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靜
(浙江省湘湖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浙江 杭州 310000)
語文學科中的知識內容豐富多彩,如果只是引導學生們死記硬背,難以達到最理想的學習效果。尤其是在面對年齡尚小、知識經驗不夠充足的小學生時,遇到紛繁復雜和難以吸收消化的知識點時,他們很容易對語文學習感到乏味,并降低探究興趣。要想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水平,作為教育活動的制定者,教師要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思維導圖模式,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其構建出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使學生們清晰地認識到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并構建出科學合理的知識框架,從而促使自己的邏輯思維不斷得以發(fā)展提升,進而實現高效語文學習。在教學期間,教師要看到思維導圖的積極作用,并著眼于學生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讓思維導圖發(fā)揮其最大效果。
思維導圖又被稱為心智圖,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發(fā)揮著積極作用,將其靈活運用于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授課中,可以幫助學生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等綜合素養(yǎng)。思維導圖的層次較為分明,邏輯結構十分清晰,而且它能夠將圖像與文字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將學習內容中各級主題之間的關系表現出來,使學生能夠通過對其顏色、文本、形狀進行把握,從而提升記憶效果。在語文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還可以使學生從一個點出發(fā),向外延展方向,層層遞進,制定出完整的知識框架。比如在學習一篇文章時,在制作思維導圖時,可以從其寫作手法、人物性格、修辭手法等多個角度出發(fā),向外延伸,構建知識體系。這樣的學習過程,能夠使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梳理和歸納,使其學習活動變得更加清晰高效。在制定授課方案時運用思維導圖,還可以促使教師更好地整理自己的教學內容,讓授課環(huán)節(jié)變得清晰流暢。無論是教還是學,思維導圖都發(fā)揮著良好的作用,可以讓語文活動質量不斷得到提升與發(fā)展。
當學生具備了充足的學習興趣,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各項探究活動中。思維導圖是一種靈活且高效的學習工具,在進行語文探究活動期間,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理順學習思路,當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對所學語文知識進行了有效整理歸納,可以高效地進行吸收和記憶,從而增強學習效率。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會更濃厚,對知識的把握也會更加深刻。同時,思維導圖還打破了學生傳統(tǒng)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會讓學生以一種新的方式對學習內容展開探究思考。在建立思維導圖過程中,不是機械的、固定單一的,而是靈活的,可以激活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促使學生能夠提升參與學習的熱情,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進而使得語文教學活動更加順利流暢。
當學生在接受紛繁復雜的語文知識時,靈活運用思維導圖,可以有效發(fā)揮其易于理解的優(yōu)勢。當學生把所要學習的信息轉化為文字和圖像展示出來,可以促進學生的邏輯思維,并增強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全面提升分析能力。同時,思維導圖還可以呈發(fā)散性,促使學生透過一個“點”,對知識或問題進行有效延伸,比如在學習傳統(tǒng)詩詞時,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建立有關不同朝代、不同作者、不同題材的詩詞庫,從而全面增強學生對傳統(tǒng)詩詞的把握度, 并從一個學習點上獲得更多的內容。又如,在教師出示一個思考問題后,運用思維導圖,學生可以延伸出不同問題,以此增強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想象能力。此外,在進行閱讀活動期間,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將篇幅較長的文字內容轉化為結構清晰、層次明顯的思維圖式,進而增強學生對文字表象及作者意圖之間所存在聯系的了解。
新課程改革方案中提出,要注重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進行有效培養(yǎng)。因此,在開展語文授課期間,教師不能只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還要善于采用多種方式,幫助學生獲得綜合能力的提升與發(fā)展。將思維導圖引入課堂教學,首先,可以使學生獲得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與提升。當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思維導圖模式,并在自主學習期間,對學習內容、閱讀內容加以整理歸納,會使其在自主探究活動中獲得成就感,從而體會到語文學習帶來的樂趣。同時,新課程改革方案中提出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當學生掌握了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在課上,可以靈活使用思維導圖模式,優(yōu)化自己的邏輯思維,開展探究活動,在此期間,教師可以選擇適當“放手”,還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其能夠通過獨立思考等方式,完成對于教授內容的把握和理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于一節(jié)課來說,教師的準備活動就是一節(jié)課的良好開端,教師的備課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節(jié)課的高效與否。要想使學生獲得高效語文學習效果,需要教師找到教與學之間的邏輯關系,并設計合理的活動方案,促使學生逐步吸收。當教師能夠看到思維導圖在備課期間的優(yōu)勢作用,并結合教材內容,找到本課教學目標,并以“目標”為出發(fā)點,構建出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時,能夠使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以增長發(fā)展。教師這樣循循善誘的引導方式,可以有效優(yōu)化整節(jié)課的學習節(jié)奏,同時便于學生在腦海中形成更具條理化的認知結構。
