋棋盤等物品,共同組成了村寨的“記憶之場”。從鼓樓到鼓樓坪,再到寨門,呈現(xiàn)出空間上往外延展但文化上向內(nèi)聚攏的效應(yīng)。

      從鼓樓籌建骨干身份構(gòu)成來看,盡管村民是出力主體,但在外工作的干部、教師、商人等鄉(xiāng)村精英往往是發(fā)起者,提供重要的資金來源。他們通過參與“地方”營建,重新確立文化主體性,強化他們與家鄉(xiāng)的聯(lián)系。因此,以鼓樓為中心的“地方”營造,反映了侗族人修復人地關(guān)系的決心。

      與此同時,由于多主體的持續(xù)參與,鼓樓營造寓意著集體記憶的書寫與更替。S村一位老人在新鼓樓慶典上回憶起老鼓樓,并主動敘述自己小時候在鼓樓中玩耍的場景:“老鼓樓比這個鼓樓寬,以前里面四根柱的距離有1丈2寬,可以擺桌子,現(xiàn)在擺了,人就不能走了。我那時候好小,在里面玩,可以跑。那時候,鼓樓角還有一個四方形的房子,我們請來喊寨的人住在里面……現(xiàn)在這個好是好,但是小了……”①被訪談人:村民楊某某,70多歲,男。訪談人:劉夢穎。訪談時間:2019年4月11日。訪談地點:S村鼓樓坪。對他而言,老鼓樓才是記憶的依托,新鼓樓的豎立,標志著老鼓樓記憶的褪去。

      S村新鼓樓占地57平方米,不如老鼓樓的72平方米,新鼓樓的高度也沒有超過老鼓樓。但一位籌委會成員說:“老人家說以前的鼓樓也很好,我們跟老人家這樣講,你們‘覺得’也還是沒有我們現(xiàn)在的漂亮,我們現(xiàn)在搞新的?!雹诒辉L談人:村民小組成員、籌委會成員楊某某(1970-),男。訪談人:劉夢穎。訪談時間:2019年4月11日。訪談地點:S村鼓樓坪。他聲明,新總是比舊好,更何況老人“覺得”比不上“我們覺得”,其實是在重申他所代表的籌委會占有話語權(quán)。

      在資本和話語的裹挾下,人們通過制造、重構(gòu)和發(fā)現(xiàn)過去,創(chuàng)造了新的開始。[19]除新的集體記憶、權(quán)力和話語體系外,新鼓樓還創(chuàng)造了新的空間秩序。在三江縣林溪鎮(zhèn)平寨,2015年豎起了一座獨柱鼓樓,為十七重檐四角攢尖頂,造價300萬,與一旁初建于清朝、低矮的廳式平寨老鼓樓形成鮮明對比。③《平寨獨柱鼓樓序》碑刻,抄錄時間:2019年8月5日,地點:平寨鼓樓側(cè)面。碑刻內(nèi)容稱其為“世界上少有”。古老的“以樓代樹”民間傳說、“世界上少有的”獨柱類型以及彰顯村寨實力、旅游開發(fā)等目的,是平寨人選擇修建新獨柱鼓樓的原因。在村民的日常對話中,新平寨鼓樓逐漸替代老鼓樓,成為“鼓樓”的唯一指代對象。④2019年8月底我在平寨調(diào)查期間,幾位男性平寨人都建議我到新鼓樓看看,沒有提起老鼓樓。民居上梁儀式的聚餐在新鼓樓舉辦,戶主和他的親戚告訴我,“到鼓樓吃飯”。平寨老年協(xié)會安排專人每天到新鼓樓值班,保證鼓樓干凈衛(wèi)生,并在一進門的位置擺放功德箱和功德簿,向游客募款。新鼓樓是屬于男性和外來游客的場所,老鼓樓則成為老年女性的集合地,盡管按照侗族傳統(tǒng),女性不在鼓樓聚會聊天。相比之下,老鼓樓顯示冷清、破敗、亟待修補。程陽八寨之一的巖寨,也存在相似情況,新舊鼓樓形成了鮮明的性別空間和功能區(qū)隔。

      五、小結(jié)

      在侗寨,鼓樓是“地方”的載體。侗族人的“地方感”依附于鼓樓營造活動之上,他們通過主體在場、互助程序和儀式操演等文化機制,自發(fā)自主地、個人化地參與“地方”建構(gòu)。政府、學者、藝術(shù)家、媒體等外部觀察者又賦予鼓樓民族文化、鄉(xiāng)村振興、美麗鄉(xiāng)村等新的“景觀”意向。[20]侗寨人的自我認知、傳統(tǒng)觀念與實踐,與外部者的現(xiàn)代闡釋與利益推動,共同營造了鼓樓在“地方”中的象征意味和符號價值,鞏固了鼓樓與“地方”的聯(lián)系。

      在“地方”語境下,營造活動的政治性、權(quán)力性與文化性、情感性不可分割。本文的研究印證了沒有永恒不變的“地方”,營造“地方”是人們不懈努力、從未中斷過的行動。這樣的行動既有對族群歷史、聚落空間、儀式和信仰的“挪用”“發(fā)明”“復古”,也有在政治、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等不同語境下的、復調(diào)的“敘述”?!暗胤健笔且粋€回憶空間、記憶之場,也是一個展示空間,不存在唯一的、“本真”的地方。通過動態(tài)視角來看“地方”,有助于理解人地關(guān)系中的混融與復雜。

      猜你喜歡
      鼓樓侗族
      鼓樓頌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40
      快樂童年——榕江侗族兒童
      侗族建筑博物館——大利村
      Land of the Dong Minority
      China Pictorial(2016年4期)2016-05-28 13:50:31
      侗族養(yǎng)生防病抗衰老經(jīng)驗薈萃
      侗寨鼓樓傳歌聲
      當代貴州(2015年31期)2015-06-15 14:46:41
      貼近大地:侗族棲居之所的智慧之思
      南京鼓樓醫(yī)院 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鼓樓醫(yī)院
      思茅市| 莎车县| 高陵县| 蓬莱市| 浦北县| 遵义市| 永嘉县| 合川市| 河东区| 峨边| 延吉市| 宝鸡市| 黔江区| 嘉定区| 南岸区| 玉环县| 织金县| 岳普湖县| 通河县| 高平市| 利辛县| 襄城县| 团风县| 双流县| 洛扎县| 乌鲁木齐市| 鸡西市| 大安市| 桐庐县| 北安市| 闸北区| 咸宁市| 和硕县| 漾濞| 高阳县| 高清| 疏附县| 佛学| 静海县| 兴文县| 石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