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高校看成績,職業(yè)院??醇寄堋?。良好的技能不僅是學生取得執(zhí)業(yè)資格的前提條件,更是其獲得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基礎??偟膩碚f,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大方面:專業(yè)技能、教學技能、教育技能。其中,專業(yè)是教學的基礎,教育是教學的目的。講故事是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必須掌握的專業(yè)技能之一,針對安順市民族中等職業(yè)學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講故事技能現(xiàn)狀,筆者結合實踐教學與技能比賽指導經(jīng)驗,提出一點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yè)技能;講故事
1.學生講故事技能情況了解
為全面了解安順市民族中等職業(yè)學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講故事技能水平狀況,筆者特對學前教育專業(yè)部分學生進行隨機抽樣問卷調查,發(fā)放問卷350份,收回問卷350份(有效問卷347份);對98名學生進行講故事技能考核;對2017年參加省賽獲得一等獎的趙銳銳同學、獲得三等獎的全倩同學進行訪談。
在347份有效問卷中,超過一半的學生覺得講故事技能很重要,但他們并不了解如何講好故事;40%的學生認為講故事比較重要,卻錯誤地認為講故事就是背誦故事;5%的學生對講故事不了解也不感興趣;90%的學生表示講故事時臨場處理突發(fā)狀況能力和創(chuàng)編故事能力很差;10%的學生把握不好故事講和演的度,將講故事的以講為主,演為輔顛倒過來,最終畫蛇添足。這說明,絕大部分學生認為講故事技能對于自身就業(yè)和發(fā)展至關重要,但仍有部分學生不重視講故事,對講故事的認識存在偏差。
1.1講故事存在的困難
綜合問卷進行分析,目前安順市民族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講故事存在以下困難:普遍存在語氣、語調、語速處理不當和創(chuàng)編故事困難;大多數(shù)不會轉變故事中的角色聲,不會用肢體語言;新生和少數(shù)民族語言班存在普通話水平總體不高,處理故事情節(jié)的能力弱等問題。
2.講故事困存在困難原因分析
根據(jù)學生存在的困難,筆者以問卷的形式,向學生了解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80%的學生表示所接觸的課程中,講故事技能都是放在該課程中其中的一個小章節(jié),沒有一門課程專門就講故事進行教學;62%的學生反映,很多老師在進行講故事相關教學的時候,教學方式太單一,理論知識的講解遠遠大于實際演示。根據(jù)學生反映情況,筆者又與語文教研組從事過講故事或講故事相關教學的老師進行交談,發(fā)現(xiàn)目前學校講故事的教學缺乏系統(tǒng)性和計劃性,總的來說,講故事存在困難的原因體現(xiàn)為以下幾點。
2.1.課程零散性和隨意性
我校講故事教學還處于探索和發(fā)展時期,缺乏專門、系統(tǒng)的講故事訓練素材。講故事相關內容在教師口語、語言教法、幼兒文學中零零散散的出現(xiàn),但沒有一門系統(tǒng)的、專門的課程是為講故事而開設的。因此,教師在講故事的教學中就顯得不系統(tǒng),對講故事教學的力度把握不到位,部分教師把講故事課上成了純粹的理論課。
2.2教學缺乏系統(tǒng)性
講故事技能看似簡單,卻要求陳述者同時具備普通話能力、幼兒心理分析能力、隨機應變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并需要講述者以良好的語態(tài)和體態(tài)展現(xiàn)出來,這就要求在課程設置及教師教學中科學地考慮這些因素。這門課怎么開?在第幾個學期開?開設相關課程的順序如何調整?是循序漸進還是速成?只有系統(tǒng)建立好了,教學才能循序漸進,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
2.3考核形式不科學性
長期以來,學校對學生講故事技能考核的形式是:教師事先給學生20到40個故事,考核時學生隨機抽取其中的一個故事準備3分鐘進行講演,只要學生能完整的講述故事就能及格。這樣考核的方式及標準,學生講故事技能提升作用非常小,90%的學生在考核時表現(xiàn)出背書式講故事的現(xiàn)象,效果非常糟糕。
2.4教師能力的參差性