比如在學習《將相和》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在備課期間,可以從教學目標出發(fā),讓整個教授流程更加順利。通過備課,教師了解到,通過本課學習,要使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并學會復述“負荊請罪”這個故事。相關目標就是思維導圖的中心點,接著,教師繼續(xù)向上下左右延伸,比如理清達到此教學目標使用的課堂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自主學習法、小組合作交流法、讀書指導法。還可以明確本課的教學流程: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檢查預習,鞏固基礎;講讀課文,思考討論;復習總結,思考練習。在對應的層級標題下,還可以繼續(xù)向下延伸,促使教師對整節(jié)課的講授思路更加明確,切實促使教學活動順利開展與實施。
語文課堂學習時間有限,要想使學生進行高質量的探究活動,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提前做好預習工作,對本課所要學習的基礎內容進行梳理和歸納。在此期間,教師可以使學生掌握思維導圖的運用方法,并促使學生自覺投入到預習中來,完成對本課基礎內容的整理。同時,在預習期間,學生還可以總結出與本文相關的問題,然后帶到課上,與老師、同學共同展開探究。當學生的學習邏輯比較清晰,課堂指導活動的開展與實施才會更加順利流暢。
比如以學習《慈母情深》這部分內容為例,在預習期間,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對學生進行引導。比如引入相關思考問題:①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②我向母親要錢買書的過程中涉及哪幾個場景?③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作者運用哪些方法來表達“慈母情深”的?當思維導圖中出現這些問題后,學生可以更有方向性地展開探究活動。接著,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教材文本、梳理疑難字詞、開展思考探究等方式,完成對于思維圖式的構建,從而有效增強預習效果。
閱讀是小學語文學習活動中的重要內容,通過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擴充知識、增長見識、打開視野,進而增強語文學習效果。但是縱觀現階段閱讀教學現狀,可以發(fā)現,其中還存在一定問題,比如學生的閱讀效率低、閱讀方法掌握度不足等等。為了解決問題,教師要善于從實際出發(fā),制定靈活多樣的引導策略,為學生搭建良好的閱讀平臺。教師也要意識到,無論是閱讀教材內容還是開展課外閱讀,都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對此,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引入學生的閱讀活動,使其能夠通過思維導圖,對閱讀內容有清晰的把握。
比如在指導學生開展《城南舊事》一書的閱讀活動期間,為了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效率,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閱讀時建立思維導圖框架,做好對閱讀內容的整理工作。比如從本書的人物出發(fā),可以梳理本書中出現的不同人物、人物關系、人物性格等等,以便學生對故事內容有完整清晰的認知。還可以從本書的創(chuàng)作方法入手,其中可以包括寫作方式、修辭方式等等,通過這樣的整理,可以使學生對作者的思想情感、創(chuàng)作活動有更全面的認識。此外,還可以促使學生從內容出發(fā),指導學生整理出本文中精彩的段落或句子,并抒發(fā)自己的感悟,進行記錄整理。通過構建這樣一張思維導圖,可以提高學生對閱讀內容的記憶,增強閱讀效果,避免出現“讀過就忘”等問題。
寫作是小學階段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內容,寫作水平的高低與否,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有著重要影響作用。當學生具有良好的寫作能力時,表明其具備一定的思維邏輯能力、語言能力。但是縱觀實際,可以看到,學生的寫作能力參差不齊,為了提升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發(fā)展其綜合素養(yǎng),教師可以采用靈活的指導方式,運用思維導圖模式,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寫作空間,使其能夠獲得對寫作的深度認知。
學生之所以會出現各種寫作問題,究其原因,多種多樣。比如:他們腦海中沒有形成完整的認知,時常是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這樣會出現邏輯混亂,導致文章內容層次不清。對此,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模式,指導其構建出完整的寫作提綱。比如在開展“我的理想”這一主題寫作活動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寫作主題出發(fā),整理出層次分明、由淺入深的框架,并使其按照提綱內容,向外延伸。當寫作的各個子節(jié)點通過思維導圖建立起來后,就要確立全篇表達的重點以及段落表述的重點,確定論述基調,同時還要在此基礎上豐富佐證材料,組織文字表述,從而讓文章內容更加充實。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期間,教師力圖尋找多種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在面對需要學生們理解的學習內容時,通過思維導圖,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深刻,邏輯更加清晰,從而有效幫助學生獲得對相關知識的有效認知。同時,語文教材中還有很多精彩的片段、經典的古詩詞文化,需要學生進行記憶。運用思維導圖,可以促使學生對相關內容加以整理,構建出一個完善的思維導圖,從而切實增強對學習內容的記憶,進而實現高效記憶活動。在指導學生開展復習活動時,通過思維導圖,可以促使學生對階段性學習內容進行歸納整理。比如在學習完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少年閏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等內容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整理出本單元中的學習內容。比如:重點字詞,重點句子,各文章的主要內容、寫作方法、思想情感等等。通過將思維導圖運用于復習活動,可以使學生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并從整體出發(fā),對學習內容進行整理歸納,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記憶能力,切實增強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思維導圖可以運用于語文學習的很多方面,比如寫作活動、閱讀活動、思考活動等等。當學生養(yǎng)成了運用思維導圖的良好習慣,并掌握了構建思維導圖的方法,可以讓語文學習變得更加豐富有趣、順利且自然。同時,在思維導圖的引領下,學生的理解能力、記憶能力都會得到有效提升。對此,語文教師要發(fā)揮好自身指導作用,重視運用思維導圖方法開展教學,并積極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其能夠獲得多樣化學習方法,從而全面推進自身學習效果,發(fā)展語文核心素養(yǎng)。