在20名語文組教師中,5位指導學生參加過比賽的老師對講故事技能比較了解;部分教授語言教法、教師口語的老師對于理論知識很了解,但具體到實踐則有些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只上過語文課的老師明白講故事技能的重要性,但對講故事相關知識知之較少,易將講和演的比重弄混淆。
3.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講故事技能存在多方面的問題,需要我們從課程設置、教學方式、考核形式等方面進行改進,從而使講故事技能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筆者聯(lián)系教學實際與技能比賽指導經(jīng)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3.1建立金字塔式的教學系統(tǒng)
學習講故事,普通話是最最基礎的部分。很多學生在學習學前教育專業(yè)之前,并沒有接觸過專業(yè)的普通話課程或培訓,且我校地處布依族苗族自治地區(qū),還面臨著部分少數(shù)民族學生普通話基礎差等問題。根據(jù)這些實際,筆者認為,新生入學第一學期應以抓學生普通話水平為主,且要嚴格要求學生過級,不需要開設講故事相關課程。第二學期可以開設相關課程,但是重點應該放在學生感受故事和朗讀故事上,這樣既能鞏固已學普通話又能感受和把握故事的情感,待學生的普通話基礎打好了,對故事有了一定的感知,在第三學期則對學生相繼進行語言和肢體的講解及訓練,這樣,第四個學期學生的普通話、對故事情感的把握、講故事時語言、肢體都基本成型后,可開設即興講故事等益于提升學生靈活性和創(chuàng)編能力的訓練。第五個學期直接拋開教學,直接安排學生進入幼兒園講故事模擬教學的綜合能力練習。筆者稱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為“金字塔式教學系統(tǒng)”。
3.2示范性、榜樣性教學模式
講故事是一門需要實踐的課程,講故事教學不僅需要老師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更要求教師具備實際演示的能力,給學生一種示范性、榜樣性的教學。
這就要求老師做一名表演者,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和無法表現(xiàn)的效果,給學生以正確、形象的示范;做一個邀請者,定時邀請每屆學生中講故事的佼佼者到課堂進行交流表演,讓學生在看與模仿中獲得經(jīng)驗,在相互切磋中找到自己的特長和靈感;做一個有心人,跟蹤指導學生實習見習,讓學生學會在賽中和實際教學中靈活處理現(xiàn)實狀況。
3.3科學性的考核方式
技能考核是反映“教”與“學”成果的有效方式,科學合理的考核方式不僅能真實反映學生學以致用的程度,也是以“考”促教的有效途徑。根據(jù)學校實際,筆者認為可設計一種“必選+可選”的考核方式。所謂必選,即一年級學生必選朗讀故事;二年級學生必選講演故事;三年級學生必選即興講故事??蛇x即一二年級有能力的學生可以提前進行即興講故事考核,如果過關,這類學生就可分配更多時間去練習其他技能??己诉^關的最終標準以即興講故事為主。
以上便是筆者就目前學前專業(yè)講故事技能現(xiàn)狀的一些分析及發(fā)展設想,今后希望能吸收校內外優(yōu)秀教研成果,融合多種方式輔助教學,建立多元的考核方法,從而使我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講故事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張靂.論師范生的職業(yè)技能及其培養(yǎng)[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8
[2]喬暉.新課程下師范生技能培訓模式的建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6.1
[3]馬宏.《幼兒教師口語》.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4]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人民教育出版社
[5]杭梅.《幼兒語言教育與活動指導》.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6]瞿亞紅.黃軼斕.《幼兒文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劉雪,女,民族:苗,籍貫:貴州,出生年月:1990.01,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學前教育,職稱:中級講師,工作單位:安順市民族中等職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